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一生最瞧得起的人都有哪些?若刘备一统天下,法正、庞统、刘巴、诸葛亮四人结局会如何_刘备_荆州_益州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刘巴 的人 刘备 荆州 益州

本文目录

  • 张飞一生最瞧得起的人都有哪些
  • 若刘备一统天下,法正、庞统、刘巴、诸葛亮四人结局会如何
  • 五虎上将中刘备最喜欢谁
  • 三国第一傲骨刘巴,其一生是怎样的
  • 被诸葛亮吹捧的刘巴是个怎样的人
  • 如果刘备定汉中,亲率五虎加刘巴、法正守荆州会怎样
  • 刘巴,刘子初在历史上和《三国演义》中能力究竟如何
  • 刘备是一代雄主,刘巴凭什么看不起刘备
  • 刘巴和刘备都姓刘,为什么刘巴最初宁肯投奔曹操都不投靠刘备

张飞一生最瞧得起的人都有哪些

事实上,三国英雄众多,但能让张飞瞧得起的只有六人,其中诸葛亮只能排名第六,第一并非刘备!

第六、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几乎算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能够预测未来没有发生之事,非常厉害,说他是三国第一聪明人,也毫不为过!

当年刘备被曹操打得有多惨?四五十岁了,还只能寄人篱下,完全看不出任何希望,结果诸葛亮一出手,直接帮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而且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并非纸上谈兵,而是有很强的实操性,没用几年,刘备就一跃成为了媲美孙权、曹操的大军阀,拥有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可以说,刘备之所以能够做大做强,蜀汉之所以能够建立,完全是因为有诸葛亮相助,若无诸葛亮,刘备不可能成为一方霸主,蜀汉不可能存续数十年!虽然近几年网络中对诸葛亮的批判不绝于耳,但客观地说,诸葛亮确实是一位大才!

诸葛亮如此有才,张飞对他自然是非常敬佩的,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张飞其实是看不上诸葛亮的!张飞跟随刘备东征西讨,打了半辈子仗,等到了荆州时,他们都已经是四十来岁的人了,算是真正地见过世面的人了,而当时的诸葛亮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并没怎么见过世面,所以说张飞从心底里就对诸葛亮不是非常服气。再加上诸葛亮当时表现得比较高傲,搞得刘备三次屈身前去拜访,所以张飞对诸葛亮越发不满了。

在拜访诸葛亮的途中,张飞就已经表现出了对诸葛亮的不满,认为诸葛亮就是个招摇撞骗的穷书生,而等到诸葛亮出山后,整日和刘备腻歪在一起,这更让张飞不爽,认为诸葛亮给刘备灌了迷魂汤,于是张飞再次表现出了对诸葛亮的敌意:“孔明年幼,有甚才学?兄长待之太过!又未见他真实效验!”等到诸葛亮初次用兵时,张飞又站出来质疑:“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

可以看到,张飞刚开始的时候,对诸葛亮是有很大的敌意的,他从心底里是看不上诸葛亮的,只不过后来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征服了张飞,所以张飞才开始瞧得起诸葛亮。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本文只是把诸葛亮放在,张飞瞧得起的人物中的第六位!

第五、徐庶

徐庶可以说是刘备集团的第一位军师,在原文中,并没有写明张飞是否瞧得起徐庶,但我们通过对比张飞对徐庶和诸葛亮的态度,便可以知道张飞究竟瞧不瞧得起徐庶!

首先,张飞前期对诸葛亮的敌意,表现在两处,一处是刘备三顾茅庐期间,一处是刘备长期和诸葛亮腻歪在一起期间,总的来说,张飞就是觉得诸葛亮太年轻了,质疑诸葛亮的本事。而对于徐庶,张飞却没有表现出这点,刘备让徐庶做军师期间,负责训练刘备集团的士兵,张飞并没有任何怨言,由此可见张飞对徐庶并没有多大的意见,他还是比较认可徐庶的!

其次,在对阵曹军期间,张飞接受军令的态度完全不同!诸葛亮指挥时间,张飞公然站出来反对、质疑,搞得诸葛亮只能搬出刘备来强行压迫张飞,逼得张飞听从军令。而在徐庶指挥期间,张飞并没有丝毫质疑,直接就领命出战了,就连一向高傲的关羽,都对徐庶言听计从,可见大家当时都是非常看得上徐庶的!

也就是说,其实在诸葛亮和徐庶刚刚投靠刘备期间,张飞等人是瞧得上徐庶而瞧不上诸葛亮的,所以说,本文将诸葛亮排在了第六,将徐庶排在了第五!

第四、赵云

张飞瞧得上的第四人,便是赵云!很多人质疑赵云,认为赵云就是刘备的保镖,张飞不一定看得上他,且在长坂坡之战中,张飞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

原文: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张飞曰:“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矛刺死!”

当时刘备军队被曹军打散了,糜芳前来报告军情,说赵云往相反的方向跑了,可能去投靠曹操了,刘备对此不信,但张飞却直接相信了糜芳的话语,并说自己前去核实情况,一旦发现赵云,就直接将赵云一矛刺死!正是因为这番话的存在,所以不少人认为,张飞打心底里是看不上赵云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张飞这人神经比较大条,他是听风就是雨的那种人,古城相会时,他听说关羽投靠了曹操,也是打算冲过去一矛刺死关羽,当时的情况,和长坂坡这种情况几乎相同,所以我们不能以张飞觉得赵云会投靠曹操,就认定张飞看不上赵云,毕竟当年张飞还觉得关羽投靠了曹操呢!

