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寒切帖》如何鉴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寒切帖》如何鉴赏?该作品勾摹精细,笔锋转折分明,书风遒劲腴润,沉着流动。墨色斑斓,笔意神采超逸,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法帖原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二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劳,久悬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具。羲之报。
大意
十一月二十七日王羲之答:得到十四、十八日两封来信,为你的问候感到欣慰。天气寒冷日深,近来各位都可好?心内忧伤辛劳,长久挂念悬心。我服食很少,不是很好。费力回应谢司马书,不再多叙。羲之答。
备注
法帖文中“吾食至少”的“食”之意,是指“服食”而言的。王羲之好服食养性之术,在其去官之后而益甚。王羲之在《旃罽胡桃帖》中,曾向周抚索戎盐,云:“为服食之需”,在《服食帖》中,也说:“吾服食久,犹为劣劣”。
书法赏析
平和简淡
《寒切帖》平和简淡。许多字如‘得’、‘保’、‘谢’等字,笔画并无过多的转折、顿挫。虽简化却是高度概括,做到了点画处意韵十足。法帖残破较重,许多字,如‘月’、‘羲’、‘劳’字等虽残破,而气势仍然丰满。整体来说,笔画比较妍润,但有些笔画,如第一个‘之’字,‘寒切’等字,润中含朴,非常耐人寻味。
章草古意
《寒切帖》丰润灵和,笔势流畅,体态圆丽,其韵致颇近于西晋陆机《平复帖》,区别在于《寒切帖》流利丰润,《平复帖》则沉朴苍浑,明显有章草遗意。
《寒切帖》具有章草古意。章草,因趋急而将隶书快写,后草式渐趋规范,成为一种独立的字体与书体。王羲之善隶书,旧体章学得心应手(从《姨母帖》、《初月帖》及《寒切帖》等的一些用笔与结体可以窥见),故其草书时呈旧中见新或新中带旧,两者交融默契。《寒切帖》为羲之晚年所作,对今草新体的书写已娴熟,但作品中的章草书风,可视为尝试与探索。作为一位知旧而能新的书家,在新法变革以后从旧的体式中再发掘出新鲜的因素,或者将旧式改新,成为一种处于新旧交融的形式。这种实践也是创新的一种手法。《寒切帖》的新意,正在于作者将章草进行了再创造,或在新体中间入章草的笔意,使新体不失古意。
晚年书风
祁小春《关于王羲之晚年书迹问题》认为:“王羲之晚年不仅能写出《初月帖》、《寒切帖》(若两帖确为晚年书的话)、《十七帖》、《衰老帖》、《鹘等帖》等类型的草书体,也能写出如《丧乱帖》、《二孙女帖》这类风格的行楷书,这就为寻求其晚年书风提供了一个可信的参照依据与更为宽广的书体书风范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