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姓王的都有哪些人?战略家和战术家有什么区别_南阳_番号_蒋介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绥靖区 南阳 番号 蒋介石

本文目录

  •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姓王的都有哪些人
  • 战略家和战术家有什么区别
  • 《特赦1959》哪位职务最高
  • 守备部队与野战军有什么区别
  • 八路军究竟是第八路军还是第十八集团军为什么前后有两个番号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一个南阳吗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姓王的都有哪些人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王姓将领虽然不少,真正担纲兵团级作战部队军事主官的却真心不多,除了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之外,只有大家不太熟悉的黄埔一期“徐州三王”中的两位,一个是汤恩伯集团的骨干将领王仲廉,一个是顾祝同的老部下王敬久。

(王仲廉)

“徐州三王”分别是王仲廉、王敬久和王家修,皆为江苏徐州人氏,其中王家修在北伐中早逝,所以不被人知。王仲廉从30年代初期就在汤恩伯手底下,汤是13军军长时,王仲廉就是主力第89师师长(不是楚云飞的部队啊啊啊)。参加过绥远抗战、华北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等等,基本是汤恩伯打过的仗他都参与了,累升第85军军长、第31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第31集团军改制为“整编第二十六军”,指挥三个整编师在中原地区作战,后升格为第四兵团司令。1947年鲁西南战役中奉命与第二兵团共同增援被刘邓大军包围的宋瑞珂整编第66师等部,畏战不前,致三个整编师在战役中被歼,蒋介石以“谎报军情,对整编第66师坐视不救”为由将其撤职查办,最后还被羁押,1948年被汤恩伯保释,从此离开军界。

(王敬久)

王敬久在淞沪会战爆发时已经是德械第87师师长,早在北伐时期就深得顾祝同赏识,1931年起担任总司令警卫1师副师长(第87师前身),而师长就是由军长顾祝同兼任的。在上海作战期间.与孙元良一起火线晋升第71军军长。

军长当的好好的,南京保卫战后撤往江北,结果在河南洛阳整训期间,王敬久跟蒋介石的亲信、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发生冲突,被蒋介石一怒之下撤职,第71军从此给了宋希濂。后经顾祝同多方求情,起复为第三战区第37军团长兼第25军军长(后来黄百韬的部队),抗战胜利前已经是第32集团军总司令。

(王耀武)

1947年出任第二兵团司令,下辖包括整5师在内的五个整编师,但王敬久指挥不动“疯子”邱清泉,气得经常脱离部队。也是在鲁西南战役惨败后,王敬久被撤职,兵团番号取消,从此基本“告别自行车”,始终担任闲职,巧合的是一个鲁西南战役,让“徐州三王”就此全军覆灭。

王耀武就不多着笔墨了,黄埔三期,所谓山东籍的“三李不如一王”,重点说明一下他的职务。按照编制,绥靖区是由抗战时期的“集团军”改编的,但是王耀武抗战末期已经是第四方面军司令官,因此解放战争时期他的第二绥靖区其实很特殊。

王耀武身兼山东“山东绥靖总指挥部主任兼山东省主席”,他这个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其实是兼职,同时有权指挥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共五个绥靖区,其实已经达到了绥署主任的级别,具备国民党山东地区的军政全权。

最后的结果嘛,大家都知道了,华东野战军“攻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蒋介石王耀武在济南)

战略家和战术家有什么区别

南北夹击或者东西对进似乎是蒋介石最喜欢使用的进攻方式,如在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豫东战役、锦州战役经常使用这一进攻方式,没想到的是屡战屡败,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鲁南会战计划之莱芜战役中,蒋介石在美国军事顾问的协助制定了一个南北夹击作战计划,其战略目标就是企图迫使华野在临沂地区与之进行大决战。因此,蒋介石集中了十五个整编师、五十九个整编旅共三十一万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南北夹击战术。

鲁南会战蒋介石计划力争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解决战斗,而且势在必得。其中,南线的是欧震的重兵集团,往北向临沂推进;北线的是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由副司令李仙洲率领三个军,其作战计划是先取莱芜,再南下策应欧震兵团,最终对华野形成包围之势。

从蒋介石参与制定的鲁南会战计划上看,在战术上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以稳为主不给对手露出任何破绽,主要是因为在苏中战役和鲁南战役中吃华野了不多亏,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战术过于死板和保守了,不立足于实际;从战略上看,蒋介石认为临沂是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华野非决战不可,把战略建立在了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犯了战略上攻其必争之地的教条,此乃兵家大忌也。