其次,张飞认为他可以一矛刺死赵云,并不意味着他觉得自己武功强于赵云!当年古城相会,张飞想一矛刺死关羽,结果未能成功;徐州期间对峙吕布,张飞多次喊打喊杀,结果也未能动吕布分毫,可见张飞喊打喊杀的话语,其实就是在吹牛,经不起推敲!说白了,张飞这家伙就是个直愣子,说话并没有逻辑性,他说要杀赵云,只是在发泄脾气而已,并非他真有那个能力诛杀赵云!

总的来说,张飞听闻赵云投敌后的表态,只能说明他脾气火爆,不能说明他看不上赵云!事实上,当刘备分封五虎大将时,关羽曾说过这么一番话,间接暗示了张飞对赵云的态度!

原文: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认为,张飞和赵云都是他的兄弟,两人都是值得信赖之人,可见他在心底里已经把赵云当成了四弟!关羽可比张飞高傲多了,既然连关羽都这么看得起赵云,张飞又怎么可能瞧不起赵云呢?所以说,从原文的暗示来看,张飞是非常瞧得起赵云的,他早已将赵云当成了四弟!

第三、关羽

关羽是张飞的二哥,张飞是肯定看得上关羽的!事实上,我们从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便可以看出张飞对关羽和刘备的态度!

桃园三结义之前,刘备只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履之徒而已,虽然他顶着个汉室宗亲的名号,但实际上他的生活过得很差,远没有张飞的物质条件那么好!当时的张飞,乃是当地的豪族,别看张飞只是个杀猪卖酒的,但是人家家里有田有宅,非常有钱,刘备起家的兵马物资,大多数都是张飞提供的!而当时的关羽,条件乃是三人中最差的,他不仅无钱无权,而且还是一个逃犯,连良民都算不上。

按照常理来说,张飞条件最好,他应该是刘关张三人中的老大,结果桃园三结义时,刘备成为了老大,杀人犯关羽成为了老二,而实力最雄厚的张飞,倒成为了老三,令人大跌眼镜!不过也正是这种令人惊讶的排名,反倒向我们证明了,张飞是非常看得上关羽和刘备的,要不然他不会认一个杀人犯做二哥,不会认一个织席贩履的人做老大!

第二、刘备

张飞瞧得起刘备的原因,参考上述分析!

第一、刘巴

很多人好奇,刘巴是谁?为何他会是张飞最瞧得起的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刘巴的简介!

刘巴出身官宦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东汉的正式官员,他自己也非常有才能,名气很大,当时刘表还想征用刘巴,但刘巴没有答应,因为他更加看好曹操,所以等到曹操南下时,刘巴直接投靠了曹操!

曹操任用刘巴,想让刘巴帮他招降荆南,结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打得大败,刘备占领了荆南四郡。原本刘备想要招降刘巴,但是刘巴不答应,选择了远避交州。再后来,刘巴辗转来到益州,刘备击败了刘璋,占领了益州,刘巴被迫成为了刘备的下属!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比较有趣了。

由于刘巴比较有名气,且诸葛亮也多次称赞刘巴的才能,于是张飞就想去和刘巴结交,提升一下自己的品味,结果他在刘巴处吃了一个很大的闭门羹!张飞多次想要亲近刘巴,结果都遭到拒绝,于是张飞学习了刘备三顾茅庐的精神,准备去向刘巴借宿,想着和刘巴睡在了一处,刘巴总该对自己高看一眼了吧。结果刘巴又一次拒绝了张飞的请求,令张飞非常愤怒!自己身为刘备的兄弟,把身段都放得这么低了,刘巴仍然不愿亲近他,这太过分了!于是诸葛亮去为张飞说情了!

《零陵先贤传》: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诸葛亮前去说情,希望刘巴给张飞一个面子,结果刘巴直接说张飞就是一介武夫,压根儿看不上张飞,令人大跌眼镜!不过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张飞心里其实是非常瞧得起刘巴的,只不过刘巴压根儿看不上他!这便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结语

三国英雄众多,但能让张飞瞧得起的人则只有六个,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徐庶、赵云、关羽、刘备、刘巴,其中诸葛亮排名第六,刘巴排名第一,且诸葛亮、徐庶、刘巴算是军师,而赵云、关羽、刘备则算是兄弟!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零陵先贤传》)

若刘备一统天下,法正、庞统、刘巴、诸葛亮四人结局会如何

诸葛亮:太傅

庞统:大司马

法正:太尉

刘巴:司徒

黄权:司空

关羽:大将军领荆州牧

张飞:骠骑大将军领冀州牧

赵云:虎贲中郎将

马超:车骑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黄忠: 前将军领交州刺史

魏延:卫将军领汉中太守

刘封:五官中郎将领建业太守

吴懿:左将军领益州牧

五虎上将中刘备最喜欢谁

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也就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这五员大将是刘备阵营中的佼佼者。由于他们加入刘备阵营的时间不同、情况不同,刘备对他们的感情也不尽相同。那么,在这五员大将中,刘备最喜欢的人是谁呢?

