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不孝敬公婆怎么办?北伐战争时的涿州保卫战有什么特点_军阀_涿州_蒋介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冯玉 军阀 涿州 蒋介石

本文目录

  • 媳妇不孝敬公婆怎么办
  • 北伐战争时的涿州保卫战有什么特点
  • 深圳去哪家整形美容医院好
  • 冯玉祥在中国历史上是怎么一个地位
  • 身中16枪不倒,牺牲后日军集体敬礼,蒋介石放声大哭,他是谁
  • 蒋介石、冯玉祥、吴佩孚、张作霖彼此之间恩怨如何
  • 贫苦出生的冯玉祥为何能建立一支强大的西北军
  • 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 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 民国时期的军阀都有谁他们最初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势力的

媳妇不孝敬公婆怎么办

我们这里有一个男孩子,他爸有病走的早,剩下他兄妹和他妈妈过日子。现在,都在河北吧做工,我是夏天在打牌时认识他妈妈的,她的娘家和我们孙庄是徐营一个行政村的,她的母亲也走了,父亲是行政村小学校老校长,退休在家生病了,她弟弟也是教师,在杨小街中心小学任教。她在家已经两三个月了,她呢,也牵挂两个儿女在外,父亲要有人照顾,她弟弟家孩子小,开始想出钱送养老院,她儿子不愿意,让她妈妈在家好好照顾他姥爷,还告诉他妈,如果您不好好养姥爷,到老他也不养他妈妈。多么明事理孝顺的孩子,如果孩子们都这样要求父母。哪里还有儿媳不孝公婆的啊!一辈传一辈,这一辈子媳妇不养老人,儿子儿媳也不养你老,谁都有老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们做榜样,好好孝敬二老,儿子儿媳也会学着你做人,等你老人,他们也一样孝敬你,有个孝顺孩子是家族的福!

北伐战争时的涿州保卫战有什么特点

张学良打仗就是个菜鸡,奉军战斗力之弱也在1927年就显露无遗,两个师三个旅50000多人,连重炮带飞机加坦克整整攻了两个多月,楞是打不进不足万人防守的涿州城,还能指望他们硬刚日本人?少帅无能,遂成宜生将军“守城名将”之名。

(傅作义)

涿州之战的背景时间起点,是狡猾的阎锡山突然改变立场的1927年6月,在此之前阎锡山一度投靠了张作霖的北洋政府,并且就任“安国军副总司令”,与冯玉祥大打出手。然而北伐军在江南的高歌猛进,以及蒋桂方面的拉拢,终于让阎老西决定“换船”了,6月间易帜,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跟张大帅翻脸开战。

晋绥军主力四个军分两路出动,一路沿平张线攻击奉军,一路向保定以南的平汉线推进,与张学良直接指挥的奉军全面交火。而晋绥军傅作义的第4师,则被阎锡山置于两路大军之间,担负机动作战任务,傅作义纵横驰骋,又趁涿州原驻军张作相15师调防之际,突然袭占了涿州城,控制了这座位于保定侧后、距离平汉铁路仅仅1000米的重镇。

(张作霖)

一,傅作义善长奇袭的作战风格初露锋芒。

涿州原为奉军张作相的部队,张部调往前线时拟由王以哲的卫队旅接防,而傅作义的部队正是利用了这个时间差,1927年10月5日由河北蔚县出动奔袭涿州,11日其先头团突入城区时,竟被奉军误认为自己的队伍,傅部先敌猛烈开火,兵力占优的王以哲旅反而被打懵了逃出城外。三天后傅作义全师抵达,彻底占领涿州城,至此完全可以用火力封锁平汉线,算是摸了奉军的老虎屁股。

二,奉军虽然装备和火力优势却是士气低糜。

京畿要地的涿州失守,让张作霖大惊失色,即命安国军上将军团长张学良调集重兵反扑,10月15日起,奉军以新调来的第15师、第21师配合原来的卫队旅,再加上重炮旅、工兵旅30000余人开始攻城,拥有大小火炮100余门和飞机助战,然而第一次总攻很快归于失败。傅部官兵训练有素,敌兵不至城下不发一弹,而一旦靠近时则手榴弹、手提机关枪、步枪和机枪突然齐发,奉军伤亡惨重。

(阎锡山)

张作霖大怒,饬少帅调来雷诺坦克队助战,还发射过500枚瓦斯弹,然而整整五次总攻击仍然未能奏效,一方面是奉军各级指挥官战法呆滞,只会逼迫士兵冲锋,另一方面是奉军绿林气太浓,一碰到这样顽强防守的硬茬子,士气严重下滑,没有人愿意率先爬城进攻,所以攻城架势很凶,攻击力却不尖锐。到11月1日,涿州攻城战役仍无进展,气得张作霖要亲自出马率兵攻城,经左右力劝才作罢,奉军遂从12月起改为围困。

