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Q:
今天看到您关于北漂女的文章很有感触,我知道很多跟我没太大关系,您文章里很多描述的人我都觉得很厉害。北京是个很魔幻的地方,我18年大学毕业来这里上班,租房子的时候感觉自己在这个城市特别渺小,我和我男朋友不喜欢跟人合租,租的是那种联排的小房子,里面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我妈妈以前来过我之前租的那个房子,3000块钱租个那样的老家厕所大,他们很鄙夷。也明白我们在北京的不容易。
那个房子有一个长长的走廊,左右都是租客,隔音不好,周边邻居醉酒的、夫妻吵架的什么都有,出门有个院子,时不时有些年轻的男的坐在外面抽烟聊天,那会我觉得我住的地方特别乱。我曾经去过同事家里吃饭什么的,他们住在商品房里,特别干净安全,我那时候就想什么时候住进北京的商品房就很好了。后来我们又搬了一次家,这次真的搬到了十几层的商品房里面,我走的时候门口那些年轻人还在那院子里抽烟晒太阳,看着我把货拉拉叫进院子里面,默默看着我搬东西。有个人过来跟我说了句,“要搬走了啊”,我说:“啊,是。”以前他们从来没跟我说过话。
搬到租的商品房那一天,我在楼底下朝着那栋高高的楼拍了个照片发到我的家庭群,想让他们知道我过得好点了,打电话的时候又打肿脸充胖子让他们来北京玩。我们结婚、生小孩,忙忙碌碌,父母过来帮忙带小孩。那个小小的一室一厅的商品房显得特别拥挤,刚好碰到那边房东涨房租,两边父母商量着要不就凑点钱买一套吧,于是让长辈们帮忙挑了现在这套。要是北京有七环的话,那这套房子应该算是在7环以外,已经完全远离市里面了,之后我们在房子附近找好工作,算是稳定了下来,当然也负债了很多。
我看章哥的文章,您应该是北京本地人,就我们在北京这种小破房子应该已经不太值得讨论的了。它就是单纯的满足一个安稳的家庭的刚需,它周边有学校、超市、医院、公园,虽然不是市里面,离地铁也有几十分钟的公交车程。但可以满足老人小孩的基本生活,就是我们上班远了一些,但是目前上班距离还能承受。就是现在有了这个小家还是会想,房子再大一些就好了,卫生间是明卫就好了,要是有2个卫生间就好了,离地铁近些就好了。
疫情之后大家都提前还贷,其实我也很想早点攒钱还贷。我确实对下一套房心里有了一些期许,本来打了一些话来描述,就目前的状况想也是异想天开。自从呆在北京就会经常关注一些北漂的故事,我看到很大一部分人工资收入是特别高的,他们都很优秀,而我和我老公都是工资小于北京市职工月平均收入的普通人。
展开全文
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挺难以置信的,就我们这点工资还能在北京漂着,北京确实包容性很强。身边也有很多本地的北京人,他们哪怕有好几套房超级有钱,还是愿意跟我一起去吃脏摊,有时候我觉得一个很便宜的地方好吃,他们也会听我推荐去吃一下,我觉得质量好的便宜衣服他们也会问我要链接。所以我觉得我在这边适应的还可以。谢谢章哥听我说这么多,希望我以后有机会向您咨询购房意见。
A:
1、非常好的心态,日子都是一点点儿变好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好日子都是熬出来的。包括我家也一样,熬着熬着就出头了。
北京大多数人的收入其实不算高,俩人能1.5万以上就超过70%的家庭了。之所以看我这儿的都收入高,那是因为都想买房的凑一块儿了,所以显的高。但实际上还是普通收入的占绝大多数。而且北京还有很多人收入非常低的呢,包括本地人,生活也就是个温饱,甚至是艰难的生存。
2、北京是个包容的城市,也是个生存艰难的城市,只要能扎下根的都是精英,而且还给下一代奠定了再次上升的基础。这一代吃的苦多一些,到了孩子进入社会的时候就能少吃亏。
其实在我看来,钱财固然是留给孩子最直接的馈赠,但更多的是见识、心态和生活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家风传承。
3、所以我觉得你们的心态挺好,只羡慕但不自卑,也没有偏激的想法,这就超过了大部分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好日子都是熬出来的,熬到孩子长大就会真的感到欣慰和成就感了。仅供辛苦。
二
Q:
目前在海淀北太有个小两居,想卖掉在海淀区内置换个小三居,改善+学区都能兼顾到,总价900左右。非京籍有工居,24年入学,想选个中等排名的学校,比较稳录不被调剂的区域。目前考虑了中关村学区的双榆树一小和海淀学区的万泉小学。
想问下:(1)这两个学校您觉得怎么样,以及直升的初中对比怎么样?(2)这俩区域的房产保值性怎么样,属于优质的老破小嘛?(3)您还有其他学校或学区推荐吗?(4)您觉得买卖房的时点怎么安排比较合适?