鲁南会战计划打响后,面对南线国民党大军的兵临城下,粟裕指挥的华野始终坚持“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原则,在适当时刻主动放弃了临沂,来个“声东击西”战术,以少量的兵力牵制住南线欧震的重兵集团,主力隐蔽北上,围灭兵力较为薄弱的李仙洲兵团,从而一举粉碎敌人的南北夹击计划。

当李仙洲兵团经过莱芜时,由于临沂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战,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察觉到了粟裕的作战意图,立即电令李仙洲停止前进而且要往回缩。但在关键时刻,蒋介石事无巨细、一杆插到底的臭毛病又犯了,将“贻误战机”的王耀武痛斥了一顿,并立即命令李仙洲尽快占领莱芜后,再南下配合欧震兵团作战。结果,坐镇大后方的蒋介石的这一“微操”直接断送了李仙洲五万大军。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择人任势。”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和战术家,要谋求的不仅仅是局部的和战术上的形势,更是要谋求全局性的和战略上的形势,并且能够达到唯才是用。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要有大局观的能力,在制定好战略之后,再选择合适的将领来执行具体的战术措施,这就是战略家和战术家的区别之一。

当然了,一个优秀的战术家,一定要经过长时间一线作战的不断总结,并且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再反过来指导战争实践,最后上升到研究战略大方向问题,例如彭德怀、粟裕、徐向前等经过了战火的不断磨炼后,都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战略家和战术家的必经之路,否则,脱离了战场的实践就是纸上谈兵了。

而从鲁南会战之莱芜战役的结果和整个过程来看,蒋介石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和战术家,也难怪,曾在黄埔共事过的同事,在评价蒋介石军事才能时,这样说过:“不怎么样,作为一个战术家,是拙劣外行的;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者会更好一点。”

《特赦1959》哪位职务最高

军衔最高的是川军老将王陵基,1946年王陵基晋升为陆军上将,被俘前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将指挥机构编为:总部-行营(行辕)-绥靖公署(战区)-绥靖区(绥区)-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共8级。

王耀武被俘前的职务为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 统辖徐州绥靖公署设在山东境内的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绥靖区党政军各机关 )。可以看出,王耀武除了是第二绥靖区司令外,还监管其他四个绥靖区,相当于一个战区副司令,职务还是非常高的。

杜聿明被俘前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也是战区副司令。王耀武和杜聿明应该是电视剧里职务最高的,两人也都是抗日名将,当年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两人也都是1959年首批被特赦的国名党高级将领。

在国军被俘虏将领中,黄维、文强、军统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等人物都非常有个性,背后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文强,文天祥的后代,和毛主席是老表(毛主席母亲叫文七妹),和毛主席弟弟毛泽覃关系很好,一起考得黄埔军校,毛泽覃没考上。文强考上黄埔后和林彪,周总理弟弟周恩寿是同学,当年因为林彪枪支走火还和林彪打过架。后来先跟共产党干后又加入国民党阵营,最后跟着杜聿明在淮海战役被俘虏。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了解下。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动荡年代,国军的高级将领也都是当时时代的精英,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非常的传奇,他们也是那个时代最直接的见证者。

守备部队与野战军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军队是由不同的兵种组成的。

古代的军队一般分为步兵、骑兵、战车兵和水兵四种。

后来随着科技进步,兵器发展,作战方式多种多样,军队兵种逐渐增多兵种也越来越多。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大体分为五个兵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每个军种旗下又分出很多分支,例如陆军又分为步兵、坦克、装甲,生化、陆军航空兵等等。

那么,守备部队跟野战部队是什么兵种,他们的区别在哪?

准确地说,守备部队和野战部队不是独立的兵种。

他们的最大区别有两个方面——作战区域和兵力规模。

作战区域的区别

野战军的作战区域没有限定,他们可以根据形势变化南征北战。

只要上级一声令下,他们可以出现在任何地区,进行大规模作战。

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东北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解放战争初期,四野的作战区域在东北地区。

后来根据形势变化,四野一路高歌南下华中,接着剑指武汉,牵制白崇禧集团。

不久后四野向中南进军,一举消灭了白崇禧集团。

此后四野又马不停蹄、挥师南下,跃进广西,大战粤桂边;

之后一鼓作气向南进军,将红旗插上海南岛。

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有五大野战军,他们分别是:东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成立于1948年5月)。

