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黄埔军校学生中,哪个省的名将最多_黄埔军校_蒋介石_野战军

本文目录

  • 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 黄埔军校学生中,哪个省的名将最多
  • 黄埔军校一期成员名单谁有
  • 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是哪些
  •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一直打败仗,但是名气却很大的武将
  • 在有兵有将有援军的情况下,刘禅为何要开城门投降
  •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可奈何却必须入局的阳谋
  • 战争史上,有哪些死的比较憋屈的将军
  • 刘戡的后代今安在
  • 调虎离山之计是指的什么意思具体如何

战争中双方激战时,出现过哪些诡谲的事件,至今都让人难以理解

淮河涨水,似乎一切中都是天意,又是人谋。

解放战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改为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面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毛主席决心进行战略反攻,此次反攻是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的一次战略规划。

毛主席分析局势之后,决心出兵蒋介石最薄弱的中原地带,而占据中原就需要立足大别山,所以毛主席决心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大别山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南扼长江,东摄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蒋介石南京政权,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接到毛主席任务的刘邓首长,于1947年6月30日渡过黄河,而后又率领部队在黄河给蒋介石摆起了迷魂阵,趁蒋介石率领大军在黄河沿岸忙活的时候,刘邓大军已经大踏步南下,直到大军渡过汝河,蒋介石才如梦初醒的发现刘邓大军的目标是大别山。

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进入大别山就只剩下一到障碍——淮河。过了淮河,刘邓大军就可进入大别山,然而此时并不很轻松,因为蒋介石的大军已经逼近。

淮河是敌占区,蒋介石的军队调动迅速,他得知刘邓大军渡过汝河之后,急忙命令敌四十师、七师、五十八师、十师等十几个师和旅紧紧地跟在后面追,其中曾在汝南埠南边堵击刘邓大军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达彭店,离淮河仅30公里,正在猛烈地向后卫十六旅四十六团进攻。

淮河是发源于河南南部的桐柏山,流经豫、皖、苏三省,在中原是条大河。每年的5月至10月是这条河的高水位期,而在刘邓大军度河的时候又连下了几天雨,淮河的水位高涨。为了确定大军能否顺利渡过淮河,刘帅提前赶到淮河沿线观察水情。

此时李达已经在附近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到了十几条小船,但是光靠这十几条小船是不足以保证大军迅速渡过淮河。形势已经万分紧急,刘帅问十八旅政委李震问:“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李震说:“河水很深,不能徒涉。”因为李震刚刚派遣侦查过,汇报给他的都说不能徒涉,所以他的回答很肯定。

刘帅又亲自到淮河上测量,就在测量的时候,刘帅看到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这证明淮河完全可以徒涉,他立马让李震赶快转告李达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火速从上游徒涉。”

李达迅速组织部队在浅水区放上浮标,大军就这样有序的过河。并将所有船只留给了后续的阻击部队,保障他们能渡河。当国民党吴绍周带领的八十五师后脚赶到后,他也命令部队立即徒涉,不料人马一下水,还没到河心,就被河水卷走了。吴绍周忙让部队停止过河,望着淮河,不禁仰天长叹。

这件事报告给国民党中央后,国民党军统帅部方面也感到很惊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在8月29日日记中记道:“追击刘伯承各路国军均为淮水所阻。据云:刘军渡淮河系徒涉,国军一到即涨水,可亦奇矣!刘部进入大别山,陈赓部进入伏牛山,已形成犄角之势,从此中原无宁日矣……”

刘邓大军渡过淮河之后,淮河的水位就迅速升高,这不能说是天意,但是也却为诡异的事件。而更重要的是人谋,若非刘帅等人的快速决断,刘邓大军也不能如此迅速的渡过淮河,所以说这是天意,也是人谋。

黄埔军校学生中,哪个省的名将最多

黄埔名将各省有名气的都有很多,简要说明一下

陕西:杜聿明、关麟征、胡琏、张灵甫

山东:王耀武、李玉堂

安徽:戴安澜、方先觉

广东:余程万、谢晋元

湖北:林彪

山西:徐向前

江西:黄维

浙江:邱清泉、俞济时

湖南:绝对王者太多了,陈庚、左权、郑洞国、宋希濂、李默庵、黄杰、陈明仁、廖耀湘、刘放吾、霍揆彰等等。

黄埔军校一期成员名单谁有

黄埔军校第一期全体学员很多,有645人第一期毕业,我们比较熟知的有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

1、蒋先云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在众多有名无名的英雄烈士中,那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蒋先云,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发挥过无可代替的作用。

2、徐向前

1924年,在黑暗中求索的徐向前终于探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来——成为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批优秀学生,在革命征程上迈出了第一步。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期,徐向前接受了正规军事训练。

