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ppt课件(英语难在哪里)_英语_音节_汉语

本文目录

  • 英语难在哪里
  • 老教师的优点体现在哪里
  • 女儿文科生在读高三,成绩一般,未来还有希望吗
  • 你如何看待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话

英语难在哪里

摘要:汉字写法,不因语法而变化,单凭这一条,汉语效率之高,直接秒了英语。

不说宏观的大道理,单从零基础英语学习的角度,谈一谈这个问题。

第一条:英语单词量太大

1、词性不同单词写法有变化

举个例子:美

李白的诗歌之美,震惊了所有人。

这个美,是名词,英语,beauty

美的人,美的物,都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美,是形容词,英语,beautiful,

你想得美。

这个美,是副词,英语,beautifully.

女孩子出门之前,都要去美一下。

这个美,是动词,化妆变得更美,英语,beautify

每年春节前夕,城市的美化工程就开始了。

这个美,或,美化,是名词,英语,beautification.

汉字都用到同一个汉字:美,英语变出了5个单词。

这样就完了吗?还不止呢,相关单词还有:

beau,喜欢装扮的人,花花公子,美的,好的

beauties, 很多美人,(beauty美人的复数)

beautie,美人,(与beauty美人不同)

beautified, 动词美化beautify的变化形式,过去式,

beautified, 动词美化beautify的变化形式,过去分词(表面与过去式写法一样,但语法功能不同,用法不同)

beautifying, 动词美化beautify的变化形式,现在分词

beautician,美容师

……

不要觉得这是一个单词,变成很多个单词,记住一个,就能记住很多个这么简单的事情。

反过来想,如果像汉语一样,只用1个单词beauty就把所以这些相关单词代替了,那岂不是更简单?使用时,大不了又像汉语一样,配合另一个已有的单词去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就简单了。

再或者说,汉字的美,跟着英语单词beauty进行同样的变化,用分别加多或减少横,竖,撇,捺,折,勾,点的方式构成几个跟美近似的汉字,去表达beauty相关单词的意思,你觉得,汉字是变多变难了,还是变少变简单了?

2、英语表达新事物容易发明1个新单词

事实上,beauty变出这么些单词,只是英语构词法的其中一种而已。别的的构词法,可能会变出很多不重复的内容,从而(理论上)无限制推高英语单词量。

比如,电脑,计算机,中国古代没有这些东西,但有这5个汉字。有一天拿到了这么一台机器时,我们用已有的汉字,重新组合,就可以命名,不需要发明新汉字去命名。但英语,就不一定了,而其中1个可能性,是发明一个新单词去命名(虽然跟现有的单词可能有关系),但毕竟又是一个新单词出现了。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去看:星际战争之类的科幻小说或电影,里面可以不重复地出现很多个星球的名词或人物的名词或物种的名字,而与已有的单词不同。这不就增加单词量了?要翻译成汉语的话,不同汉字重新组合成了每个地名人名物种名,既保证这些名字都不相同,同时,汉字总量依然不变。

虽然那些单词,平时用不着,但以同样的思维模式处理日常生活,可以想象:随着时代的变化,必然会出现很多新事物,新情况,不用已有单词命名,而发明新单词,那么日常的生活单词,也就增多了。但所有这些情况,要是转换成汉语的话,都是已有的汉字,重新组合构成1个特定意义的新的词而已。

各自不同的构词法,决定了汉语间接控制了汉字的总量,英语则容易产生新单词,从而推高单词量。

英语还有其他构词法,不说了。

第二条:英语发音太复杂

1、汉语音节少,英语音节多

英语的语音系统,跟汉语拼音系统,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

国际音标48个。汉语拼音47个,外加16个整体认读音节。

拼音23个声母,24个韵母,拼起来如:pai

音标28个辅音,20个元音,拼起来如:/paɪ/

辅音的功能和声母一致,放前面拼,如声母p和辅音/p/

元音的功能和韵母一致,放后面拼和加声调,如韵母ai和元音/aɪ/

乍一看,音标48个,我们63个,似乎英语更简单,其实不然。

最大的问题,是音在各自语言里的的组合的问题。

汉语很有限,英语几乎就是个无底洞。

汉语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构成音节,也就是声母拼韵母构成音节,比如 b 拼 a 构成音节 ba。更准确一点,1个汉字的读音就是1个音节(不含声调)。

