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哪句台词,让你感觉老了
- 在《鹿鼎记》里,神龙教教主洪安通是不是武功最厉害的人物
- 对古人的艺术作品,后人总是会有不同版本的解读,你觉得后人的解读思想真的能读懂古人的思想吗
- “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 段誉如果放在神雕侠侣中是什么级别的
哪句台词,让你感觉老了
谢激!
哪句台词,让你感觉老了?
“你退休了没有?”,许多人逢我便这样问我。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我已经变老了,许多人看到我这张脸肯定是老人像了。第一个这样问我的我根本不在意,因为我的体力和工作热情还没有减退,直至许多人都这样问我时,我才察觉到自己真的是变老了,如像明天就要退休了,体力突然间减少了许多。
在《鹿鼎记》里,神龙教教主洪安通是不是武功最厉害的人物
鹿鼎记中神龙教的洪教主武功极强,是鹿鼎的五大高手之一,这五人分别是上代主角袁承志、神拳无敌归辛树、独臂神尼九难、五毒教主何惕守,再加上神龙教主洪安通,这五人武功是在鹿鼎记中是毋庸置疑的前五。(如果再算上隐藏人物,还有一个飞天狐狸的儿子,不过既然书中没有提及姓名,那就暂且不算他了。)
但是要让洪教主排第一,多半还是不行,他首先难过袁承志这一关。袁承志是碧血剑的主角,在书剑和碧血这两部书中,金庸还是很喜欢写带有一些龙傲天属性的主角的,袁承志是天才级别的资质,同时又融会贯通了华山、铁剑、金蛇三家武功之长,在碧血剑的书末袁承志更击败玉真子,已然可与上代天下第一高手穆人清并列,而更重要的是,袁承志此时才二十岁出头,年轻意味着还有很大潜力,主角意味着有主角光环,后续进步会比别人更大,而在鹿鼎记时代,袁承志五十岁左右,在金书,这个年纪恰恰是许多高手各方各面都登峰造极之时,各项功力都已成熟,而五十岁对于高手体力仍然相当于壮年。
在鹿鼎记中袁承志虽然没有正式出场,却被九难认为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高手,作为上一代的主角,这代韦小宝又不怎么学武功,天下第一的宝座,袁承志自然当得。
他冲了一碗新茶,捧到九难面前,问道:“师父,师祖木桑道长既已逝世,当今天下,自是你老人家武功第一了?”九难摇头道:“不是。‘天下武功第一’六字,何敢妄称?”眼望窗外,幽幽地道:“【有一个人,称得上‘天下武功第一’】。”韦小宝忙问:“那是谁?弟子定要拜见拜见。”九难道:“他……他……”突然眼圈一红,默然不语。
当然,如果你说袁承志毕竟没有出场,那么洪教主能不能争一下出场人物的第一呢?同样是有些困难的,有两个人可与洪教主争这个出场第一,分别是归辛树与九难。
我们先说归辛树,虽然归辛树在鹿鼎记中正面出手很少(虐菜的事儿他儿子就干了,轮不到他),但作为碧血剑时代就是天下顶尖高手之一的归辛树,依靠着碧血剑时期的战绩,和鹿鼎记中跟一些高手的对比,他仍然有能力争一争这个出场第一。首先看韦小宝是怎么说的。
过了一会,吆喝声渐轻,但不久兵刃撞击又响了起来。康熙皱起眉头,说道:“连三名刺客也拿不住。倘若来的是三百名、三千名,那怎么办?”韦小宝道:“皇上不用烦恼。像归辛树这等角色,世上是很少的,最多也不过四五个罢了。”
韦小宝说归辛树这种角色世上最多不过四五个罢了,这话不是乱说,此时韦小宝分别见识了洪教主、九难的武功,从九难那里知道了有一个人称得上武功天下第一,再加上何惕守说的自己师父(韦小宝不知道这二者是同一个人),加上归辛树,确实是四五人,这也是再次告诉读者,这四五人是一个级数的。
归辛树在鹿鼎的强大,主要是通过碧血时期对孟伯飞来表现,孟伯飞的武功跟碧血归二娘完全不相上下,而对上了归辛树不数招就被生擒了,归二娘在鹿鼎记中武功不进反推(毕竟快八十岁了),老年的归二娘跟陈近南对掌,陈近南认为归二娘由于年老,内力已经不如自己,但拳脚功夫精绝。也就是说,老年归二娘是一个内力弱化,招数相当的弱化版陈近南,陈近南则是壮年归二娘水平,归二娘是被归辛树数招拿下的水平,这就很恐怖了。也就说陈近南若对上归辛树,很可能数招就会落败,而鹿鼎时代归辛树武功可能还进步了,原文说他内力还在袁承志之上。凭此定位和碧血时的战绩,必然是能跟洪教主争一争出场第一的。
说完了归辛树,另一个能跟洪教主一教高下的是九难师太。
九难也就是碧血剑的阿九,书末拜木桑道人为师父,十多年的时间里尽得木桑铁剑门的武功真传,不过如此,她还得到了奇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修为已经远在昔年木桑之上。木桑同样是碧血剑的顶尖高手之一,在华山派弟子眼里武功跟穆人清在伯仲之间,玉真子在书末武功大进之前,也不是木桑的对手,整体定位而言,木桑决不在碧血剑归辛树。