按学程规定,一个月入伍教育,六个月正式教育,七个月后毕业。课程按典范论、各种条令外还有战术、兵器、筑城、地形和交通通信五大教程。七个月的学习,为徐向前后来在海陆丰、鄂豫皖、川陕以及以后战争中发挥军事才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陈赓

打仗的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发生,你觉得战争史上发生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是哪些

东北蒋军精锐第九兵团本来是有机会逃出生天的,黑山阻击战打到10月25日的时候,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从截获的我军文件上发现,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赶来,他深知所谓“克复锦州”已经是梦话,再不跑路就得全军覆灭,于是决定不顾一切向营口逃窜。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再进攻东野十纵的阻击阵地,也不顾解放军的火力侧击,以主力新六军掩护侧翼,其它所有部队迅速通过黑山—大虎山走廊,全速向东南方向的营口撤退,力图依托港口顽抗或者是从海上逃跑。廖耀湘命令郑庭笈的第49军为全兵团前卫,新一军、第71军、青年军207师随后跟进。

在锦州战役尚未完全结束的时候,东野司令部就遵照西柏坡抢占营口的指示,命令独立第2师10月20日兼程南下,攻克这个东北蒋军唯一可以从用来海上逃跑的港口。同时林总还派出最信任的野司作战处长苏静(开国中将),带着一个重炮连从锦州前指出发沿途寻找独2师,以加强这支部队的作战指挥和火力。

独立第2师师长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创造“宋庄战斗”奇迹的左叶,当年的八路军团长现在已经成为东北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在接到直插营口的命令之前,他正率部参与黑山阻击战,与敌71军的一个师大打出手。部队按新命令迅速出发,就在独2师尚未到达营口的22日凌晨,野司忽然来电再令师长左叶掉头,赶至新民地区对廖耀湘兵团进行侧击。

原来营口方向暂时并未发现敌情,林总判断独2师很可能无仗可打,而参加辽西围歼战的兵力又不太充足(长春刚刚解放,第十二纵队和各独立师南下尚未抵达),因此命令独2师折返北上参与围堵。就这样,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东北野战军非主力部队的独立第2师,意外地成为围歼廖耀湘兵团这个重大战役的关键一环。

当时的战场态势是:东北野战军攻锦主力从正南方向的锦州方向北上,长春附近的我军从东北方向压来,野司尚未发觉廖耀湘有逃往营口的迹象(判断敌人可能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或撤回沈阳)。因此在敌人的东南方向没有部署主力部队,从而出现一个较大的缺口,而我独2师阴差阳错成为这个缺口上唯一的部队。

1948年10月25日,独2师到达盘山县境,迎头撞上了敌前卫第49军105师的一个团,双方立即爆发激战。此时苏静处长也与部队汇合,最初部置的任务是部队冲上去侧击,打着打着才发现不太对头,越来越多的敌人涌了出来,于是攻击变成了阻击,此时苏静和左叶得知了营口被敌52军占领的消息,立即判断出廖耀湘是要往营口方向突围了。

现在的问题是,刚刚组建不久的独2师是不是敢冲上去,堵住敌49军正在用来逃跑的“大虎山至台安”公路,从而死死地缠住廖兵团,要知道,他们并没有接到野司关于主动出击的命令。然而全师官兵没有犹豫,在他们看来让敌人从眼皮底下溜走简直是耻辱,于是立即扑上去招呼,一顿猛打猛冲就击溃了敌人的两个师,与此同时,配属独2师的重炮连也隆隆开火,大口径炮弹在敌阵中炸响。

独立2师义无反顾的攻击给敌49军军长郑庭笈造成了致命的错觉:如此猛烈的炮火和进攻,肯定是遇到了东野主力部队,并且是早早预伏在这里准备吃掉他的部队,说明通往营口的道路已被封锁。不可思议的是,郑庭笈没有及时向廖耀湘报告,反而将战情直接通报给沈阳的卫立煌请求指示,同时将当面我军数量夸大了数倍,他的描述严重影响了卫立煌的判断,从而放弃了从海路撤退的计划。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原本清醒的廖耀湘也被稍后郑庭笈的报告、卫立煌的命令弄晕了头,在他看来,即使在黑山的突击被阻,仍然有率全兵团向营口撤退的机会,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第49军“遭到解放军主力猛烈阻击”的情况让他开始举棋不定,10万人马于是徘徊不前,正是廖耀湘的难以决断,为东北野战军最终对其所部形成合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正因为缺乏狭路相逢对攻的勇气,不仅郑庭笈没有按廖耀湘的命令坚决向营口突击,第49军仓惶后撤的举动还引发了连锁反应,其他本来已经冲到东北野战军合围线边缘的蒋军部队,也纷纷掉头朝回跑,一直跑到东野主力预设的战场之间,如此他们的下场就注定了。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一直打败仗,但是名气却很大的武将

这里就要提到《人民日报》认定的常败将军——胡宗南了!