理论上,b可以和24个韵母相拼构成24个音节,ba, bo, be, bi, bu, bü,bai,bei,bui,bao,bou,biu,bie,büe,ber,ban,ben,bin,bun,bün,bang,beng,bing,bong.

同理,p可以和24个韵母构成24个音节,m可以和…f可以和…于是23个声母分别和24个韵母构成音节,理论上就有23X24=552个音节,再加整体认读音节16个,共568个。(这里不讨论中韵母i,u构成参与构成的音节如:pian,duo)

但实际上,很多组合,根本不会用到,比如be,bü,bui,bou,biu,büe,ber,bun,bün, bong,同理,这些也没有,pe,pü,pui,piu,püe, per,pun,pün, pong,同理,其余声母和韵母组合音节时,很多组合实际上根本就不是汉语音节,比如fe,je,qe,xe 等等。因为这些拼音,没有对应的汉字,所以汉语里面,不讨论他们。只讨论,有对应汉字的拼音。

结果汉语常用音节也就400多个。

另外提一下,没有任何1个汉字,同时拥有≥2套音节的可能性,也就是:完全不可能 “声母拼韵母+声母拼韵母”合起来构成1个汉字的音节,比如leyue构成1个汉字的读音,从而变成1个汉字音节。这种情况不存在。

(多音字不讨论,按多音字的用法,实际相当于是几个汉字而不是1个)

英语的音节,可就复杂了。

所有的汉字,整体读起来,只听到1个音。所以,汉字是单音节文字,汉语是单音节语言。但英语呢,是多音节语言。

me,he,she,tea,pea,整体读起来,听到1个音,是单音节单词。

body,mother,father,happy,Monday,读起来听到2个音,是双音节单词。

长单词interesting,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responsibility, 读音就更复杂了,分别有3,4,5,6个音节。

还有更长的,只是很少用到而已。

所以,47个音标构成音节时,不但几乎所有像“声母拼韵母“这样1对1的单音节组合都可能成为单词的音节。那理论上就有:辅音28 X 元音20个 = 480个音节。(当然,实际会像汉语一样,删掉一些没有用在单词里面的,那么实际总量没有这么多,但这种组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而且,2个单音节合起来,又可能构成1个单词的音节。

理论上就有:480 X 480 = 230400

(当然,实际会像汉语一样,删掉一些没有用在单词里面的,那么实际总量远没有这么多,但这种组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3个单音节合起来也可能,4个单音节合起来也可能,5个单音节合起来也可能。上面的单词responsibility竟然有6个之多的音节。

按照组合的理论性来算,这个量是无限的,但我们得尊重事实。得按英语单词的存在和音节的实际使用来算。那么,就从另外1个直观角度来理解,那就是每个单词,都有自己的读音。由于单词太多,且重复率非常低,导致整体的音节数量,非常庞大。远远不是汉语可比。

英语音节的数量,虽然不同的学者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标准,研究出来的结果相差也较大,有的说1万多,有的说8万多,也有的说十几万,但跟400多个汉语音节相比,英语可就复杂得不得了了。

不过还没完,虽然responsibility, 由6个音节构成,但实际的发音,可不止6个。这里虽然不去详细说。但你要知道,英语的发音系统,有一部分,可以称为音节,还有一部分不能称为音节。合起来而言,这个发音系统,只能说非常非常复杂。

这个复杂,指得是总量大,其实都是有48个音标构成的。理论上,会音标就会读所有单词,但难度在于:单词量太大,所有的单词读音,都要单独去记。

2、自然拼读的功能有限

有人妄图跳过音标,直接用自然拼读搞定单词读音,其实那只是骗人的路数,他比谁都清楚他是在骗,只是您看出来了吗?