一、最为倚重的大将关羽。

在刘备的将领中,关羽是首席大将。他的这个排位,无论从资历、地位、能力和战功方面,都当之无愧。从资历上来说,刘备起兵的时候,他就加入刘备阵营,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可以说,他是刘备手下资历最老的人员之一。

从地位上来说,刘备阵营中,拥有汉献帝封赏侯爵爵位的只有刘备、关羽和马超三人。在以汉献帝朝廷为正统的刘备阵营中,关羽的汉寿亭侯的爵位是弥足珍贵的。这也奠定了他在刘备阵营中,仅次于刘备的地位。

从能力上来说,关羽可以说是当时的全能武将。他本是出身北方的将领,擅长陆战。关羽和他率领的骑兵部队拥有强大的突击力。在白马之战中,关羽阵斩颜良就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在来到荆州后,关羽又受命组建训练水军,他统帅的水军成为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关羽也成为当时少有的全能将领。

从战功方面,关羽对刘备的事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期的征战中,他为刘备立下了无数战功。尤其是在长坂坡之战后,由于步军遭受了惨败,关羽的水军成为刘备重整部队的基础。关羽镇守荆州多年,虽然手下主力一次次被刘备调出,依然保证荆州安然无恙。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关羽对刘备一直忠心耿耿。他在徐州之战后,曾经加入过曹操阵营。曹操为了拉拢收服他,使尽了手段。但是关羽对此不为所动,他在斩颜良解了白马之围,报答了曹操的恩义后,挂印封金回到刘备麾下,依然为刘备效力。

因此,刘备对关羽十分倚重,对他委以重任。在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那位从荆州北出宛洛的大将就是关羽。刘备在入川之后,就把荆州全权交付给关羽镇守。无论是刘备在夺取益州后的封赏,还是进位汉中王后的封赏,关羽都是位居武将之首的。

刘备对关羽的感情,被曹魏谋士刘晔评价为“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不过两人虽然感情很深,如果说刘备最喜欢关羽,则未必见得。关羽在独自镇守荆州后,由于没有制约,性格的缺点放纵无遗。由于他“骄于士大夫”,造成荆州官吏离心离德,引来了杀身之祸。

在荆州之战中,留守荆州的大批将领官吏,在糜芳、傅士仁这些刘备老部下的带领下投降了东吴。孟达评价说,“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刘备在发动夷陵之战时,本以为自己对荆州人士厚有恩德,能够得到他们的响应。

谁知道,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刘备只等来了廖化一人,整个荆州毫无所动。到这个时候,刘备才知道关羽在荆州的作为,给刘备阵营带来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怎么会对关羽喜欢起来呢?因此,在刘备阵营中,对关羽一直颇有微词,后来对他的追谥上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貌合神离的大将马超。

马超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领,他出身名门,威震西北。在潼关之战中,他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不堪。曹操看着往来驰骋的马超,发出了“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的哀叹。但是,由于马超有勇无谋,最终还是被曹操以离间计打败了。

在此后,马超一度在西北再次起兵,拿下了凉州。但是由于他刻薄无恩,在曹军的攻击和内部叛乱夹击下,再次遭到了惨败。走投无路的马超,被迫逃到汉中张鲁那里寻求庇护,得到了喘息之机。但是,马超在张鲁那里遭到猜忌,并不得志,便再次投奔到刘备的麾下。

马超出身名门,拥有都亭侯的爵位,他的到来让刘备喜出望外。在马超的协助下,成都望风而降,顺利结束了益州之战。刘备对马超十分重视,对他大加封赏,在刘备阵营中,马超的排名一直靠前。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还把自己曾经担任过的左将军职位封给了马超。

不过从此之后,马超就很少再上战场。刘备虽然对马超十分推崇,但是却没有给他确实的军权。这是因为马超对宗族的态度,让大家对他有了“不爱其亲”的评价。这样一位有能力但是没有制约的将领,如果使用失当,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危害。

于是刘备把西北的战事委托给马超,却一直没有发动对西北的进攻。这实际上是把马超闲置了起来。马超也知道自身的处境,内心感到不安。在彭羕鼓动他谋反时,主动告发了彭羕。这使得马超在大臣中处境更加孤立,同时也没能得到刘备的信任。在郁郁寡欢中,马超早早就病逝了。

三、欣赏重用的大将黄忠。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封黄忠为后将军。当时远在荆州的关羽知道后此事后,大发雷霆。他说什么“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对黄忠的封赏十分不满。从关羽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黄忠的悲哀,他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年纪确实太大了,早已错过建功立业的最佳时间了。

黄忠之所以建功立业如此之晚,并不是他没有才能。在整个荆州,对他的能力都是认可的。从他偌大年纪,依然担任荆州的现役军官,就能够看出大家对他的倚重。可是他虽然能力出众,却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也是徒呼奈何。

当时荆州在刘表的统治下,根本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荆州的统治阶层安于现状,成天空谈宴会,无所事事。整个荆州死气沉沉,成为各方势力觊觎的对象。黄忠虽然军事能力出众,却没有战场厮杀的机会,只能一天天蹉跎下来,步入老年。

