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仁假义的意思(什么算真朋友能跟你假仁假义一辈子的算不算真朋友)_刘备_假仁假义_益州

本文目录

  • 什么算真朋友能跟你假仁假义一辈子的算不算真朋友
  •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刘备假仁假义
  • 好多人都说刘备假仁假义,他到底如何假仁假义,能举例说明吗
  • 刘备刘玄德,真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为何关羽对他死心塌地

什么算真朋友能跟你假仁假义一辈子的算不算真朋友

危难时 见真情

先讲一段经历。 我有几位发小 一起上到高中 然后各奔前程 前十年吧。我还在山区县城住 与这几位发小 有电话联系 特别过年 必有互相祝福。 因为是 从小玩到到大的朋友 一天 我妻子肠胃痛 去县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 我吓得一身冷汗 癌晚期 我在山区工作久了 省城 谁能帮忙就医?我试着给一个最要好。姓苏发小 打电话 没想到 他一口 答应 并邀我夫妻在他家住。 当他晚上去车站接我 并到了他家 才知 他是一般干部 两室一厅 儿子住一间。他把自己卧室让我俩住 自己夫妇挤在。小小的杂物间里

第二天。他带我俩去家大医院 路上他说 医院有个主任医生 也是发小 他会 帮助的

那主任医生也一见如故 热心请了几个专家会诊。 忙了一天 最后确定是良性肿瘤立即住院开刀

妻子病愈后我决定退休回省城 还是省城 方便多了。 我刚回城 几个发小 轮着为我接风。 都是副热心肠样子 还说有困难找他们 我只得免强应酬。 心想当初我遇上大困难时。 听苏朋友讲过。他曾打电话请另几个发小。一起帮助 他们却 避而不见 今好了 我又回来了 就又虚情假意了

人生有 二三个其朋友足矣。

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刘备假仁假义

围火炉吃西瓜 为您作答

有人说,刘备一辈子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南征北战,最后在却在蜀地自立为帝,成了假仁假义?或者背信弃义?

作为帝王,仁义最终体现是在对老百姓是否仁义,仁德!

刘备做到了,他能让新野的老百姓自愿跟随,和他一起奔波逃命。哪怕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没有把心思动在老百姓的身上。接管徐州的时候,都是老百姓自愿夹道欢迎!

曹操的尿性就是误杀吕伯奢全家而宣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坑杀投降的士兵,屠戮徐州百姓?

人人标榜所谓的“奸雄”,却在不断的诋毁刘备的仁义,仁德。这是不公平的,也是我们现代人以上帝视角评判揣测,一个人的品德。

刘备,从他发迹到称帝之后,始终重视百姓、讲仁德、守信义,牢牢地坚守着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直到死。

有人说,刘备弥留之际,托孤:嘱咐诸葛亮,如果阿斗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这是假仁义,其实是想算计诸葛亮!

我只能说谁都不是傻子,更何况是诸葛亮!刘备玩这一手,完全没必要。人家想篡权,你怎么耍心眼也是白搭!

好多人都说刘备假仁假义,他到底如何假仁假义,能举例说明吗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徐州牧陶谦、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都没有加入这个联军,后来的史实也证明了他们就是企图自立为王的诸侯,连起码名义上的正义都没有。

在献帝东归洛阳,号令天下勤王的时候,袁绍拒绝出兵。最起码曹操、吕布在事实上或意愿上是勤王的。

袁绍欲立新帝废献帝,刘表郊祭天地有谋逆企图、刘焉意图在西蜀称帝,这些绝对是逆臣,起码不是匡扶社稷的忠臣。

而刘备先是投奔陶谦,后投奔袁绍、刘表。且不说他们与朝廷作对,就说与曹操作对,但起码曹操在名义上还是维系着汉室的存在,而陶谦、袁绍、刘表等人连名义上的匡扶汉室都没有。刘备追随他们,还一个劲的喊着要恢复汉室,有谁会信呢?衣带诏事件的时候,你跑啥啊,舍身为君王,求得身后名哦。

刘备就是地地道道的假仁假义,谋求霸业没有过错,假仁假义作为谋略也没有过错。刘备没有过错,有过错的是后世把刘备的假仁假义,作为了仁德明君,这不是刘备的错。

刘备自己也在说:“宝宝心里苦,我就是假仁假义哦,你们为啥一定要当真呢?”

还是看一下史书记载的史料吧。

《庞统传》记载,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迎接刘备进入益州,共同抵抗汉中张鲁。法正私下向刘备献密计,请刘备借机谋取益州。

法正就是个吃里扒外的小人,受主公之命外出公干,却借机出卖主人。刘备如果是一个仁德之君,会采用这个方式取益州吗?会欣赏法正这种吃里扒外的人吗?