用指甲刀把指甲壳剪掉,指甲壳就掉地上了,请你把指甲壳再捡回来,问它说:”中国小孩,日常交流的所有汉语都会说,都能听懂,还要在一年级学拼音,那很多学生到了初中,都还读不准26个字母,都还不知道26个字母的发音是什么,甚至都还连几句自我介绍都不能用英语好好说出来,还能不学音标吗?”你觉得指甲壳会怎么回答你?

闻名遐迩的自然拼读,其实功能是很有限的。

比如ea的发音,经常发/i:/, tea, teach, teacher, meat, pea, bean, leak, peace, heat里面都是这样。

但是,在great, 破坏break里面就不读/i:/,读/eɪ/了。

哪怕早餐beakfast里面的break部分的发音,跟独立的单词“破坏break”的发音,又不同,breakfast里的ea读/e/, 同理,bear,measure,head里面ea都读/e/。

对比一下,热能heat和头head,发音结构完全一致,但读音就是不同。外国人的思维有什么道理可言?

所以,自然拼读法,虽然总结了发音规律说ea经常发/i:/, /eɪ/, /e/, 但并没有说指定单词发指定的哪个音,几乎就是随机安排。

可以说,自然拼读法虽然被中国的某些人士吹得神乎其神,其实它所研究的发音规律,根本不能一招通天下。每个单词的读音,主要还是要单独去记忆。

要知道,在单词beau里面,eau发了/əʊ/的音,ea组合,在这里从根本上就失效了。

3、英语声调复杂

汉语声调是1,2,3,4声和轻声;英语声调简单地讲,就是重读和弱读。

貌似英语又简单一些,实则不然。它在单词里的组合变化非常多。

单音节单词,tea, me, he, she直接重读,特别简单。

双音节单词,就有变化,forty, fifty, sixty, eighty, ninety都是重弱组合,第1个音节重读,第2个音节弱读。

然而双音节单词,fourteen, fifteen, sixteen, eighteen, nineteen都是弱重组合,第1个音节弱读,第2个音节重读。

三音节单词,seventeen重弱重,interesting重弱弱,develop弱重弱

四音节单词,development弱重弱弱,celebration重弱重弱,

五音节单词,administration弱重弱重弱,university重弱重弱弱,

六音节单词responsibility弱重弱重弱弱,universality重弱弱重弱弱

英语以2,3,4个音节的单词居多,声调容易出错。

以上还只是考虑单个单词的声调哦,如果放到句子里面,又要兴起大风浪。

4、发音小结

英语发音系统,远远复杂于汉语拼音系统。

其中一个副作用,就是口语方面,让中国人普遍变成了哑巴英语。虽然哑巴英语的产生也还有些别的原因。

第三条:语法规则可能会引起单词写法的变化

比如,

我打球。I play pingpong.

他打球。He plays pingpong.

就因为主语变成了他,所以play后面要加个s。

再者,

我打球(正在)。I am playing pingpong.

我打球(昨天)。I played pingpong.

我打球(明天)。I will play pingpong.

时间不同,汉语都是”打”这个动词,没有任何变化,但英语的谓语动词play,就有多种变化形式。其实play还可以有其他变化,这里不多举例了。

如果用上面同样的时间变化,句子变成:我读书。I read books. 那么,除了read和play会进行同样道理的变化以外,在不同的上下文情况下,书book,还可能有多种变化形式,a book, books, the book. the books.

以上play加s,同样的情况,不是所有动词都加s,有的加es,比如

我写家庭作业。I do homework.

他写家庭作业。He does homework.

有的变y为i,加es。

我研究东西。I study it.

他研究东西。He studies it.

