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试妻苏东坡小妾换马,王安石是畜生,冯梦龙为何抹黑大师?冯梦龙有那些作品_庄子_王安石_苏东坡

本文目录

  • 庄子试妻苏东坡小妾换马,王安石是畜生,冯梦龙为何抹黑大师
  • 冯梦龙有那些作品
  • 如何评价冯梦龙

庄子试妻苏东坡小妾换马,王安石是畜生,冯梦龙为何抹黑大师

哈哈!这个问题恰好是我写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谢谢啦!

道家哲学的第二号人物庄子,其核心哲学是“齐万物”“齐生死”,他把生死看淡,认为生死无非是气聚气散的过程,人来自尘土归于尘土,死亡是一件自然而然事。所以妻子去世后,他鼓盆而歌。

但明代畅销书作家冯梦龙却说庄子是一个阴险卑鄙的小人,他故意设下圈套,最终揭穿了妻子的奸情,最终导致妻子自缢而死。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著名的改革家,是令人敬仰的文学家。但冯梦龙却在他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把王安石说成是猪狗不如。

苏东坡乃北宋豪放派的始祖,是文学艺术上的巅峰人物。他对两任妻子情深难忘,对最后的伴侣朝云感情深厚。他曾为第一任妻子王弗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千古第一悼亡词;为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写下情深意长的挽歌;为陪伴他暮年生活的朝云,写下“唯有朝云能识我,每逢暮雨倍思卿”的思念。

这是一个多情的深情的男人。

但冯梦龙却在小说《情史》中说,苏东坡把自己的小妾春娘送人换了一批好马,简直是男人中的极品人渣。

作家冯梦龙写的是通俗畅销小说,小说有虚构成分,或许是游戏之作,自然不可以全信。但冯梦龙屡屡抹黑名人的行为,却引起了不良后果,直到今天仍然有人骂庄子是人渣;骂王安石猪狗不如;骂苏东坡不是男人。

我们来看看冯梦龙抹黑他人的证据吧。

首先看庄子试妻的故事。

庄子看到一个少妇在一座新坟前使劲扇扇子,问其故。少妇说坟里是她老公,死前约定等坟土晒干后才能嫁人,我想尽快的把它扇干。

庄子回家想试试老婆是否忠诚。他假装突然死了,老婆果然与前来吊唁的楚王孙眉目传情。葬礼上的楚王孙突然口吐白沫,仆人说只有用活人或刚死的人的脑髓,用热酒吞服才能活命,庄子老婆立马拎着斧头要砍庄子的头。庄子突然坐起来告诉妻子,楚王孙和仆人都是他幻化的,妻子羞愧难当,当即自杀身亡。由此庄子看破了人生,把妻子放进棺材,找一个瓦盆当乐器,鼓盆而歌。

这个故事把齐生死齐万物的逍遥派哲学家庄子,写成了一个卑鄙无耻的无情汉。这种反英雄、消费美好、解构崇高的行为,让庄子一生蒙羞!

冯梦龙,你欠庄子一个道歉!

再来看冯梦龙笔下的政治家王安石的形象。

王安石变法失败,带着一家老小赶赴金陵,一路上受到无数的嘲讽,最后只好走小路借宿于一个农户家,一个老太太取水,口中呼“罗罗罗,拗相公来”,两头猪立马跑过来;丫鬟又叫“王安石来”,一群鸡马上赶过来。简直把王安石贬的连畜生都不如!

王安石变法固然失败,但他的政治理想没有问题,人品也没有问题,人品也没有问题。

将王安石贬成猪狗不如,冯梦龙,你欠王安石一个道歉!

冯梦龙伤害了两位大师,但被他伤害最惨的还是苏东坡。冯梦龙的《情史》中这样写: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临行前有一个蒋姓朋友来送行,看上了他的小妾春娘,提出用骏马来换,苏东坡一口答应,将已经怀孕的春娘送给了朋友,换来了一批好马。

从此,苏东坡从大师文豪深情款款的丈夫,变成了流氓人渣毫无人性的浪荡文人。

小妾换马,其始作俑者是曹魏时代的曹彰,后人多用此作典故,写文人的自由开放和浪漫。比如李白就有“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看落梅”的诗句,苏东坡也写过“坐看飞鸿迎使节,归来骏马换倾城”的诗句。难道就因为他们写过小妾换马的典故,就说明他们用小妾换过马吗?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是作为朝廷重犯孤身一人被押解走的,家属都不在身边,又何来小妾换马之说呢,所以冯梦龙完全是在抹黑。

但为什么冯梦龙喜欢抹黑名人呢?