能获此殊荣,胡宗南可谓是当之无愧!

坊间传言,蒋介石是交通运输大队长,如果按此说,胡宗南就是副队长。

胡宗南胡队长很能啊,一手毁掉了国军50万大军。

以至于国民党高层纷纷怀疑,这家伙是卧底吧。

而《人民日报》给胡宗南的评价是 ——

“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若论一直打败仗,名气却很大的常败将军,应当提及此公。

准备好了吗?忍住,千万别笑!

食堂开讲,常败将军胡宗南,现在奉上!

01、神奇发迹

胡宗南,原名胡琴斋,字寿山,189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一个贫寒家庭。

三岁时,胡宗南随父辈迁居于浙西距孝丰县城西十里之鹤鹿溪。

镇海到蒋介石老家奉化,也就一百里地,胡宗南是蒋介石的正儿八经的老乡,这成为他日后发达的一个主要原因。

1904年,8岁的胡宗南开始求学,为日后的文化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胡宗南是个学霸,1909年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三年后以第二名成绩毕业。

1913年,胡宗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

1915年,胡宗南从吴兴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没有继续求学,而是先后到孝丰县立小学和私立王氏小学,担任任国文、历史和地理教员。

胡宗南教学水平高不高不知道,不过教员生涯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

1924年,胡宗南到浙江湖州参加别动队,与王亚樵结拜为金兰兄弟,算上弃文从武了。

就在这时,一个改变很多人命运的大事件发生了。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先生在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

1月28日,委员会选址,决定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设在黄埔——这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

孙中山和黄埔军校

1月31日,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委员第一届全体会议, 会议决定,派各执行委员、候补执行委员,分别去上海、北京、汉口等地进行秘密招生考试。

胡宗南就抓住了这个机会,首先通过上海的初试,而后又通过由毛泽东主持的上海复试!

胡宗南确实很厉害,和他一起通过上海复试的有蒋先云、徐向前、方志敏、桂永清、黄维等人。

没错,胡宗南是毛泽东亲自主考并合格通过的。

通过复试后,胡宗南从上海启程,乘轮船赴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贺衷寒

刚好,他在轮船上认识了有黄埔军校一期三杰之称的贺衷寒,两人志气相投,自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到达广州后,胡宗南参加了黄埔军校最后的总复试。

当时总共有1200名考生参加总复试,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

而主持总复试的是我党创始人之一、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的张申府。

张申府一看,胡宗南身高不足1米6,得,您落选了,打包回家吧——胡宗南直接被淘汰!

最后胡宗南还是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被侥幸录取。

5月5日,胡宗南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编在第1期第2大队第4分队,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生,这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就在这时,胡宗南鸿运当头,又获得了一次好机会。

02、天子门生

6月16日,黄埔军校补办了开学典礼,孙中山、宋庆龄、胡汉民、汪精卫等人亲自到会场给军校学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开学典礼上,孙中山还宣布训词: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孙中山讲话

当时,这段训词还由胡汉民代念了一遍,可孙中山也好、胡汉民也罢,都是广东人,一口广东官话。 底下学生一听,都蒙了。

南方学生还好点,勉强能猜懂,北方学生彻底抓瞎,完全听不懂讲的是什么。

比如“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这八个字,北方学生给听成了“三味煮鸡,萝卜大葱”。

开学典礼结束后,学生就向校长蒋介石反应了这个情况。

蒋介石随即派王柏龄去学生中挑选三个书法比较好的人,抄写训词。

这三个学生,一个是我党的李之龙,第二个就是胡宗南,第三个是他的死党贺衷寒。

就这样,胡宗南幸运的从学生中脱颖而出,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

蒋介石再一看,胡宗南竟然还是宁波老乡,他向来喜欢用浙江人,顿时喜出望外,对胡宗南另眼相看。

从此,胡宗南成为了蒋介石重点培养的学生。

在黄埔军校一期生中,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紧随其后的就是胡宗南、李士珍等人。

当时蒋先云、陈赓联合左派学生发起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而胡宗南、贺衷寒则联合右派学生发起了孙文主义学会。

两个学会是当时军校影响最大的组织。

黄埔军校毕业证书

这年11月,胡宗南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

1925年2月,胡宗南调任机枪连中尉排长;3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的棉湖战役,胡宗南正式从军。

此战,胡宗南因为有功,晋升机枪连上尉连长,4月,又升任第1师第2团第2营副营长。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03、飞黄腾达

1926年,胡宗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教导师第2团第2营营长,不久任教导师第2团上校团长。