如果要考虑play加ing变成playing的话,有的要双写加ing,如挖dig – digging,有的要去e加ing,如制作make – making

……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很多地方,单词都会因为语法的变化而变化,虽然不是每个地方都变。但是,名词,动词的变化是特别容易产生的。代词,形容词,副词也会变。数词偶尔会变。只有冠词,连词,介词,感叹词不变,但他们的重要程度,其实比不上前面几种词类。

理论上,英语的量词,跟名词一样,也容易变,只是英语的量词非常非常少,没有汉语的量词多。

第四条,英语语法规则太多

英语语法,总体分成词法和句法。词法侧重点是讨论单词,句法讨论句子。很多地方,二者都是相互作用的,不能严格区分开。

英语有的语法规则,跟汉语差不多,比如,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名词做主语,宾语,等这些基本规则,都大体一致。但有的,则没有相似性。整体而言,英语变化更多。

最大的区别就是:汉字写法,永远不变(不因语法而变化)。刚才已经说过,英语单词写法,可能因语法而变化。

也可以理解成:汉语的搭配,主要就是意思讲得通就好。但英语的话,意思肯定要讲得通,除此以外,单词的写法形式也可能有特别的要求(这里暂时抛开语序的问题)。

下面单就词法简单举几个例子

除了量词之外,其余每种词性,首先单从数量上说,单词数量绝对高过汉字数量。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说了。这里简单总结一下语法方面的变化。

1、冠词

冠词,总共就3个单词:a, an, the。都不用管它的定义,反正就这3个。冠词就这3个,这3个就是冠词。就这么理解最简单。

a和an,都可以在数量上,表示1(1个,1只,1头,1群,1…)

the的话,就像买东西,看中哪个买哪个。其余都不要。

汉语里面就没有冠词。

不要小瞧这3个单词。

你随便举出任何3个单词。

或者,你随便举出任何3个汉字。

想想他们三的使用频率。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3个冠词,比你上面想到的任何三的使用频率都要高,而且还高得多得多。

他们3个都不能独立使用,必须伴随着名词而使用,就像寄生虫,本身不能独立存活。但是,几乎,几乎啊,只要有单数名词出现,就必然有这3个其中之一出现,几乎是这样,等于是说,他们三的使用频率,几乎等于所有名词以单数形式使用的频率总和,几乎是这样!

当然,有的单数名词不用冠词,叫零冠词,所以,实际肯定小于频率总和,但为了突出a,an,the的使用频率之高,以上说法,虽,略显浮夸,但,道理赫然。

既然他们3个使用得如此之广泛,那么具体用法如何呢?指甲壳都知道非常讲究。这么说吧,小学在学,中学在学,高中还在学。到大学了,哪怕英语专业,依然继续学。等你从事了英语相关的工作,还是要学。对于把英语作为非母语来学的人,a,an,the真的要纠缠你一辈子。

对于普通的英语学习者,你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算了。一旦哪天醒了,在任何一个单数名词出现的地方,冠词都会让你心突突然:到底用还是不用啊?

2、名词

英语要分单复数。因为会影响单词写法。

复数的话,在单数基础上对应会加s,或es,或变y为i加es

见下面的例子,后面一个,就表示复数。

书book – books, 玻璃杯glass – glasses, 派对party – parties,

然而,有的单数变复数,也可能乱变或不变,比如:

老鼠mouse – mice, 羊sheep – sheep

一旦学了鱼fish,它可以按不同难易程度,在多个年级变成考试内容。

fish – 鱼肉 – 不可数 –没复数 –还是fish

fish – 鱼(条)- 可数 - 有复数 –fishs或fishes ?错,fish

one fish, two fish, three fish, four fish

1条鱼,2条鱼,3条鱼,4条鱼,就像上面的羊一样,有复数但写法不变

fish – 鱼(种类)-可数 -有复数 – fishs或fishes或fish

用fishes,表示不同种类的鱼,比如:

1条鲤鱼carp,2条鲫鱼crucian carp,3条草鱼grass carp

(鲤鱼carp的复数,既可以是carp,也可以是carps)

这条鱼是鲤鱼。The fish is a carp.

