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民国军阀通电下野之后他的军队怎么办
- 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李宗仁,为何在桂系始终是千年老二
- 广西近代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名将
- 为什么说广西自古人杰地灵,广西出过哪些名人
民国军阀通电下野之后他的军队怎么办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军阀这两个字的含义,在民国时期,军阀就是在国家体系内,由军人根据地域划分势力范围而形成的军事统治集团,通常这个集团控制了割据地的行政,司马,税收等权利。
也就是说,一个军阀其实并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包括他下面的一堆人,就是这个军阀他是这个军事集团的领袖,他下面的人都是他任命的,如果这个军阀被打倒下野了,那么就看他底下军队的忠诚度了。
这个北洋时期,很多军阀都被打倒过,下面就挨个军阀讲讲他们下野之后,军队怎么办。
北伐时期北洋大三军阀中的孙传芳在不敌北伐军之后,投靠张作霖,孙传芳和张宗昌希望张作霖能够继续支持他抗击北伐军,结果张作霖看形势不好,就撤出关外,结果被日本人炸死了。孙传芳的部队从济南北撤后,驻扎在大城、任邱、河间、宝坻一带,他下令开拔东去,将领士兵均不愿出关,议论纷纷,军心涣散,后由阎锡山派人收编,孙传芳逃往沈阳,投靠张学良。
像孙传芳这种情况就是对部下控制不行,所以都不跟他了;
张作霖应该是虽然被炸死,但是奉系依然让张学良上位,就说明张作霖对奉系的掌握还是挺好的,既然后来发生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东北军也要求释放蒋介石,后来发生“二二事变”,导致东北军群龙无首,才土崩瓦解,后来部队基本都被蒋介石分化瓦解,给收编了。
这里还是要说一下冯玉祥和阎锡山,这俩人都是北洋后期崛起的大军阀,像阎锡山巅峰时期有30多万军队,冯玉祥最多时候达到50多万军队,曾经有那么一刻,这俩人觉得自己很行了,不满蒋介石的打压,就起兵反蒋,经过中原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都宣告下野,但是冯玉祥就没有东山再起,他手下的人比如后来比较出名的韩复榘(后来成为山东军阀),以及石友三,都倒戈冯玉祥,投靠蒋介石了,所以,冯玉祥没能东山再起。
阎锡山则不一样,蛰伏了一阵之后,又被蒋介石请出山了,为什么?因为蒋介石了吃了冯玉祥的部队,却发现吃不下阎锡山的部队,阎锡山宣布下野走后,手下的将领还是听从阎锡山的调遣,而且,当时九一八事变爆发,需要更快的时间组织起军队抗日,因此阎锡山就东山再起了。
所以,这个人下不下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下那帮人听不听你的。
白崇禧的军事才能,明显高于李宗仁,为何在桂系始终是千年老二
桂系能在民国政坛保持影响力那么长时间,最关键的因素除了始终将钢七军牢牢控制在手里,不容他人染指之外,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关系始终非常稳定,桂系内部始终非常团结,核心团队始终保持团结。而这种团结中,最重要的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始终配合得非常好,两无嫌猜,一唱一随,声气相求。
其实从共事的时间来说,自从抗战军兴,白崇禧就被国军统帅部征召,到国军统帅部任职去了,之后长期在国军最高统帅部工作,一直到1947年才离开南京,先到国防部九江指挥所,再到武汉华中剿总,离开了国军统帅部。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共事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是从1923年算起,到1937年,总共只有14年。这期间,北伐时期两人还有很长时间是分开活动的,并不在一起。
但从国军内部的声望来说,在将领中声望更高的显然是白崇禧,他素有小诸葛之称,足智多谋,从北伐开始,就在国军统帅部工作,抗战军兴之后,更是长期在国军统帅部,所以对国军将领比较熟悉,哪怕是中央军的嫡系,多数对白崇禧的军事水平和能力都是服气的。到淮海战役之前,讨论徐州战区最高统帅的时候,国军将领虽然没有明言,但基本上普遍认为白崇禧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白崇禧认为当时的局面已经无可挽回,所以拒绝就任,直接回了武汉。
而李宗仁自从抗战初期的徐州会战之后,基本上就离开了军队,总体而言处于赋闲状态,官高爵显,但并没有多少实权。抗战时期,徐州会战结束后,先在丹江口,后来又调任天水行营,抗战结束后调任北平行营,虽然名义上职务很高,但在天水行营时下属的部队主要是胡宗南在控制,李宗仁也很识趣,并不插手。在北平行营时,华北战区是傅作义统帅,李宗仁同样并不参与军事指挥。
李宗仁之所以被调离军事工作岗位,并不是因为徐州会战的最终失败,而是他在徐州会战中表现出了超乎国军其他高级将领的能力。首先是他能开诚布公,不排斥地方杂牌军,只要拨归他指挥的部队,都能为我所用,而且出工出力。比如台儿庄战役中,川军和西北军表现相当出色,这是离不开李宗仁对地方杂牌军的信任的。其次则是在徐州会战期间,参战部队近百万,在李宗仁的调度下,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溃败,撤退时也相当有组织,未出现严重的伤亡。这种能力都是国军其他高级将领不具备的。
