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所有爱情诗词,哪一句最让你念念不忘
好的文字,字字珠玑,一字千金。
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三、恨此痴情,人未赏,都付于风和雨。
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七、还君明珠泪双流,恨不相逢未嫁时。
八、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十、昨日春暖今日秋,肠断人倚楼。
十一、四海为家家万里,天涯荡孤舟。
十二、春暮凄凄似残秋,谁伴我沉与浮。
十三、你若心中有我,何必远上天山?
十四、夜深水静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
十五、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十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十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一壶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离。
十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有许多描写端午节的诗词,你最欣赏哪一首
谢美意相邀……奉命而作
端午是一曲风花雪月的爱情歌
作为诗的国度、词的故乡,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端午节就是浸润在诗词歌咏中的风俗长卷。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留下无数美妙的诗词华章,在《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收录端午诗词上百首,或追思屈子,或寄诗龙舟,或咏叹离别……苏东坡更是唱出一曲“佳人相见一千年”的情歌……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节日。端午节,亦有端阳节、重五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别称。在盛夏的开端,几场细雨,几卷荷风,在这烟水迷离的日子里,吟咏踏歌的先贤诗人、文人墨客款款走来、绰约闪现于目前……在他们眼中的风情端午是:一首千年吟唱的风景诗,一幅异彩纷呈的风俗画,一次家国情怀的屈子祭,一个骚客雅集的诗人节,一场鼙鼓震天的龙舟赛,一缕芬芳满口的粽子香,一盏绵长甘冽的雄黄酒……
端午,是一曲“佳人相见一千年”生死相许凄美的爱情歌。端午节亦称浴兰节,《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每逢端午,古人采百草(中草药)、沐兰汤(用草药浸水沐浴)成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渔家傲》有“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的诗句。苏东坡献给王朝云的《浣溪沙·端午》词,透露了古人端午兰汤沐浴、腕绕五彩线、发鬓斜挂平安符的习俗,也留下了才情苏东坡在风情端午的绵绵情话,词云:“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才情苏东坡,36岁时与王朝云邂逅于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上,惊艳于朝云才艺,传说留下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王朝云,字子霞,歌女出身,温婉可人、善解人意,苏东坡赞王朝云“敏而好义,忠敬若一”,是他情意相投的红颜知己。宋人费衮的《梁溪漫志》,留下东坡与朝云一段趣闻: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屡屡被贬,发妻王弗、续妻王闰之先后离世,惟王朝云与东坡携手人生的巅峰,又义无反顾不离不弃地陪伴他走过人生的低谷,是最“懂”他的女人。朝云为东坡育有一子,未满岁便夭折于金陵(南京),东坡“老泪如泻水”。可叹天妒红颜,朝云在陪伴东坡被贬惠州时于34岁溘然长逝,东坡从此终老亦未续弦。朝云去世后,苏东坡为她亲书墓志,建六如亭于墓畔,亭联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留下一阕《雨中花慢》词,其最后一句:“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其情真真,其意切切,苏东坡可谓有情有义大丈夫。
“美如春圆,目若晨曦”,苏东坡弟子秦观,这样描写他小师母的美貌与气质。苏东坡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的《浣溪沙·端午》词中“佳人相见一千年”一句,是在风情端午向王朝云发出的祈愿天长地久,永谐情好的爱情誓言,也表达了对朝云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遇见苏东坡这位“不知更几百年才出”的“如此人物”(王安石语),一位怜她、爱她的好情人,一位豁达率真、才情豪放的大丈夫,王朝云无疑是幸运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清初诗人何绛于六如亭上、朝云墓前,感怀东坡朝云这对才子佳人的旷世爱情,留下《朝云墓》诗,诗云:“试上山头奠桂浆,朝云艳骨有余香。宋朝陵墓俱零落,嫁得才人胜帝王。”好一个“嫁得才人胜帝王”!朝云墓已成惠州人文景观保存至今,引得无数才情骚客深情凭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踏歌吟唱苏东坡“佳人相见一千年”的端午情歌。
(图片来自网络)
春节除夕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关于过年的古诗有很多,在此前的文章中,六甲番人曾介绍两首祥和的过年古诗,分别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宋代叶顒的《己酉新正》,今日再介绍两首诗,虽然不如王叶二诗欢快,但却也不是愁苦之作,诗中尽是对人生的感悟,颇有可读之处,更巧的是两诗居然有一句诗完全相同。
一、唐代白居易《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这首诗写于大和四年除夕夜,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除夕夜历来有全家团聚守岁的习俗,但是诗人此夜少眠并不是守岁,而是因为“病眼”导致,而老年人夜不能寐,难免多思善感,眼看又是一春到来,不由感慨光阴易逝,生命实在短暂。
第三句与第二句之间留白,读者可自解诗人一夜所思所悟,待到守岁的灯烛燃尽,已是天明,此时诗人方才醒觉,自己都六十岁了,最后两句用语朴实浅白,如听老人家在感叹,却又意味深长,有人生阅历的读者自当明白。
二、宋代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这首诗也是除夕的诗,起句含悲,意象开阔而冷寂,让人仿佛看到东坡一人独处野外,放声悲歌,相伴者唯有远处的灯火与夜空的疏星。
第三句直接引用白居易《除夜》原诗,但毫无突兀之感,盖因意象相合而已,第四句进一步诉说诗人远离故土的羁旅之意,除夕夜独自在外,又如何能够不想念家人与故乡?
五六句回归自己本身的感受,冬夜霜重,盖多重被子依然脚冷,洗头之后觉得头轻,原来是因为头发稀少了,此处是人生易老之怆然。
而之所以说此诗并非愁苦之作,是因为最后两句有温暖之意,尽管诗人除夕夜里孤独惆怅,但他本是豁达之人,只要有残灯不嫌弃,只要有孤舟可相依,他内心就不会放下希望。
诗贵在有情,东坡此诗灯虽残,舟虽孤,却不嫌不弃,彻夜相依,便是有情。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