这6条鱼,是3种鱼。The 6 fish are 3 fishes.

总体来说,复数加s最多。

后面,加es,变y为i加es,乱变或不变的都属于是少数。

fish这种变化的,就太少了。但一旦出现,就得单独记忆。

上面作为单数处理的,在句子中,很容易加a或an,或the;上面作为复数处理的,也可能在句中加the。

还有些名词,不可数,如水water,大米rice,牛奶milk,肉meat,不可数就没有复数,就没有加s或es的烦恼。于是有人说,不可数,不就正好和对应汉语一样了,那多简单啊。天真!由于英语名词,单数往往面临加不加a或an或the,复数面临加不加the的问题,所以,当你碰到“面包bread”的时候,1个面包,是加a呢,加an呢,加the呢?3个面包,加s或es呢?错了,英语的面包bread是不可数名词(跟我们的思维,有点儿不一样啊),不加a或an或s或es,但依然有2个问题:首先你得主动单独地去记bread是不是不可数名词,否则一看到就加a,错了;2、还是会面临加不加the的问题,要根据上下文去判断。

3、动词和动词的搭配

上面第三条,已经简单说过由于主语变化而导致的动词变化了。

这里说说动词和动词的搭配,这也会影响动词的变化,主要是后者变。

喜欢做某事,介意做某事,忘记做某事,

汉语都是同一个“做”,没有任何变化。

但英语就不同了。

仿照汉语,喜欢做:like do

学了英语语法,知道动词do可能变成doing或to do,那么还有

喜欢做某事like to do或like doing

同理,介意做某事mind do, mind to do 或mind doing,

忘记做某事forget do, forget to do 或forget doing

结果正确的是:

like to do 和 like doing,俩意思区别太小初学者可以忽略。

介意做呢用mind doing,其余2个是错误的

forget do是错的。

forget to do和forget doing都有,但意思可就不一样了,

forget to do,该做某事,忘记做了(实际没做)

forget doing,忘记做过某事(实际曾经做过某事,但忘记了)

不能记错。

根据上面第三条,主语会影响谓语动词的写法,对于一个零基础英语的初学者来说,翻译“喜欢做某事”成句子,下笔的可能性,就多了去了

He likes do it. He likes does it.

He likes to do it. He likes to does it.

He likes doing it.

He like do it. He like does it.

He like to do it. He like to does it.

He like doing it.

请判断一下,谁是对的?

另外,理论上,like还可以有其他变化,比如liked,will like,be going to like等,就不再说了。

4、动词和介词或副词构成的词组或短语

简单地说,就是数量太多,所以难学。

简单举个例子,看look,构成的一些词组

look up, look to, look at, look up to, look up at, look forward, look forward to, look through, look into, look down, look after, look around, look away, look ahead, look over, look out, look out of, look out for, look on, 各自表达的意思,基本都是不同的,有的词组,可以看做look和后面那个单词的各自的意思合起来;有的则不能直接合起来,是整个词组为单位,拥有独立的意思。

如果,如果,这些词组后面加上动词意思讲得通,你就想要加动词呢?又回到上面“3、动词和动词的搭配”那里的规则了,比如,期待look forward, 那么期待做某事呢?对于不懂英语的零基础初学者,理论上有4种:look forward do, look forward doing, look forward to do , look forward to doing, 是哪个呢?最后1个look forward to doing. 因为这个to是介词,后面动词要变成doing形式,那么这个to doing, 跟前面的like to do, 也是容易让初学者迷惑的。

5、小结

其余的词性,就不再举例了。总之,肯定比汉语复杂。

英语的语法规则,大大小小的,真的多如牛毛。再配上第三条:语法规则可能会引起单词写法的变化,那么其中的复杂程度不言而喻。相对应的汉语语法有多少呢?这里不去详细研究,肯定比英语少。单凭“汉字写法永远不变”这一条,汉语效率之高,直接秒了英语。

第五条,语序比汉语更复杂

1、be动词的一般疑问

他10岁。

He is ten.

