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如何理解《次韵答子由》诗又该如何赏析?《雍正王朝》中李卫的别样官场之路折射出怎样的官场人生_雍正_苏东坡_苏轼
本文目录
- 苏轼的“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如何理解《次韵答子由》诗又该如何赏析
- 《雍正王朝》中李卫的别样官场之路折射出怎样的官场人生
- 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苏轼,他的一生究竟如何
苏轼的“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如何理解《次韵答子由》诗又该如何赏析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读来如同苏轼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也是在正是不得已之后,能以读书来慰藉自己,能以春睡敌万物。
此处的【千钟】指的应该是优厚的俸禄。
出处:《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陆游的《破阵子》词:“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明代徐霖的《绣襦记·堕计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禄享千钟自有时。“
再说《次韵答子由》的赏析,这首诗在苏轼诗中是不太常见的,由已知推未知,诗题中透露的信息有二:一是次韵(也称步韵,古人和诗的一种方式),二是子由(苏轼弟苏辙)。简言之,这首诗是苏轼给弟弟苏辙的回诗。
根据此诗的同韵作品可查出苏辙的同韵诗歌是:
《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
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苏轼的《次韵答子由》如下:
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从。
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悲剧的开始,此后长期处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之中,“乌台诗案“后,他贬黄州五年,绍圣间先贬英州,再贬惠州,后贬儋州,至徽宗即位才遇赦北还。他的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又被贬谪,既经顺境,复历逆境,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也使得他的思想更加豁达,淡泊。
在苏轼被贬下狱后,弟弟苏辙冒死相救,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纳一切爵位为兄长赎罪。苏轼得救,被贬黄州,苏辙也受牵连被贬筠州。苏轼和苏辙一生荣辱与共,沉浮相伴,他们的和诗也在每个时期都与仕途相连。
从苏辙诗中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发生在被贬黄州时期的和诗。
苏辙赴黄州时船驶入黄石江面,突遇暴风雨,无法继续前行,停留在磁湖。苏辙的诗质朴自然,想要急切地见到兄长,但是有重重阻隔:江淮南北风、百万重白浪、千里扁舟恨不能一日到达,可惜万事由不得我,风浪天,希望寄梦详见,“风雨对床“是兄弟俩一直以来的企盼,彻夜长谈直到晨钟响起。
苏轼的回诗:
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从。
弱羽这里是谦词。比喻才浅力薄。唐代黄滔有《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但以滔弱羽难高,么絃易断,始自筮仕,及于登朝,未尝暂识清途,略游华贯。冲风指的是暴风,《北齐书·慕容俨传》:“须臾,冲风欻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杜甫的《枯楠》诗:“涷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所从指的是所向。这一生力量浅薄,遇到风浪,这次被贬知道自己所向何处。
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好语似珠便是妙语如珠,妄心是佛教语。指的是妄生分别之心。《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另外元稹有《酬知退》诗云:“莫着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这里说文章写的很妙,可我心不安,失落感一层又一层。
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
泷吏指长驻急流边以保行舟安全的小吏。韩愈的《泷吏》诗:“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
这里借山僧自比,既已被贬,索性也生出别样趣味来,与江边泷吏相视一笑,自有人生况味在其中。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仕途本就有起伏。此时的苏轼,能够回归本心,超越这些不足道的苦恼,以读书充实自己的人生,荡涤心中不快,千钟粟的优厚俸禄也不敌我未容春睡去。
此诗语言畅达,雄放清丽,追求心灵自由和远离仕宦的意旨溢于言表。和诗中,也流露出兄弟二人的情谊笃厚。(作者:future)
《雍正王朝》中李卫的别样官场之路折射出怎样的官场人生
从表面上看,李卫没有学历,不属于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士人阶层,照道理说是无法进入社会上层结构的,但是他最终却从县官开始一直做到直隶总督,成功路径称得上是另类。
但是深层次的,从更大的格局上看,,他的自身条件符合了雍正皇帝调整全国经济结构,整理朝局积弊的需要,所以才会不断的积累自己的成绩,取得最后的成功,从这一点上说,他的成功也是有着必然性的。
