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王耀武简介(湖北省红安县有哪些历史名人)_蒋介石_黄埔军校_解放战争

湖北省红安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湖北红安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这里过去虽然长期贫困,诞生的名人数量却多的惊人,明代耿定向、耿定力、耿定理有“天台三耿”之誉,耿定向被誉为红安之父。

现代著名的翻译家叶君健,历史学家冯天瑜,经济学家张培刚等名人学士都是红安人。这里是红4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诞生地,出现了陈锡联、韩先楚等200多位将军,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今天介绍的是红安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董必武(1886——1975),湖北红安人。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等职,参加过长征;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重庆工委书记,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国家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等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李先念(1909——1992),湖北红安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方面军第11师33团政治委员,第30军政治委员,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反三次“会剿”等多次战役,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开辟了淮北新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原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指挥的桐柏战役,歼敌7000余人,成功指挥了中原突围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韩先楚(1913——1986),湖北红安人。曾任第40军军长,志愿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秦基伟(1914——1997),湖北红安人。曾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华清(1916——2011),湖北红安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第二十五军政治部科长等职,参加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司令部秘书主任、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六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第6旅政治委员,第2野战军第11军政治部主任,第10军副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对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

红安还有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请读者补充吧。

国民党中有哪些著名将领出自黄埔军校

胡宗南是黄埔毕业生中,最被蒋介石器重,升迁最快的一个学生。

说到国民党出自黄埔军校的著名,将领真的是太多了,其中最被蒋介石倚重的就是胡宗南了。说到胡宗南就不得不说,胡宗南和蒋介石的相识了。

胡宗南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本人长的是其貌不扬。个子还不高,在他去黄埔军校报名的时候,就因为他的个子矮,被拒绝在了黄埔军校的门外。

不过胡宗南表示不服气,他要和当时的负责人去理论,说国民党中的代表人物廖仲恺个子也不高,他怎么就能在黄埔军校担任高管职位。

这句话正好被廖仲恺听到,廖仲恺觉得这小子还真有意思。所以,就破格让他进入到了黄埔军校。

就这样胡宗南正是成为了黄埔军校一期的学生。

不过,黄埔军校一期当中人才济济,为何胡宗南会如此受蒋介石的器重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发生在蒋介石和胡宗南之间的一场误会了。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在黄埔军校的时候,蒋介石为了选拔一些人才,有那么一段时间,他早上还是起的很早的。

就有那么一次,蒋介石看到了胡宗南,一大早就坐在操场上读书了。这时候蒋介石和胡宗南谈了一些话,胡宗南说自己来自浙江,蒋介石一听这个人是自己的老乡,顿时就更加对胡宗南刮目相看了。

正是因为胡宗南出自黄埔系,又是蒋介石的老乡,所以,他在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中,才是升迁最快的一个人。

我们之所以说蒋介石和胡宗南的相识是一场误会,最为主要的是,那一天胡宗南真的不是早起读书了,而是他昨天晚上出去玩,回来的时候,差不多是早上四五点了。这个时候胡宗南一想即使在睡觉,也睡不了多久了。

索性,还不如去操场看看书呢,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胡宗南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不过话又说回来,蒋介石赏识胡宗南,也许真是蒋介石人生的一个坎,毕竟抗日战争时期,胡宗南并没有给蒋介石帮上什么忙,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一直都是被彭德怀在西北战场上牵着鼻子走,大大的脱了蒋介石的后腿。真是老乡坑老乡,两眼泪汪汪呀。

杜聿明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

抗日战争时期,杜聿明作为蒋介石最为倚重的一支嫡系部队,还是大大的给蒋介石长了那么几次脸的,至少他第一次和日军作战就取得了胜利,这一次战役就是著名的昆仑关大捷。

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更是被蒋介石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但是,这一刻因为他们是和代表人民利益的解放军作战,所以,无论是东北战场,还是淮海战场,他们都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最终杜聿明也是在淮海战役之后,成为了俘虏的。蒋介石也正是在淮海战役之后,退守到了台湾的。

王耀武黄埔三期毕业生中,最被蒋介石委以重任的一个人。

王耀武毕业于黄埔三期,他是山东人,并不是蒋介石的老乡,但是,他最终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做了封疆大吏,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他为蒋介石镇守济南这个地方。

但是,王耀武也是辜负了蒋介石的信任,最终,他败在了自己的老对手。战场上的常胜将军粟裕的手里。

最终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在攻占济南的城池之后,王耀武也就做了俘虏。

张灵甫的履历前半生平平无奇,在解放战争时期,被蒋介石提拔为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的事业,达到了军旅生涯的最高峰。他带领的七十四师,有蒋介石禁卫军的美称。