三,傅作义战术运用得当确实做到了攻守兼备。

傅作义在死守涿州时很有一套,他指挥部队在城上每隔20米设一土堆,作为侧防机枪掩体,城墙之突出部位及瓮圈内也多设侧防火力,这样对攻城奉军造成了严重杀伤,城墙上居然开设交通沟以掩护兵力调动。同时严防奉军挖地道破城,偶而还组织部队夜里出城进行反突击,战术非常灵活,反观奉军只会一味强攻,两个月毫无进展,遂成就傅作义善守之名,抗战初期被任命为太原城防司令与此大有关系,然而在日军的进攻下,太原三天即告破城。

(张学良)

四,涿州之战的最终结局其实并不完美。

尽管傅作义及其所部英勇善战,然而大势却非常不妙,国民政府的北伐军由于宁汉分裂,至1927年秋全部撤回江南(二次北伐是1928年的事情了),因此奉军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叛变”的阎老西,其两路主力全部战败撤回山西境内,这就意味着傅作义第4师成为一支孤军,再也得不到外援了,随着粮弹逐渐枯竭,其实傅部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而奉军因为面临冯玉祥和江南北伐军的军事压力,也急于结束涿州战事,因此在各界调停下,从12月中旬起双方开始停战谈判,至1928年1月5日正式停火,七天后晋绥军第4师残兵7000余人开出城外被奉军改编,傅作义本人则被张学良软禁于保定,奉军重新占领涿州。

(奉军坦克)

不过涿州之战在那个年代仍然创造了奇迹,前后坚持了将近三个月,牵制了奉军50000余精锐,进而丧失了可以各个击破冯、阎的战场上主动权,不久北伐军主力北渡长江,与冯、阎等共四个集团军全力来攻时,奉军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毕竟是之前的“友军”,所以张学良未杀傅作义,等到阎锡山卷土重来之时,特任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以为弥补。

而北伐军总司令也由此对傅作义刮目相看,所以其后一直重用和拉拢,乃至于20年后傅作义一跃成为了华北军政首脑,权力甚至超过了老东家阎锡山。蒋氏在战役期间专电傅作义:“三晋军兴,九边声震,主帅以智勇,将士以坚强胜,傅师长力撑大局,固守斯城,弥著功勋,实浑嘉慰”,于是傅宜生一战成名。

(涿州位置图)

深圳去哪家整形美容医院好

1、深圳军科整形美容医院

推荐理由:DD数码双眼皮、鼻部整形、胸部整形、开眼角、眼周综合年轻化脂肪移植等项目深受爱美者的喜爱。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刘月更、庞清泽、韦荣昌等

地址:福田区福星路73号(南华中学正对面)

 2、深圳博爱医院整形美容中心

推荐理由:多年来,在爱美者中间积累了非常不错的口碑和评价。尤其是双眼皮项目深受爱美者喜爱。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贾维顺、许国明 、朱建生、郑瑜等

 地址:罗湖区红岭中路2056号

3、深圳蒳美迩医疗美容医院

 推荐理由:深圳蒳蒳美每位专家都有一手绝活,其专家阵容在深圳医美行业同级别的整形美容医疗机构实属罕见。尤其是朱灿博士的隆鼻技术,多年来在爱美者中间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和评价。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朱灿、雷曼苹、贾大辉、曹慕莹等

地址:南山区中心路卓越维港名苑(南区)9-13栋裙楼

4、深圳广和整形美容门诊部

 推荐理由:汇聚多位国内知名整形美容专家,采用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设立层流净化无菌手术室的整形美容机构。其中尹卫民博士的隆鼻以及于国东院长和谢文文医生的双眼皮手术深受爱美者的追捧,多年来积累了不错的口碑和评价。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尹卫民博士、于国东院长、张博、谢文文、冯玉、张占营等

地址:福田区莲花路2024号万科金色家园二楼

 5、深圳鹏程医院整形美容中心

推荐理由:一家老牌的整形医院,是集医学美容、临床医疗、科研、产品研发、广告、学术交流、培训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的新型医学美容机构。成立22年来,深圳鹏程医院在爱美者中间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和评价。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马强、刘冰、黄海侠、吕一斌、郝剑杰、刘东升、吴红等。

地址:罗湖区笋岗东路3013号长虹大厦3楼

 6、深圳曙光医院美容科

推荐理由:凭借其精良的医疗技术在业界声誉卓著,优秀项目有:返璞归真眼部精雕、黄金美丽三角鼻整形、动态美学丰胸、激光整形等,多年来为不少求美者带去蜕变福音。同时不断加强中韩精微整形美容技术交流与协作,同时引进多项热门医疗设备,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全方位助力广大爱美者实现美丽蜕变的梦想。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郑玉林 、牟北平、刘秀兰、杨爱军 、景熙翔 、孙文邦等。

