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之二_这一_主义_理论

大家好,上一次分享了教学设计理论之一-方法论。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理论之二:学习的理论。学习的理论很多,研究的年代比较长。但主流的理论有三种,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第一,行为主义。所谓行为主义是指学习者通过“刺激——反应”的一系列行为来联结和强化所学内容。这一理论把知识看作是个人经验所形成的观点。教师通过设计刺激源(即教学活动),学生作出反应,这样在刺激和反应中形成联结,获得知识和技能。比如,在学习英文单词dog时,老师呈现一张项目图片,让学生说出单词。然后在给出单词和图片,让学生连线等。经过一系列行为刺激,使学生看到狗自然反应dog。个人认为这种理论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被动接受,反复练习,得到反馈,从而获得知识。类似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较为死板的知识或操作性技能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认知主义。认知主义的出现是对行为主义的反思,可以说是行为主义的对立面。认知主义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其过程比“刺激——反应”要复杂的多。因此,认知主义更关注学习行为中间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是学习者将旧的知识经验和新的知识经验结合,主动发现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主要代表布鲁纳认为学习有四个作用:提高智慧,转为内在动机,学会发现和对所学保持记忆。显然,这一理论更强调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他们需要自习发现,思考,总结。这就是我们平时为什么说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原因。举个例子,例如我们教学生说I love dogs这个句子,学生经过发现,思考和总结,不仅可以表达这一句,还可能创造出I love flowers 等其他句子。发现式教学亦源于此。

第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过程中自我构建的,确认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学生也是。这一理论下产生了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可以说学习理论直接影响了教学理论的形成。对学习理论的认识也有助于教师选择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所以作为教师,这一部分值得更深入的学习研究。欢迎大家评论补充。Have a nice day!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