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李傕(jue还是si)什么意思
- 曹操死后,汉献帝什么心情和反应
- 郭汜 的 汜 到底是 si 还是 fan
- 郭的繁体字是多少画
- 汉献帝真的很懦弱吗
- 郭汜怎么读
- 郭汜李傕怎么读 郭汜李傕分别是谁
- 李傕郭汜怎么读请标注拼音
李傕(jue还是si)什么意思
李傕的“傕”读jué,第二声。
李傕是三国时期的有名将领,本是董卓部下。董卓被杀后与郭汜听贾诩计谋,进军长安劫持天子汉献帝把持朝政,史称文和乱武。后因内讧,军力下降、盟友不合,最终为曹操部将所杀。
曹操死后,汉献帝什么心情和反应
220年10月,汉献帝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废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为山阳公夫人,勒令搬出宫去,但仍然可以用汉天子礼乐,算是另眼看待。汉献帝做了大半辈子的傀儡,到最后也没有摆脱被取代的命运。十四年之后,即魏青龙二年(234年),献帝死去,终年54岁。魏明帝曹叡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
汉献帝简介资料:汉献帝,生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于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父汉灵帝,其生母是王美人,备受汉灵帝的宠爱。公元189年,董卓将少帝刘辩废杀,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公元192年,王允与董卓养子吕布袭杀董卓。刘协又落入李、郭泛手中。公元195年,李、郭汜内讧,李将刘协劫走,长安城被焚烧成废墟。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崩,刘协为陈留王。刘协随刘辩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时,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谈话,少帝语无伦次,再和刘协谈话,刘协则将事情经过完整交代。董卓认为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所养,又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遂有废立之意。董卓后来立刘协为汉献帝。在董卓等人挟持汉献帝作乱时,他采取以虎驱狼的办法,利用曹操保驾却被曹操控制。汉献帝不甘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经发衣带诏密令旧臣除去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使多人丧命。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联合刘备、孙权杀死曹操,又因事情败露而致使宗族200余人丧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汉献帝立其女为皇后。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自己被封为山阳公,死后葬于禅陵。
董卓为了立威,于是废少帝,立当时九岁的刘协为皇帝,以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董死后,刘协成为诸侯争夺的目标,李、郭泛执政,后来李、郭二人内讧战斗。他被迫流亡,屡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刘协到许昌。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试图谋杀曹操的计划未能实现。先有大臣董承联同刘备等谋杀曹操,后有伏皇后,但事情泄露,董、伏等被杀。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认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于是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开辟了魏国。刘协被封为山阳公。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所以刘备以此为借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
郭汜 的 汜 到底是 si 还是 fan
郭汜(一说“汜”是“氾”通假字,读音为“fàn”)(?-197年),又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献帝时权臣。原为董卓部下。董卓被杀后,凉州众将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联兵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几年后,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
郭的繁体字是多少画
郭的繁体字还是郭
郭的笔划:10
一、郭的读音:guō
二、汉字释义:
1.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2.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3. 姓。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阝
五、相关词组:
倚郭、贾郭、尺郭、郛郭、郭术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二、词语释义:
1、倚郭
亦作“ 倚廓 ”。宋元 时州、路治所所在之县。
2、贾郭
晋 贾谧 和 郭彰 的并称。二人皆为当时权门贵族。
3、尺郭
古代神话中的怪物名。
4、郛郭
外城。
泛指城郭,城市。
5、郭术
指城墙和道路。