地址:罗湖区红宝路38号

7、深圳晨曦医疗美容

推荐理由:深圳晨曦专家团队一直以高质量的手术实例向广大爱美人士证明晨曦的专业性与实力性;上万例的成功案例赢得了求美者的口口相传,良好的口碑是晨曦重要的宣传渠道。多年的口碑积淀,众多求美者的高满意度造就了晨曦如今的辉煌。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朱春艳、吉梅斯、代娟、刘文阁、李斌斌、贺伯晓、徐细娇等

8、深圳非凡医疗美容医院

推荐理由:深圳非凡以精工整形闻名业界。注册多名外籍专家,专业力量雄厚。多年来,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先后获得了“深圳市民满意美容机构”、“珠三角消费者喜爱的品牌美容机构”、“深圳备受消费者信赖医疗美容机构”等诸多殊荣。被评为深圳备受消费者信赖医疗美容机构。

口碑好的医生和专家:李寒松、梅够明、黄纯、丁锋、易培金等。

冯玉祥在中国历史上是怎么一个地位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说到冯玉祥,都会想到对他的“倒戈将军”讽刺称呼。冯玉祥,字焕章,原名基善,祖籍安徽巢县(今安徽合肥市所辖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市)兴集镇。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与蒋介石,张学良结拜兄弟排为大哥,在国民政府里有着一定的权势。所谓“倒戈将军”一说暗喻了此人的反复无常,而事实并非如此。冯玉祥的第一次“倒戈”是在1911年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发动了滦州起义,虽然不算成功,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袁世凯,促进了帝制的覆灭。1915年暗中与讨袁军议和,并率兵开赴西南,明确以武力反对袁世凯称帝,这是第二次“倒戈”。1918年2月冯玉祥军队停驻湖北武穴,通电全国,主张南北议和。这是冯玉祥的第三次“倒戈”,这次倒戈应该是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的正义之举。最著名的倒戈是在绥远的“五原誓师”后正式宣布参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最后一次倒戈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身兼数职,担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督导长官,军政部部长任上。而这一时期,冯玉祥倾向于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共产党保持了友谊,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联合抗日,直至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应该说冯将军的最后一次倒戈确定了其人生最终的信仰。老漁认为冯将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起到了举足轻重并在一定或特定的时期内决定了当时的国家走向以及对新中国成立的推动作用。(图片来自网络)

身中16枪不倒,牺牲后日军集体敬礼,蒋介石放声大哭,他是谁

能够令敌人敬佩的才是真正的英雄,有这样一个人,他本是军中负责指挥计划的高级将领,他本可以躲避枪林弹雨,但他写下誓死抗战的昭告书,带着自己的1500多个弟兄冲上了战场。

这是一场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较量,他和弟兄们被多自己四倍的日军包围,他没有缴械没有投降,用肉体之躯直面刺刀炮火。他身中数刀,挨了很多枪子,甚至头颅和要害处也都中弹,他用枪抵着地面,直到死也没有躺在日军的身下,他就是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在1940年5月16日的枣宜会战中牺牲,他的将士不要命一般地去寻找他的尸体,日本人也为张自忠将军的精神所感动,全军肃立,还宣布停止轰炸一天,以免伤害到将军的遗体。

1940年5月28日的清晨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运回重庆,国民党最高将领在码头迎接,看到棺材的蒋介石都扶棺痛哭。张自忠的太太因为伤心过度,绝食七天而亡。那一年,张自忠将军也仅仅49岁。

第一、张自忠将军简介

张自忠将军于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东临清的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家境也算殷实。他本是一个传统的少年郎,自小在私塾中学习儒家的的观念,所以仁义忠诚也在他心中扎扎了深根。他从小也喜欢看一些类似于《三国演义》等的名著,他也为其中的人物其中的事件感到热血澎湃。

1911年,张自忠考入了北方最为著名的北洋法政学堂,在那里他接触到了崭新的学说崭新的思想——三民主义学说,他也找到了自己的信仰。1911年末的时候他秘密加入了同盟会,开启了他轰轰烈烈的民主革命运动。

1916年的9月,他在好友车震的介绍下来到了冯玉祥的部下,张自忠的高大威猛和自带的沉毅之气让冯玉祥十分的喜欢。冯玉祥是张自忠的贵人,提点了冯玉祥很多。

1919年的时候张自忠就奉命去军官教导团学习,勤奋加上天赋,张自忠一直名列前茅。而且他还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团员,待人非常的真诚,也十分的耐心,将帅之才在那个时候已经显现。