而九难武功远在昔年木桑之上,并且自认为自己的武功除了袁承志外,已经是当世第一,可以说九难不认识洪安通,但她却认得归辛树与何惕守,这两个也是洪教主同级的人物。
说到武学修为,她除了学得木桑道人所传的铁剑门武功之外,十余年前更得奇遇,【百尺竿头又进一步】,【与当年木桑道人相比,也已远远地青出于蓝】,环顾当世,【除了那个不知所踪的袁承志之外,只怕再无抗手了】。
实战表现上,九难不敌六喇嘛看似是污点,比不得杀四个龙使级高手的洪教主,但仔细分析,神龙教的高手,洪教主往下,排名其实是瘦头陀>=胖头陀≈许雪亭>无根>张淡月,这里说一句,瘦头陀在变得矮胖之后,仍然有两处间接表现高于胖头陀,喇嘛们的大师兄桑结定位是远在师弟之上,但是桑结被韦小宝坑害的十个手指砍了一截,武功大打折扣,这才跟瘦头陀差不多。桑结远胜众师弟是残疾之前,残疾后的桑结比一群师弟未必就强过太多,而洪教主打的四大高手,较弱的无根和张淡月,未必就比九难打的喇嘛强了,所谓洪教主四龙使战绩强于九难未必就成立。
同时,九难在五台山行刺康熙时,也轻松碾压了少林寺众高手,甚至一掌秒了有数十年易筋经修为的澄观,一个袖风打飞七八个大内高手,一个拂袖让少林众高手合力施展绝技才能化解,让少林高手一起感慨天下竟有如此人物,而韦小宝在见识过洪教主的武功后,仍然觉得九难才是天下第一。
综合来说,洪教主很难说是鹿鼎记最强高手。
对古人的艺术作品,后人总是会有不同版本的解读,你觉得后人的解读思想真的能读懂古人的思想吗
别说古人了,就说现代好的艺术品,也是具有不同解读的角度和审美层面的,因为这是艺术,艺术就应该是涵义丰厚,立体多面,不能直白浅显,一眼看到底,没有想象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抽象的艺术暂且不提,我就说一个写实的,像罗中立那个名为父亲的油画,你说他是表现他父亲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沧桑,还是颂扬他父亲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就是站在两个角度得出的两种感受和结论。这两种结论大相径庭,完全背离,你说哪种对,哪种不对?其实都对,只是观赏者审视的角度不同罢了。
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不同的人生观念以及不同的文化修养,决定了审美的视界和审美的高度。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就比如书法,目前争议最大的莫过于二田的作品和所谓丑书的定义。同一件作品各有各的看法,且谁都说服不了谁,原因就在观赏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层次高下的差异。
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喜欢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因人而异。
扯远了,回到主题。
题主说的是古人。其实古今艺术的审美价值和意涵解读都是一样的,从兰亭序到祭侄稿再到寒食帖,及至金瓶梅,红楼梦,时人解读就多有分歧,何况今人。
古人都不能一致地解读古人的艺术品,我们今人也不可能更没必要完全的弄清古人的创作意图,见仁见智,全凭自己的兴趣和审美取向。
“乌台诗案”是因为哪首诗引起的
答:“乌台诗案”是发生在宋神宗朝的一桩文字案。
这里解释一下,所谓“乌台”,就是御史台,盖因御史台官署内栽满了柏树,所以又称“柏台”。而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也称“乌台”。
“诗案”,就是与诗有关的案件。
案件的主角是大家都熟悉的大文豪苏东坡。
苏东坡才情盖世,为人很有性格,恃才傲物,嫉恶如仇,刚直不阿。
苏东坡自己形容自己,一旦遇上看不惯的事,就必须“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偏偏,苏东坡又是一个“极不合时宜”的人——苏东坡生得体胖须长,尤其一个大肚子鼓如孕妇,他曾抚腹笑问小妾朝云:“猜猜这个大肚子里装的都是啥?”朝云讨好地说:“是一肚子锦绣文章。”苏东坡先是哈哈大笑,既而纠正说:“错,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宋神宗朝兴起了由王安石牵头的“新政改革”,改革派上台推行新政,苏东坡看不惯,处处冷嘲热讽;到了保守派上台恢复旧政,苏东坡也看不惯,同样热嘲冷讽。
