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书法史上的“宋四家”中,苏东坡的书法水平最高吗
- 苏东坡的书法在宋朝能排第一吗
- 苏东坡的书法不宜临摹学习,为什么
- 苏东坡对书法有什么贡献为何位居宋四家之首
书法史上的“宋四家”中,苏东坡的书法水平最高吗
关于“宋四家”,其排名曾有数个版本,甚至有人认为其中的“蔡”,原本是蔡京,因其人品低下才换成蔡襄。
“苏黄米蔡”的说法由来已久,其书法水平是否就是人如此一二三四呢?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观点,“苏黄米蔡”就是按拼音的一二三四声排列的,这样念起来朗朗上口。如此而已!
至于四家的书法水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苏轼
如果从文化史综合角度看,以才情而论,东坡先生位居首席,当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当然,就书法而论,其气度、豪情与其文学一样狂放不羁,但法度工拙较之晋唐则有不及,且过于扬左抑右,几近病态,当然减损了其艺术之美。
2、黄庭坚
与苏轼亦师亦友,其书法尤以大草、狂草出类拔萃,力压另三家,其《廉颇蔺相如列传》几乎可与张旭、怀素争锋。
但是,山谷老人由于楷书根基不深,故其行草体势上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缺憾,过于张扬的书风总有一股剑拔弩张的感觉。
3、米芾
米老怪“集古字”起家,醉心书法,在书法专业上,他比其他三人走得更远,技法更高超。他是真正的纯粹的艺术上的书法家。
但是老米一生蔑视礼教,喜好古法,但学什么都不肯深入钻研,其书法过于妖娆。
4、蔡襄
宋四家中,最沉稳老练者,非蔡襄莫属。细品蔡襄之书,其精湛功力,恰到好处的理性与秩序感,精致细腻的笔法,让人似乎回到了晋唐,其传统功力与法度,远胜其他三家。
但在宋四家中,他偏于传统、保守,过于理性而性情稍差。
其实,“宋四家”虽是“尚意书风”代表,但又代表了三类不同的类型。
蔡襄是“尚意书风”的过渡性书家与铺垫者,他提出的“惟取神气为佳”,诱发了苏黄米对“尚意”的思考。
苏轼、黄庭坚是“尚意书风”的倡导者与中坚力量,可以说,没有这一对师徒,就没有“尚意书风”。
米芾则是“尚意书风”的创新派与急先锋,当然,蔡京也属于这一类,但其成就远不如老米。如若有一人代表这一类型,当然是老米了。
所以说,“苏黄米蔡”是历史的必然,其排名高低并无实际意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苏东坡的书法在宋朝能排第一吗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苏东坡在书法上的造诣虽然登峰造极,自成一家,但是能不能在宋朝称第一,其实有待讨论。
今天的人们通常把苏东坡的书法视为两宋以来的第一位,是因为宋朝“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排序上,误以为苏东坡排第一。
众所周知,“苏黄米蔡”四大家分别指的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但是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四大家中的第四家,其实指的是蔡京,而不是蔡襄。因为蔡京名列宋朝“六大奸臣”之一,人品太差,不足以为后世之人效法,所以把蔡京移除了宋四家,用蔡襄来替代。
为什么说“宋四家”的排序不是根据书法造诣来排的呢?“苏黄米蔡”四大家的排序,其实是按照辈分长幼来排序的。
如果我们采信“宋四家”的第四家为蔡京的说法,很容易就会发现,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京四个人,他们出生的年份和活跃的朝代,是逐渐往后排的。
苏东坡出生在公元1036年,死于公元1101年,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朝代,主要活跃于英宗、神宗和哲宗年间。
黄庭坚出生在公元1045年,死于公元1105年,只比苏东坡小了九岁,主要活跃于神宗和哲宗年间。黄庭坚在诗文和书法上都与苏东坡并称为“苏黄”,但是他其实是苏东坡的学生,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东坡门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苏东坡与黄庭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米芾出生于公元1051年,死于公元1107年,主要活跃于神宗、哲宗和徽宗年间。米芾又比黄庭坚小了六岁,比苏东坡小了十五岁。所以米芾在苏东坡面前,完全算是后辈了,但是苏东坡生前,与米芾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蔡京出生于公元1047年,死于公元1126年,主要活跃于徽宗年间。虽然蔡京比米芾年长四岁,但是他死得比米芾晚了整整十九年。古人通常以“死者为尊”,所以蔡京排名在米芾之后,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的人误以为“苏黄米蔡”是按照书法造诣来排序的,其实是一种误读。同样,“宋四家”的排序也很容易推测出,关于第四家是谁的争议。
蔡襄出生于公元1012年,死于公元1067年,主要活跃于仁宗年间。蔡襄比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个人都要早数十年,算是他们的前辈。而且在宋朝初年,蔡襄的书法,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是后来者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蔡襄,算得上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人的老师级别的人物,虽然“宋四家”的书法风格各有不同,自成一派。