第二、张自忠将军爱兵如子

张自忠将军有一个外号“张扒皮”,他虽然对军队治理十分严格,但他十分关心士兵。在他还是一个营长的时候,一个失败因为败血病被送入了医院,急需要输血。

本来这种情况派一队士兵去就可以,但是冯玉祥和张自忠二人也都跟着去输血,在他们二人的感召之下,士兵的生命被救了回来。这件事情让士兵知道,原来长官也可以和他们同甘共苦,甚至同生共死,军营中士兵的感情也开始变得不同。

×

张自忠将军还十分关心自己手下士兵们的日常生活,伙食好不好,他们的一些小病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宿舍的卫生最近如何……士兵们的每一件小事都被张自忠牢牢的放在了心上。

张自忠对士兵们要求十分严格,在军容军纪的训练上亲力亲为,刘峙率团巡视南北的时候都对张自忠的部队叹为观止。

第三、张自忠将军的爱国情怀

战争是最能放大情感和人性的,张自忠将军的爱国和善良在枪林弹雨中闪闪发光。他在枣宜会战前夕给冯治安写信道:

“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

他选择抵抗和冲锋的时候给将士们的布告是这样写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将军是爱国的,他把国家的利益国家的荣誉放在自己心里的第一位,重量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安危和生命。

冯玉祥对张自忠十分的欣赏,他曾概括过自己所理解的“自忠精神”:英勇果断;肯牺牲自己;韧性的战斗,不知道什么叫休息;吃苦耐劳,与士卒共甘苦;重视军民关系全虚心接受部属意见;注重干部培养并延揽人才;明是非不将就;知耻;以身作则;不爱钱;好学;不畏难;体贴部下。

张自忠将军是抗战14年中国军队战死的最高将领,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文、历史漫谈君 半青)

蒋介石、冯玉祥、吴佩孚、张作霖彼此之间恩怨如何

吴佩孚和张作霖都属于北洋大佬,冯玉祥也出身北洋军阀。所以,当冯玉祥、吴佩孚和张作霖叱咤风云时,蒋介石还什么都不是呢,当时的他仅仅只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中一名不起眼的将领。

蒋介石作为新军阀崛起,已经是在1926年北伐之时了,不过四人之中,以后起之秀蒋介石成就最高。作为民国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人物,蒋介石、吴佩孚、张作霖和冯玉祥彼此之间的恩怨,更是十分复杂。

首先是北洋军阀中地位最高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和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之间的恩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没有一个能够有足够威信和实力统领北洋军的人物出现,当时中国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北洋军分裂。

北洋嫡系分为了皖系段祺瑞和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部。而位于东北的张作霖也趁机崛起,最终占据了东北三省,成为了北洋军阀的旁系——奉系军阀首领。

随着各方势力稳定各自势力范围,为扩大彼此的地盘、利益和权利,他们之间大打出手。1920年,直系和奉系军阀联手击败了执掌北洋政府的段祺瑞皖系后,由于利益联合起来的两系军阀,再次因为利益爆发战争。

1922年,张作霖率领直系和吴佩孚任总司令的直系军队大打出手,这就是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队装备更为精良,训练更为有素,再加上吴佩孚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张作霖的奉系一败涂地,张作霖被迫退往关外。

退居关外后的张作霖痛定思痛,大力发展经济和军工,并整顿军队。感觉到恢复元气,羽翼已丰的张作霖,随即在1924年再次挑起了对直系的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正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时任直系军队第三路军司令的冯玉祥粉墨登场,并扮演了关键角色,直接主导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败。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吴佩孚将直系军队分为三路军,冯玉祥所属的军队被编为第三路军,冯玉祥担任总司令。但是,素有“倒戈将军”之称的冯玉祥由于不满吴佩孚排除异己,随即联络奉系军阀和同属直系的胡景翼、孙岳等人,密谋发动政变。

直奉战争正如火如荼之时,在进军的路上,冯玉祥突然率部返回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冯玉祥的突然倒戈,直接导致了吴佩孚后路被切断,吴佩孚一败涂地,被迫率两千残兵由天津塘沽登上军舰南逃。

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导致吴佩孚彻底失败后,他自身也没有讨到好。由于奉系的张作霖违背与冯玉祥所订的盟约,率军入关,并与段祺瑞勾结,导致冯玉祥的国民军被迫退出北京,退往西北。张作霖所率领的奉系则达到它的极盛时期。

1925年,由于冯玉祥参与了郭松龄反奉事件,郭松龄失败后,喘过气来的张作霖与吴佩孚再次联合,击败了冯玉祥,在奉军的打击之下,冯玉祥军队损失惨重,冯玉祥本人也被迫宣布下野,前往苏联考察。

而到了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和蒋介石四人恩怨之时,则到了1926年国民政府宣布北伐之时。由于冯玉祥倒戈被迫撤往两湖地区的吴佩孚,在南方再次崛起,他占据了湖北、湖南等地,拥兵20余万,也因此,吴佩孚成为蒋介石担任总司令的北伐军主要攻击目标。