一句话,苏东坡是个两头不讨好的人。
“乌台诗案”发生的时间是元丰二年(1079年),看名称就知是与诗有关。
但案发是从一份谢表开始的。
先交待一下背景: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 ~1077)重用王安石,大力实施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1085)从事改制。
元丰二年(1079年),是从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
这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
官职调动,按照惯例,都得给皇帝上一份谢表,感谢龙恩浩荡。
苏东坡也例行公事,上一份《湖州谢上表》。
惯常做法,就是总结一下自己在原职上的工作,展望一下新职上的期望和计划,再加几句感激语,程序就算结束了。
但苏东坡是个牢骚包,对新政有一肚子牢骚,不吐不快,自己作死,神差鬼使地写了这么一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表面看,这一句也只是普通牢骚话,其大致意思是:皇上您也了解小臣我愚钝不适时务,难于和新提拔起来的年轻才俊共事;同时您也体察到小臣我年老疏懒,也只能在基层混日子了。
但是,事情并没那么简单。
苏东坡这句话里有几个词语,在当时是非常刺眼的。
其中,“生事”二字,是神宗朝的热门词语——炒热这个词的人,正是保守派和变法派的领袖司马光和王安石。司马光曾写过一封长信给王安石,信中以“生事”一词来训斥王安石,说王安石的变法是无事生事,是要扰乱天下的祸根。
这之后,“生事”就成了攻击变法的惯常用语。
另外,“新进”则是苏东坡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
这样的牢骚,这样刺眼的词语,让变法派人士极度不适。
试想想,苏东坡乃是文坛的领袖,他随便说一句什么话,都会对民众形成强大的引导力,而他总是在诗词文章中讥讽新政,无疑会对政府推行的新政建设造成强大阻碍。
变法派人士早牙根痒痒的,一直想弄苏东坡了。
这回,看到谢表上的刺眼语句,他们决定从这份谢表入手,把苏东坡整臭整倒,让他停止呼吸,彻底闭嘴。
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率先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暗讥朝政。
御史李定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于是,苏东坡被拘押到御史台狱受审。
好巧不巧,苏东坡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正好新刊印发行,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一个上佳收集材料的机会。
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摘抄了几首苏轼的诗,上奏弹劾苏东坡“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
老实说,舒亶也没冤枉苏东坡。
舒亶说苏东坡的《山村五绝》中“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讥讽新政中的青苗法;“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是讥讽新政中的盐税法;《八月十五日看潮》中“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讥讽新政中的水利法;《戏子由》中的“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是讥讽新政里的课试郡吏措施,“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苏东坡一开始只承认,《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但迁延数日,也不得不承认,《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再拖延了几日,又承认了《戏子由》诗违抗“朝廷新兴律”的主旨。