蔡襄作为前辈,排在米芾之后,位居“宋四家”之末,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说完了“宋四家”的排序,我们再来看一下“苏黄米蔡”各自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其实并无高下之别。
苏东坡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主要的书法作品有《黄州寒食帖》、《赤壁市》、《祭黄几道文》等帖。
黄庭坚的书法参禅妙悟,多理性使笔,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主要的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狄梁公碑》等帖。
米芾的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主要的书法作品有《蜀素帖》、《临沂使君帖》、《甘露帖》、《苕溪诗卷》等帖。
蔡京的书法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最能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主要的书法作品《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帖。
虽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京四大家的书法各有特点,但是在他们早期,其实都有学习过蔡襄的书法。
宋朝的书法主要承袭的是魏晋时期的书法风格,其中又以二王一脉,也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为主。
蔡襄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出了自己的风格,开启了宋朝书法的风气,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可见在苏东坡心中,蔡襄才算得上是宋朝书法第一的。但是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还是那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苏黄米蔡四大家,都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书法作品,也值得永远流传下去。
在我们讨论他们的书法造诣孰高孰低之时,不如拿起笔来,将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延续下去。不要到了后来,习惯了手机和电脑的中华儿女,自己连字都不会写了。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苏东坡的书法不宜临摹学习,为什么
苏东坡的书法不宜临摹学习。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站得住脚跟的。
不可否认,苏东坡在书法角度作为宋四家之首,其书法艺术自然是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他的《黄州寒食帖》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更说明苏东坡的书法盛名不是炒作和自我标榜的,而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检验而得到认可的。
但即便如此,苏东坡书法不易临摹学习仍然是成立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书法“表意”的兴盛!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我们都知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加入了书家在创作当时的独特外在环境影响和内在心境,把这些影响都纳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了。一千年以后的今天,即使研究苏东坡的专家,也不可能完全理清并复制书法家当时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变化。我们没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没有他历尽贬谪却又“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淡然,又没有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更没有他饱读诗书,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豪背景,仅仅临摹外在的形,却没有内在的意,那么,即使是能学得苏东坡书法字形,缺少了“意”的存在,这样的书作水平应该是不言而喻吧!
我们喜欢摇滚,但不可能成为崔健;我们喜欢兰亭,不可能做到王右军;我们喜欢唐诗,也不可能都去做李白,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而不可复制的。
在对待美的认知上,三悟轩认为我们可以欣赏和借鉴,而复制前人,最多就是徒具其形罢了,还没有现代科技下的印刷品更忠实于原作,又没有什么价值。
既然如此,也就没必要纠结能否学像苏东坡,为什么不能做有传承又独特的自己呢?