A:
1、双榆树一小和万泉,都挺好的。一个直升中关村,一个是理工附,都是中等学校吧,我也不知道现在的排名。
2、老破小谈不上优质,只有老小而不破的才算优质呢,全北京不多。都是类似财政部、发改委、外交部和人民日报社这种强势单位的。其他的都是普通,大多数都没什么区别。
3、学校学区的只能家长定,我不是搞教育的,不懂。尤其是工居,再是2024的入学高峰,不敢建议,还是咨询专业搞教育的吧。
4、买房的时间点,在这种时期就尽量先买后卖呗,成交量增长这么快,谁知道是不是会上涨啊。至少尽量做到缩短空白期吧,避免踏空。
仅供参考。
三
Q:
是外地人,不了解北京,麻您咨询一下,我儿子刚入职一年半,有北京户口。首房首贷,首付250w左右,贷款满贷,在五棵松附近上班,关注了远洋山水70平可改2居的大一居,总价520w左右,和玉海园一里60多平小两居600w左右。哪个更保值和增值一些呢,实在纠结,请您指点一下。
A:
1、玉海园是海淀学区房,溢价是平均值。远洋山水是石景山的学区房,略有溢价而已。如果是从居住角度来说,常规建议是远洋山水,性价比更高。
2、如果是从保值增值角度说,近十年来玉海园的增值超过远洋山水,就是因为溢价部分。目前仍然是入学高峰期,要延续到2024年,所以仍有可能超过。但从2025年起说不好,入学二套大幅减少了。所以只能说玉海园在短期内的优势大,两三年之后的风险加大。而远洋山水属于相对稳妥的,和大盘比肯定不吃亏,但也大概率不好占到便宜,就是跟随北京大盘,顶多超出一点。
3、总之就是一个稳妥,一个冒点儿险的区别。
仅供参考。
四
Q:
现有朝阳太阳公元一套二居室,有想法卖了,换到天坛府,总价2100,需要贷款900左右。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娃。不知道天坛府未来的升值如何?这样换是否合适?
