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世界军校史上地位如何?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共有多少人_黄埔军校_武汉_军校

本文目录

  • 黄埔军校在世界军校史上地位如何
  • 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共有多少人
  •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黄埔军校在世界军校史上地位如何

在世界军事史上,法国的圣西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上的“四大军校” ,这主要是基于对其建校历史、人才培育和历史贡献三方面的考虑。有一些报道说,有人评选世界十大军校,黄埔军校力压西点军校夺魁。我没有看见这样的新闻,多半是铁血网这样的媒体自娱自乐。

中国军校之所以没有上榜,是因为中国自1840年以来在对外战争中基本都是失败,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打赢对外战争,就是1937-1945年之间的中日战争。所以,中国对外作战是没有什么亮点的,没有亮点的国家的军校,很难被世界排到前列。1950年代以后,中美在朝鲜战争扳了一下手腕,中国顶住了美国的凌厉攻势,但最多算是平手,而且与黄埔军校关系不大,抗美援朝将领中只有一个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不过,黄埔军校虽然在对外作战史上作用不大,但对于国内革命还是意义重大的。黄埔军校是孙中山搞出来的构想,孙中山的意思是,我们国民党要有别于军阀,就要有自己的枪杆子,要有一批革命的军队,让军人知道我们是为了谁打仗。这是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目的。从毕业生的数量上看,黄埔军校培养的将领,绝大多数是国军体系的,少数是共方体系的。组建黄埔军校,共方是出了大力的,苏联出了最大的力。黄埔军校草创之初,黄埔军校只有可怜兮兮的30支七九毛瑟枪,还不够给守卫用的。缺钱缺枪,是当时黄埔军校的实情。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曾回忆,有一次,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当面奚落小蒋说:“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你那几根“吹火筒“,我只派一个营就可完全缴你的械。”是苏联人给黄埔军校解了燃眉之急。鲍罗廷是当时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表,他派苏联的军舰向黄埔军校赠送了大量的军事物质,仅仅第一次援助,就包括8000支全部配有刺刀的俄式步枪、子弹400万发、10支小手枪。后来在,这样的无偿援助还有多起,小蒋当时对苏联是感功戴德。至于为什么后来反目成仇,有特殊的原因,不在这里交代。

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 说,“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及各分校毕业生共有两万多人,他们奋勇拼杀、舍生忘死,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还有黄埔军校同学会(THE ALUMNI ASSOCIATION OF HUANGPU MILITARY ACADEMY,AAHMA),这是一个是由黄埔军校同学组成的爱国群众团体,旨在发扬黄埔精神,联系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1984年6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黄埔军校同学会自成立以来,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海内外广大黄埔同学发扬爱国的黄埔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往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要是他们知道中国的某些人在拼命的叫嚣,要驱赶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离开中国,一定会惊讶的嘴巴合不拢了。

至于黄埔军校没有评上世界四大军校,或者十大军校,我认为不必在意。黄埔军校是中国特色的军校,是为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服务的。它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该功成身退了。现在,我们中国有了其他好的军校,比如,位于北京市的国防大学,是全军最高学府,全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负责培训军队高级干部和为军队培养研究生。“怀疑探索者”团队就有成员李大光在里面担任教授。还有前身为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在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全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是解放军未来科学家、技术专家和新型指挥军官的摇篮,本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军校,叫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镇江船艇学院,是中国全军唯一的一所培养陆、空军船运人才的院校,在业内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2017年7月,该校与原位于天津本部的军事交通学院等军事院校合并重组,校名撤销。原镇江校址改建为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承担航海技术、轮机工程、作战指挥三个专业“2+2”培养模式专业课程的教学、训练任务。有志于报效军方的朋友可以去考虑这些军事院校,会有很好的前程。

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共有多少人

1、程子华(1905—1991)山西解县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学生。1926年入党, 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 军长,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政府主席、商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军事家,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8年入党。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红军大学教育长、副校长。

3、萧大鹏(1909-1931)江西雩都人,大革命时期入党,黄埔六期,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东河办事处主任,红二十军军长。