第1军源于黄埔军校的教导团,1925年8月,由第1师(师长何应钦)和第2师(师长王懋功)组成,9月20日,又收编许崇智粤军一部为第3师(师长谭曙卿)。

12月收编独立第2师(1926年改称第14师,师长冯铁裴)。 第1军首任军长就是蒋介石(周恩来是第1军政治部主任)。

1926年,何应钦接任军长,参谋长蒋伯诚,王柏龄任副军长,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下辖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2师,师长刘峙。第3师,师长谭曙卿;第14师,师长冯铁裴;第20师,师长钱大钧。此外另辖两个补充团。

第1军是蒋介石发家部队,蒋介石中央军嫡系主力部队,有天下第一军之称。

胡宗南就是从第1军出道,成为蒋介石中央军何应钦派系的骨干。

在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大力扶持下,胡宗南升官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

蒋介石和胡宗南

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攻克上海,5月胡宗南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

胡宗南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一个将军!

10月26日,胡宗南升任第1军(此时军长是刘峙)第22师师长;

1928年8月,第22师缩编为第1师第2旅,胡宗南任任旅长,11月第2旅被评为“模范旅”。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联合对抗蒋介石,6月7日胡宗南任第1师代理师长。

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师中将师长,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以黄埔太子自诩,形成黄埔系“少壮派集团”,逐渐脱离何应钦派系,自立门户。

1936年4月21日,胡宗南终于荣升第1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胡宗南晋升劲头更猛。

当时,周恩来都曾夸奖评价胡宗南道:

“蒋介石手下最能干的指挥官恐怕要算胡宗南了。”

1937年9月13日,胡宗南率第1军参加淞沪会战。

胡宗南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下辖第1军,第19师(师长李觉)、第32师(师长王修身)。

淞沪会战蒋介石投入了罗卓英的第15集团军、薛岳的第19集团军、朱绍良的第9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刘兴的第15军团、上官云相的第11军团、张钫的第12军团、以及胡宗南的第17军团。

胡宗南已经成为蒋介石帐下重要大将,是黄埔学生中第1个军团长官。

1939年1月14日,胡宗南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

胡宗南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 1942年7月23日,胡宗南升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朱绍良)兼第34集团军总司令。

别看他是副的,实际上,他掌握第8战区实权。 胡宗南屯兵西北,封锁、侵犯陕甘宁边区,号称“西北王”。

1944年8月17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陈诚)。

此时的他已经可以和何应钦的死对头,土木系首脑陈诚掰手腕了。

当时胡宗南已经成为蒋介石中央军一重要派系,与陈诚、汤恩伯,并称陈胡汤三大派系。

两人爆发数次冲突,最终胡宗南神奇的赢了。

12月19日,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辖4个集团军、16个军、42个师、5个特种兵团,总计计45万人。

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被正式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成为抗战时期,黄埔系学生中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于1945年10月3日特加陆军上将衔,指挥第1战区5个集团军、25个军,总兵力达50万人,势力分布到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晋东南地区。

胡宗南创造了黄埔军校学生六个第一!

第一个少将、大陆时期唯一一个上将、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军团长、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

黄埔学生被誉为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而胡宗南则是第一天子门生!

这履历真是羡煞旁人,委实羡慕不得,做官方面,还真是很少人能比得上胡宗南。

04、常败将军

现在问题来了,让胡宗南飞黄腾达,升官如坐火箭一般的是因为他的战功吗?

客观的说,胡宗南在两次东征、北伐战争、中原大战、与红军作战,还是有所表现的。

但他的表现并不足以让他获得如此高位。

换而言之,他的战功明显配不上他的履历。

抗战时期,胡宗南作为西北王,实力强大,可他主要不是对付小日本,而是防备陕甘宁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开始准备发动内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胡宗南终于开始派上用场了。

或许他也准备大展拳脚,向世人证明自己第一天子门生的本事。

1946年1月1日,胡宗南被蒋介石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主任是刘峙。

在同年4月,胡宗南的部下进行了整编,整编之后手下总兵力多达20余万人,可谓是兵强马壮。

6月底,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他一上来就发动全面进攻,总计投入193个旅,占全部正规军80%的158人。

胡宗南就率部渡过黄河,想和阎锡山的晋绥军联合对付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

9月,胡宗南兵分两路进攻晋东南,企图完全消灭第4纵队。

著名的临浮战役就此打响。

陈赓

第4纵队司令员是谁?不是别人,正是胡宗南的同期学生陈赓(政委是谢富治,两人组成著名的陈谢兵团)!

