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恤民情的成语是啥?白居易把百姓放在心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_真宗_乾隆_体恤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体恤民情 真宗 乾隆 体恤

本文目录

  • 体恤民情的成语是啥
  • 白居易把百姓放在心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乾隆多次南巡,都干了什么真的是体恤民情吗
  • 表现诗人体恤民情,心系天下的诗句
  • 领导体恤民情什么意思
  • 神棍皇帝宋真宗原来还做过这些好事,怪不得朱元璋大赞其为贤君

体恤民情的成语是啥

【体恤入微】:tǐ xù rù wēi,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同“体贴入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关心。
【怜贫恤老】:lián pín xù lǎo,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作谓语、宾语;指帮助弱势人士。
【患难相恤】:huàn nàn xiāng xù,恤:体恤,周济。遇到患难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爱民恤物】:ài mín xù wù,恤:怜惜;物:自我以外的人或环境,指众人。爱护和体恤百姓。旧用为对帝王、官吏的赞辞。
【景公求雨】:jǐng gōng qiú yǔ,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作宾语、定语;指不能脱离群众。
【顺天恤民】:shùn tiān xù mín,顺应天意,体恤民众。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一夫得情,千室鸣弦】:yī fū dé qíng,qiān shì míng xián,一夫:一个当权者;得情:赢得民心;千室:千家万户;鸣弦:响起弦乐。指一个执政者能体恤民心,老百姓就能生活安乐。
【剪须和药】:jiǎn xū huò yào,剪:剪掉;须:胡须;和:调制。剪下胡须调制配药。比喻体恤下属。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箕风毕雨】:jī fēng bì yǔ,箕、毕:均为星名。古时认为月亮经过箕星时风多,经过毕星时雨多。原比喻人民的好恶不一样。后用于称赞为政体恤民情。作宾语;指官吏施政应顺应民情。

白居易把百姓放在心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白居易把百姓放在心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体恤民情,请求免除百姓赋税。

2、有仁爱之心,请求宽赦囚犯。

3、为民办实事,兴修水利工程。

原文节选: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

译文: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情严重,下诏适当减免借贷,赈济、解除灾害。白居易见诏文细节不够具体详备,便建议请求全部免除江、淮两地赋税,来救助逃荒的饥民,并且多放出一些宫里人。宪宗大多采纳了。

乾隆多次南巡,都干了什么真的是体恤民情吗

虽然乾隆回顾一生,觉得他一生中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平定西部的准噶尔地区,第二就是南巡,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乾隆南巡的历史上真的是在做好事吗?我们从官史中找到的资料和从民史中发现的资料似乎是描写了不同的人物,但是乾隆的南巡真的是为民间做了一件大好事吗?我们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看看乾隆的南巡是不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

一、官史中记载的乾隆南巡。

在正史中,关于乾隆南巡的记载是有很多的,乾隆命御厨教江苏巡抚宋革的厨子做豆腐,以示优待老臣;乾隆特邀诗人沈德潜到西湖游玩,遇到宫眷不必躲避;乾隆为湖南一个140岁的老人题写匾额,说尽“花甲重周”“古稀再庆”等吉祥话。这样看来,乾隆貌似是一个非常体恤民情,又比较平易近人的皇帝,但是真实的情景是这样吗?

二、乾隆南巡野史记载。

虽然野史可能不如正史给人的感觉那么正式,但是既然能被记载下来,就说明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有些史官不肯粉饰太平,于是就记载了乾隆南巡背后的阴暗和血腥。要知道,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乾隆兴致上来说要南巡,那么下面的人就要做各方面的准备。据说乾隆到扬州的时候,官府为了好好的招待乾隆,禁止百姓行船,不准男子出门,传说有一个女子要生火做饭,被侍卫看到了以为是要刺杀乾隆,直接将女子射死了。

三、乾隆南巡带来的压力。

乾隆每次南巡,收到指令的地方官员要强迫老百姓翻新露面和房屋,四处张灯结彩,一片繁华的景象,这种墙面和露面存在的意义就跟遮羞墙一样。虽然眼睛所到之处是一片和谐,但是老百姓的日子真的有这么美好吗?