但是,就是这么一支队伍,因为不得民心,以民为敌,最终败在了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手里。。

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阵亡在孟良崮。

国民党中出自黄埔军校的人还有很多: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李玉堂、李铁军、贺衷寒、黄维、桂永清、范汉杰、宣铁吾、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

说到历史上哪些将军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你最先想到的是谁

看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想起了《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人物的王近山中将,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以战场上的表现,就是英勇无敌,敢打狠仗打硬仗的将军的杰出代表。

王近山的祖先是一个蒙古王爷,但他出生时已是家道败落、贫困交加,小时候的他是一个放牛娃。王进山15岁参加红军,给后来的开国中将詹才芳当警卫员,16岁当连长,18岁当团长。

后来在徐向前、刘伯承的言传身教下,王近山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王疯子”的称号是说王近山打起仗来就像个疯子一样,他身先士卒,敢打敢冲,无论狠仗硬仗,绝不含糊。

但他又绝不是粗鲁莽夫,只知道死打硬拼,随着职位的升迂,他的指挥能力也水涨船高愈发高明,最后终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杰出将领,他似乎天生就是个当将军的料。

当团长时,王进山为了保护一营书记曾绍山不被抓去“肃反”审查(被抓去基本上没有回来的),与师政委武力相向,最后被以“哗变”告到总指挥徐向前那里,徐向前听后哈哈大笑“王疯子哗变?扯淡”!徐向前的一声哈哈,保住了共和国的两位开国中将。

王近山率红四方面军28团在反击四川军阀刘湘的“6路围攻”战役中,坚守鹰背嘴阵地,在敌8个团的进攻下,28团几乎拼光,却没有让敌人踏上阵地半步,最后军长王宏坤把警卫连都派了上来。王近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击溃刘湘的“6路围攻”后,王进山率经补充的28团。对敌人乘胜追击,不料在夜晚部队宿营后,被敌人在黑夜中撞到,王近山发现敌情后,却完全不知道其底细,更不清楚来了多少敌人,一触即发之时,他灵机一动,对着睡梦中的战士们大喊“同志们,敌人要跑了,快起来抓俘虏,缴枪不杀”。

这一喊把敌我双方都喊蒙了,敌人以为又被包围了,顿时军心大乱作,而28团官兵们一听到敌人要跑,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好,迷迷糊糊的赶紧冲出去追杀。

天亮后敌军被歼灭,才知道这是川军有名的“哈儿师长”范绍曾的一个旅,与28团撞到一起,稀里糊涂的被歼灭了,而王近山一声大喊,一个团歼灭一个旅也是声震一时,战后,总指挥徐向前亲自召见了他的小团长,好一顿表扬夸奖。

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后,王近山在129师师长刘伯承麾下772团任副团长,129师到达抗日前线后,在刘伯承指挥下,王近山率5个连在七亘村重叠设伏,两次打日军的埋伏,斩获颇丰,为129师投入抗日战场开了个好头。后来在神头岭伏击日军时,王近山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拼命冲杀,大胜日军,但他又一次负重伤住院。

王近山先后任769团团长、385旅副政委、新八旅副旅长、386旅旅长,跟随刘伯承、徐向前与日军浴血奋战,在率16团去保卫延安的路上,捎带在韩略村歼灭了日军“战地观战团”,120多名日军军官除了三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

内战爆发后,王进山还是一直跟着刘伯承,先任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后任晋翼鲁豫野战军六纵司令员,在上党战役、兰封战役、定陶战役等战斗中,硬是把六纵从一个新组建的部队打成了“刘邓”麾下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拳头”。

国军国防部档案记载“刘伯承匪部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下辖三个旅,16旅旅长尤太忠,17旅旅长李德生,18旅旅长肖永银,该纵长于攻坚,指挥及纪律均佳,匪称之为主力纵队”。

国军对王近山的评价很精确,他率领六纵驰骋疆场,攻城拔寨,所向披靡,襄阳之战王近山巧施妙计,活捉国军名将康泽,淮海战役王进山率六纵全力主攻黄维兵团,第二野战军的狠仗硬仗,王进山从来不会落下。

王近山相貌清秀,军容整洁,平时看上去十分儒雅,但一打起仗来却判若两人,以至于成为纵队首长后,政委杜义德特意给他加派了三四个身强力壮的警卫,其主要任务是如果王近山要冲上战场时,负责摁住他。

王近山以勇猛善战闻名,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也大多数是在凶险万分的恶战中获得,所以如果说英勇无敌,敢打狠仗硬仗的将军,代表人物非他莫属。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