苏东坡对书法有什么贡献为何位居宋四家之首
尽管有许多根据,来说明苏东坡有绝对实力居宋代书法家之首。然而,还是首先想说,苏东坡是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天降神才,堪称完美的天才,他几乎在一切领域都出类拔萃。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了苏东坡,一定会黯淡失色。宋代书法如果少了苏东坡,后世所谓宋人“尚意”之说,就成了一纸空谈,或者说就不可能出现。
因为,在“宋四家中,唯一做到了真正“尚意”的就是这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宠辱不惊,闲庭信步的享受快意生活的四川人。
在宋代文坛,书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苏东坡近千年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他是中国文人的代表和典范。论书法,苏东坡排第一;论诗词,史称“苏黄“;词开豪放派的先声,论文章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对于苏轼的书法地位和历程,“诗词书法仅次于苏轼的黄庭坚作了高度的概括:“东坡道人少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徐浩),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如柳诚悬(柳公权)。中岁喜学颜鲁公(颜真卿)、杨风子(杨凝式),其合处不减李北海(李邕)。至于笔圆而韵胜,兼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本朝善书,自当推公第一。”作为“宋四家”之一,此番言论当为肺腑之言。
一 宋代书法创新改革的领军人物。
宋代书法家,大多人书法以继承唐代书学,特别是对颜真卿,欧阳询,李邕的书法,模仿的成分过多,因此宋代初期的书坛比较僵化,刻板未能摆脱唐代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
而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宋朝一代“尚意“书风的,就是苏轼了。 任何一位书法大家都不能完全摆脱前代书法优秀传统基础,苏轼也一样。学习唐代的书法,在碑碣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比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帖。不过,这些仍以唐人笔韵为主,有颜柳欧的痕迹。
然而他善于创新,首先在书碑方面,他以帖的布局融入碑中,显得字字严谨缜密,没有丝毫空白,因而开创了宋代碑刻新的风貌 。
而他对于创新求变的书法追求,也是他的境界高于其他书法家的独特之处。
他自评其书曰:“吾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与之交往密切的李之仪记载曰:“东坡从少至老所作字,聚而观之,几不出于一人之手“这直接表明了苏轼书法一直在突破自我,具有创新求变的书学思想。
二 苏东坡也是宋代书法大师居功至伟的伯乐。我们当代熟悉又推崇的米芾,就是苏轼首先推举出来的,他在《雪堂书评》中称其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将米芾捧到了比肩钟繇、王羲之。而“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八个字,也成了米芾身上近千年最著名的书风标签符号。
这事发生在元丰五年,苏东坡已是名满天下的文坛书坛泰斗,当时,米芾小苏轼32岁,带着作品以崇拜者的身份专程到黄州请苏东坡品评指导,苏东坡说了上述的褒奖之词,这无疑对一位书法家有了很大的激励。还有“宋四家“的黄庭坚。更是在苏轼的引领和熏陶下,书法才有了飞跃的突破。所以,仅这两位就足以能说明苏东坡在宋代书坛的领袖地位。
三 不仅是宋代,就整个中国书法史上,苏轼一样是创立了许多经典的书学思想,比如率先提出“人书合一“的书法思想。苏轼在《论书》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即是将书品和人品联系起来,这为我国书法美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作出了极大的的贡献。在书法艺术的本体论中,引入了人的道义节操。而苏轼大力提倡学习书法必须加强文化知识修养,正好与此相契合。 宋代《乐静集》记载,苏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这里谈了影响书法造诣的几个方面,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判别书法优劣的重要标准。
四 宋代尚意书风的首倡导者
首先, 苏轼对于自己书法定位是我们熟悉那句话:“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还有一句名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其次与绝大多数书法家不同,苏东坡是那种内心世界、处事作为与书法实践、书学思想高度统一、高度吻合的人。他就是书法,书法就是他。
正如《宋人轶事汇编》记述他的自白“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书法同样是这样。既然是一种快意的流露和表达,自然就无须死乞白赖的自命大师、无须矫揉、无须流露和表达得那么磕巴。
书法是苏轼人生品格的观照。因此,读懂了苏东坡的书法,也就读懂了苏轼。其实,他的意造从来都是在中国审美情趣的最高境界,苏轼不但在宋代书法文学的居首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殿堂级文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