变成一般疑问句:

他是不是10岁?

Is he ten ?

表面上,英语只是把is提前,这个句子感觉比汉语简单些。

看看下面这个:

我10岁。I am ten.

变一般疑问句:

你是不是10岁?Are you ten ?

除了语序的变化,同时还有另1个变化:am变成了are

2、动作动词的一般疑问句

但同样的结构,下面的就不同了:

他去公园。

He goes to the park.

变成一般疑问句:

他去不去公园?

Does he go to the park ?

这个句子,英语就比汉语要复杂得多。

第1加了单词does,第2变了语序,he不在句首了,does在句首,第3goes变成了go

变一般疑问句,汉语的结构变化,都是一样的:把谓语重复,是,是不是;去,去不去。

上面的英语变化,整体而言,肯定比汉语复杂。还有更复杂的。

3、特殊疑问句

他去公园,变成,他什么时候去公园。

He goes to the park. 变成 When does he go to the park.

汉语,主要就是加入什么时候,相当于英语加单词when,

但英语呢,除了加单词when不说,而且还加了其他动词does,同时goes变成了go,并且语序也完全不同于汉语,when放到句首,does第二,且不能对换成does when 。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前面单词的写法变化,这里有几种常见错误:

He when goes to the park?. 照搬汉语语序。

When he goes to the park ?

When he go to the park ?

When does he goes to the park ?

When do he goes to the park ?

When do he go to the park ?

When he does go to the park ?

When he does goes to the park ?

以上句子,还不讨论the的用法,加上这,错的人更多。

我们去参加派对。We are going to the party.

变问句:谁去参加派对。Who is going to the party?

这种主语变成问题的句子,语序英汉都不变,眼瞅着大家打平手了。但是,英语竟然把are变成了is。

4、复杂句子:句子包含句子

为什么他要问我她去了哪里?

这个语序简单,分成3个部分:为什么,他要问我,她去了哪里

结果语序是:为什么+陈述句+陈述句,

点对点翻译成英语是:

why he asks me she goes where.

这句是错的。正确句子比这要复杂(还不考虑时态,都用现在时):

Why does he ask me where she goes ?

类比刚才的汉语,这个可就要分成5部分了

why, does, he ask me, where, she goes

结果语序是:为什么(why)+ does + 陈述句 + where + 陈述句

相对汉语而言,这里变化是很多的,凭空加了does且跑主语he前面去了,原句asks变成了ask,本来where是第二个陈述句的句末内容,但放到了它的句首。

为什么英语要把他们的语序安排成这样?英语学习者要一一弄明白。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这个句子除了上面提到的问题容易出错,也还容易出现一些别的语法问题。不仅仅是下面这个:这里的我me,有的同学,可能会用我 I ,用I就错了。人称代词,英语也比汉语复杂,虽然上面第四条里面省略了没有介绍。

第六条,语言环境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像新加坡,主体也是华人,同时用汉语和英语,结果两门语言都容易学。

跟我们中国最具对比性的,其实是印度。

由于历史原因,印度深受西方殖民文化的影响,而中国文化则与殖民思想进行了顽强地对抗,并且战胜了敌人。最终,在英语学习方面,印度强于中国。

中国的历史,值得我们骄傲。但单就现如今的英语学习而言,我们是比较缺乏语言环境的。这才是哑巴英语最大的根源所在。不过,这也没什么需要遗憾的。

学以致用,我们学英语的目的,只需要满足大环境的需要即可,不必强求什么。

第七条,结束语

对于确实需要学英语的人来说,也不要望英兴叹。

上面举的例子,只是突出了中英的区别,所以…还是那句话,虽,略显浮夸,但,道理赫然。

实际上,各自语言都有各自的系统性特征。

英语很多知识内容,关联性很强,可以构成1个知识板块。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技巧,就可以吃下一个板块,对应就搞定了成片的知识内容。

虽然英语单词量,几十万那么巨大,但国内环境所要求的知识量,始终是有限的。所以,也不要把英语当成洪水猛兽。没有那么恐怖。

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也可以学得游刃有余。

祝你成功!