表现诗人体恤民情,心系天下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
施耐庵“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赞同0| 评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领导体恤民情什么意思

领导体恤民情意思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相关公开资料了解到。即同情、照顾人民的思想,意愿等。对民情的体察办法,就是要沉到基层去,深入群众生活中,与他们拉家常话,谈身边事,在交流中与群众建立感情,取得信任。体恤民情,俗话说:锣鼓听音,说话听声。群众的情绪往往就是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经常身入基层,心入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就能够了解群众的需求,体察群众的愿望。特别是对那些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更要带着感情去工作,就如同驾驶帆船航。

神棍皇帝宋真宗原来还做过这些好事,怪不得朱元璋大赞其为贤君


公元997年5月8日,北宋开封城。年仅29岁的皇太子赵恒在吕端等大臣的拥护下登基称帝,他就是宋朝 历史 上的第三位皇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宋真宗。


对于宋真宗, 历史 票友们对他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有的 历史 票友认为,宋真宗是北宋 历史 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他让宋朝成功实现了从“创业期”向“守成期”的转型,并为后来的仁宗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有的 历史 票友认为,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就已经很屈辱了,再加上后来的“天书事件”,宋真宗的所作所为加深了宋朝积贫积弱的严重危机。


这样的评价真的是针尖对麦芒!然而,对于宋真宗的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帝王,大明帝国的开国君主朱元璋最有发言权。 朱元璋站在一国之君的高角度,对宋真宗做出了符合 历史 事实的公允评价“真宗亦号贤君”。


那么,宋真宗到底做了哪些好事,以至于被朱元璋称为“贤君”呢?



01


第一,深化反腐败措施,在太祖太宗两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北宋朝廷的吏治。


宋朝是在五代十国“乱象”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政权。 为了保证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宋太祖和宋太宗一方面以高官厚禄稳住知识分子的心,让知识分子死心塌地地为赵宋王朝服务,甚至立下了“不得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者”的规定。另一方面,宋太祖和宋太宗以严刑峻法打击朝廷和地方官的贪腐行为 ,比如,建隆二年(961年)四月,商河县令李瑶就因为贪污被宋太祖处死。同年,李继昭因监守自盗被宋太祖处死。到了宋太祖执政中期,光禄少卿郭玘、仓部员外郎陈郾也因为贪污被宋太祖处死。宋太宗登基后,宋太祖王皇后的哥哥因胡作非为被宋太宗处死。官员卢佩受贿190贯,被宋太宗处死。


到了宋真宗登基后,北宋的局势更加稳定,宋真宗就考虑通过完善制度来打击腐败。 他下旨颁布了《文武七条》,要求全国各地的官员要“清心、奉公、修德、务实、明察、勤课、革弊”。这是对全国官员进行了一次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做好后,宋真宗就开始有关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了。宋真宗的制度建设有两个方面能引起大家的注意:首先,真宗将廉洁作为官员试用期的重要考核指标。宋朝的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当官后,他会面临试用期的考核。考核过后,他会有多名正式官员的联名推荐才能当官。这些推荐的官员,不能有贪污的前科。被推荐的人在试用期期间也不能贪污。 如果出现贪污行为,不仅自己受到处罚,推荐他的官员也会被处罚。这使得宋朝形成了上下严密的反贪污网络。其次,宋真宗通过加强 监察队伍 ,实现对官员的全面监督。 监察队伍中台官的权力非常大,宋真宗鼓励台官要敢于直言,抨击贪腐行为。为了保证台谏官做事的公平性,宋真宗还要求宰相推荐的人不准做台谏官。


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宋真宗时期的贪腐现象大幅度减少。官员们大都能守法奉公,为国为民做事情。如果没有宋真宗时期廉洁清正的官场风气,也就没有后来的仁宗盛世。