曹操在夺取荆州后,对年老的黄忠也不重视。他给了黄忠一个临时代理的官职,便让他回去了。直到刘备夺取荆州南部四郡的时候,黄忠加入了刘备阵营,才给他的命运带来了转机。知人善任的刘备发现了黄忠的才能,给了他施展的机会。

这也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刘备的前半生颠沛流离,虽然满腔抱负,却屡遭挫折。看到满头白发却壮志不屈的黄忠,刘备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刘备把黄忠带在身边,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在益州之战中,作为跟随刘备第一批入川的主力将领,黄忠拼死奋战,冲锋陷阵,得到了“勇毅冠三军”的评价。

在汉中之战时,黄忠在定军山下斩杀了曹军主帅夏侯渊。当时夏侯渊的部下都是百战老兵,精锐非常。但是他们在黄忠率军攻击下,却被打得大败。黄忠用他的战功,为自己争取来了后将军的封赏。这一切,都与刘备的欣赏重用有关。不过黄忠资历太浅,和刘备的感情远不能与他的那些老部下相提并论。

四、最为信任的大将赵云。

在五虎上将中,刘备最信任的将领,非赵云莫属。在长坂坡之战时,很多人在遭受惨败后,对前途丧失信心,偷偷逃走了。这时有人报告刘备说,看到赵云独自离开,向北去投奔曹操了。刘备听后大怒,用手戟投向那个人,说子龙是不会背叛我的。

赵云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救出了刘备的家小,为刘备保住了嫡子刘禅。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至深,甚至不允许有人质疑赵云的忠诚。赵云和刘备相识时,还是在公孙瓒的部下。他听从公孙瓒的命令,来协助刘备作战。

两人脾气相投,在战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赵云请假离去的时候,刘备拉着赵云的手,恋恋不舍。赵云十分感动,对他保证自己“终不背德”。直到官渡之战的时候,赵云才来到袁绍军中,再次投入刘备的麾下。

从此之后,赵云就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担任起保护刘备安全的责任。有了赵云的卫护,刘备才得以多次化险为夷。在刘备的事业发展后,刘备把内事也交付给了赵云。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还把中护军的职责也交给了赵云。这些职责十分重大,非极度信任之人不能担任。

赵云得到了刘备的极度信任,但是这个人十分清正刚直,敢于犯颜直谏,在很多场合也造成了尴尬的场面。刘备这个人是一位枭雄,对此容忍有限。在夺取益州时,刘备想把无主的田宅赏给部下。赵云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虽然可能打击部下的积极性,刘备还是采纳了。

可是在发动夷陵之战前,刘备对赵云的容忍就达到了顶点。赵云极力反对出兵伐吴,引起了刘备极度的不满。在出兵的时候,刘备让赵云坐镇江州,自己亲自在前方指挥作战,用行动对赵云表明自己的不满态度。像赵云这样刚正不阿的将领,在个人感情方面一般是存在短板的,这一切也是正常的。

五、感情最深的大将张飞。

其实,在五虎上将中,刘备最喜欢的将领就是张飞。在五虎上将中,追随刘备最早,追随时间最长的人就是张飞。在《三国演义》中,把张飞刻画为一个脾气暴躁,大胆鲁莽之人,其实他在现实中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很多刘备无法做到的事,都是张飞给办到的。

张飞此人骁勇善战,在危难之时敢于挺身而出,毫不顾忌个人安危。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和他的手下遭到曹军的穷追猛打。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名骑兵断后。张飞毁桥据岸,对曹军追兵大声挑战,吓得曹军谁都不敢上前,一举解救了刘备的危险。

在夺取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中,张飞更是大放异彩。在益州之战时,他率领荆州援军,冲破刘璋军的阻拦,很快就平定了大部分益州,让刘璋顽抗的信念破灭。在汉中之战中,他打得曹军名将张郃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迫丢弃马匹,爬山狼狈逃窜。

刘备君臣在决定关羽镇守荆州后,张飞就成为刘备手下绝对的主力。他手下的一万精兵,成为刘备的战略机动军团,随时准备出动。在夷陵之战时,如果不是张飞意外死亡,他和他的部下会在战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飞在刘备阵营中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军事方面。张飞在很多地方,都自觉的弥补着刘备集团的缺陷。比如说当年孙夫人带着刘禅回江东时,就是他率军夺回的刘禅。在刘备发动夺取益州之战后,不免背负起不义的名声。连庞统都在酒宴之上,讽刺刘备的军队不是仁者之师。可以想见,益州人士当然对此也有抵触情绪。

张飞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刘备洗脱骂名。他在夺取巴郡的时候,义释严颜,不但收降了对手,还得到了益州百姓的民心。他极力结交刘巴,虽然主动上门求宿遭到冷遇,可是得到了天下士人的赞许,都认为刘巴做事过分。

张飞以他的实际行动,得到了“爱敬君子”的赞誉。在他的努力下,大大减少了刘备的对立面,为刘备的统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关羽当年能够有张飞的一半诚意,就可能把于禁、庞德和他们的三万精兵收入麾下,那么襄樊之战就可能是另一个局面了。