这是一场同窗对决,胡宗南、陈赓、以及胡宗南麾下第1军军长董钊都是黄埔军校一期生。

这一次,胡宗南出动了自己的王牌部队,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

第1旅旅长黄正诚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炮兵学校。

黄正诚被吹嘘为“百战百胜的将军”,军衔是中将,所部第一旅,被吹嘘为天下第一旅, 全副美械装备、训练有素、战术、技术比一般部队高,士兵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兵,有蒋介石御林军之称。

结果9月24日,第1旅被全歼,旅长黄正诚被俘。

紧接着,胡宗南麾下另一支主力部队整编第17师48旅几乎被全歼,旅长何奇被击毙。

胡宗南这时突然发现老同学陈赓不好惹,赶紧跑路。

进攻太岳不利,胡宗南又去打延安的主意。

此时,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到1947年2月,歼敌71万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蒋介石被迫又采取重点进攻,延安就是蒋介石重点进攻方向之一。

胡宗南

1947年3月,胡宗南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随即决定进攻延安。

3月13日,胡宗南部动用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延安。用得又是兵分两路钳形攻击的套路。 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再以“西北行辕”的马鸿逵、马步芳和“晋陕绥边区总部”的邓宝珊军在西线和北线钳制配合,辅助突击,企图一举攻占延安。

这一次,胡宗南动用的精锐部队就有整编第1军、第29军所属6个整编师、15个旅共约14万人。 而他的对手,西北野战军只有教导旅、警备第3旅、第1纵队等部,总计约3万人。 无论是数量,还是装备,胡宗南都处于绝对的上风。

3月19日,胡宗南成功占领延安,他很兴奋,给校长蒋介石拍了封告捷电报,宣称自己歼敌五万,并成功占领延安。

实际上,从进军延安开始,胡宗南损兵折将,至于歼敌数完全就是瞎编,更重要的是延安还是毛泽东主动撤出了,胡宗南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胡宗南浑不在意,自以为立下盖世功勋,自己也跑来延安办公,之后还弄了重兵把守延安,搞得自己手下的机动兵力只剩下十万,他还让蒋介石亲自来延安视察。

8月7日,蒋介石、宋美龄抵达延安,胡宗南好一通糊弄,出尽了风头。

蒋介石视察延安

实际上,胡宗南自占领延安后,就没过一天好日子。

他遇到了一个更厉害的对手,他的对手正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

很快,在彭德怀的打击下,胡宗南三战三败。

第一战,3月25日的青化砭战役,整编第27师31旅旅部及第92团共2900余人被歼灭,旅长李纪云被俘;

第二战,4月16日,羊马河战役,整编第15师第135旅4700余人全部歼灭被全歼,代理旅长麦宗禹被俘;

第三战,5月7日的蟠龙战役,整编第1师第167旅6700余人被全歼,旅长李昆岗被俘。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共歼胡宗南军1.4万余人,从而稳定了陕北战局,为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到了1947年下半年,彭德怀的胃口变大了,开始准备全歼胡宗南整编师了。

8月20日,沙家店战役,整编第36师6000余人在沙家店被全歼,师长钟松化装逃脱,西北野战军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的战争局势。

10月11日,延清战役,守备清涧的整编第76师8000余人被全歼,师长廖昂被俘。

胡宗南忽然发现,自己忙活半天,陕甘宁边区差不多还是在解放军手里,自己的部队倒是没了不少。

可还没完,到了1948年,彭德怀胃口更大了,开始准备全歼胡宗南的整编军了。

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包围军事重镇宜川。胡宗南命令整编29军前往救援,结果在瓦子街被全歼,中将军长刘戡、整编第90师少将师长严明阵亡。

此战,西北野战军伤亡5404人,全歼敌整编第29军军部、整编27、90师及整编76师24旅,共5个旅10个团计29485人,其中,毙伤敌7523人、俘敌21962人。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

胡宗南一看,延安不能再呆了,再呆就完了,1948年4月21日,胡宗南撤出延安。

05、官方认可

就这样,胡宗南以20多万军队对战彭德怀西北野战军,手握十倍优势兵力反而不断被吃掉,最后胡宗南的行军队伍越来越大,解放军的胃口也越来越好,胡宗南损失越来越大。

最终,1949年5月18日,胡宗南损兵折将十多万后,放弃西安,退据汉中,撤出了陕西境内。

而后在扶眉战役中,胡宗南再次被歼灭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3万余人,彻底被赶出汉中。

要知道,在解放军各大野战军中,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是兵力最少、装备最差、补给最困难的。

就这,胡宗南都打成了这德行。

整个西北战场,胡宗南的指挥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可以说,西北野战军能逐渐强大起来,胡宗南“功不可没”,他称得上是西北野战军的从最初“运输大队长”。

胡宗南撤出陕西后,依然被蒋介石委以重任,担任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军政长官顾祝同)等职。

手中握有李文的第5兵团、裴昌会第7兵团、李振的第18兵团,3个兵团13个军40万人。

不过,胡宗南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接下来他将面对第一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凌厉攻势。