这不是冯梦龙一个人的错,而是时代的错误。

冯梦龙所处的时代是明朝后期,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同属于一个时期。日益壮大的市民群体,对通俗文学产生了巨大需求,全社会进入了娱乐化狂欢化,娱乐至死是这个时代的主基调。正经的文字没人看,不正经的文字大受欢迎。比如冯梦龙的《古今概谭》一开始销量惨淡,改名为《古今笑》以后销路大涨。越是恶俗,越受人追捧,社会进入了一个审丑的时代。

所以,在大众的心里期待中,文质彬彬的君子,变成了诡计多端的小人;原来品德高洁的楷模,变成了龌龊不堪的坏蛋。因此,不是冯梦龙故意使坏,而是为了迎合大众媚俗的心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了拼流量拼眼球!

在文学和人生价值观上,冯梦龙追求的“何必认真”的游戏心态。他说,“后世凡认真者,无非认做一件美事,既有一美,便有一不美者为之对,而况所谓美者,又未必真美”,在这种“何必认真”心态的指导下,冯梦龙在庄子王安石苏东坡身上,采取了游戏的态度,既然他们有美的形象,就必然有不美的形象,所以,他从野史中、从个人的臆测中,挖掘丑的一面,写成了大受世人欢迎的畅销书。书是畅销了,却把庄子王安石苏东坡黑的很惨。

冯梦龙,出来道个歉吧。

冯梦龙有那些作品

冯梦龙编撰的主要作品是“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除此之外还有《新列国志》、《增补三遂平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智囊》、《古今谈概》、《情史》三部书,可谓冯梦龙在“三言”之外的又一个“三部曲”系列的小说类书。《智囊》之旨在“益智”、《古今谈概》之旨在“疗腐”、《情史》之旨在“情教”,均表达了冯梦龙对世事的关心。而《智囊》是其中最具社会政治特色和实用价值的故事集。他在《智囊叙》中说: 人有智,犹地有水;地无水为焦土,人无智为行尸。智用于人,犹水行于地,地势坳则水满之,人事坳则智满之。周览古今成败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他想由此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谓不深远。

如何评价冯梦龙

冯梦龙是我上大学时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毕业论文本来是想写他,但最终没写,因为研究起来难度太大,当时又没互联网,想找齐他的书,辨析哪些是他的作品,都很难做到,自然就更难研究了。

喜欢冯梦龙有几个原因:

首先,冯梦龙意识到传统礼教的弊端,希望通过情来修补这个缺陷。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这刺激了小说的发展,但传统礼教依然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它明显无法匹配当时人们生活的需要。

传统礼教适合相对稳定的、简单的社会,可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意识到生活的多元性,执着于旧观念,则冲突越来越多。

冯梦龙认为,以讲话的礼为核心已无效,应该以情为核心。

在《论语》中,几乎没谈到情,孔子并不认为情感是结构社会的基础,他更强调礼。可在冯梦龙的时代,人们移动增加了,陌生人增多,唯有情才能使彼此达成沟通。

所以,冯梦龙特别痛恨死守旧礼教来扼杀情的行为,提出借友情男女,发名教之伪药。

在传统价值观中,情是一种不安定因素,会导致礼的堕落,但冯梦龙提出,孝的源头就是情,只有儿子热爱他的父亲,才可能存在孝,所以,情才是做人的根本,才是保证社会安全的基石。

显然,冯梦龙在这里偷换了概念,而生搬硬套的结果是,只有部分情得到批准,情本身丧失了自由。换言之,孝顺之情、男女之情、爱子之情是积极的,贪婪、欲望、自私、嫉妒等人之常情则被屏蔽在外,这样就进一步逼人造伪。

显然,冯梦龙的想法来自王阳明,对于形成现代人格有一定帮助,但短板依然明显,只是同时期作家很少能超过冯梦龙。

其次,冯梦龙是比较自觉地用小说艺术推广他的“有情教”的作家,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用今天的眼光看,冯梦龙的小说过于偏重故事化,在人性开掘上有所不足,此外有不少说教,让人厌恶。这就要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情况,毕竟有需要才会有创作,创作不能是空中楼阁,必然会与时代趣味达成一定的媾和。

冯梦龙在故事架构上比较开放,确有结构现实主义的味道。至于道德说教,其实是为了确认其情的价值,希望以理辅情,这固然有些呆,但总还是一种自我觉醒的明证。

冯梦龙的故事比较生动,展现了他超越同时代作家的特点,即意识到故事本身的生命力,没有沉浸在华丽的辞藻中,被空洞所攫取。

冯梦龙是一位能驾驭多种文体、拥有多方面才华的作家,他的诗词歌赋都很有味道,小说也比较中规中矩,虽然不能当成现代小说来读,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观念史、生活史的资料,冯梦龙的写作远比同时代作家更直观、更可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