但刘备入蜀后,法正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去世,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追谥法正为翼侯,这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刘备重用法正,这没有问题,有能力就行。但绝对称不上道德正义可言。

对于法正的建议,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这绝不是刘备不忍心,认为不道德,是顾虑偷鸡不成蚀把米。

庞统谏言说:“荆州疲敝,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益州人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能够夺取此地,以为根基,就可成就大业。”

刘备仍然担心,说:“如今与我水火不相容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宽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诈,我便忠诚。凡事与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吗?”

刘备自己也说,之所以仁慈、忠诚,就是为了跟曹操对着干,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自己的本性哦。

事实上,刘备忠诚吗?侍公孙瓒、侍曹操、侍袁绍、侍刘表,有一点忠诚吗?能有今天,也就是刚刚取得了荆州一点立足之地,是因为仁慈、忠诚换来的吗?

刘备的虚伪、假仁假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庞统清楚刘备的心思,但还是给刘备借坡下驴的面子,说:“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权变才好。况且吞并弱小,攻击暗昧,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说您有负信义呢?不趁现在取益州,到时候被别人抢了先就不好办啦。“

这才让刘备觉得行,面子上说得过去,就决定入川。

建安十七年(212年),庞统为刘备提出了夺取成都的三条密计:“挑选精兵,昼夜兼行直取成都,一举而定,此为上策;招诱杨怀、高沛前来斩杀掉,夺其精锐部队,然后进攻成都,此为中策;退还白帝,慢慢图谋益州,此为下策。”

刘备采纳中策,斩杀杨怀、高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涪城。刘备大宴将士,志得意满,得意洋洋。

刘备趁着酒兴,对庞统说:“今天这酒喝得爽快吗?”

不料庞统却说:“把讨伐别人的国家当做快乐,不是仁者之兵。”这一下真正捅着了刘备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刘备此时已经大醉,一听此言,立马大怒,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个臭嘴,给我出去。”

庞统也不搭话,就起身走了出去。刘备马上就后悔了,急忙派人请他再回来。

人家庞统就又回来,一言不发,闷头吃喝,看也不看刘备。

刘备就问:“刚才我们的讨论,是谁的过失?”

庞统说:“你我两人的过失。”

刘备大笑,酒宴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常言道,酒后吐真言,刘备狡猾的尾巴终究露出来了一回。当场被庞统抓住了,估计是刘备后悔半辈子。

豹眼看来,这是刘备一生最真实的一次,也是刘备最虚伪的佐证。

刘备占据成都后,刘璋以振威将军的身份被迁往荆州居住。关羽失荆州后,刘璋归属东吴,被孙权任命为益州牧,不久后病逝,卒年不详。

刘备占据成都时,庞统已经死了。不知道刘备忘记了还是有意为之,庞统在刘备未进入西川之前对他说的话:“逆取顺守,报之以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定之后,封他一块土地,还有谁说您有负信义呢?”

这就是刘备,未得之前,假仁假义,到手之后,谁也别想再拿走?

许多人很赞赏刘备,总以仁德来说服别人,豹眼只认为刘备就是一个假仁假义、寡恩少义的伪君子。

不择手段谋取天下,无可非议,都这个套路。但既想做婊子,又想立牌坊,着实可耻。

睁眼看历史,不喜勿喷!!!

刘备刘玄德,真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为何关羽对他死心塌地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刘备是个“伪君子”的言论甚嚣尘上。

刘备从刚一出道直到生命垂危,都念念不忘戒恶行善,甚至对继承者刘禅同学的要求也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请问大家,有几个最高领导留下了这样的遗言?就算是普通人给子女留下的遗言恐怕大多也是要求子孙后代什么发愤图强、振兴祖业啊;什么开源节流、革故鼎新啊;什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啊等等一般都是建功立业方面的。而刘备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给继承者留下的遗言既不是励精图治、扫除天下也不是治国安邦、江山永固的政治要求,而仅仅是要求刘禅同学做一个好人。请问这是一个假仁假义的肺腑之言吗?

即使有人一贯主张刘备是个“伪君子”。好,就算是,那么他做了一辈子的伪君子,这与真君子又有什么区别吗?我真得希望有些人,不要在评价曹操时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而评价刘备时就采用理想主义态度。曹操玩弄权术作了无数次小人都理直气壮;而刘备只是无可奈何作了一次小人就否定全盘。

我承认刘备的能力和实力都距离曹操很远;但是说刘备的品质不如曹操,我至死不认。你可以为曹操的极端利己鼓唇摇舌;我也愿意为刘备的高尚善良热情讴歌。

我想:关羽的想法肯定跟我一致。因此,我十分佩服关羽,也十分爱戴刘备。刘备的亮相是比较低调的一声叹息。然而,就是这一声叹息引起了张飞的注意。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何故长叹?”