结果很显然,胡宗南40万大军全部起义。

至此,整个解放战争,胡宗南损失了50多万部队。

即便如此,蒋介石还是一如既往信任胡宗南,让他在西昌固守三个月,建立游击根据地,最后关头,胡宗南又跑了。

1950年3月,胡宗南败逃宝岛。

5月,“监察院”李梦彪等四十六位“监察委员”提出弹劾胡宗南的议案,议案洋洋洒洒,长达数千字,历数他的败绩。

尤其是青化砭战役,有人直接说他“通共”,是隐藏在国军内部的高级间谍。

青化砭战役形势图

因为,在青化砭战役中,第31旅已经发现四周有西北野战军主力设伏。

结果胡宗南回电说:

“贪生怕死,畏缩不前,非军人气概,务必按原计划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

就这样,胡宗南把第31旅送进了包围圈。 31旅被歼灭后,无形中暴露了西北野战军主力的位置。

西北野战军毕竟实力远不如胡宗南, 如果此时胡宗南集结重兵,胜负尚未可知。

结果志大才疏的胡宗南看不上2万多西北野战军,他听说毛泽东要渡过黄河,他想来票大的,向北占据延川和清涧,企图抓住毛泽东。

等他布置好包围圈,毛泽东早已经撤退了。

此后的蟠龙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扶眉战役等战役几乎都是胡宗南刚愎自用所致。

以至于军中不少将士私底下纷纷猜测,这胡宗南该不会是地下党吧?

要不然怎么奉献如此智熄般的操作。

当然,胡宗南并不是卧底,他纯粹就是菜!

这点为所有国民党将士所公认。

有意思的是,194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评价胡宗南道:

“蒋介石最后一张王牌,现在在陕北卡着了,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胡宗南现在是骑上了老虎背……

事实证明,蒋介石所依靠的胡宗南,实际上是一个‘志大才疏’的饭桶……

胡宗南“西北王”的幻梦必将破灭在西北,命中注定,这位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其一生恶迹必在这次的军事冒险中得到清算。”

在国民党所有将领中,能获得《人民日报》如此“称赞”的并不多。

直接冠以常败将军的也就胡宗南一人而已。

胡宗南和夫人

官方吐槽,最为致命,胡宗南成为敌我双方公认的常败将军!

能做到这个地步,胡宗南也真是神奇!

在有兵有将有援军的情况下,刘禅为何要开城门投降

这题目有意思,题主你说刘禅的兵在哪里、将在哪里?刘禅不投降还有啥办法?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大举伐蜀,刘禅派遣张翼、廖化、董厥等前往协助姜维拒敌。姜维率领众将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了剑阁。

看一下当时魏、蜀兵力对比、分布状况吧。

景耀六年蜀国灭亡时的人口,王隐在《蜀记》中记载“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蜀汉灭亡,在籍甲士十万二千人。这是全部在籍的甲士,估计当时战死的军士还没有来得及除名,不会仅仅是活着的军队人数。

就当时的情况,永安、江州、南中,都有驻军,起码有三万左右吧。

姜维在剑阁抵挡钟会十余万大军,不会少于三万吧。

刘禅命蜀军右车骑将军廖化率军至沓中增援姜维;左车骑将军张翼前往阳安关据守,各自一万兵力吧。

汉中诸将放弃汉中外围据点,收缩兵力退保汉城、乐城,需要一万兵力吧。

这样一来,留给诸葛瞻在绵竹对抗邓艾三万大军的兵力只有一万二千人。

蜀军没有兵力把守咽喉要道斜谷、骆谷、子午谷,魏兴太守刘钦顺利占领;钟会留二万人围困汉、乐二城,自率主力进攻阳安关。斩杀蜀将傅佥,收降蒋舒,攻克关城(阳平关),长驱直下。

蜀汉地盘虽然不大,但这十万二千甲士放在这里,就像是撒芝麻盐一样,看不见东西。

即便是永安、江州、南中驻军减半,最多也只有一万五千人,可以放到成都北方来驻守。

邓艾偷袭阴平,在绵竹战败诸葛瞻,斩杀其父子以后,蜀汉能够作战的兵力基本上全部积聚在剑阁姜维处,抵挡钟会大军。能够救援成都的兵力几乎没有了,如果姜维撤掉兵力援救成都,钟会趁机追击,情势更加危急。很可能邓艾、姜维、钟会一起围困在成都城下。

如果诸葛瞻不在绵竹抵抗邓艾,全部撤回成都,或许还可以跟邓艾在成都作最后一战。

诸葛瞻一败,成都几乎失去了全部抵抗力量。

看一下刘禅派出的大将吧,除了姜维还有谁称得上大将呢“

廖化、张翼、诸葛瞻、董厥、黄崇、傅佥、蒋舒,这些人除了一个名字,几乎说不出他们曾经做过啥,他们哪里是邓艾、钟会的对手。

邓艾兵临城下,刘禅再次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极力主张投降。

此时,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但刘禅不同意,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南中监军霍弋请求带兵前来保卫成都,刘禅还是不同意。

就算刘禅相抵抗,依靠啥抵抗呢?