正是张飞文武双全,能够顾全大局,执行刘备的命令丝毫不讲价钱,才使得他得到了刘备的喜爱。刘备在登基之后,不但让张飞执掌军权,还让他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这个职务负责纠察百官言行,权倾朝野,非皇帝亲信不得担任。只是在张飞去世后,诸葛亮才接任了这个职务。

不过,刘备对张飞过于喜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这造成了张飞的悲剧。张飞在吕布袭击徐州时,丢掉了刘备的家眷。刘备对此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结果在曹操夺取徐州的时候,张飞根本不理睬刘备的家眷,干脆跑到芒砀山去落草了。

刘备对张飞的缺点看得很清楚。他告诫过张飞,说他对手下粗暴杀戮,还总是鞭挞健儿,并且让他们跟随在自己左右,这是取祸之道。但是张飞就是不改正,结果在夷陵之战前被部下所害。当时刘备得知张飞的部下上表,就叹息说张飞死了。

这说明刘备对张飞十分了解,对他的死也有所预感。但是他对于张飞过于溺爱,才导致了张飞的灾祸发生。如果刘备能够严格要求张飞,用严厉的手段让他改正错误,那么张飞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俗话说溺子如害子,正是刘备对张飞的溺爱,导致了张飞的悲剧。

结语: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由于加入阵营的情况不同,刘备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在这些人中,最刘备倚重的将领是关羽,貌合神离的将军是马超,欣赏重用的将军是黄忠,最受刘备信任的将军是赵云,而最得刘备喜爱的将军则是张飞。

张飞这个人骁勇善战,性格还粗中有细。他不但在战场上为刘备冲锋陷阵,在其他方面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他守护刘备家人,义释严颜,结交刘巴,以爱敬君子的态度,为刘备消除了负面影响。但是刘备对于张飞的喜爱达到了溺爱的程度,眼看着他犯下错误,却不去采取严厉手段予以纠正,最终造成了张飞的悲剧。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第一傲骨刘巴,其一生是怎样的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水镜先生的这句话,囊括了四位奇才。卧龙凤雏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诸葛亮和庞统。而子初孝直,就是刘巴和法正。

刘巴确实是第一傲骨。他少年成名,精于计算。虽为荆州人,但一直心向曹魏。当初刘表屡次征召他出仕,但都被刘巴拒绝了。

刘表死后,曹操进军新野,刘备南逃,荆襄很多名仕都随刘备而走,唯独刘巴北上投入曹营。曹操很器重他,让他前往荆州招募名仕。

令人没想到的事,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刘备趁机占了荆州四郡,而刘巴此时正在此地。见曹操败走,刘巴只能先逃往交州,再图北上。

虽然诸葛亮给刘巴写书信劝刘巴与自己共侍刘备,但刘巴不允。刘备因此十分憎恨。

后来,刘巴从交州进入益州,在刘璋手下任职。刘璋请刘备入益州的时候,刘巴果断谏言,认为刘备勇力过人,请刘备入益州,好比引虎入山林。

刘璋投降时,刘备曾对手下吩咐到,“如果有谁危害到刘巴,我将诛杀他三族”。刘巴也因此向刘备谢罪,自此投靠到了刘备的帐下。

当初刘备与刘璋开战时,与众将士有约定:“如果大事能成,刘璋府库里的东西任你们拿去,我是不会干预的。”等到攻下成都时,将士们都扔下武器前去府库拿取宝物,致使军用不足,刘备非常担心。刘巴向刘备建议道:“此事很容易就能解决,只需铸造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统一物价,并实行公卖制度就可以了。”刘备听从了刘巴的建议,果然数月之间,府库得以充实。刘巴又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

诸葛亮、庞统、刘巴、法正,这四人都是当时荆州有名的政治家,每个人都有对政治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司马徽才会对他们有如此高的评价。

被诸葛亮吹捧的刘巴是个怎样的人

嫌弃刘备,厌恶张飞,却深得诸葛亮的吹捧,此人究竟有多厉害?

毫无疑问,刘巴乃是三国中最被大家低估的谋士!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更不要说他的能力了。然而事实上,刘巴此人,虽然有点自傲,但也颇有才能,连诸葛亮都对他吹捧有加!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嫌弃刘备厌恶张飞的一流谋士,究竟有多厉害?

嫌弃刘备

刘巴是荆州零陵郡的人,由于他祖父曾做过东汉苍梧郡太守,父亲曾做过江夏郡太守,所以刘巴的家族实力还是不错的,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刘巴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长空间,等到刘巴长大,他已经名满荆州了,连荆州刘表都听说了他的名字,准备征用他前去做官。不过刘巴拒绝了刘表,他并没有出山做官!

从刘巴拒绝刘表征召这件事情可以看到,刘巴这人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们都知道刘表能力不行,所以都不愿意出山相助。

后来诸葛亮碰到了明主刘备,选择了出山,不过刘巴一直没有遇到明主,所以他一直没有出山。再后来,刘表去世了,他的儿子刘琮刚刚继位,曹操就带兵打过来了,由于曹操有屠城的劣迹,所以许多人都选择了跟随刘备逃亡,不过刘巴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主动跑去见了曹操,并接受了曹操的任命,准备帮助曹操招降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刘巴和众人的不同!当时大多数人都惧怕曹操,选择了跟随刘备,就连诸葛亮这等大才,也选择了刘备作为主公,但是刘巴却并不这么选,令人感到非常奇怪。在不少人看来,刘巴不过是贪生怕死,所以才选择了曹操,但是从后面的故事发展来看,刘巴并非贪生怕死,而是看透了天下大势!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说北方的曹操已经成势了,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击败,东边的孙权意气风发,也不好打,刘备的机会只能是占据荆州、夺取益州,这样才能有争夺天下的资本!可以说,诸葛亮也是明确知道曹操实力强大的,而且他认为刘备还是有竞争机会的,但刘巴却不这么认为!