与其他“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华北野战军”建制,只在华北军区建制下先后组建了三个野战兵团。

在中国,野战军是中共军队特有的、大规模作战集群;跟国民党军队的方面军、集团军类似。

我军的野战军,下辖若干兵团、军(我军称纵队),还有若干独立师,各野战军兵力不定、有多有少,从数十万至百万不等。

二战中德军和苏军也有野战部队,名称叫野战师。

东线战区德军部署了144个陆军野战师和4个武装党卫军师以及其他独立的加强部队,总计330余万人。

美军部队虽然没有野战部队这个叫法,但是所有出国作战的部队,都属于野战部队。

二战时,苏联则拥有303个野战师,以及大量的独立支援单位,总兵力达到500万人。

目前野战军的出现的频率比较低,因为建国之后上述野战军番号先后取消,被划入各大军区。

一野在1950年4月番号取消,部队归西北军区管辖。

二野在1950年2月番号取消,部队划归西南军区。

三野1950年8月取消番号,部队归华东军区领导。

四野“1950年4月取消番号,所属部队归中南军区指挥。

现在的野战军番号虽然不复存在,各大军区的性质跟野战军类似。

各军区下辖若干集团军,拥有陆军、空军(有的包括海军)等联合作战部队。

和大军区相对应的,是省军区、军分区及所属的地方守备部队。

概括地说,前者防守的区域为整个国土、没有限制。

后者的防守范围相对狭窄、一般较固定早某个地区。

比如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后,执行军委的防御和作战任务的部队基本上都是各大军区(也可以说是野战军),如沈阳军区、兰州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等。

相比之下,守备部队防守区域比较固定,范围也比较小。

他们一般驻守在军事要地、战略要地;一般多为海岛、要塞或者某些重要城市。

守备部队平时在边防、海防和要塞等军事要地设防、进行警戒、执勤。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就依据工事,进行坚守防御,抵抗外敌入侵,为大部队的到来争取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开始在沿海、岛屿、边境要地及重要城市分别设立了守备部队。

比如这两年在新闻中出镜率很高的西沙守备部队,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中国南海以及岛屿。

在南沙,我军也有一支守卫部队。

他们是1988年人民海军奉命进驻南沙的,南沙守备部队时刻肩负着保卫祖国南海的神圣使命。

守备部队防守的区域叫守备区。

1955年在海南岛设立守备区,隶属于要塞区。

1958年,沿海其他地区先后组建了若干守备区。

1980年,沿海守备区分别改称守备师或守备团。

1981年,开始在陆防要地设立守备区。

至1985年,海防要塞区均改称守备区。

兵力规模的区别

守备部队跟野战军(大军区)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前者兵力相对较少。

守备部队的编制根据防守区域不同,有守备师、守备旅、守备团等,人数最多在万人左右。

解放战争时期野战军的人数都在几十万,目前我军各大军区人数都在20万以上:北京军40万、沈阳军区35万、济南军区32万、南京军区32万、兰州军区28万、成都军区25万。

八路军究竟是第八路军还是第十八集团军为什么前后有两个番号

八路军的番号问题,其实就是蒋介石的阴谋,这里面大有文章。

蒋介石先将败军番号给予我军,想激怒我们。

但我们不上当,就强行要求我们,更改为第十八集团军。

但是,我军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坚持使用八路军这个番号。并让八路军这个番号,在我军大放异彩。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联合抗日”的主张。

但是,在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以后,蒋介石还是不愿意给我军番号。

淞沪会战以后,日军天天在南京上空狂轰滥炸,蒋介石也开始坐立不安。

这一天,冯玉祥冲进蒋介石的办公室,要求辞职。

冯玉祥怒气冲冲地对蒋介石说,“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去前线抗日,你为什么不批准?这有什么不对吗?”

可蒋介石却说,我党是以抗日为口号,就是为了骗取蒋介石的经费,扩大势力。

冯玉祥听完之后,就说,“人家红军只有三个师,兵力只有国军的1/60。而且,让他们到最前线,再给一个固定的防地,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不就可以了。”

蒋介石觉得冯玉祥的话,也是个可取的办法,这才同意将红军改编。

于是,蒋介石找来了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对他说,“我打算收编红军,给他们三个师的番号,这三个师以什么样的名义?划归到哪个战区?防区划分多大?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何应钦就说,“在整编桂系时,空出来一个‘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番号。还有一些部队,打了败仗,将以前的番号撤销整编时,又空出来不少,随便取三个就行了。