但也正是他的这两个能力让他成了一个危险的人物。因为他的这种能力意味着,他有能力把本来相互没有多少关系的地方杂牌军统合在一起,并发挥出超常的战斗力,而国军最高统帅部当时的既定方针就是要逐步消灭地方杂牌军,所以李宗仁的这种能力就让他隐隐成了这些本来已经群龙无首的杂牌军的潜在领袖。尤其是东北军、西北军以及刘湘死后的川军,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如果李宗仁继续指挥下去,就可能将这些部队打造成一支有能力与中央军抗衡的势力。
所以,后来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人在国军中的状态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规律,一个在中央,另一个必然要被外放。抗战时期白崇禧在中央,李宗仁就长期在外,到1947年李宗仁当选副总统之后,必定要到中央,白崇禧才又争取到了外放的机会。而在抗战时期,白崇禧在中央,李宗仁在地方担任闲职,桂系核心资本第七军则始终控制在他们信任的将领手中,从未放松过。也是因此,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之后,华中战局吃紧,而华中国军以第七军为主力,所以白崇禧才能被放到华中去指挥。
白崇禧的好处也就在于,他始终知道自己的长项在于军事,搞政治非其所长,所以始终无意取代李宗仁的地位,反而始终尽心竭力的辅佐李宗仁。淮海战役前,白崇禧拒绝出任国军总指挥,原因就在于他认定国军必败,如果他去指挥,那么战败之后就要他来背黑锅。而在战役的关键阶段,他先扣留了黄维兵团的一个军,后来又坚决阻止宋希濂兵团东进救援杜聿明集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现在只要让黄埔系将领率领的中央军都被解放军消灭,桂系一直梦想的组织各地方军阀联合政府的机会就来了。
也正是在淮海战役最胶着的这段时间,国军高层内斗愈演愈烈,终于在1949年元旦的时候,李宗仁从副总统备胎转正,成了代总统。而在此之前,李宗仁在北京时期与司徒雷登的交往起了关键作用,让美国同意李宗仁上位来主持和谈,白崇禧则在华中挑唆河南等当时已经被解放的地区的参议员联名通电,支持李宗仁上位,进行和谈。而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缺失,都不可能实现最后换将的目的。当然,如果没有李宗仁在国军其他地方实力派中的名声,这个目标同样不可能实现。
此外,桂系始终能够保持团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桂系虽然实力比较强,但整体而言,势力始终比较小,既得利益也没多少。势力最大的时候,也就是北伐结束时,几乎沿平汉路的湖北、河南、河北到平津一带,都在桂系控制之下,但当时的桂系因为大量招降纳叛,接收了大量原属北洋系的军队和将领,所以凝聚力实际上是下降的。而这种旋起旋灭的膨胀,很快就萎缩了,即使在抗战时期比较核心的第七军和四十六军中,四十六军的地位也在第七军之下。所以,桂系内部始终有一个共识,就是团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只有先实现个人利益,才能保住个人利益。白崇禧在桂系内部也经常强调这一点。
广西近代史中有哪些著名的名将
广西近代史中有以下著名的名将:
1、韦拔群
韦拔群,广西东兰人。1921年开始领导农民闹革命,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毛泽东、彭湃、韦拔群)之一,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2、李明瑞
李明瑞(1896—1931),广西北流人。1921年毕业于广东韶关滇军讲武堂,习炮科。曾参加讨伐广西军阀陆荣廷、沈鸿英的战斗。是中国革命的著名将领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中,展示着坚定的无产阶级党性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3、冯子材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
4、萧朝贵
萧朝贵(约1820-1852),客家人。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官封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5、杨秀清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
6、李秀成
李秀成(1823--1864年8月7日),初名李以文,汉人,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在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7、陈玉成
陈玉成(1837年-1862年6月4日),广西藤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骁勇善战,被封英王。原名陈丕成,洪秀全赐名玉成。他两眼下有痣,远望如四眼。1862年为太平天国叛徒奏王苗沛霖诱骗中计,解送清营。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年仅26岁。
8、韦国清