事实上,舒亶的道行还是浅了点。
经过御史台同仁群策群力,他们从苏东坡诗词搜罗出上百首是针砭新政的。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苏东坡也统统作出了交待,承认自己就是看不惯新政。
其中有些诗,御史台的官员看不懂里面的真意,苏东坡主动指出来,给他们上课,详加解释,他们才醍醐灌顶,大长见识。
比如《和韵》诗中的“嘉谷”、“莨莠”等语,苏东坡说这是在讥今之小人轻君子,如莨莠之夺嘉谷,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时,如夏月蚊虻纵横,至秋自息。另外又取《诗经》中“忧心悄悄,愠于群小”,皆以讥讽当今进用之人为小人也。
……
因为这些诗,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其中官位较高的是司马光。
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宰相王珪等人喊打喊杀,必欲除苏东坡而后快。
苏东坡本人在狱中也作好了必死的打算。
但是,结果颇有些黑色幽默。
苏东坡平日和一些心目中的正直大臣诗文唱和,写“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腐鼠何老吓,高鸿本自冥”等句自比独鹤、高鸿,把变法派比喻成乌鸦、老鼠。
这些“独鹤”、“高鸿没有一个肯出面替他求情,反而是那些被指称为“乌鸦”、“老鼠”的变法派大臣出力搭救。
其中,章惇为了搭救苏东坡,还和王珪撕破了脸面。
当然,最能决定苏东坡生死的,还是王安石劝宋神宗那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回头想想,早在熙宁七年,苏东坡还做了《王莽》、《董卓》两首诗来痛斥王安石。
最终,宋神宗下令对苏东坡从轻发落,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最后补一笔,苏东坡刚刚逃出生天,老毛病就犯了,信笔写下了“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的诗句。
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段誉如果放在神雕侠侣中是什么级别的
那可能只能比独孤求败了。因为段誉的境界实在高出神雕众人太多了,只有神雕中的传说级人物独孤求败可以相提并论。
来找个参照标准吧。就找段家的,段誉的孙子,段智兴,也就是一灯大师。段智兴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中成为五绝之一,已是天下一流高手。那个时候段智兴会什么?也就一个一阳指。会一阳指的皇帝,那放到《天龙八部》里也就是个段正明啊。段正明是什么水平,不用多说了吧。
《天龙八部》中,萧峰看了一阳指以后,大失所望,觉得也就是个高明的点穴功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完全不放在眼里。但是在少林寺,看见段誉用不熟练的六脉神剑打慕容复的时候,惊叹如果自己跟慕容复易地而处,一样无法抵挡。这并不是同一种武功不同的人用出来威力不一样的问题,而是武功本身差距实在太大。可见一阳指跟六脉神剑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那由此可见,射雕、神雕里天下一流的高手到了天龙里就是个龙套,那天龙里的一流高手,到了神雕里岂不就是个神?
更可怕的是,段誉不仅有远程的六脉神剑,还有北冥神功可以近距离吸人内力。这就是个无敌的存在了。远距离六脉神剑打,近距离北冥神功吸,还有凌波微步的身法一般人追都追不上。北冥这种开挂的功夫,任你九阴真经,还是先天功练出来的内力,统统给你吸成废人。
独孤求败的武功讲究剑法的境界,一步步是利剑期、软剑期、重剑期、木剑期,最后达到无剑期,六脉神剑倒好,直接到达最高境界,无剑。只要手指,剑气纵横,都不需要任何接触。这个,怕是独孤求败晚年才能达到的境界了吧,段誉二十几岁就做到了。所以,除了独孤求败,还有谁能比段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