首先说学历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学历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与能力相关,科举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筛选出有能力的人才,否则这种制度也不会绵延千百年。但是正因为这项制度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他们形成一个稳固的阶层,这个阶层与皇权之间存在矛盾纷争,私权不断的在掏空公权的利益,明朝因此而亡,而在康熙解决领土问题之后,财政问题成为了雍正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也让他把目光集中在了士人阶层的利益上,所以才有了剧中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政策。
但是这不能让士人绅士阶层自己来做,自己给自己动刀子肯定下不去手,谁会有给自己切腹自尽的勇气啊?这件事由其他人来做就更加合适了,比如李卫,他本身就是失地农民,出身站在了士绅的对立面,田文静,他是士绅体系受排挤的边缘人,就因为对士绅阶层没有身后的感情,没有紧密的连接,所以成为了雍正政策的忠诚执行者。
接下来是能力方面,李卫的能力是过关的,与和他机遇类似的田文静进行对比就尤其明显,首先在士人阶层出身的下属与他为难的时候,李卫懂得调动民间力量,打破他们对于知识与信息的垄断,利用代写书信的落魄文人建立了自己独立的信息传达通道,其次是懂得去拉拢收买重要人物,乌先生在李卫那里能得到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遇到事情李卫也与他商量,一个参与皇位争夺战的谋士,帮助李卫做官是绰绰有余了。而田文静一直刚愎自用,从追缴国库欠款的事情上看的出来,这个人一根筋轴得很,虽然对雍正死心塌地,但是办成的事情其实不多,属于是功劳不多苦劳不少的类型,同样的乌先生,在李卫面前是个爷,到了田文静那里直接就是给撵走的,最后自己还活活累死。相同的机遇之下李卫驾驭的更好,所以他的成功其实并不那么意外。
最后要说私人关系,田文静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如果雍正没有额外的需要和任用他,其实他对于雍正的态度未必和李绂等人有什么差别。而李卫一方面出于感恩,因为雍正把他从流民中救了出来,会为雍正的饭量不好落泪;另一方面是从内心敬畏雍正,做官之后回京见雍正,守的还是主仆之间的礼节,要徒步走到雍正的府门前。
试问这种人,做领导的哪一个不放心,哪一个不喜欢?所以只要有机会,雍正是一定会提拔他的,所以他才会一路高升,成了大家眼中的另类成功案例。
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苏轼,他的一生究竟如何
苏东坡的一生可用他自己的两首诗词来形容。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朝:苏东坡。
这是一次苏东坡与友人出行,偶遇风雨,友人不太高兴,而苏东坡兴致已来,高歌快乐面对而前行,写下小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展现了雨来风大的情景,又用“莫听”二字说出外物不足挂在心上。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说在雨中仍然可认舒服的慢行,后面一句接的幽默而又深意,“同行都感到狼狈,而苏东坡不觉得。
苏东坡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心态,有一种敢斗不怕风雨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延伸由及整个人生,加强苏东坡面对风风雨雨而偏偏坚持的情怀。
到“山头斜照却相迎”,写出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也为下面所发感慨作铺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点睛之笔。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这首词好就好在有双重意义,人的一生难免得遇风雨突来的时候。苏东坡自己就多次仕途坎坷不顺,被贬到州、惠州、儋州、黄州等地,但苏东坡坦然面对。
苏东坡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就是自己的的人生态度。
面对突然而至的不顺打击,如面对大风大雨一样,可以乐观淡然去迎接,风雨来就来了,你又躲不开。而苏东坡乐观旷达的心态,让人感概也有启发,苏东坡就有这样的性格。
逆流,惊涛,苏东坡依然豁达而淡然,又要有所作为。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钱唐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观浙江涛》苏东坡。
小诗中写的浙江,现在称为钱塘江。
浙江江潮历史多有诗文之人留下作品的,而浙江江潮是有规律的会逆流而来,浙江江潮惊涛拍岸,在浙江为官的苏东坡当然要观潮写诗来。
小诗写的豪气满在,好似一气呵成。
开头就写出了墨绿色的钱塘江水,浩浩荡荡逆流而来,马上又让人感到有点透不过气来的波涛,日夜不停地翻着涛天浪花冲击着堤岸。可是虽然诗人在岸边城郭里,也被拍岸的大浪打湿了头,但观潮诗人仍然兴致勃勃,心有诗意必须要述胸怀。
苏东坡向来看淡人生挫折和坎坷,也一生多有挫折和坎坷,但从不悲观而豁达。
诗人触景生情,似乎在暗喻:说人生一辈子,哪能不见逆浪,越遇而越见气概和豪迈,年轻时当心在天空,白发已生时,也可任凭风浪起不变初衷。苏东坡是言行一致的文学家,被贬杭州但他仍不泄气,在当地做了许多好事,解决当时的西湖要被葑草堵塞的事,功在当时,又利在后世。他主持修筑的长堤,现称为苏堤。
苏东坡两次被贬杭州降职为小官但是他仍然可以做利民又利国的事。
他主持了整治西湖的大事,兴建水利,有利百姓生产和生活。后人怀念他,把苏东坡当年主持筑建的西湖长堤称为苏堤。
苏堤春晓现成为闻名的西湖美景之一,如果当年在杭州为官的不是苏东坡,而是别的什么官。那西湖今天什么样还真难说。
有才华,有性格,能做事的苏东坡。
中国古代诗文之人,有才华就已经让后人可以叫好;有自己的坚持,特别是有挫折有坎坷时初心不变,不随波逐流也让人称赞;但是有才华,又有自己的坚持并且豁达想得开,又能去安下心来去做点利国利民的大事,又见效果者,大概真少之又少,但苏东坡是一个。
苏东坡的诗词书画,思想境界已有定论。
但是如要问他的一生究竟如何?当然可以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观浙江涛》来回答。
我是沙沙小观园,谢提问者和阅读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