在广西发生的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红八军。这两只红军中,广西籍将领主要是李明瑞韦拔群等人,后来都在战争中牺牲。韦国清在百色起义中仅是普通一兵,在长征中逐渐成为特科营营长、特科团团长。抗日战争中,韦国清先后在抗大、山东纵队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第9旅政治委员、旅长。1944年,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牺牲,张爱萍接任,韦国清依旧担任副师长。解放战争中,韦国清先后担任华野2纵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务,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9、李天佑
李天佑在桂军中当兵时,是李明瑞的勤务兵,百色起义中,仅15岁的他就担任了红七军军部特务连副连长。红军时期,李天佑先后担任了红七军第58团副团长、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是红军中战绩最辉煌的团长之一,也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抗日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团长,参加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中,李天佑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38军军长,实际上他长期指挥3个纵队和4个炮兵团,38军和39军协同作战,作用不亚于兵团司令。
10、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邻,广西桂林临桂区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他是北伐战争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两广统一,奠定北伐的基础,促成北伐。
11、黄旭初
黄旭初(1892—1975),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
12、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回族,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
13、黄绍竑
黄绍竑(1895年12月1日-1966年8月31日),又名绍雄,字季宽,广西容县珊萃村人,新桂系主要领导人之一,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4、俞作豫
俞作豫(1901—1930),广西北流平政镇岭垌村人,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的战争。龙州起义领导人,左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长。
15、覃异之
覃异之(1907—1995),汉族,广西安定(今都安)人,祖籍广西宾阳。中国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
16、《广西桂系抗日爱国将军》名单:
上将8人黄绍竑 黄旭初 夏 威 何柱国叶 琪 罗 奇 韦云淞 甘丽初
中将17人马晓军 苏祖馨 李 毅 夏国璋 凌压西 冯 璜 陈 雄 杨 勃 吕国铨伍廷飏 李本一 潘国骢 杨愿公 马拔萃 黄剑鸣 封少君 封裔忠
少将67人甘成城 马典符 马振鸿 韦贽唐 伍廷钧 罗克传梁栋新 龚杰元 曾达池 黄中骢 封传壁 黄远镇黄官俊 封高亿 马展鸿 黄循富 罗昌馨 崔 坚崔履栋 梁宝仁 封赫鲁 陈汉吾 伍文湘 梁兆福陆汝畴 苏松石 刘剑奇 陆受祺 陈杰熺 李国基邓光伦 夏拯民 甘乃柏 夏 越 李汉军 韦 灿李焯枬 罗 烈 李秀年 刘觉任 马伟新 黄绍耿刘钧华 梁仲西 李大江 李 权 何剑苍 陆汝群黄懋儒 覃品凡 余丕才 陈世琼 李明芳 马翔鸿梁学基 黄昌琳 罗复馨 罗克斯 黎慧军 韩宗明马炳辉 韦有鹏 凌龙玟 杜时崇 杨高汉 胡振广伍达欧
17、周祖晃
(1891~1959年),字敬生。渡头宿棠村人。早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后升入武昌 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4年 (1925年)参加北伐,先后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八旅十六团团长、十师二十九旅旅长、第七军十九师师长、第七军副军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军中将军长,率军北上抗日,参加了 淞沪、徐州、台儿庄等战役,有“桂系宿将”之称。28年春任四十六军军长,不久升第十六 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了广西昆仑关等战役。1949年11月29日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后,即 派副司令兼参谋长霍冠南为代表前往桂林谈判。12月13日与解放军代表、十三兵团副司令李 天佑签署“和平解决方案”。同日,周祖晃率部从百寿开往两江集结接受解放军改编,至12 月28日,周祖晃所属部队近5000名官兵全部改编完毕。后他向全省各地通电,希望广西各地 国民党官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 解放后,周祖晃任广西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常委。1959 年在南宁病逝。