刘巴奉命招降荆南三郡,结果由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所以刘巴的招降计划也破灭了,荆南三郡都落入了刘备的手中,于是刘巴选择了逃亡,拒绝归顺刘备!而在此期间,诸葛亮和刘巴有过一番书信往来,在双方的通信过程中,刘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零陵先贤传》:巴往零陵,事不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时诸葛亮在临烝,巴与亮书曰:“乘危历险,到值思义之民,自与之众,承天之心,顺物之性,非余身谋所能劝动。若道穷数尽,将托命于沧海,不复顾荆州矣。”

刘巴的意思翻译下来就是这样的:我刘巴不顾危险来到荆南,其实就是想应天顺民,劝服荆州诸郡,归顺曹操,这样的话天下就会重归一统,老百姓也能少受战乱之苦(曹操要是占据了荆州,就对江东形成了合围之势,孙权必败,最终天下都将归属于曹操)。然而众人要么太看重道义,要么太看重私利,根本不把天下一统,不把老百姓放在眼中,我实在是劝不了,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浪迹天涯,再也不管荆州的事情了。

从刘巴的回复可以看到,他也知道曹操势力已成,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之人,所以他才选择了曹操,而不选择刘备。说白了,刘巴把天下大势已经看透了,为了加速天下的一统,为了结束战乱,即便曹操在道义方面确实有瑕疵,他也宁愿跟随

诸葛亮接到刘巴的书信后,还想再劝劝刘巴,让他跟随自己一起投靠刘备,毕竟刘备已经占领了荆州,也算是有点起色了。不过刘巴似乎很嫌弃刘备,认为刘备无法成就大业,选择了拒绝诸葛亮,去往了交趾郡。事实上,刘巴的观点也并没有错,刘备虽占据荆州,但处于刘璋、孙权、曹操三方的合围之中,根本没有发展前途,单以形势来看,刘备是最不可能一统天下之人,稍微操作不好,他就有可能覆灭。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刘备的处境虽然尴尬,但他的对手却更加愚蠢,这个对手便是刘璋!若刘备没有益州,单凭荆州根本不可能争雄天下,然而益州多山,易守难攻,根本不好打,刘备打不进去,关键时刻,益州牧刘璋却选择邀请刘备入蜀,真的是一大昏招,给了刘备一个绝佳的机会!

当时的刘巴,已经从交趾郡来到了益州,他听闻刘璋想邀请刘备入蜀,立马提出反对意见,可刘璋实在是太愚蠢了,根本不听手下的建议,执意邀请刘备出兵,最终益州被夺,刘巴最终成为了刘备的俘虏!

从曹操南下开始,刘巴数次拒绝加入刘备,先是主动投靠曹操,后是远避交趾,再后来宁愿投靠刘璋也不投靠刘备,可见刘巴对刘备的嫌弃。不过,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巴再嫌弃刘备,最终还是被刘备得到手了,成为了刘备的手下!而刘巴刚刚加入刘备,就展示了他超强的能力!

刘巴的实力

刘巴嫌弃刘备,刘备却对他一直敬重有加,直到进攻益州时,刘备还告诫手下,不许伤到了刘巴,否则诛杀三族,而刘巴加入刘备以后,也立马用行动报答了刘备对他的厚爱!

刘备在和刘璋作战时,为了激励手下的士气,曾经允诺,只要大败了刘璋,那么刘璋府库里的财物,将士们可以随便拿。当刘备打败刘璋后,他的手下果然扔掉了武器,疯狂的去抢夺刘璋府库的财宝。刘备一看,这么玩下去,财物都要被手下抢光了啊,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以后拿什么来打仗?拿什么来激励士气?于是刘备非常苦恼,而就在他苦恼之际,刘巴给出了一个建议!

《零陵先贤传》: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简单来说,刘巴的方法就是让刘备发行“纸币”(直百钱),命令手下把抢夺的财物都交上来,换取相应金额的钱币。由于钱币比财物更好携带,所以刘备手下也非常开心,而刘备得到了实体财物,也非常开心,这样的话,就皆大欢喜了。然而,刘备手下众人却不知道,钱币是可以贬值的,实物才是最有保值的价值。这就好像漂亮国的美元,想怎么贬值就怎么贬值,只要黄金在他们手上,他们就可以随便玩。

说白了,刘巴就是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洗劫了刘备手下的财物,而众人还都乐呵呵的,不知道自己已经上当,由此可见,刘巴的才能是多么的逆天,一千多年的人,玩套路比我们现在人还厉害,不得不服气,刘巴还真的是搞经济的好手啊!

除了擅长搞经济,刘巴在法律和内政上,表现得也非常出色。蜀汉的法律《蜀科》,就是刘巴参与制定的,蜀汉的尚书令,也是刘巴担任,可以看到,刘巴这个人,还真的是一个治国理政的全才啊!

