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为什么古人写诗能够随手拈来而我们写的诗却枯燥无味呢
- 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用古韵写诗
- 书法始于三代,流于秦汉,盛于晋唐,终于宋元,近五百年古意渐去大家如何看待
为什么古人写诗能够随手拈来而我们写的诗却枯燥无味呢
因为唐宋年间,谁的诗歌写的好,谁就被中举。现在写诗歌的人很少,因为考试没有这个课目,其次又不挣钱…
我在高校打工十几载,发现理科生百分之九十的不热爱诗歌,就是文科生也达不到百分之五十…所以说诗歌一在下滑…
悟空老师好,谢邀请,本人天性,说话直白…
为什么很多人一定要用古韵写诗
古人开始写诗词时候并没有韵部规定,到了宋代,刘渊根据唐朝人用韵情况,把诗韵做了总结与归纳,把汉字划分为196个韵部,就是如今流传的平水韵。平水韵的称呼由来是因为作者是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人。所以你看到唐人写诗不符合平水韵,不必惊讶,因为平水韵的运用是宋代以后的事。
从宋代以后诗人写诗就按照平水韵来写诗,不过古代没有像现在一样都遵从普通话,韵部很多地方规划并不合理,如十灰韵的开与回一个韵部,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读来就好像不押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还有四支韵的思与梅也在一个韵部,最尴尬的是十三元,魂和言在一个韵部。不过既然已经形成,后人还是依然按照平水韵来写诗。到了明朝,朱元璋曾经下令修改韵部,并且规定科考必须用明代规定的新韵,可是士子们并不买账,在考试时候虽然不得不运用新韵,但是私底下依然用平水韵,朱元璋死后,此事又不了了之。
这几年很多人提倡用新韵,并且也出台了新韵,不过习惯了平水韵的也不愿意用新韵,毕竟新韵也是有缺陷的。新韵写诗对于初学者倒是好事,因为这个韵部很宽,找合适的韵字来很容易的。而提倡古韵写诗的人认为既然几百年来已经形成的东西改变的乱七八糟,现在的音韵也许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会改变,到了以后难道再重新编一次韵部吗?所以一直不认可新韵。
不过我倒是认为新韵古韵无所谓,我们大多人写诗词就是玩玩,谁的作品保证可以流传千古,让后人记得呢?不管新旧,把诗词写好了是正理。我还是用平水韵多,一首诗不过三五个韵字,从平水韵部里面选出几个符合现代音韵字还是问题不大的,这样皆大欢喜了。
诗词界如今还是争论不休,不过也没必要,喜欢什么韵就用什么好了,现在是双韵并行,自己感觉怎么方便怎么来就是了。贴两首十灰韵的诗来看看这个韵部还是可以不别扭的,虽然诗写的并不好,但是可以证明让人不喜欢的十灰韵还是有字可以用的。
牡丹
秋菊每随秋露绽,腊梅常伴酷寒来。
牡丹引领群芳首,不是春迎绝不开。
春天里
莺飞蝶舞庆春来,粉粉朱朱次第开。
浣女溪边唱杨柳,红霞一抹染香腮。
书法始于三代,流于秦汉,盛于晋唐,终于宋元,近五百年古意渐去大家如何看待
看题主引用的一句书论,是钟致帅的《雪窗书品》,内容是“书法始于三代、流于秦汉、终于宋元,近五百年古意渐去。”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句话。
这句话基本概括了整个书法史,书法始于三代,指的是书法的起源,它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和文字的起源是一样的,从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开始,书法就开始萌芽了。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文字开始由古文字过渡到今文字,出现了小篆和隶书,行书和楷书也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的出现,把书法推上了顶峰。
宋代尚意书风开始兴起,代表人物为“宋四家”,元代古风渐去,赵孟頫开始打起复古的大旗。所以他说终于宋元。
其实我并不同意最后一句话,最近五百年书法真的渐渐失去古意,没有古法了吗?
不二斋并不这么认为,这个“古”到底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如果说王羲之是“古”的,那么商周钟鼎文、小篆、汉代的简牍帛书、隶书摩崖刻石,他们古不古呢?
其实,王羲之本身就是自创的“新体”,他就是新的,它相对于他之前的书法,已经是新体了。古说说书法新,正是从王羲之开始。所以,“古”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宋四家、明清、现代,王羲之是古的,相对于秦汉,王羲之又是新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说书法当随时代,现在的书写工具、社会氛围不一样了,自然书法风格也不一样,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不一样。
这样说来,隋唐是新、宋元也是新,当代也是新。
这五百年不是不想古,人心不古。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