最终,蒋介石率领北伐军彻底消灭了吴佩孚的军队,吴佩孚失败后下野,最终退出了民国的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从苏联归来的冯玉祥在苏联的支持下,在五原誓师,率部加入了北伐军,并最终占据西北,成为了西北军领袖,西北军也成为了国民党四大新军阀之一。

国民党在宁汉合流之后,蒋介石率领包括冯玉祥西北军在内的新军阀继续北伐,也就是二次北伐。二次北伐针对的是张作霖的奉军。二次北伐,国民党再次取得胜利,张作霖被迫撤往关外,正是在撤往关外的路上,张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

随着国民党北伐的胜利,国民党的四大新军阀取代北洋军阀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蒋介石的中央军和冯玉祥的西北军也都成为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新军阀力量。

而蒋介石和冯玉祥的争斗,更是经过多次军阀混战,直到1930年中原大战中,蒋介石以一敌三,击败了,包括冯玉祥在内的三大新军阀,取得胜利。而冯玉祥则彻底失去所倚仗的军队,成为光杆司令,再不复为蒋介石的对手。

贫苦出生的冯玉祥为何能建立一支强大的西北军

看到此问,不禁让我想起关于冯玉祥的一则相面之语;名相士彭涵锋见过冯玉祥后,经过仔细观察后,他拿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比喻冯玉祥的一生命运,“貌似刘备,才如孙权,而志比董卓,诈如吕布,运只袁绍耳”!

冯玉祥出身行伍,早年因不满淮军腐败而转投袁世凯新编练的陆军。作为一个贫家子弟,冯玉祥若要起家颇为困难,好在袁世凯的心腹陆建章相中了他,并将侄女刘德贞嫁给了他。从此,冯玉祥开始平步青云。1910年,冯玉祥升任第二十镇八十标第三营管带,此时他初步笼络了一部分人才,如韩复榘、石敬亭、张之江等。1912年—1913年,冯玉祥先后前往景县、郾城招兵,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佟麟阁、冯治安、韩占元、孙连仲、曹福林、吉鸿昌、梁冠英、程心明、赵选廷、田金凯等由此进入冯玉祥集团。冯玉祥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团体。不过,陆建章对冯玉祥所部的影响还在。冯玉祥知道,若要真正壮大,必须排除陆建章的影响。

1914年10月,冯玉祥部改编为第十六混成旅,奉命剿办河南白朗起义军。此期间,冯玉祥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忠于自己的干部。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冯玉祥又奉命入川作战。他暗中与蔡锷议和停战,因此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经过陆建章等人的斡旋以及冯部官兵的反对,北洋军阀不得已重新启用冯玉祥。当年7月,冯玉祥率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后,恢复旅长原职。当时南北军阀正激烈混战,冯玉祥部奉命率部前往南方作战。作为一个小军阀,冯玉祥不愿拿自己多年积攒的本钱为别人卖命。到了前线后,冯玉祥通电全国,主张议和罢兵。由此,冯玉祥赢得了百姓的颇多赞誉。迫于冯玉祥部小有实力,段祺瑞唯恐逼反冯部,便将冯玉祥远远地派到了湖南常德,让他担任湘西镇守使。这是冯玉祥第一次取得了较大的地盘。在这里,远离军阀混战的冯玉祥开始大刀阔斧地改编军队,一方面招募新兵和有学识的干部,一方面尽力排挤陆建章的亲信。不到一年,冯玉祥所部名义上虽仍是个混成旅,但实际上却拥有了4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营和一个工兵营。此外,全部军官都是冯玉祥的亲信,冯玉祥集团初具规模。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冯玉祥所部遭到攻击被迫离开湖南,并辗转来到河南信阳。由于失去地盘,冯玉祥部财源断绝,官兵的温饱成了难题。不得已,冯玉祥只好重新投靠直系。1921年8月,冯玉祥奉命攻击陕西陈树藩,并顺利收编了靖国军。但是陕西地区财源不广,即使冯玉祥竭力维持,亦不能使部队再度扩充。于是,冯玉祥将目光对准了河南。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段祺瑞和孙中山联盟对抗直系曹锟、吴佩孚),冯玉祥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同年5月,冯玉祥调任河南督军。正在冯玉祥打算进一步扩充部队时,直系军阀吴佩孚不甘坐视冯玉祥壮大,挑唆总统黎元洪将冯玉祥调往北京就任陆军简阅使,驻扎南苑。陆军检阅使是个没有油水的差事,冯玉祥托人弄到崇文门税监后才初步缓解了部队粮饷不足的问题。这一段驻兵南苑的时期是冯玉祥集团的黄金时期,冯部许多顽强的战斗作风即是此时培养出来的。