老教师的优点体现在哪里

老教师的优点很多:经验丰富,方法得当,效率高,识大体,做事不急不缓;善于沟通;能指导年轻老师,奉献余热。

具体地说:

一、工作经验丰富,方法得当

老教师参加工作多年,从当初的青涩到现在的老成,练就了火眼金睛。做事有条不紊,不急不缓。从实践中得来宝贵的经验,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如果面对一群新学生,老教师善于和学生打交道。适应能力强,很快和学生熟悉起来。如果是新教师,面对新学生,需要磨合时间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驾驭课堂能力游刃有余

业务过硬,吃透教材教法。书本知识胸有成竹,教学方法多样灵活,对学生因材施教。

看到学生做题,就知道他们知识点掌握得牢固不牢固。学生哪方面知识欠火候。

对待学生,老教师一视同仁。对待“学困生”,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甘于奉献,吃苦耐劳

老教师顾大局,识大体,在工作中甘于奉献。如果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因为他们吃惯了苦,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

那年“普九”检查,我们学校老教师周日都不休息,完善各种材料。事后也没有串休,任劳任怨,真是以校为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善于沟通,扬长避短

老教师善于做思想工作,善于和家长沟通,知道扬长避短。家长的要求,学生的喜忧,老教师能协调各方面关系,面面俱到。家长打心里佩服。

在家访时,怎么做得体。年轻老师都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悉心指导,年轻老师非常收益。有时,老教师带着年轻教师一起家访,给年轻老师做榜样。

五、指导新教师,传授经验

年轻教师充满热情,朝气蓬勃,就像老教师年轻时一样。年轻教师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有时走弯路,有劲用不到“点子”上。有老教师无私地帮衬,新教师很快脱颖而出。

我校年轻老师讲公开课,都是老教师细心指导,从课堂流程,到板书设计,老教师都献计献策。她们甘于奉献,不图名利。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束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自然规律。老教师发挥余热,把自己的教育传授给年轻教师,这是新老交替和谐相处。教育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女儿文科生在读高三,成绩一般,未来还有希望吗

你对女儿充满希望,你的女儿就有希望;你对女儿充满信心,你的女儿就充满信心!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一条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坊间小段子本是用来讽刺官场用人评价机制的,但用来评价一个人自信与否,也恰如其分。作为父亲或母亲,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本已失策,从今以后,这样的问题再也休提,多多拿出行动默默支持你聪明美丽的女儿吧!

你如何看待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出自《庄子·养生主》

这段话的大意是: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庄子主张的是“至知/无知”,即知识不能简单地说“越多越好”或“越少越好”,而是要区别清楚。顺道知识越多越好,悖道知识越少越好。所以,求知既是知识增加的过程,也是鉴别所得知识是否合道,并剔除悖道知识的过程。这里的“道”,可以理解成真理。

那么什么是悖道知识呢?

首先,悖道知识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也就是说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庄子·天道》有这样一段话,更是简单明了,读书只是视觉,人的身体有“眼耳鼻舌身”,还有很多的感觉器官,单纯的通过读书眼睛来看,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可以看出庄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人是十分积极的,并且很有方法的。古有赵括纸上谈兵,害人害己的先例。

其次,有些真知灼见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体会,写出来就不实用。也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学到很多这样的知识,就运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难免会有错失。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再次,每个人的层次不同,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而有些人学到知识就觉得了不起,就认为自己的判断推理是正确的,必然会产生误人误己的恶果。所以,人应该谦卑一些,多听少说才对。

现实社会中,有些人为了应酬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就多读兵书,研究鬼谷子,在社会中学习一些市侩的东西,结果造得灰头土脸,大败亏输。因为他们用错了地方,不如保持正直无邪的本性,更能适应环境。

庄子的话,并不是说知识多不好,而是要慎学,多分辨,多实践,学以致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