A:
1、我觉得不太合适。居住体验说不好,看自己的喜好。但从学校和升值来讲,大概率不如太阳公元,甚至有可能差距比较大,更甚至会很大。
2、人朝是很好的学校,放到北京也是中上等,而且是九年制直升更省心。如果换到东城那就是派位,虽然理论上说也可以直升,但如果没有特殊渠道的话,转学生根本就不可能被派入直升校。能理解吧?那如果是派位,小学和中学都没谱儿。可以说公平,但如果想进入和人朝差不多的学校,概率从100%降到很低吧。
所以这么跨区的一般都是预测比较普通的普娃,也就是在朝阳连高中都比较困难的,这才考虑到东城搏个大概率。尤其又是永外这种学区,那就看运气吧。
3、从房子讲,有个说法是房产的价值由地段儿决定,能理解吧?鹤岗的房子再新,也不如北京的老破小保值好,就是这道理,也没地方讲道理去。
反正在之前的这十多年里,太阳宫是一直跑赢大盘的,跟学区都关系不大,这地方就值这价钱。而永外是加上学区溢价也不算赢,否则也不会现在这价格。那现在是因为入学高峰,所以溢价高,过两年就是入学低谷期了,溢价部分是否受追捧就说不好了。
4、简单就这些吧,总之我觉得各方面都不太合适。真想换的话那就是以自住为主了,当然房子本来就是用来住的,其他的都是附属。可以赌一把试试吧,就是赢的概率不大,几乎没有。
仅供参考。
五
Q:
孩子25年上学,准备换房入西城占坑房。现在的房子在大兴,卖掉大概能有400w现金,自己准备再加一些首付450以内。准备在展览路或月坛买占坑房然后租房住。
目前的考虑因素有:
1、月坛现在学区溢价较高,房子较老,价格同面积要比展览路贵100w左右。25年入学担心只能去最差的白云路,且担心学龄人口下降后的保值问题。单位有小zb,小升初可能避坑,但有不确定性。
2、月坛买的话731之后是否还需要按照学校划片买?我理解只要在片区内购房都是多校?其他学校只有顺位可选都可以?比如说我买的白云路对口校,如果学区内排位时中古可以选,是否也有同等机会可选?
3、展览路目前价格相对合理,溢价比月坛低,房子相对新一些,从未来学区均衡化趋势考虑保值性和流通性是否更好一些?学校方面保底校西外和银河也可接受。
4、同问题2,展览路731后买建大附小的房是否也可在学区排位时选择其他有学位的学校,比如西外和银河?还是直接派位建大附小?
5、小升初方面,在没有zb优势的情况下月坛和展览路相比差距大吗?
6、如果选择月坛,肯定比展览路生活压力大一些,主要纠结是否要为了相对更好一些但有不确定性的学校多付出100w?
A:
1、2025年入学,大概率还是按学校划片啊。就近入学是写入《教育法》的,这是基础原则,应该不会变。多校是学位紧张的情况下,不紧张了还多校就没什么必要了。就算多校应该也是以就近为主,否则会多出业主家长们更多的质疑和麻烦,都不满意。有可能同等机会吧,政策的事儿不敢预测。
2、未来均衡化,理想情况是这样儿吧。但可以参考韩国和台湾省的教改,尤其是台湾的,同文同种同理念,咱们所实行的政策他们基本都试过了,但到现在还是强者比较强。就算均衡的话也比较慢吧,可以参考台北的学校,均衡化搞了20多年了,出生人口下降十多年了。
到目前为止还是六所最强小学受追捧,也就还保有部分溢价,其他的就都普通了,基本都不满额,“孟母痛苦指数”也下降的比较多。
这外人不好建议,只能看家长的选择和判断。或者咨询搞教育的吧,我不太懂。
3、没有政保的情况下,那差距肯定比较大啊。中学比小学重要,否则谁多花钱买月坛的啊?之所以2014年出现学区房补涨,基本都是因为渣小+牛中了,中学的优势才让小学受追捧的,毕竟初中才是决定高中命运的。
4、这我没建议,只能自己定。
仅供参考。
六
Q:
孩子25年上一年级,孩子父母北京户,名下无房。现在八里庄片区,一家户口都在老人的房子上。对应学校:定慧里小学、育英西翠路校区 这俩直升的中学是啥校区?怎么样?直升不满意,能怎么办?派位是不是更不靠谱?现在考虑,总价5、6百万能考虑哪里的房子合适?一是能否学区上好一些,对应学校小升初稳一些,二是实现一定程度的资产保值,三是如需要,临时用来居住。
A:
1、定慧里有一部分能直升理工南,之前是40%,现在也应该是吧。育英西翠路,直升育英航天,具体情况我不清楚。这咨询搞教育的吧,我不太懂学校的排名,不好评价。
2、不满意就争取点招呗,要不然就放弃至少走派位。
3、派位那就是凭运气了,这谈不上什么靠谱儿,摇号抽签。
4、5/600万,基本就是中等学区,都是这种情况,顶级学区不好买到。
5、学区好+保小升初+保值+自住,5/600万,这要求高了点儿,我不敢保证。只能说2025年的入学孩子不太多了,到时候看情况吧。帮不上忙。
仅供参考。
七
Q:
我现在孩子上学,想住近点离学校方便接送。在海淀山后,旁边有一些小产权房,的确便宜些。但是就是考虑到保障怕以后出现纠纷,在犹豫。不考虑户口,就自住买这种房子保障性怎么样呢?因为没有房本,我也不是太懂,就想着来咨询您问问。
一直头条看您说房很有经验,打扰了哈,这是我发您头条私信的内容,想请教您海淀山后小产权,也就是乡镇产权的房子,自住购买的话有没有风险?颐阳山水居是目前在观望的小区。还有个温泉人家。打扰您了,我不懂这里的弯弯绕绕,就是孩子幼儿园在这边上,想着离幼儿园近点儿。以后读书还是回现在住的那边。
A:
1、小产权的保障性,那就看原业主的诚信了。一般来说是没什么事儿的,买了就买了,极少有找后账的。
但也有一些业主不太诚信,尤其是那些卖了房还债的,或者做生意赔了的,再或者是卖房后没有买房的。各种原因吧,反正是看到房价涨了之后就回来要求以原价退房,最多给补偿点儿利息吧。因为这种交易不受法律保护,那就看法院怎么判了,各种情况都有。
2、这没什么好的办法预防,主要看业主的职业吧,最好是体制编制内或央国企大公司的,也就是有稳定的工作的,这样能降低风险。再有就是问问卖了房干嘛用的,最好是去买正规产权的商品房,这样一般不会找后账。千万别是什么卖了房还赌债的,那就没谱儿了。
3、这也没什么弯弯绕绕,一般是没事儿的。这跟回迁房不一样,那个是还需要拆迁户办手续,而这种房在村里县里过了户的话也就可以算没瓜葛了。就这点事儿。
仅供参考。
八
Q:
我女儿女婿在北京海淀区上班,我老公在老家省会城市上班,还有五年退休。我目前已经退休在帮着女儿带宝宝(五个月),老公退休以后我们也会来北京定居(独生女)。想咨询一下,现在要不要把老家闲置的一套房子卖了在北京投资,在哪里合适?不考虑学区,只考虑投资或者我们退休以后住,只有400万左右。因为老家的房子是当地最好的学区房,但是靠近高速,房龄老,现在价格降了很多,是继续持有,还是卖了在北京买一小套呢?
A:
1、是否换到北京我不好建议,这种事儿只能自己定。房子是用来住的,在哪里生活就买在哪里吧。我只是略懂北京,对外地楼市都不懂。
2、另外400万是全款还是首付啊?也就是总价预算多少,是否还准备贷款,什么贷款资格?看样子是刚有个想法吧,那甭着急,考虑清楚利弊再定。
3、如果买在北京,以400万的总价不太好买到投资房,大多都是自住为主的,一般能做到跟随大盘涨跌,收益很难超过平均值。不考虑学区房就以朝阳为主吧,基本都是没溢价的,相对租金高,这价位的流动性也挺好。不过如果也要兼顾自住的话就基本都是老小区了,保值什么的多数不吃亏,就是出手的时候不太好卖。所以更适合长期持有的,不着急套现也就无所谓了,出手时慢慢卖。
海淀区的话那就是北五环外了,清河或西三旗一带,也都挺好的板块,有部分溢价,但升值也不落后。同样是老房为主,和朝阳的差不多,就是租金差点儿而已。
4、具体的看自己的想法吧,外人不好建议。
仅供参考。
九
Q:
追根溯源“商改住”的发展历史。
公寓是个外来词,被引入国内,早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后向二线城市蔓延。
改革开放时期涉外公寓(外销公寓):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到来,外国资本进入,传统的酒店已经无法满足外企高管、白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需求,于是涉外公寓应运而生。这时的购买者主要是外资企业、外方机构办事处、外企高管、员工,用于居住及商务活动。
