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开播,扬州成为首个亮相城市_扬州_苏东坡_平山

22日,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在央视纪录频道和四川卫视开播。

苏东坡一生之中,走过很多地方,留下过众多传说。在纪录片的开头,该由哪座城市开场呢?出生读书的眉州,聊发少年狂的密州,还是赤壁怀古的黄州?都不是,是扬州。

在纪录片中,扬州学者华干林、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刚出镜了。华干林解读了欧阳修和苏轼的师徒情,而刘勇刚不仅吟诵了“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还解读说,在宋朝,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政治之中,那么难有精力从事文学,苏轼被贬黄州,看似跌入低谷,却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不朽的经典作品。

苏东坡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命运多舛,经常被调任到全国各地,而扬州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苏东坡的每一次远任,几乎都要经过扬州,这才有了他“十过扬州”的经历。

最终,他也选择在扬州担任知府,为官半年,造福百姓。不仅用政绩温暖了那个时代的扬州,也用诗文和故事,永久地将自己和扬州连接在一起,名人名城,交相辉映。

一起来看看

展开全文

他在扬州的一些故事

竹西寺内题诗

苏东坡第一次来扬州,就和竹西有关,那是在1071年,苏东坡出京,去杭州任通判,10月下旬路过扬州,并在此停留,离开扬州时,就是在竹西和朋友们分别的。“竹西已挥手,湾口犹可送”。要去杭州当官的苏东坡,心情并不算好,毕竟他是从京城,被发配出来的。在竹西喝的离别酒,想必也是比较苦闷的。

不过,苏东坡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把郁闷的心情,长久滞留在心头。到了杭州,看到风光秀美的西湖,他的心情也逐渐开朗了起来,写道:“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苏东坡与竹西的再一次交集,却险些让苏东坡惹上大祸。那已经是苏东坡第6次来到扬州了,经历过“乌台诗案”的苏东坡,可谓是死里逃生,险些丧命。伟大的诗人,往往在政治的漩涡中,显得无所适从,更是无可奈何。他们无不把朝廷,把百姓放在心上,可惜的是,他们的声音往往过于单薄,甚至无力去为自身所辩解,所抗争。

那是在1085年的5月1日,春夏之交,苏东坡穿着芒鞋布衣,来到竹西寺,在“藤床瓦枕”上休憩。那时候的扬州,气候宜人,微风在竹林中穿行,吹在诗人身上,如同温柔的小手,抚慰着诗人漂泊的心灵,苏东坡也是气定神闲,“莫教辜负竹风凉”。

这时,苏东坡也是诗兴大发,一连在竹西寺的墙上,写了三首诗,前两首没什么问题,但是第三首中,有一句“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苏东坡当然无意将诗词和现实相连接,在这位天真烂漫的诗人看来,他无非就是将所见所想,都写进了诗歌之中。但是,他的那些政敌们,却再次抓住不放,说神宗皇帝刚去世,你怎么就这么开心呢?这又是居心何在呢?势单力薄的苏东坡,再次陷入险境,好在他的弟弟苏辙,为他申辩,说此时先帝驾崩,新皇哲宗即位,这当然是“闻好语”。如此一来,才让苏东坡度过一劫。

石塔寺中舒心情

如果说,在竹西寺,也就是禅智寺内的题诗,让苏东坡又经历了一次“心惊肉跳”,那么,他在石塔寺内,就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了。

都知道苏东坡是一位美食家,不但“日啖荔枝三百颗”,而且还乐于庖厨,做出“东坡肉”,流传至今,而他在石塔寺内题写的诗歌,也和“吃”有关。

第一首《石塔寺》“饥眼眩东西,诗肠忘早晏。虽知灯是火,不悟钟非饭”,他是用这首诗,来讲述王播在这里的“饭后钟”故事,这当然和吃饭有关。而第二首诗,则是在端午时节,自己在石塔寺内品茶吃饭的场景,他写道:“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看看这是何等的盛宴呀,既有羔羊,也有鱼蟹,还有蜀井的水泡出来的香茶,难怪他会写道:“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人生啊,想那么多干什么呢?吃饭这件事最重要了,只要吃饱了,什么想法都没有了。这是多么可爱、豁达的苏东坡啊。

平山堂续写西江月

苏东坡第三次来到扬州时,是在1079年,受到当时名士相邀,希望他能在欧阳修的平山堂中,在《朝中措·平山堂》之后再写一篇,能够达到“名区双璧”的效果。苏东坡欣然应允,当时“红妆初轮,名士堵立,看其落笔置笔,目送万里,殆欲仙去尔 ”。众人“堵立”,极为期待,而苏东坡当然不会让人失望,一首《西江月·平山堂》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从这首词中,不难看出,苏东坡对于恩师的怀念。“三过平山堂下”,来过三次扬州,就必定要来平山堂。可惜的是,当时欧阳修已经去世了,所以“十年不见老仙翁”。

苏东坡对于平山堂,对于欧阳修的怀念,是始终贯穿在一生之中的。后来苏东坡还在黄州写过:“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 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其中,又提到了平山堂,提到了“醉翁”欧阳修,提到了恩师所写的“山色有无中”。

斗野亭七贤和诗

邵伯的斗野亭内,两边镶刻黑色石碑,上书“宋七贤诗”,其中第二首就是苏东坡的《次韵孙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落帆谢公渚,日脚东西平。孤亭得小憩,暮景含余清。坐待斗与牛,错落挂南甍。老僧如宿昔,一笑意已倾。新诗出故人,旧事疑前生。吾生七往来,送老海上城。逢人辄自哂,得鱼不忍烹。似闻绩溪老,复作东都行。小诗如秋菊,艳艳霜中明。过此感我言,长篇发春荣。”

苏东坡在邵伯,逗留过的地方不仅有斗野亭,还有斗野亭旁的梵行寺。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春日,无需撑伞,就让春风送着雨丝,湿了衣襟,润了心情。当时,苏东坡的心情非常不错,特别是在梵行寺看到了开得极为灿烂的山茶花,更是诗兴大发,写了一首《邵伯梵行寺山茶》:“山茶相对阿谁开,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

温馨提醒

大家出行游玩时,不要忘记做好个人防护,出门记得戴好口罩哦。

综合:扬州发布、央视网

校对:王海艳

编辑:李亚晴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扬州,你早晚会来!

微信号:yzs_lyj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