厌恶张飞

刘巴有远见,有大才,深受刘备和诸葛亮的器重。既然连刘备和诸葛亮都这么看重刘巴,张飞自然也想和他结交一番了,于是张飞主动去拜访刘巴,结果刘巴厌恶张飞,根本不理会张飞,令张飞非常尴尬。张飞是刘备的好兄弟,刘巴此举无异于打脸刘备,于是诸葛亮出面做和事佬,劝刘巴卖刘备一个面子,别这么嫌弃张飞,结果刘巴丝毫不为所动,还说张飞就一个武夫,算什么英雄,他刘巴凭啥要给张飞面子,令刘备大为恼火!

《零陵先贤传》: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不得不说,刘巴还真的是胆子大,竟敢嫌弃张飞是个武夫,不配称为英雄,丝毫不给张飞和刘备的面子,真是太强大了!不畏权威,说的就是刘巴!不过人家也确实是有真本事的,人家不论是搞经济,还是搞法律还是搞治国,都是一把好手,是难得的大才,诸葛亮和刘备都得卖他面子,即便他让张飞不爽了,也没人敢让他不爽,太牛了!

结语

总的来说,虽然刘巴此人比较孤傲,有嫌弃刘备、厌恶张飞的劣迹,但他本身也确实非常有才!刘巴心疼百姓,希望天下早日一统、老百姓少受战乱,且颇有远见,看透了天下局势,知道天下终将归魏,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归顺曹操。而后因为各种原因,刘巴虽被迫成为刘备的下属,但在经济、法律、治国理政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也正是因为他有如此出众的才能,所以诸葛亮才对他器重有加,大肆吹捧!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零陵先贤传》)

如果刘备定汉中,亲率五虎加刘巴、法正守荆州会怎样

汉中张鲁投降曹操,马超部将庞德因为生病没和马超一起攻打刘备所以也投曹操了,后来被关羽擒杀。马超中诸葛亮计,投刘备。定军山,黄忠和法正大战夏侯渊此时曹操因为合肥之战跑去支援张辽李典打孙权了。只留下亲信夏侯渊,结果夏侯渊阵亡,汉中归刘备。三国演义里夏侯渊被黄忠砍为两半。

刘巴,刘子初在历史上和《三国演义》中能力究竟如何

刘巴、字子初,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刘巴年轻的时候就颇有名气,当时荆州刘表多次想征用他,但刘巴却都是没有答应。后来曹操攻荆州,刘巴就归附了曹操。之后刘巴被曹操命令去招降荆南三郡,然而此却被刘备所得。故而刘巴不能对曹操复命,于是几经流转后有去了益州。

当益州刘璋想请刘备入益州征讨张鲁,所以就派人去迎接刘备。但是刘巴却反对,他觉得刘备志向不小,他进入益州后,将来一定会是个很大的隐患的。刘巴虽然反对,但是却没有被采纳。

后来刘备进入益州,又和刘璋分裂,刘备攻打刘璋,最终刘璋战败,刘备取得益州。刘巴虽然曾经反对刘备入益州,但刘备对他还是非常敬重,所以他得到益州后还特意下令说“谁要伤害到刘巴,就诛灭他三族。”后刘巴归顺刘备,被任命左将军西曹掾。

那刘巴在历史上和《三国演义》中的能力如何呢?

《三国演义》中的刘巴,基本和正史的相同。而历史上刘巴还是颇有能力的。同时他还是一个名士、高士,深受当时很多人的敬重。若他没有过人的能力、人品,别人又何必敬重他呢!

曾经刘巴和诸葛亮、法正、李严、尹籍一起制定《蜀科》,从而奠定了蜀汉的法制体系。

曾经张飞去刘巴那里,但是刘巴却不搭理张飞,因为他觉得张飞只是一个武夫。因为此事,东吴张昭觉得刘巴心胸太小,而孙权却觉得,张飞、关羽和刘备情深义重,若刘巴为了奉承取悦刘备而结交张飞,从而违其本心,如果这样的话,刘巴又怎么能是著名的名士呢!

刘备曾经说刘巴才智过人,诸葛亮也曾经就说过运筹帷幄,他颇不如刘巴。由此也可反应出刘巴的能力。

当然刘巴他归顺刘备的时间晚,所以他就担心受到猜忌,故而他行事非常小心谨慎,为人低调、话也不多,也不和别的蜀汉大臣有私交。而作为名士的刘巴,他为人还是很清廉、清高的。

刘备是一代雄主,刘巴凭什么看不起刘备

刘巴的人生,实在是太有喜感了。

当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的士人都跟着刘备跑的时候,他却瞧不上刘备,北上去投奔曹操。

(刘巴)

曹操让他去把荆州的三个郡长沙、零陵、桂阳召纳回来。没想到曹操赤壁之战打输了,那三个郡被刘备夺得。刘巴招纳不回来,觉得没脸见曹操,就一个人逃走。

诸葛亮对他说,刘备不错,劝他来投奔刘备。可他依然瞧不上刘备,绕一个大圈,通过现在越南北边的交趾,沿着牂牁道转到益州去投奔刘璋。

没想到刘璋却想把刘备迎进来。刘巴提醒刘璋这样很危险,反对他这样做。可是刘璋不听他的。后来,刘璋又让刘备去打张鲁。刘巴说,你这是把老虎放进山林里。可是刘璋依然不听。最后,一切都朝着刘巴预料的方向发展,刘璋被刘备吃掉。