90年代商务公寓(商改住起源):深圳的一批开发商将搁置已久的烂尾楼包装成商务公寓、酒店式公寓销售,并在北京、上海如法炮制。
李宇嘉验证了几点事实:1、商务公寓本质是商业办公。2、近年来呈明显住宅化倾向,实际被用作居住用途。3、打着公寓的幌子搞类住宅成乱象。5、引发业主维权。6、存在消防隐患。
SOHO公寓:
潘石屹在北京做写字楼起家,2000年初,借鉴商务公寓模式,打着创新的旗号,声称从国外引进SOHO概念(small office(and)home office直译为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室)。将写字楼建在住宅用地上,以商业综合体这一新型的商业地产形式呈现于房地产市场,把SOHO理念引入到写字楼的营销中,赋予了时尚、现代、独立、品味、自由等方式。设计前卫、高端大气上档次,定位人群为自由职业或自由职业者,新型而便捷地产形式及前卫的SOHO理念在北京这种快节奏城市,深受年轻人追捧。居家办公理念有打法律擦边球之嫌,但因自由职业者有台电脑就能随处办公的特点,住在家里办公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商业综合体:商业、餐饮、办公、文娱等功能融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自由职业:自由职业是在互联网崛起、网络连接的时代,如基于信息制造、加工、传播类的工作,如编辑记者、自由翻译人、软件开发、网站设计等等,能在家独立完成,或者通过网络与他人共同完成。
住宅用地上建写字楼:因为办公产品缺口大,商业用地价格远远高于住宅用地。潘石屹的成功让同行看到了风口,紧跟着在北京就雨后春笋般冒出无数的同类项目,只要是位置好,都想在住宅用地上建办公楼的,成本低卖价高。之所以现在市面上存在有70年的公寓,都是因为当年的土地差价造成的。70年公寓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是行业懵懂期的野蛮发展,随着房地产的成熟和监管严格,这种产品再也不会有了。
房地产风口时期:
部分开发商开始将公寓建立在50年产权和40年产权的土地上,原因就是住宅用地涨价了,2006-2007北京楼市暴涨,这种产品推出来就顺水推舟了“小面积低总价”的宣传语吸引了一大批有居住需求的外来务工人员购买。
住宅限购时期的公寓……
章哥,有时间帮我看看历史大致是否正确。
A:
1、略有小误差,公寓应该不是舶来词,最晚20年代就出现了。民国时期很盛行,可以参照老舍先生的《茶馆》。客户先以学生为主,然后面向民众,各种档次的都有,从高官权贵到贩夫走卒,公办民办的也都有。公办的基本都是福利补贴性质,类似于现在的公租房甚至廉租房。民办的也有福利性质的,一般都是会馆和商会的,其他就都是盈利性质的了。
2、涉外公寓和外销公寓是两个概念,一个只租不售,一个是销售为主。涉外公寓最早应该是50年代的外交公寓,好像是1957年;外销公寓是60年代初的华侨公寓,应该是1962年,以外汇结算。
改开之后,北京的第一个外销公寓是1992年的汇园公寓,由1990年的亚运会配套改成,开发商北辰集团,代理商台湾九鼎轩李元发。
3、Soho是1999年就成型了,是从现代城公寓改过来的,现代城是住宅型公寓,而SOHO现代城就是商住型的了。当时这叫“住改商”,土地性质区别于后来的商改住。另外北京第一个商住公寓不是Soho,老潘只是提出了概念。第一个产品是紫竹院的嘉慧苑,华澳中心的二期,和对面紫竹花园同一个开发商,世茂集团。
4、后面的基本正确。我提的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仅供参考而已。
关注“章哥说买房”微信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