1924年,吴佩孚已经控制了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区域,关外的张作霖也完成了东北的整顿。于是,二人开始了逐鹿。正在直奉战争最紧要的关头,不满长期受压制的冯玉祥毅然倒戈,发动了著名的“首都革命”,推翻了靠贿选上位的总统曹锟、驱逐了紫禁城中的溥仪。北京政变后,冯玉祥得到了苏联的军火支持,其部队再度扩大,炮兵、钢甲车、空军、兵工厂的设立使冯部的编制更加完善。此外,冯玉祥部开始吸收新成分,如甘肃的马福祥、唐之道等部纷纷加入,这使得冯玉祥部的成分开始复杂起来,为日后分裂埋下伏笔。北京政变后,张作霖见为他人做了嫁衣,遂联络段祺瑞合兵攻击冯玉祥。冯玉祥以退为进,宣布下野。因为冯部实力犹在,新成立的北京政府不愿将这颗定时炸弹放在卧榻之侧,遂请冯玉祥出山,并命他为西北边防督办,让他率部进驻陕西。经过多年的拼搏,冯玉祥终于明白乱世中有一块稳定地盘的重要性。于是,他抛弃之前对陕西贫瘠的成见,开始努力经营,也就是从此时起,冯玉祥所部被人称为“西北军”。

1923年,吴佩孚风头正盛,冯玉祥人在屋檐。

1924年直奉交战,冯玉祥率国民军倒戈一击。

1925年,冯玉祥一度威震北方,张作霖被堵关外,恼恨不已。

冯玉祥此人虽是旧军阀,但颇有一番救国的理想,故而他很同情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因此,张作霖、孙传芳、张宗昌、阎锡山均怕冯玉祥趁国民革命军北伐时落井下石。南口之战,冯玉祥战败,所部七零八落,其重要的将领石友三、韩复榘、张自忠等人被迫投靠了阎锡山。1926年,北伐军正节节胜利地向北方推进,得到苏联支持的冯玉祥重回国内,并在绥远宣布誓师,官兵全体加入国民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原先离开的冯玉祥部队纷纷回归了建制。经过激烈战斗,冯玉祥重新夺回陕西。

1927年,冯玉祥重新经营西北,国民政府大起内讧。

1930年9月,东北军入关参战,中原大战尘埃落定,冯玉祥黯然倒台。

1927年,中国革命形势突变,国民党开始对共产党进行公开压制,其内部也出现了争斗。冯玉祥为稳定局势,极力促使宁汉合流,并在郑州会议后和蒋介石、汪精卫走到了一起。于是,一场新军阀对北洋旧军阀的战争随即开始。经过混战,冯玉祥集团发展到了顶峰,其部队多达32个军、81个师,不包含杂牌部队,其嫡系部队共计40万人。不过,北伐完成后,冯玉祥又与蒋介石、阎锡山起了冲突。这时冯玉祥原先的心腹将领都形成了自己的小系统,早已不是原先南苑时期的冯部了。所以,经过蒋介石的钱财诱惑,冯玉祥所部悍将石友三、韩复榘、马鸿逵、刘镇华、杨虎城、庞炳勋、孙殿英、刘春荣等相继叛变。冯玉祥未战先败,十分不甘心,遂与同样不得志的汪精卫、阎锡山联合倒蒋。1930年9月,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助蒋参战,冯玉祥战败,随即宣布下野,其所剩部队纷纷被蒋介石、阎锡山收编,庞大的西北军从此瓦解。

安康市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是谁

血战台儿庄的王范堂

  王范堂(1908—1987),原名王模。安康石泉县后柳镇人。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国民党30军少将副师长,并先后参加了卢沟桥防御战、娘子关歼灭战、武汉保卫战、中原运动战等著名战役。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的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担任敢死队长,率领57名敢死队员,拼死相搏,消灭了驻守在台儿庄西北阵地上敌人,为赢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敢死队长王范堂

  王范堂,原名模,字范堂,号懿斋。1908年1月6日生于安康石泉县后柳镇。父王文浩,早年在家乡经营油坊,后任过后柳镇民团团总。王范堂少年时即胆识过人,1922年读私塾时,军阀吴新田驻军兵痞2人下乡扰害百姓,王范堂藏起兵痞仅带的一支长枪,指使受害群众捆绑了失去武器的两个兵痞,推入汉江淹死。

  1923年,王范堂入石泉县第一高级小学读书,1926年毕业,在后柳镇石佛小学教书。1927年4月,经老师陈雨皋介绍,考入冯玉祥在西安举办的西北军官学校学习。

  1930年4月,蒋、冯、阎大战爆发,军校结束,王范堂被分配到冯玉祥部下任排长,因作战英勇,升连长。11月,冯、阎失败,冯玉祥下野,王范堂率部下投奔冯玉祥旧部孙连仲。嗣后,孙连仲投靠蒋介石,所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王范堂任该军第一五八团三营七连连长。

