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阳标统:黄埔军校二期优等生,“打倒列强”作者,竟是共产党员_耒阳_同学_参谋

作者:连阳标统

这张图片来源于基督教美国长老教会中国教区影像文献库,内容是一九二五年广州工农商学兵抗议英帝国主义制造的“沙基惨案”大游行中,黄埔军校生列队等候出发。

本组图片相关内容一共十六张,唯有这张能看清人脸,因此每次浏览图库遇上这张照片,都会对一左一右两人看多两眼……你不觉得他们长得很有个性?

尤其是最右边那小矮个,和印象中蒋校长与二期优等生合影身侧某位学生有点像,我特地翻出来对照,结果对不上。

这张是伪图,二期生被P去一横,变成一期生。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优等毕业生摄影,民国十四年九月六日。

上图也是常见,却不知道每位优等生具体名字。检索资料时,发现XX革命历史博物馆P掉图片里二字其中一横,改为“一期优等生”。感觉这事不能再搁置,非搞清楚不可,不然会以讹传讹一直错下去。

展开全文

第二期学生毕业典礼摄影

根据《黄埔》月刊记载,1925年9月6日下午,第二期学生毕业典礼于军校本部大操场举行。程序安排如下:

(1)阅兵式

(2)分列式

(3)授文凭

(4)毕业生宣誓

(5)赐训

(6)演说

(7)礼毕,回校宴会。

毕业典礼上,汪精卫作《国民革命之意义》讲话,军校长官和党政军领导亲临盛会并讲话。

优等生前10名分别得奖:

第1名容干,奖给金质望远镜1架;

第2名邝鄘,奖给金质手表1只;

第3名李士珍、刘福康(两人并列),各奖给银质手表1只。

其余第4名至第10名各奖给皮带1根,孙中山等名人著述12部。蒋介石致训词并召见优等毕业生并合影。

我没二期同学录,知道名字却无法对应肖像,幸得中大彭毅聪博士帮我查阅到在《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9月29日第7版上,刊登的一张照片每位同学都注有名字,如此人名与肖像才对应起来(下图)。

(本图由杨灵统提供)

前排左起:李士珍、雷醒狮、蒋介石、邝鄘、谭煜麒。后排左起:惠子和、容干、刘福康。

容干:广东中山人。

他这个第一名,有没沾同乡孙中山光不知道,个人估计蒋先生也没这么无聊,不论大小事皆拍领袖马屁。

对容将军履历不熟。只记得一九四〇年,独九旅在潮汕打败仗,调离驻地,转惠州宝安、深圳一带驻防。前中将旅长华振中因指挥不力被炖冬菇,踢去陆大学习,由他接任旅长。容将军也是表现一般般,中规中矩,有失他二期状元之誉。

邝鄘(1897年―1928年6月6日),又名光炉,字子一,号爱陶。

衡州府耒阳县仁义圩邝家村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高级将领,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先烈。

邝同学身材矮小,土头土脑。说实话,湘赣闽粤桂交界山区,这类长相同学仰俯皆是(大都是客家人)。看着照片,我脑海里闪过好些个同学脸庞。

这类同学思维也保持了土头土脑的特征,性格质朴,为人憨厚,成绩低调。只是一旦遇上某个开挂的,其出类拔萃,一骑绝尘英姿,只能让人望尘兴叹,我便是有这样的同学,所以颇能理解貌不其扬的邝鄘同学,能夺得二期榜眼。

不信是吧,有没听过:“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这是邝鄘同学取自儿歌《两只老虎》填的词,因朗朗上口,风靡一时。

该曲当年被列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暂代国歌(三民主义,萝卜大葱是后来定的)、也是国民革命军军歌、红军第一首军歌。

邝鄘同学毕业后,留校在政治部担任科员,上图为第三期同学录上政治部全体职员合影之一。前排红框者为聂荣臻元帅,后排右一红框者为邝鄘。

邝鄘同学头像放大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邝鄘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他调叶挺部任营长。

1927年7月,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1月,三河坝分兵后,邝鄘随朱德参加湘南暴动。随后奉命在耒阳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并任师长。

第四师组建后,他指挥部队乘敌不备,连续打了两次胜仗。在北乡春江铺,他率部选择有利地形,采用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歼灭敌人的战术,给从衡阳南犯的李朝芬师和一个教导团予以迎头痛击。在西乡荫田和衡头,打败为害乡里、无恶不作的尚宜春民团。这两次胜仗,稳定了耒阳苏维埃政权,使全县打土豪、镇压反革命、开仓分粮、插标分田的土地革命运动搞得热火朝天。

1928年5月,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他被任命为第三十四团团长。5月中旬,他又奉命带领耒阳农军回乡开辟游击根据地,任第一路游击司令。下旬,邝鄘同学带领警卫员和勤务员准备回仁义乡邝家村发动群众,路过南乡时,与大队敌军遭遇,不幸被俘。

1928年6月中旬,邝鄘同学在耒阳古塘村被枪决,时年三十一岁。

李士珍

几乎在每一期警官同学录上,都能看到阿珍这张大头像。别人如何我不知道,我是看得腻味不已。

李士珍,浙江宁海人。

以前我会将阿珍与北洋三杰之首王士珍混在一起记。

李士珍出生于一八九六年,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到广州投考黄埔都快三十了。为找个好出身,李警长也真是放得下自尊,拉得下脸。此番年纪,与他同年的张发奎、薛岳等一大帮广东佬,都混上师、旅、团长了。哦,别和我说他因仰慕革命投身黄埔,我不信的。

由于年龄比较大,有学历也有社会阅历,李警长为人做事自然比一般同学周全稳妥。看他的履历,你就明白什么叫火箭式干部:九月毕业,十二月二次东征,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参谋处中尉参谋,时年三十岁。

一九二六年三月,任广州卫戍司令部中尉参谋,四月,第二师司令部上尉,七月兵站总监部少校分站长,参加北伐。

一九二七年二月,中校参谋处长。五月,任上校参谋长。十月,调升少将参谋长,时在第一路军兵站分监部服务。

三年时间,由白身遽升至少将,李警长仕途跨越式发展,令人瞠目吧? 这还未完……

一九三〇年,公费赴日本学习警政。九 · 一八之后回国,任参谋本部中校参谋,首都警察厅警士教练所所长,首都警察厅秘书。

一九三六年任内政部警官高等学校校长,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督率警校学生赴沪参战防守南市,警校迁址成都后仍任教育长,组织中国警察学术研究会和警察学会,开办西北、东南警训班,为各级警政机构培训干部。一九四八年七月,任中央警官学校中将校长……号称“民国警察之父”。

这个称呼我觉得商榷一下,李警长资历深厚,门生塞途是真的,什么“民国警察之父”则有点过誉,在他之前,北洋时期警政建设也是有基础的。

惠子和

惠子和,别号介如,陕西长安人。

毕业后以国民党党务特派员身份派返陕西,入岳维峻部任师政治部主任,后因岳维峻部旅长徐全忠煽惑诬陷,不久被处决。

刘福康:湖南安仁人

没找到刘同学与雷醒狮、谭煜麒三人下落与消息,估计在东征、北伐中阵亡,湮没在历史的荒烟蔓草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