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遗诏,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如果就康熙遗诏来说,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这种说法是不可能存在的,理由有三。
第一,当时并不使用简体字,而是使用繁体字,于的繁体字是於,这个没办法由十加一笔。
第二,十四子与四子都会加个皇字,也就是皇十四子,皇四子,传位皇十四子,加一笔,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这个也显然不可能。
第三,清朝的传位遗诏,并不只有汉文,还有满文,蒙文一共三种,另外两种显然也是办不到加一笔的。
不过,这个也只能说,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但不代表雍正就一定是合法继承的,即使现在确实有康熙遗诏,保存在辽宁档案馆,这个并不是康熙的真迹,也并非是康熙在世的时候留下的。
毕竟在康熙弥留之际,是不可能还能书写的,必然是由他人代笔的,那么就存在重新写一份的可能,毕竟盖玉玺的,也可以重新再盖一下嘛。
遗诏并不是老皇帝所写的,而是由新皇帝让人写的,比如这个康熙遗诏,十有八九是张廷玉所写的,因为雍正的很多诏书是由张廷玉所写的。
也就是说这个康熙遗诏,即不能说明雍正是康熙传的,也不能说明不是康熙传的,只是雍正继位是既成事实。
不过,个人认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隆科多是雍正继位的关键人,而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康熙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有这方面的考虑。
第二,如果康熙传位的理想人选是十四阿哥,那么是不大可能让十四阿哥在西北带兵的,因为康熙与皇太极时期不一样,不需要打天下,太子是不需要军功的,比如雍正就没让乾隆带兵打仗,而且一旦康熙归天,十四阿哥远在西北,很难顺利回来继位,康熙得考虑到这一点。
第三,康熙后面几年,都是由雍正去祭天,祭祀祖庙的,这个一般是由储君来完成的。
第四,雍正新政著有成效,前承康熙,后启乾隆,才有康乾盛世,说明雍正确实有能力,也可以看出康熙的眼光。
隆科多在雍正继位上面,出力甚大,这个也可以说是隆科多保雍正正常顺利继位,不能硬理解成篡位。
而雍正生母德妃的反应,只能说明的是德妃希望是十四子继位,也不能说明什么,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完成是另外一回事。
康熙大骂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这个辛者库是什么意思
辛者库是满清皇室贵胄奴仆的一种,也是入选皇室嫔妃的途径之一。
辛者库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管领,这是一种包衣组织,而绝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
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王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绝非如小说家言,发往辛者库,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
乾隆年间所修的《大清会典则例》中,便直接做出这样的诠释:“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王公府邸之辛者库,即府属管领。这里明确说明,辛者库就是“管领”,是一种包衣组织。又有“浑托和”即“半个佐领”之称。
宗室奕赓在其《寄楮备谈》中即清楚地说明:“半个佐领,今名浑托和,汉语为管领”,又说“辛者库(人),乃半个佐领下食口粮人也”。管领下人按扣每月领取一金斗或半金斗粮为生。
扩展资料:
社会地位:
包衣管领下人虽然属于奴仆,但他们的低贱身份只是对于他们的主子而言,在社会上,他们的地位不同于旗外贱民奴婢及八旗之中的旗下家奴,他们与后者有良、贱之分,有自己的独立户籍,可科举为官,可与良人通婚,并有权拥有奴婢。
在旗人中,他们的身份低于旗分佐领下人及包衣佐领下奴仆,但大大高于旗下家奴。
辛者库人为官者也不乏其例,如孝仪纯皇后魏氏(即令妃)的祖父魏五十一,原为汉军旗旗份佐领下人,后缘事贬入辛者库,雍正朝时曾为内务府总管;
雍乾两朝的名臣来保(嘉庆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叔祖父),“原在辛者库”,雍正即位后便“授为内务府总管”,按当时为正三品官(雍正十三年后改为正二品);
迓图,原“为安亲王属下辛者库,因王厚待之,朕(康熙帝自称)不次擢用,授为都统”,为从一品官。以上事实说明,笼统地认为辛者库人是最低下的奴婢、根本不许入仕为官,是不正确的,也未能确切地反映出他们的身份地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辛者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