汉献帝真的很懦弱吗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的末代君主,对于熟悉《三国演义》的众多“三国迷”来说,他肯定是一个不陌生的人物。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这个汉献帝与浩如烟海的汉末三国群雄豪杰相比,历来都不是一个怎么样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虽然拥有皇帝的高贵身份,但由于他手中没有军队,没有掌握管制天下的实际权力,因此他只是个被曹操拥立的一个傀儡、一张可供他操纵的政治王牌而已,对于汉末三国的历史进程而言,他自然起不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后来当曹操去世之后,由于北方已经统一,局势比较稳定,他的儿子曹丕就轻而易举地把汉献帝这件已经没什么用处的摆设赶下了台,然后自己取而代之,是为魏文帝。不仅小说里是这么写的,史书上也是这么说的,现代的很多史学家也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疑问。那么,历史的事实果真是如此吗?最近,我读了百家讲坛由复旦大学姜鹏先生撰写的《三国前史:一个傀儡的力量》一书,对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多新的认识。
首先,汉献帝本人并不是一个懦弱怕事、既无权又无能的人物,而是一个明大事、识大体、心怀天下、心系苍生、很有战略眼光、很有治国才识的皇帝。我们过去评价汉献帝,常常会想到曹操批评汉献帝的一句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即是说汉献帝从小娇生惯养,空有心志,没有无治国安邦的能耐。事实上恰恰相反,汉献帝从小命途多舛,在他出生不久之后母亲王美人就因宫廷斗争而被何皇后毒死,因此他连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自幼得不到母爱的体贴,日子过得应该是很苦的。董卓攻入洛阳,废掉少帝刘辩,拥立刘协为帝,并将之胁迫至长安。
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掉后,他的手下军阀起而作乱长安,更是一片兵荒马乱的气象,汉献帝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小小年纪就要去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受到的磨砺不可胜数,是非常不容易的,怎么能与那些富家纨绔子弟先提并论呢?再者,汉献帝刘协从小天资聪颖,处事得体,董卓拥立他为帝虽是出于更便于加以控制的原因,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他比他的哥哥更有“帝王风度”:当董卓率军来到洛阳郊外偶遇少帝刘辩和刘协时,刘辩当即就被吓得大哭不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而年纪更小的刘协却临危不惧,对董卓提出的问题应答如流,这是很了不起的。在长安时,有一次闹饥荒,汉献帝命一位大臣开仓放粮,结果这位大臣监守自盗,饥荒依然严重。汉献帝通过当庭煮米实验戳穿了他的罪行,但却没有下令将这位大臣依罪斩首,而是打了他几十大板,然后令他再去处理此事,这位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很快就处理好了镇荒的事。第二,汉献帝绝非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傀儡。汉末的局势虽然军阀掌权,局势混乱不安,但人们对于皇权的认识跟今天人的看法有着巨大的差别,皇帝在他们的心目中依然有一种很神圣的权威性,以至他们虽然佣兵作乱,但绝不敢轻易染指皇权。即便是曹操也不能一手操纵整个朝廷局势,他的很多决策和命令,必须要得到汉献帝的同意才具有效力,可以向外发布。第三,汉献帝的作为深深地影响甚至扭转了整个汉末三国历史的走向。为了拜托长安西部军阀的控制,重新稳定天下局势,汉献帝做出了东归洛阳的决定。事实证明,汉献帝的这一计划很有战略眼光。洛阳是东汉旧都,有着便于号令天下的优势。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汉献帝不惜历经千辛万险,耗时一年多时间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汉献帝的归来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东部地区的局势,势力本来相对弱小的曹操在拥立汉献帝建都许昌后,一下子就拥有了作为中央政府号令天下的优势,面对汉献帝的号令,地方军阀哪怕不愿服从,起码也得做做样子。当时曹操北面有袁绍,南面有刘表、袁术,东面有吕布,都是势力远胜曹操不好惹的主,汉献帝的到来,使这三方顿感压力倍增,吕布表示拥护中央朝廷,立即解除了和袁术订立好的同盟关系,袁术称帝,立即遭到了四方诸侯的声讨,很快在众人的攻伐之下灭亡,在官渡之战中,刘表本和袁绍是同盟关系,但因为有汉献帝存在的缘故而不敢发兵袭击曹操后方,而是采取中立态度任凭曹操和袁绍斗得你死我活,这解除了曹操与袁绍作战的一个很大隐患。南方势力本来十分弱小依附于袁术势力的孙策,因为拥护汉朝廷的缘故得到了汉献帝的大力支持,汉献帝给他加官又是进爵,委以他平定南方的重任,这使得他一时间转弱为强,声望势力大增,这样,他一举荡平了东南的一些割据势力,南方逐渐走向统一,这为日后东吴集团的形成打下了雄厚的根基。第四,汉献帝与曹操的关系绝非是简单地利用与利用、胁迫与被胁迫的关系,而更近似于一种合作的关系。在汉献帝的朝廷之中,并非全部都是隶属于曹操的嫡系势力,也有很多听命于自己的大臣。当时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归汉,依旧怀有着强烈的拥护汉朝廷恢复天下一统、实现汉室中兴的志向和愿望,因此,他们奔着拥护汉献帝的目的才来到曹操的帐下,表面上是作为曹操谋士协助他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实际上是代表汉献帝与曹操合作。这里面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正是因为汉献帝的向心力,才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来到许昌,一时间人才济济,这给曹操集团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说,汉献帝离不了曹操,曹操也离不了汉献帝,如果没有汉献帝,就绝对不会有后来的曹操。