依我看,就用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番号,也算是一个暗示。

然后,再将他们划到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地盘就在太原以北,大同以东的晋察冀一带。这里正是日军近期主要的进攻目标,如果红军亡与日军的铁蹄之下,也算是为国捐躯了。”

蒋介石给的全是败军番号,他想表达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

何应钦把红军防区,划到晋察冀一带的第二战区。这也是想借日本人之手,将我军消灭。

这就是蒋介石打的如意算盘。

其实,关于“八路军”和三个师的番号,这里面还有更深的意义。

国民革命军第八陆路军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北伐第四军,也就是粤军部队,先后由李济深和陈济棠担任指挥。

在军阀混战期间,第八路军的番号,一直都是粤军所有。

到了1936年6月,陈济棠联合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两广事变”,起兵反蒋。

在“两广事变”解决以后,国民党撤销了“第八路军”的番号。

所以,“第八路军”就是一个败军番号。但还不止这些,它还有故事。

关于第八路军的由来,还有很多传闻。

由于粤军不是老蒋嫡系,但是作战勇猛。所以老蒋既要重用粤军,也要防止粤军做大,以免不好控制。

于是,蒋介石接在番号上做文章。

老蒋就告诉李济深,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也就是“三英战吕布”那一章。有这样一句话,“八路军齐出,救出了武安国……”

也就是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有八路人马,一起杀过来,打败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

所以,蒋介石授予粤军“八路军”的番号,就是彰显粤军神勇,比吕布还厉害。

当时,李济深和陈济棠听了,心里还很高兴,这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要不说蒋介石狡猾呢?

你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都没能奈何吕布。要救一个武安国,还得八路人马齐出。可见这十八路诸侯,都是什么货色?

这也是后来,蒋介石要给八路军,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的一个原因。因为在蒋介石心中,“十八”也不是什么吉利数字。

还有一个关于“八路军”的典故,就是在《水浒传》第88回。

在水浒群雄征讨辽国之时,辽军统帅兀颜光,摆出了太乙混天象阵,多次击败梁山群雄。

最后,还是宋江在梦中得到九天玄女的指点,才破了混天象阵。

这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八路军马更不搭话,摇旗呐喊,撞入混天阵区。听得里面雷声高举,四七八门一起分开,变作一字长蛇阵……宋江军马措手不及,急令回军,大败而走。”

也就是说,宋江率领八路人马,与辽军作战,大败而逃。

所以,蒋介石就认为,“八路军”是一个不吉利的番号。

蒋介石将“第八路军”的番号给予我军,就是想让第八路军的霉运,延续到我军身上。

至于115师、120师、129师,那也是有故事的。

这三个师原属于东北军的番号,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入关。后来,东北军被调到鄂豫皖三省。

这三个师,与其他东北军,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接着,又参加了,对转入长征的红25军的追击。

这三个师被调到西北以后,又参加了对陕甘肃区,和红25军的第3次围剿。还参加了直罗镇战役,阻止三大红军会师的作战,以及山城堡战役,陇东战役等。

可以说,这三个师一直都是我军的死对头。

而且,这三个师,还因为与我军交手不利,而被撤销番号。蒋介石将这三个师的番号,给予我军,其实就是想恶心我们一下。

就这样,在1937年8月25日,蒋介石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蒋介石在这里也玩了一个花招。

蒋介石原本以为,我党肯定了解,有关“八路军”番号,和下面三个师的番号的来龙去脉。

蒋介石认定,我党不会接受这一组不吉利的番号。到时候,国民党就可以趁机大作文章,污蔑我们。

蒋介石还请来,“国民党第1笔”陈布雷,并组织了一个宣传班子。甚至都已经写好了,在我军拒绝番号以后,对我党做出口诛笔伐的文章。

可是,蒋介石没想到,在毛泽东与朱德,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商量以后,达成共识,接受了”八路军”以及三个师的番号。

毛泽东甚至还开玩笑地说,“这我们也太好说话了,蒋介石估计不会感谢我们,他可能对此还很失望。”

毛泽东还说,“”在这方面,我们要比老蒋聪明得多。我们就不信这个邪,我们有信心,将八路军打造成一支无敌于天下的人民军队。”

结果,历史也证明了,在抗战过程中,八路军确实越战越勇,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老蒋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就在半个月以后,在9月11号,蒋介石又发布命令,要将“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为什么老蒋要出尔反尔了?其实,这就是蒋介石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因为,“路军”是军队常用编制,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个番号都存在。

