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三分的主人公是谁(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四位圣人是谁他们起过什么作用还有其他圣人吗)_益州_荆州_刘表

本文目录

  •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四位圣人是谁他们起过什么作用还有其他圣人吗
  • 诸葛亮未出户而知天下三分,怎么做到的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四位圣人是谁他们起过什么作用还有其他圣人吗

我认为毛泽东主席是圣人中的巨人。伟大的领袖,统帅,导师,舵手。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有了地位。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主席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而奋斗。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所以,是圣人中的巨人。

诸葛亮未出户而知天下三分,怎么做到的

“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此言并不虚。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非一般秀才可比。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三分,并不足奇。何况诸葛亮并没有局限在隆中,足不出户,而是多有游历,起码在荆襄地域内,经常与外界交往。

诸葛亮是实干家,绝非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其一,诸葛亮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从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满腹经纶,胸怀韬略。

其二,诸葛亮八岁丧父,跟随叔父诸葛玄从琅琊郡到荆襄,对社会动乱现状,感受颇深。对于基层社会的艰难困苦,有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对他学习的目的和志向,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其三,荆州在刘表主政期间,思想界还是非常活跃。刘表是荆州文坛的领袖,周围集聚了许多的名士、高士。

刘表的后妻蔡夫人是诸葛亮妻子的姨母,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彦是名士,妻子又是才女。从妻子这一姻亲关系中,诸葛亮可以获取足够的关于荆州及全国的信息。

第四,诸葛亮与荆襄名士庞德公、司马徽、庞统、崔州平、徐庶等人交往密切。自然会经常交流天下大势。

超人的智慧和充足的信息量,足可以令诸葛亮对天下的局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所说,当时的局势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北方,可谓占据天时;孙权依靠长江天堑,占据了江东,可谓地利。

曹操、孙权都是地域宽广,人才济济,已经成为了响当当的诸侯,一时很难有人撼动其地位。

刘备尽管枭雄无比,但留给他的机会,或者说地盘已经不多了。

当时来看,就是荆州、益州以及西北的汉中、凉州等区域。

之所以诸葛亮制订的方略是占据荆、益,很可能是:

其一,鉴于对刘表集团充分的了解,特别是对刘表的身体状况比较清楚。知道刘表来日无多,刘表家庭关系复杂,其子刘琦、刘琮兄弟不和睦,必将自乱。这是留给刘备最好的机会。

刘表也是颇具能力的一方诸侯,从单骑赴任,到开创出荆襄这片基业,可知他并非是等闲之辈。

如果刘表活着,刘备是没有机会的。

但人总会是要死去的,无论你多么伟大。对于这一点,诸葛亮是很清楚的。

其二,即便占据了荆州,向东、东北、北、西北都没可以发展的机会。

曹操、孙权自不必说,就当时汉中张鲁、西北马超等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刘备很难与之抗衡,更不用说取而代之。

只有益州刘璋,是个软柿子,可以捏一下。

刘璋的父亲刘焉,既是皇室贵胄,也是响当当的一方诸侯。从谋求益州牧,到截断与汉朝廷交往,苦心经营益州来看,也是很有能力。

刘焉本来是为了避祸谋求到交州任职,但听说益州有天子气,转而谋求任职益州。

同时,建议汉灵帝重新设立州牧,并得到益州牧的任命。

这不仅看出了刘焉的能力,而且看出他很有野心。

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承了刘焉的基业,在能力上与其父差距很大。

首先是与汉中张鲁搞僵了关系,接着邀请刘备入川。

不管如何评价刘备的为人处世,但一般还是承认,刘璋这是引狼入室的下策。也可以看出刘璋治国理政的能力,与其父差距不小。

益州与荆州接壤,交流也很频繁。

史料记载,益州涪城人尹默、李仁都到荆襄向司马徽、宋忠等人学习古文经学。

思想界、教育界的交流,必然带来信息的传递。对于益州政治的现状了解,也不会是封闭的。

因此,诸葛亮做出了先取荆州、再取益州的战略,以荆、益作为基业,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然后再等待时机,图中原。

诸葛亮未出茅庐,自比管仲、乐毅,并非是自吹自擂,的确是胸有沟壑。可谓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有人说《隆中对》是后人假托而著作,但我还是认为,诸葛亮有这个能力。这来源于他对时局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并不奇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