  1931年春,蒋介石调第二十六路军赴江西进攻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驻扎宁都的广大官兵对蒋介石不抗日却对红军大肆“围剿”十分不满。12月14日,该军1.7万余人在参谋长、中共党员赵博生与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率领下,发动著名的宁都起义,开赴中央革命根据地。王范堂在红军中任文化教员。

  1932年6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一次激战中,王范堂与国民党军队殊死拼杀,负重伤昏迷。因其在战斗中脱去衣、帽,竟被国民党军队中的熟人误认为他与红军作战受伤,送往南昌住院治疗,出院后再次分配到新组建的国民党中央军第二十七师一五八团三营七连任连长。1936年9月,被师部派到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王范堂率先向军校呈交了抗日参战申请书,要求立即奔赴抗日前线。两日后,军校令全体学员迅速返回部队。他在河北保定赶上孙连仲率领北上抗日的第二十六路军,仍任连长。1937年8、9月间,王范堂参加了河北良乡县玻璃河防御战,率全连官兵给日军以重大杀伤。10月,率部参加山西娘子关阻击战,再次重创日军,并击毙日军第七十七联队长里登少将。

  1938年3、4月间,在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台儿庄寨子西北角的中国守军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被日军攻占,如不夺回阵地,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将被日军围歼。在激战中,王范堂之弟王槐壮烈殉国,王范堂率领的全连官兵130多人仅剩57人。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他自告奋勇任敢死队队长,于3月31日晚率由57名部下组成的敢死队冲进日军阵地,向日军发动突然袭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殊死拼杀,消灭日军60余名,大批日军溃退,敢死队只有王范堂等13人生还。敢死队夜袭日军成功,清除了攻占台儿庄西北角的全部日军,保证了台儿庄内外中国抗日军队的联系,奠定了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基础。台儿庄战役胜利后,王范堂和敢死队战友受到嘉奖,夜袭台儿庄成为当时轰动国内的重要新闻。重庆《新华日报》战地记者陆诒亲赴前线采访,把王范堂与敢死队的英勇事迹写成报道,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王范堂也因战功升任第一五八团三营营长。

  1938年9月,王范堂率部在大别山一带与日军血战,升任第二十七师直属的第一一团副团长,作战中身负重伤,伤愈后又加入中原运动战,在河南南阳等地与日军周旋。1942年调防重庆,参加石牌要塞保卫战,与日军对峙至抗日战争胜利。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王范堂和第二十七师师长黄樵松一起营救过被捕的该师团级军官、共产党员陈扶民等7人,还放走在自己部下任连长的共产党“嫌疑”孙浩等3人。

  1946年,王范堂任国民党第三十军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团长。1948年7月,三十军调往太原。代军长黄樵松不愿跟随国民党顽固派打内战,策动该军起义。王范堂积极参与,亲自护送黄樵松派与解放军联系的代表。起义前夕,王范堂奉黄之命赴西安安置其家小,接着回石泉看望急电催他回家的母亲。期间,黄樵松因部下告密被阎锡山逮捕,押至南京杀害,起义夭折。

  1948年冬,王范堂任国民党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春开往成都驻防。12月23日,该师师长谢锡昌率全师官兵约7000人在成都通电起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他奉派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0年12月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学校军事教官。

  1952年7月,王范堂转业回到石泉。不久,又根据上级安排,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抗美援朝一开始,政府号召捐献,他说服妻子把积攒应急的300元全部捐给国家。1953年,王范堂在西北民大结业,分配到汉中地区工作。 1976年退休。1987年5月9日因病逝世。

民国时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是如何从小兵做到总司令的

冯玉祥在民国时期堪称一个传奇,是少有的从丘八出身混到麾下四十万大军的总司令,民国军阀虽然多,唯有玉祥最传奇。

丘八就是大头兵,真正大头兵出身的人,很少有人能够担任军官,但是老冯是谁啊!老冯长的一副憨厚样,身材魁梧,声音嘹亮,十分上进,凭借着“兵王”的资本,冯玉祥在北洋当兵期间被第六镇标统陆建章看上了,并且将侄女许配给了冯玉祥,可以说,没有陆建章就没有冯玉祥。

大头兵当军官的晋升之路是十分困难的,有了后台就不一样了。

在陆建章的栽培下,冯玉祥逐渐成为北洋军阀中的一个小头目,1911年武昌起义后,冯玉祥积极响应,领导了滦州起义,可以说,在冯玉祥的一生当中,这次起义最为光辉,是其追求革命,追求真理最为纯粹的一次,没有包裹任何私货的一次,却是失败的最惨的一次。