而“”集团军”是战是编制,也就是说,在战争结束之后,集团军的编制也就不存在了。

蒋介石就是想用这样的套路,来达到吞并我军的目的。

但蒋介石这种龌龊的行径,被我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军坚持使用八路军的番号,但也承认“第十八集团军”的番号。也就是说,我军一直都是两个番号都在用。

平时,我们都称呼自己为“八路军”。只有对待国民党时,有时也会称呼自己为“第十八集团军”。

后来,“八路军”打出了名声,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我们就更不可能改番号了。

历史也证明,这种文字游戏,压根没有什么用。真正的实力,是打出来的。只有真心实意地对待人民,人民才会大力拥护。

但这一点,老蒋是不会明白的。据说,当年湾湾连“八路公交”都没有。可见,老蒋对数字迷信成什么样。

像蒋介石这种,靠迷信治国,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人,怎么可能站得住脚呢?所以,他被赶到边陲一角,也是命中注定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一个南阳吗

本来,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和明确的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写的这篇文章所说的南阳就是南阳城。毛主席在文中说: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文章说的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此时中原我军占领的南阳就是古宛城即南阳城。也是宛城之战即诸葛亮《后出师表》说的曹操“困于南阳”之地,刘秀“起兵南阳”之地,刘秀的主要干部都是南阳城周边一带的人。

但是,被诸葛亮躬耕地之争某说洗脑的一些网友连这个解放战争中的“南阳”也要曲解挪移,说什么“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南阳盆地全境解放,包括襄阳”。

晕,在某说嘴里,从古到今,南阳就是不能指南阳郡治,就是不能指南阳城和南阳市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指南阳郡,曹操“困于南阳”是指南阳郡穰县,刘秀“起兵南阳”是指南阳郡春陵,这不,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又指包括襄阳的南阳盆地了。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南阳”指的是哪里稍微看一下历史就可以了解的清清楚楚。

1948年11月2日,执行诱敌西进任务的解放军六纵在豫西第六军分区三十九团的配合下,向南阳城外围之敌发起攻击,给国民党王凌云部以重大杀伤。3日中午,正值战斗激烈之际,六纵接到中原军区命令:“不管王凌云,即追黄维兵团。”于是,六纵支援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放弃攻击南阳城,继续东进。第六军分区三十九团在掩护六纵安全撤离后,有计划地撤至磨山一带,监视南阳之敌。守敌王凌云部由此侥幸逃过旬日即被歼灭的命运。4日下午,王凌云部在对南阳城进行大肆洗劫、疯狂破坏之后,将南阳城内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师生及1万多名工人、店员、市民掳掠出城,沿白河南岸南下,以三四十华里宽的行军路线,向新野、襄阳方向逃窜。国民党第十三绥靖区从此结束了它盘踞南阳城10个月之久的历史。

当天晚上,也就是1948年11月4日晚,知晓南阳已被我军占领,毛泽东心潮澎湃,欣然命笔挥毫写下《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千余字电文,随即由新华社播发,向世人报道了中原战局最新进展。

很明显,这一天我军占领的就是南阳城而不是南阳盆地。

那么,这个时候位于南阳盆地边缘的襄阳是不是同时被我军占领了呢?南阳是否如同某说的观点就是南阳盆地呢?

我军占领和解放襄阳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我军占领南阳之前的1948年7月16日,以襄樊战役胜利为标志,襄阳即宣告解放。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襄阳,进行战略转移不久,国民党残余部队卷土重来,复占襄阳长达5个月。直到我军占领南阳之后的1948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发起樊城战役,于1949年1月10日解放襄阳。这个情况,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篇文章里也讲得很清楚毛主席在此文后边接着写到:

“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之后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的。”

看到了吧,南阳解放时,襄阳还在从南阳南逃的国民党王凌云手里,是一个还没有解放的“孤立据点”。所以,所谓南阳不能指南阳城,必须是南阳郡、南阳盆地的言论,就是一个伪学术笑话。可以佐证的是,毛主席文章里的“从南阳到襄阳”说的也是从南阳城到襄阳城,而不是从南阳管辖的新野到襄阳管辖的谷城。如果某说连这样的也看不懂,那就真是白活了。

所以,某说不能因为要抢诸葛亮躬耕地就把襄阳的历史搞的一地鸡毛,颠三倒四。对历史必须实事求是,有敬畏之心。切不可凭臆妄想,缘木求鱼!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