这就是张飞的当头棒喝。见《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刘备为什么叹息?因为天下大乱,民族多难了。自己又没有用武之地。他的叹息之所以能引起张飞的注意。是因为张飞肯定也感同身受。于是,刘备和张飞就一起到小酒店喝酒交谈。恰逢其时,关羽出现了。

《长短经》有云:

眼睛一样明亮的人,相互看得清;耳朵一样聪敏的人,相互听得见;德行相合的人,虽未谋面却彼此感到亲切。

所以,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见如故。这就是他们的誓言: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看到了吗?这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发出的共鸣。誓言当中没有什么“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等等。而是为了救危扶困,保国安民。五十多字的誓言,竟没有一字一句有关个人利益的字眼。

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他们的眼里,刘备从来都不说是为了自己,所以刘备是伪君子。而天天只为自己的缺德人却实实在在地感到可爱。对你的价值观,我不置可否。但是,对于你非要说刘备是假仁假义,我就不能装聋作哑。

第一、诸葛亮是不是一个傻子?否则,他怎么不投奔家大业大的孙权;不投奔四世三公的袁绍;不投奔近在咫尺的刘表;不投奔执掌朝政的曹操;而单单投奔了“假仁假义”的刘备?

第二、关羽是不是一个傻子?权倾天下的曹丞相对他待若上宾,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跟着曹丞相可以说是:鲜花源源不断、掌声不绝于耳;高官与厚禄举手之劳;金钱共美女手到擒来。可是关羽为什么还要抛弃这一切,挂印封金千里迢迢寻找“假仁假义”的刘备?

第三、张飞是不是傻子?他倾家荡产建立一支军队,却把指挥权拱手让给“假仁假义”的刘备?而自己甘心从头再来。

第四、新野十万百姓都是不是傻子?他们对权势熏天的曹丞相不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偏偏跟着“假仁假义”的刘备颠沛流离四处逃窜?

第五、魏延更是如假包换的一个大傻子。看,刘琮投降曹操了;蔡瑁和张允等对曹操争先恐后地大献狐媚;文聘则暗送秋波半推半就。总之,荆州名士都在忙着对曹操趋炎附势去了。而魏延却不识时务,对“假仁假义”的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投怀送抱。

总之,张松也是傻子,庞统也是傻子,赵云也是傻子,法正、孟达也是傻子。就现代的有些人不是傻子,他们的慧眼能够看得出来刘备是“假仁假义”。诸葛亮、关张赵黄马、魏延是傻子;庞统、法正、张松是傻子;蜀汉的一大批名士都是傻子。因为,他们都被刘备蒙蔽了。

曹操的出身和兵机智谋,很难有人能与之匹敌,这是他开创基业的本钱。然而他的性格谲诡不常,多好猜疑,以至于杀害伏后;毒死荀彧;诛杀孔融;戮死崔琰、娄圭、杨修、桓邵等。曹操弃德任刑,暴虐非常,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唐代名人虞世南说:“刘备对刘璋待如宾客之礼,将重要任务委托给诸葛亮,信而不疑,人君之德,以刘备为最美。孔明是命世之奇才,伊、吕(伊尹,商汤的辅政大臣;吕尚即姜太公)一类的人物。君臣同心同德,犹如如鱼得水,但是因国小兵弱,居于西南一隅,与魏、吴两大国抗衡。假如曹操和刘备易地而处,充分发挥刘备的长韬远略,让关羽、张飞的武力得以充分施展,使诸葛亮尽其智谋,则蜀汉的王霸之业可成。

看到了吗?朋友们,这就是古人对刘备的盖棺定论。“人君之德,以刘备为最美!”

所以说,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魏延、张松、庞统等对刘备一见倾心;新野十万百姓对刘备生死相依。不是因为他们傻,是因为刘备的仁德。

总有人拿刘备占领成都说刘备的假仁假义。可是,刘备不占领成都,又能往哪里去呢?辛苦努力打下来的荆州四郡被曹操一张纸就封给了孙权。刘备只好给孙权打借条借用荆州。刘备要实现理想,就必须有根据地啊,所以只能取西川。反过来说,刘备不取,曹操肯定早晚也要取。荆州不是现成的例子吗?刘表临终前要把荆州全部托付给刘备,刘备不好意思接受,结果让曹操捡了个现成的大便宜。

刘备对投降的诸侯和名将总是以德服人:对马超给予高官厚禄置于武将首位;对严颜立即脱下自己的金盔金甲相赠;对魏延力排众议委以重任;对刘璋妥善安置让其安享无忧;对荆州四郡的太守基本全部留用等等。

反观曹操:对刘琮半路截杀灭其满门;对立下大功的许攸,只因许攸叫了他的乳名而纵容许褚将其杀害;对扬州刺史刘馥一言不合杀之;对张绣则让人家为他牵马坠蹬还侮辱其婶娘……对于这样的老板,如果我是关羽,我也会选择默默地离去。

《易经》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所以,关羽对刘备死心塌地是人之常情也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