滦州起义后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冯玉祥担任总参谋长,然而在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起义就能成功的清末时期,滦州起义最终已失败告终,对于冯玉祥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然而,冯玉祥有后台啊!在陆建章的搭救下,冯玉祥在北洋军中继续效力,并且被任命为营长,1914年冯玉祥就混到了第16混成旅的旅长。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混成旅没有什么概念,认为冯玉祥不就是个旅长嘛!实际上,在整个袁世凯时期,总计不过17个混成旅,冯玉祥的混成旅在巅峰时期多达上万人。

从1915年袁世凯称帝,到1924年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几乎全程参加了民国前期的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背后的靠山也主要直系,冯玉祥的后台陆建章就是直系大佬,后来又被直系的曹锟所看中,彻底成为直系将领。

然而冯玉祥又是一个同情南方革命党的北洋将领,所以在多次对南方革命党的战争中都尽力克制。对于这一点,吴佩孚是极为不满意的,因此,处处排挤冯玉祥,使得冯玉祥在直系中的处境并不好。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冯玉祥稳住了后方,为直系的胜利取得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直奉大战后,却并没有给冯玉祥过多的好处,担任河南督军不久还被吴佩孚给整北京去了,表面高升实际没有实权。

在北京的冯玉祥为了和曹锟搞好关系,积极帮助曹锟贿选,是1923年的大丑闻之一。

到1924年奉系卷土重来时,曹锟不得不让吴佩孚和冯玉祥两员大将前去迎敌,在排兵布阵中,吴佩孚处处给冯玉祥使绊子,如果冯玉祥听了吴佩孚的指挥估计到了山海关也是送人头。

于是,冯玉祥一不做二不休,在吴佩孚与奉军打得正激烈的时候,从后面倒戈,发动北京政变致使直系大败。

可以说,北京政变是冯玉祥走上人生巅峰的必经之路,在政变过后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这一下子是捅了马蜂窝了,遭来整个北洋军阀的打压,1926年1月西北军在直奉两系的联合打压下,逐渐不支,冯玉祥只好通电下野,到苏联考察。

冯玉祥5月份到达莫斯科,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然后就拉起了一致将近四十万人的队伍,成为民国时期地方军阀中的巅峰,关于冯玉祥是如何崛起的,跟这次考察是脱不开关系的。

综合来看,冯玉祥的成功之路并不简单,首先要娶一个有实力的老婆,能给你带来后台;其次,是自身有一定实力,没有核心实力终究是烂泥扶不上墙;再次,对朋友该下狠手的时候就下狠手,冯玉祥崛起过程中,前前后后多次倒戈;最后,要能分清楚形势,知道谁能给你带来最大的资源,站队是很重要的。

成功不能复制,冯玉祥从士兵到总司令的这个过程是无法复制的。

民国时期的军阀都有谁他们最初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势力的

军阀的形成是辛亥革命后南方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从此各地基本以省为单位进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大多源于中央在面对动乱而无兵可养兵不能打仗的情况下把权利放给地方,从而导致各地拥有军事,财政大权,佣兵自重!

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分裂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中国为止,这一时期为北洋军阀时期,主要势力有:

直系军阀:前期以冯国璋为首,后期以曹琨,吴佩孚为首,势力范围为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占有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福建。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占有东三省、热河、察哈尔、绥远。1925年,又占领直隶大部、山东、江苏、安徽。国民党二次北伐后,仅保有东北四省(含热河)。

桂系军阀:以陆荣廷为首,占据广东、广西、湖南南部。

滇系军阀:以唐继尧、顾品珍为首,占据云南、贵州、四川南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势力比较大的军阀背后都有一个帝国主义撑腰。其中皖系和奉系是以日本为靠山,直系背后则为则有英美支持,另外山西的阎锡山。徐州一带的张勋还有南方的滇系和桂系都在外国列强操控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第二阶段为张学良东北易帜至1949年国民政府逃亡台湾,这一阶段是国民党新军阀时期。这一时期的军阀势力有

冯系军阀:首领为冯玉祥。中原大战后,冯玉祥被蒋介石击败,西北军解体,旗下将领分为多个派系。

晋系军阀:阎锡山。

桂系军阀(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粤系军阀:张发逵,李济深,陈济棠,余汉谋。

奉系军阀:张学良。

川康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候。

山东军阀:韩复渠。

宁夏军阀:马鸿逵。

甘青军阀:马步芳。

浽系军阀:傅作义、董其武。

滇系军阀:龙云、卢汉。

新疆军阀:金树仁、盛世才。

其他军阀:刘镇华,孙殿英,石友三,陈树藩,刘珍年,唐生智,何健等

这一时期各地军阀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国民政府,但是各路新旧军阀依然对国民政府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军事与政治上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直接导致在随后的抗战和内战中国民政府始终未能建立起统一的军政体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