就南中那点兵力,不知道是五千还是一万,不清楚是在成都附近还是远在云南。不说是杯水车薪,也是远水难解近渴。

许多人感兴趣诸葛亮、姜维北伐如何,那是曹魏没有腾出手来,不管是曹魏诸将,还是司马氏家族,只是没顾得上西蜀,否则,蜀汉还能够存在这么久吗?

钟会、邓艾大军至少在十五万以上,仅仅是曹魏兵力的三之一或四之一。曹魏要灭掉西蜀只是个时间问题。

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还是明智的,对蜀汉官吏、军队、百姓以及刘氏宗族,都算谋求了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蜀汉已经到了要兵无兵,要将无将的地步,不开门投降,只能是城破人亡,没有第二种可能。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可奈何却必须入局的阳谋

《论持久战》中毛主席把整个事情的路线和理论公开天下,摆在世人的面前,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日本人,让他们一看就明白。

但对手即便看着明白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所以《论持久战》中,不止是论持久战,而是彻头彻尾的阳谋。

《论持久战》产生的背景,是在大片的国土已经沦丧,常凯申在西撤的路上,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已经失去。那时候只要会识字的,懂政治的人都认为国家要完了,如果放在古代,这是要被外族统一天下的节奏。

那些没骨气的会又一次卑躬屈膝的就当是满人再入关一次,大不了在留一次辫子,苟活的就行,而汪伪政府那批人更是直接给跪下了。那些人剿红军那么多年,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节奏。如今,面对综合国力强大的日本和战斗力强悍的日本,除了抱着美国的大腿,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那时候的国人只有两派:亡国论和速胜论。而速胜论者是异想天开的希望出现奇迹,举全国之力发动几次大战,把日本赶回老家。但不论哪种想法,简单的说,就是大家都很迷茫,当然如果是我们的话也会迷茫,因为看不到面对的环境和问题,找不到其中的规律,就无法遵从和把握规律。

那时候的全中国人中,面对这样的形势,只有一个人能看的明白,想的透彻。

而这还是在窑洞的煤油等下,在艰苦的环境中把整个中国以及日本的局势分析的透彻。那些住在别墅坐在沙发上聚会喝酒的人,更多的是在研究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和财富。

毛主席提出的持久战,完全否定了亡国论和速胜伦。他将整个过程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进攻。

每一个分析都给出了充分的论据,比如中国的内部如何,日本内部的危机,中日这些条件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世界局势现在如何,世界局势发展又会对中日战争有什么影响等等。一条条明明白白的写在那里。毛主席不但写了,还公之于众,让报纸大肆宣传,不但让国民党知道,更是让日本人知道,让他们自己研究去。

《论持久战》战略路线给抗日战争定了型,之后战争的发展形势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剧本进行的。所有人的,都必须按照剧本来演,因为中日的形势所然,没法改,或许剧本中的小地方可以修改,但主体是无法改变的,当把握和运用可观规律后,没有人可以逆反,这是赤裸裸的阳谋,但你就是无可奈何,只能往这个坑里跳。

《论持久战》给中国指明了方向,让中国人的心中燃起了希望,奠定了抗战胜利的思想基础。如果没有毛主席,没有《论持久战》就没有抗争的胜利,我们不敢想象历史的走向。

所以,什么是圣人,解救万民于水火的人才是圣人,带领天下人民走向新的起点的人才叫圣人。

借一句古话来说:“天不生毛主席,万古如长夜”。

战争史上,有哪些死的比较憋屈的将军

好斗的“牛头犬”之死。

1950年12月23日,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在上午10时30分离开他在汉城的司令部,乘坐他的专用吉普车赶去位于汉城以北不远处议政府的美军第9军司令部。

和往常一样,他和贴身警卫坐在他的专用吉普车上,由他长期的司机贝尔顿军士长驾驶。

其实,沃克将军的心情并不平静,自从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来,他和他的第八集团军高开低走,从釜山防御圈杀到了鸭绿江边,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从鸭绿江边反推到了三八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把“联合国军”赶回了清川江以南,接着又发起第二次战役,从西线大规模穿插,在龙源里,三所里一线把美军第十军打得丢盔弃甲,完全搞不清楚中国军队虚实的沃克将军只能命令手下“你们只要一闻到中国菜的味道就赶紧给我撤退!”