第五,汉献帝并不支持刘备。刘备虽然声称他是汉室宗亲,但实际上这是根本说不清楚的事。而《三国演义》中所说的汉献帝认刘备为“刘皇叔”,联合董承、刘备谋杀曹操都是子虚乌有的事。事实是,汉献帝恐怕连刘备面都没有见过,董承密谋杀掉曹操也是他假借汉献帝的名义自我导演的,被没有的到汉献帝的授意。在汉献帝的眼中,刘备也只是一支普通的地方军阀势力,要实现天下一统和安定,他主要依赖的是曹操和孙策(曹操北、孙策南)的势力,刘备这些人是必须要加以扫除的,更不会寄以他中兴汉室的希望。后来汉献帝退位,刘备还大放流言说汉献帝被害,好为自己登基做皇帝做准备。第六,汉献帝最后退位,并非是在逼迫下做出的无奈之举,而是顺应形势、为保护黎民苍生免受战火屠戮而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一直以为,汉献帝手中没有实权,位同傀儡,曹操活着的时候没有取代他是因为他自己没下决心,而他的儿子曹丕就有这个野心,因而在曹操去世后他就轻而易举地逼迫汉献帝禅位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汉献帝将皇位让给曹丕的时候,不仅不是在曹家势力最为旺盛的时候,恰恰是在局势对曹丕十分不利的时候。曹操去世后,原本依附于曹操的各派势力一时间失去了主心骨,就由原本的团结走向分裂,他的弟弟曹彰占着地利之机跑到洛阳想要夺取魏王之位,而当时屯聚在洛阳附近的一支曹操最为重要的嫡系部队青州兵也突然哗变,未得到允许就私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向东而去。面对这些局势,继承曹操地位的曹丕远没有足够的威望加以震慑,也就是说,北方的局势很有可能就此而再次走向分崩离析。此时的汉献帝,已然是一个政坛上的老手,如果他再来个顺水推舟,打击曹丕一下,绝对可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但是汉献帝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直接把皇位禅让给了曹丕,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此时的汉献帝十分明白,汉室衰亡已不可逆转,而天下的老百姓实在不能再经受战乱了,与其做无谓的抗争,不如直接做个人情,好让天下迅速走向稳定。由此看来,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虽不能说是一代英才雄主,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在他一生执政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做过一件错误的决策,如果说有真有什么错的话,那就是他错生在了汉末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假若他能够被生在太平年代,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作为的好皇帝。
郭汜怎么读
郭的拼音为:guō
汜的拼音为:sì
郭的解释:
1. 城外围着城的墙:城~。“爷娘闻女来,出~相扶将”。
2. 物体的外框或外壳。
3. 姓。
汜的解释:
1. 水决后又流入。
2. 〔~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
3. 不流通的小沟渠。
郭汜李傕怎么读 郭汜李傕分别是谁
1、李傕(lǐ jué,一说“傕”读音“què”,但“què”音一般用在姓氏傕上)。
郭汜(guō sì,一说“汜”是“氾”通假字,读音为“fàn)。
2、李傕(?—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3、郭汜(?-公元197年),本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
郭汜出身马贼,投靠董卓部下,善于用兵。董卓被杀后,采用谋臣贾诩计策,和李傕联兵攻破长安,击败温侯吕布,杀死司徒王允,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加号扬烈将军。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迁后将军,册封美阳县侯。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加号车骑将军。
李傕郭汜怎么读请标注拼音
李傕(jué,一说“傕“读音“què“,同确);郭汜(一说“汜“是“泛“通假字,读音为“fàn“)。
李傕和郭汜,游卡桌游推出的桌上游戏《三国杀·国战》扩展包《君临天下·变》中的一张武将牌。阴阳鱼,群势力男性武将,武将技能为凶算。
李傕(jué,一说“傕“读音“què“),字稚然。
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郭汜(一说“汜“是“泛“通假字,读音为“fàn“),又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献帝时权臣。
二人原为董卓部下。董卓被杀后,凉州众将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联兵将攻向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等人,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
后诸将不和,李傕在会议上杀死了樊稠,又与郭汜分别劫持了汉献帝和众臣,相互交战,张济率兵赶来和解,于是二人罢兵,李傕出屯池阳黄白城,郭汜、张济等人随汉献帝东归前往弘农。
后来,李傕、郭汜、张济反悔,联合起来追击汉献帝,与杨奉、董承等人几番交战。汉献帝一路逃亡,狼狈不堪,到达安邑,与李傕等人讲和。
不久,汉献帝被曹操迎往许都。197年,郭汜被部将伍习杀死。198年,曹操派谒者仆射裴茂召集关西诸将段煨等人征讨李傕,灭其三族。
凶算:限定技,出牌阶段,你可以弃置一张手牌并选择与你势力相同的一名角色,对其造成一点伤害,然后你摸三张牌。
若该角色有已发动的限定技,则你选择其一个限定技,此回合结束后视为该限定技未发动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