相比较宋真宗的制度反腐,朱元璋反腐败就靠“杀人”和《大诰》,可明朝的贪腐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扭转。 难怪朱元璋将宋真宗称为“贤君”,真宗的反腐败手段比朱元璋厉害很多呀。

02


第二,体恤民情。


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两位体恤民情的优秀帝王,而宋真宗本人也继承了伯伯和父亲的“爱民”风格。 早在公元988年赵恒做开封府尹的时候,这个未来的皇帝就以断案公正得到了宋太宗的嘉奖。


公元997年,赵恒正式登基称帝。刚称帝没多久,宋真宗就面临灾难的考验。公元998年4月,国内发生较大的旱灾。赵恒免除了全国官民拖欠的诸多财物。同年,定州下了冰雹,赵恒下令免除当年的赋税。999年,赵恒又在今天的福建省设置惠民仓用于灾难时开仓放粮。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对外表明,赵恒是一位做事懂民心,知民意的明君。尽管他后来有封禅天书的荒唐举动,但这丝毫掩盖不了他勤政为民的光辉政绩。 赵恒的执政成绩比不上他的伯伯宋太祖和父亲宋太宗,更比不上以爱民而著称的一代明君李世民大帝,但赵恒以自己的努力将宋朝的盛世推到了一个高峰。实现了大宋帝国由创业到稳定发展的成功转型。



03


第三,改革司法,废除酷刑,杜绝冤假错案。


宋真宗登基之后,国内局势逐步稳定,真宗就对唐朝之前的严酷刑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原有的很多酷刑,包括断手、断脚等残酷刑法被宋真宗陆续废除,宋真宗还加强了死刑的复核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是一位无法忍受刑讯逼供的帝王。他的心里很清楚:司法要公正,刑讯逼供必须杜绝。 有一次,一个叫潘义的官员抓住了一个老百姓并对他大刑伺候,最后酿成冤假错案,上级部门对潘义罚款了事。但赵恒认为,罚款处罚太轻了,对刑讯逼供者必须严厉处罚。随即,赵恒下旨将潘义撤职查办,并将潘义刑讯逼供老百姓的行为通告全国文武百官,起到震慑作用。


好家伙,宋真宗能为一个屈打成招的冤案犯人做主,佩服佩服!


在处理了多起冤假错案之后,宋真宗对北宋司法做出了新的改革:如果哪个司法官员敢审判错案,刑讯逼供,不但他本人要为错案承担责任,举荐他的官员也要一起处罚,并将处罚记录写入档案。


宋真宗为何在司法改革上有如此多的门道呢?因为他曾经当过开封府尹,这个官职就有司法审判的活。 基层的实践经验让他做皇帝之后能继续秉公执法,这在中国 历史 上是非常难得的。



04


第四,发展农业,稳定民心。


发展农业是宋真宗的点睛之笔,他早年任用能臣王钦若减轻农业赋税,赦免了很多因欠税而入狱的百姓。他还重用发展农业的官员,连续三次下诏书,表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要求各级官员不准浪费粮食。他还将占城稻、天竺稻等先进水稻引入国内,在宫中亲自耕种。等到水稻有收成了,他就向全国进行推广。即便后来搞“天书运动”,宋真宗依然不放弃农忙时分,不增加农民负担。搞“政绩工程”都考虑农民的利益,怪不得宋真宗如此得民心。 在他的努力下,宋朝农业税收比唐朝多3倍,一个廉洁富裕的大宋帝国在他的手里快速成长。


这就是宋真宗的勤政爱民的伟大一生!而他一生中所做的最后一件大好事在于——让妻子刘皇后认真辅佐宋仁宗,将宋朝的盛世推向了顶峰。我们相信,如果宋真宗得知宋仁宗创造了后人无比羡慕的“仁宗盛世”时,真宗在九泉之下也一定会欣慰的。也正因为宋真宗做了很多为国为民的大好事,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为“贤君”。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军事帅哥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