18、吕竞存
吕竞存(1897~1967年) 。会仙圩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 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后升入武昌陆军军官第二预备学校。民国13年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副官长。14年任广西绥靖督办公署少将副官 长。17年春,任第十五军少将参谋长,兼南宁中央 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校长。19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参军,后调任军政厅厅长。
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吕竞存认为广西省会南宁接近广州湾易遭日军 登陆袭击,建议将省会北迁桂林,省府任他为桂林市政处处长。他督办市政,拆除障碍物, 扩宽道路,构筑交通及防空设施,广储粮秣,并修整名胜,使原受军阀混战破坏的桂林面目 一新。与此同时,他在城内多处建有私房,有“吕半城”之称。省府迁桂林后,南宁果然遭 受日军袭击,桂林则成为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之一。 民国26年(1937年),任第五路军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广西绥靖主任公署中将副参谋长, 兼广西省政府委员。1967年9月14日去世,终年70岁。
为什么说广西自古人杰地灵,广西出过哪些名人
广西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大家熟知的有明代理学名臣蒋冕,明代广西唯一的兄弟尚书蒋昪、蒋冕,清代画家石涛,晚清抗法名将冯子材,抗法民族英雄岑毓英、刘永福,太平天国著名将领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萧朝贵、韦昌辉、陈玉成等。这里主要介绍现代广西的一些名人。
▲刘永福
李济深(1885——1959),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人。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与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第19路军为主力,在福州发动的抗日反蒋事变,建立反蒋政权,事变以失败告终19路军被解散收编。
1935年7月,与陈铭枢、蒋光鼐等在香港建立“大同盟”;西安事变后,他通电全国,反对内战,接受“逼蒋抗日”的主张;抗战爆发后,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新四军成立后,他希望将“大同盟”所联系的地方武装,编入新四军,被蒋介石拒绝;1938年10月,为抗战大局,宣布“大同盟”解散。
▲李济深
抗战胜利后,他联络冯玉祥等反对发动内战;1946年3月至4月,他联络蔡廷锴等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7年3月9日,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被国民党第三次开除党籍并通缉;1948年1月,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被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五一”号召发表后,民革响应;他派人在西康、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国统区组织反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配合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韦国清(1913—1989),广西东兰县人,壮族。开国上将。
▲韦国清
李天佑(1914—1970),广西桂林市临桂县人,开国上将。
▲李天佑
韦杰(1914—1987),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人,壮族,开国中将。
冼恒汉(1911—1991),广西田阳县人,壮族,开国中将。
莫文骅(1910—2000),广西南宁市人,开国中将。
覃健(1911—1959),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人,壮族,开国中将,
韦祖珍(1912—1982),广西东兰人,壮族,开国少将
卢绍武(1906-1978),广西武鸣人,壮族,开国少将。
朱鹤云(1912—1992),广西田东县人,壮族,开国少将。
吴西(1900—2005),广西扶绥县人,壮族,开国少将。
张英(1914—1984),广西灵川人,开国少将。
欧致富(1913—1999),广西田阳县人,壮族,开国少将。
姜茂生(1911—1985),广西凤山人,开国少将。
黄一平(1903—1980),广西贺县人,开国少将。
黄惠良(1912—1975),广西平果县人,壮族,开国少将。
黄新友(1912—1985),广西百色人,壮族,开国少将。
▲ 黄新友
你知道的广西名人还有哪些,请补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