虽然沃克将军手下还有超过三十万大军,但三十万人马的撤退很快变成了一场灾难,从平壤到汉城,再到汉城以南的各条道路上挤满了“联合国军”的坦克,步兵,大炮,汽车,就像一条条黑色的蚯蚓缓慢地蠕动着。

想当年在欧洲战场,沃克将军指挥第20军横扫齐格菲防线,横渡莱茵河突入德军腹地,一路杀到奥地利,势如破竹,被美国媒体称为“攻势权威”,那是何等的风光!即使是在朝鲜战场的秋季攻势中,第八集团军也是在他指挥下狂飙突进几百公里,把朝鲜人民军打得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不料风云突变,由于“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接二连三的惨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吹嘘的“送孩子们回家过感恩节”的牛皮彻底泡汤,全国舆论哗然,沃克陷入了和上司麦克阿瑟关于失败责任的互相指责,他隐隐感觉到,麦克阿瑟是想把他当做替罪羊牺牲给总统和国会看。

尽管心事重重,但沃克还是强打精神,因为他的宝贝儿子,在25步兵师服役的山姆·沃克即将和许多战友一样,获得他亲手授予的二等银星勋章。

美军第25步兵师和英军第27旅在夏季洛东江环线作战中打得不赖,为了振作士气,集团军司令部和第9军司令部决定先把勋章发了,然后继续向南撤退。因为鬼知道中国军队在哪里,说不定下一分钟他们就会出现,然后把手榴弹扔到美军脸上。

由于发完勋章之后就要跑路,时间已很紧张,加上沃克将军心情不好,并不想排在看不到头的军车后面,命令司机贝尔顿开到对面车道上加速逆行赶路。

这时候,时钟正指向上午11点整,眼看就快到了,往南的车道上正好有一辆属于英军27旅的卡车抛锚堵住了半边车道。沃克爆着粗口,焦急地催促司机绕过去,司机习惯性地一脚油门,小吉普呼地一声飞窜起来,结结实实撞到了对面同时也在做绕行动作的一辆韩军卡车。

这辆韩国第6师运载武器的卡车在绕行时视野被抛锚的英国军车挡住,刚刚探出头,沃克的座车就呼啸而来,吉普车司机猛打方向盘,吉普车前保险杠还是撞在韩国军车上。

较轻一些的吉普车受到巨大侧面阻力,顺时针方向翻转了360度,滚到了路基下面的泥地里,沃克一头撞在前挡玻璃上,碎玻璃当场给他的脑袋开了瓢。

惹祸的吉普车

诡异的是,除了沃克之外,吉普车的司机,沃克的副官和警卫虽然都受了点伤,却没什么大碍。韩国军车上的韩国士兵立马吓尿了,跳下来和后一辆美军吉普上的卫兵一起把压在中将身上的吉普抬起。

然而,再抢救这位哥们已经没什么卵用了,这个作风彪悍,和纳粹德国打过硬仗,被巴顿将军称为“我那个最棒的杂种小子”,人送外号“牛头犬”的美国将军,就这样在圣诞前夕,在遥远东方陌生的土地上,被自己指挥的韩国人给送回了老家。

沃克将军就此成了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在前线丧生的最高级别将领。

刘戡的后代今安在

刘勘将军是中国近代抗日名将。长子刘盛祥2013年在长沙去世,次子逝世于湖南桃源。大女儿健在福建福州市,小女儿湖南长沙市。长孙女刘玲现住北京海淀,小孙女刘芳居于上海浦东。其他的孙辈上海、长沙都有

调虎离山之计是指的什么意思具体如何

调虎离山之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十五计。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调虎离山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原文译文:用有利于我们的机会,用人为的谋略引诱敌人,困扰敌人,困住敌人,返身迁灭它。

调虎离山之计用于军事上是一种谋略,它的关键核心是一个‘调’字。

虎是指敌方,山是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形地势,不能硬攻,正确的方法设计诱敌出来,诱到利于我方的地理位置上,再图消灭它。

在古今中外的军事战争中,调虎离山之计被广泛之应用,也出现不少的经典之战。其中在我国解放战争中,彭德怀将军在延安保卫战中就用过调虎离山之计。

一九四七年五月,天气己进入炎热季节,在延安彭总领导的解放军官兵还穿着冬天的棉衣,没有换季的衣服。彭总得知蟠龙镇是国民党的军需站,要想端掉它,必须把驻守在蟠龙镇的王钊、刘戡的大量部队调出来,光李昆岗部在蟠龙镇时,打蟠龙镇就不成问题了。于是,彭总安排王震纵队的一个旅及部分军队,扮成野战军主力过黄河,蒋介石、胡宗南果然上当,命王钊、刘戡部出蟠龙镇追杀王震将军所部。彭总一看国民党上钩,调集野战军主力,迁灭了李昆岗部,取得蟠龙镇战役的胜利,也解决了野战军官兵换装问题。此战也成了解放战争中调虎离山之计的经典之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