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你最喜欢苏东坡哪一首诗
- 苏轼在谪守黄州的时候都留下了哪些著名的词作
- 你熟悉的苏轼的诗词有哪几首
- 苏轼和贺铸都写了悼念亡妻的词,谁写的更好(我选贺)
你最喜欢苏东坡哪一首诗
在苏东坡的所有作品中,《水调歌头》是最令人难忘的,是最令人喜欢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如此美妙的句子,谁会不为之着迷?谁会不被苏东坡的才华所折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此深刻的哲理,谁会不叹服?这是什么?是诗吗?是词呵?或者是哲学吗?
如此美妙的愿景,谁又会不向往?有谁心中的遥远的记忆,不被《水调歌头》突然之间的冲击所勾起?谁会不为此神魂颠倒、忘乎所以?
请不要将《水调歌头》理解为诗,也不要将《水调歌头》理解为词,请将《水调歌头》理解为苏东坡的化身,苏东坡就是《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就是苏东坡。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水调歌头》毫无疑问是苏东坡最好的作品。苏东坡不能够超越苏东坡写的《水调歌头》,也不可能有任何人可以超越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愿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与我们永远相伴,愿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描绘的愿景与我们永远相随!
有《水调歌头》,一生何求?
下联:《水调歌头》苏轼情。请对出属于你的上联,唱响对苏东坡的敬仰与怀念!
你喜欢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吗?你喜欢苏东坡吗?
关注中国简体字,下次接着聊。
苏轼在谪守黄州的时候都留下了哪些著名的词作
王安石罢相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经过几个月的折磨侥幸被释,谪贬黄州。在贬斥生活中,他虽被迫表示要闭门思过,但并未搁笔,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明月当空,带着朦胧的醉意骑马而行。
溪桥下,清溪辽阔的流过旷野。
白色的骏马急于归去嘶鸣不止!
我却已不胜酒力,等不及卸下马鞍鞯。
想马上就醉眠于芳草之上,只得和马儿商量。
你看这一溪风月多么可爱,
怎忍心踏碎那水上皎洁的月光。
就让我以鞍作枕,斜卧绿杨桥上少休片刻吧。
谁知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
直睡到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
这首西江月寄情山水的词,就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所作。词前有序: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结尾更是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词人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我们面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黄庭坚评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大部分经典作品,大部分出自黄州的四年。虽然被贬到荒无人烟的黄州,但苏东坡从来都是一个乐天派,一个善于将无趣化成有趣的人。
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直是他超然自解的乐观态度。就像他在《初到黄州》所写的一样。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虽然因谋生糊口而做官,也因口快笔锐而获罪,想来实在荒唐。但是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一到此地就闻到了鱼儿鲜美的味道,望着满山的竹林,我似乎都尝到了竹笋的甘美。
你熟悉的苏轼的诗词有哪几首
1071年的时候,苏轼因得罪支持变法的新党,离开京城到杭州赴任,一路上失意落魄,行到安徽阜阳时,他忽然想起来他的恩师——六十五岁的欧阳修——退休后正居住在此地。于是稍作停留,登门拜访。
两人见面一番寒暄后。欧阳修请苏轼欣赏自己收藏的一块石屏风,顺便看看是不是能即兴赋诗一首。
苏轼自然不便推辞,恰好胸中积郁不平,也就趁此机会在诗中一吐为快。
这首诗写得很巧妙,一上来就借称赞石屏风上的画来赞美欧阳修:
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不画长林与巨植,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他把欧阳修比作不老松,高耸在雪岭之上。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孤烟落日相溟濛。含风偃蹇得真态,刻画始信天有工。然后又夸欧阳修有“真态”,同时谦虚自己和恩师之间的差距是“可望不可到”。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骨可朽烂心难穷。神机巧思无所发,化为烟霏沦石中。表面上看这两句是夸石屏风上图案之神妙,仿佛是当年唐朝画师毕宏、韦偃受冷落而死被埋葬后,他们的灵性弥漫在石头里,凝成了精美的图案。而实际上,是以画师自比,如今他也正遭受着被冷落的境遇。
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愿公作诗慰不遇,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最后两句才点出主旨,希望恩师凭德高望重之势,为自己开口发声,不要让自己和画师一样,永远被冷藏。
其实从第一句里的“上有水墨希微踪”就知道了,石屏风上,仅有一些淡淡的痕迹,所以整首诗都来自于苏轼的奇绝想象,以及触景而发的心情,又是即兴之作,但完全言之有序、落手成章。
只不过在写完这首诗的第二年,欧阳修就去世了,终于也没能帮上苏轼什么忙,而几年之后,一场更大的灾难乌台诗案还在静静等待着这位不平的诗人。
苏轼和贺铸都写了悼念亡妻的词,谁写的更好(我选贺)
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都是为自己妻子写的悼亡词,都是各自纯真爱情的哀唱。若将两首词作一比较那首更好呢?我们先欣赏一下这两首词的内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
宋 ·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江城子》是苏轼为悼念他的结发妻子王弗所作,这首词在人们心目地位很高,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王弗机敏沉稳,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对初入仕途的苏轼帮助很大。她不仅是苏轼的妻子,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可惜27岁香消玉殒。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不舍之情,全词凄凉哀婉,读一遍伤怀,读两遍心酸,读之深处,让人肝肠寸断,字字催人泪下。
贺铸的这首《鹧鸪天》文字精炼,行云流水,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一开篇就把读者思路带入他的想象中。再次来到阊门,可已经物是人非,曾经与我同来的妻子,可是为什么没有一起回来?仅这开头的两句,便令人难以忘怀。“旧栖新垅两依依”。写的非常深情含蓄,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那份绵绵爱意。最后两句把作者内心的那种忧愁之感和对相濡以沫妻子的无比怀念之情,描写淋漓尽致。整首词写的非常凄美缠绵,感人肺腑,也是一首难得的千古佳作。就我自己的喜好体会,两首词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贺铸的《鹧鸪天》。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最为灿烂的文化,历经几千年,仍然绽放着光芒,魅力不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