这时候,刘巴已经没地方可去了。刘备的将士们知道刘巴瞧不上刘备,都想杀他给刘备报仇。可是刘备却说:“谁要是伤害了刘巴,我就灭他三族!”刘巴瞧不上刘备,刘备却显得非常大度,不但饶了刘巴的命,最后还重用他,先封他为左将军西曹掾,后来又提拔他为尚书。这个职位在现在相当于书记处书记,那是相当的重用了。

可问题是,当初刘巴为什么就瞧不上刘备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刘备)

第一,刘巴希望尽快实现国家的统一,他自然要投奔能实现统一的人。这个话,刘巴在和诸葛亮的通信中就专门提到过,解释了自己当初投奔曹操,是为了促进天下一统。比较而言,在赤壁之战之前,确实曹操最具有一统天下的气象。而刘备手无寸地,兵力又弱,完全没有统一全国的气场。在这种情况下,刘巴当然要投奔曹操了。

第二,刘巴身上有一种世家贵族的情结,瞧不上平民百姓的刘备。刘巴的祖上是世家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太守,他从小接触到的,都是贵族人士。而刘备不过是一个编草鞋的而已。虽然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当时很多人都是怀疑的,刘巴肯定也怀疑他。

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刘巴不但瞧不上刘备,还瞧不上张飞。那时候,刘巴已经归顺了刘备。众所周知,张飞是刘备的好兄弟,是刘备跟前的红人。张飞觉得刘巴有水平,想去讨好他。可是刘巴竟然不理他。这件事当时甚至还引起了国际大讨论。当孙权和张昭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孙权认为,刘巴是“清高之士”。其实,我觉得根本还是刘巴瞧不上屠夫出生的张飞。

第三,刘巴和刘备的性格不投缘。刘巴是一个相当耿直的人,有一说一,不喜欢就不喜欢。他不理睬张飞,就是他性格太耿直的表现。而刘备却完全是相反的性格,从来不会喜形于色。刘巴就算瞧不上他,连躲了他几次,他依然还是要容纳刘巴。换上是刘巴,绝对不会这样来处理。显然,两人的性格太不一样了,这样的人,自然不容易走到一块儿。

(诸葛亮)

而最后之所以能到一块儿,一是刘备很包容。求贤若渴的刘备,就算是心里不满刘巴,依然会重用的,毕竟刘巴是一个不错的人才。二是刘巴变得谨慎。刘巴恃才傲物,但是当他投到刘备帐下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小脚媳妇的味道,所以没那么张狂了。三是诸葛亮在其中当润滑剂。诸葛亮多次向刘备推荐刘巴。当刘巴得罪张飞让刘备不高兴的时候,也是诸葛亮化解了双方的矛盾。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巴和刘备都姓刘,为什么刘巴最初宁肯投奔曹操都不投靠刘备

奇才刘巴,是唯一倍受吴蜀魏三国领导人推崇的“国士”“高人”,而且毫无争议!可见其智商情商的超高!

1、智商:不投靠刘备,投奔曹操,是他独具慧眼,自认曹操更英明!

刘巴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时就很有名气,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虽然大家都姓刘,刘巴并不应就。曹操进至新野,刘琮决定投降。荆楚一带的名士多从刘备而去,刘巴却北上拜会曹操。不与刘表与刘备合作,唯一的解释,道不同,不相为谋!

刘巴认为,刘备与刘表水平差不多!刘表只会文不会武,难以在纷乱世事中,当机立断!刘备只会武不懂文,仅凭匹夫之勇,难以走远!唯有曹操能文能武,值得追随,也算是“士择明主而仕!”与姓不姓刘无关,与胆略有关!

2、情商:后来归顺刘备,除了迫不得已,也证明其人的有情有义!

曹操任命刘巴为副官,让其招纳荆南三郡。不料,曹公赤壁大败,刘备趁胜占领荆南。刘巴暂至交趾,设法回魏。在交趾郡,与太士燮不合,便入益州,在刘璋手下任职,曾尽力反对迎备入益!还是认为刘备一介武夫,不予认同!

刘备进攻成都,传令:“谁危害刘巴,我诛杀他三族。”攻城后,亲自登门拜访!刘巴通过对刘备言语举止的近距离勘查,特别是刘备对自己才华的赏鉴与爱护,觉得此人颇有人君风范,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刘巴绝非一个书呆子,或者迂儒之人!当别人真情相倾,他一样热血沸腾!

刘巴先弃备,到随备,并为西蜀立下汗马功劳!这也说明,任何一个有才华的人,必须要有辩证与发展眼光,去看待事物与人!千万不可持才自傲,固执自见,狂妄自大!刘备从接触隆中对,到践行“三分天下”,实际上是其君王人格成熟的富矿时期!刘巴的奇才,也体现在细腻觉察到刘备的变化,并在刘备转型与成熟之时,能够一腔热血投身到刘备的事业当中!

不固执、不拘泥、不媚俗,这才是真学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