4、赵一曼(1905—1936.8.28)四川省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 1926年入党。珠河县铁道北区区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5、谢冰莹(1906—2000)湖南省新化人,女,笔名冰心,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

6、胡筠(1898—1934.1)湖南平江人。 女,1925年入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6期学员。中共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6军独立团团长、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红军学校5分校女生团政委。

7、王良(1905--1932)四川綦江(今属重庆)人,字傅良,原名化陔。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红军第十、十二师师长,第四军军长。

8、龚楷(?-1930)四川人,大革命时期入党,黄埔六期,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红四军第四纵队参谋长。

9、曾宪植(1910-1989.10.11)湖南湘乡人,女,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8年入党,邓颖超秘书,全国妇联副主席。

10、张瑞华(1909- )河南信阳人,女,聂荣臻夫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6年入党,中共华北局妇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处长。

11、黄杰(1910- )湖北江陵人,女,徐向前夫人,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8年入党,参加领导九岭岗暴动,纺织工业部人事司司长。

12、游曦(1908.3.26-1927.12.13)四川巴县人,原名传玉,女,1924年入团,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参加广州起义,重庆市妇联宣传部主任。

13、陈伯钧(1910-1974.2)四川达县人,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7年入党,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军长,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4、刘型(1906-1981.8.7)原籍湖南醴陵,生于江西萍乡,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7年入党,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农垦部副部长,

15、邓萍(1908-1935.2.27)四川富顺人,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6年入党,领导平江起义,红三军团参谋长,军团前委委员兼红五军军长.

16、周维炯(1908-1931.10)河南商城(今属安徽金寨)人,1924年入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领导商南起义,红四军十一师师长.

17、段玉林(1900-1932.8)湖北石首人,黄埔六期,1926年入党,红六军二纵队司令员,红三军八师师长.

18、莫文骅(1910.1.7-2000.5.30)广西南宁人,黄埔六期,1930年入党,红五军团宣传部长,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十四兵团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宋绮云(1904-1949.9.6)江苏邳县人,原名元培,字复真,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六期学员。1927年入党,中共邳县县委书记,在杨虎城部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

20、黄静汶(1906- )福建嘉义人。

21、周文在(1906-1994.4.10)江苏常熟人。

22、张赤男(1906.6-1932)福建长汀人,字尚书,又名希尧。

23、唐竣 (1896-1935)广西靖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即黄埔六期,1926年入党,红八军军部参谋处处长。

24、何莽(1905-1930.12)广西龙州人,又名子礽,壮族。

25、陈可福(1910-1931.2)广东南海人。

26、王诤(1908-1978.8.13)江苏武进人。原名吴人鉴,1934年入党。是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无经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建者。

27、臧克家(1905.10-2004.2.5)山东诸城人,中国当代诗人,作家,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民盟成员。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六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秘书,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写作学会会长。

28、胡兰畦:著名女社会活动家,她先是在上海、江西一带参加平民教育运动,之后参加邓演达的反蒋运动。

扩展资料:

辉煌历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对其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除众所公认的财政问题外,蒋介石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广东政局的现状,尤其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

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尔后黄埔军校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校歌歌词被明定为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后来成为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该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

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

1931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主要培养国民党陆军初级军官。建国后的海军少将张学思,历史学家黄仁宇都是中央军校毕业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8月日军侵略南京,其后由南京出发,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十六个月间学校四易其地,学生长途跋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均能安之若素。

迁校期间,因前方作战部队缺乏,十一、十二及十三期先后提前毕业,且于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黄埔军校在抗日战争中成了培养抗日官兵的大本营。各期毕业生都一律开赴抗日前线参战。抗战胜利后军校改制,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在1946年元旦后改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名义上国有化隶属陆军总部,校长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由关麟征升任校长。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命训练新军,决定在高雄凤山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直属成都本校,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第十分校。

1949年12月,蒋介石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子弟200余人空运到台湾。当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

1926~1949年。从第一期到第二十三期,军校共培养32万各级军官。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养了七期13000余人。这些人中的多数形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骨干——“黄埔系”。

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是“黄埔系”的初步形成时期。在抗战时期,“黄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干纷纷当上了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战区司令长官,从而完成了“黄埔系”在军界的接班部署 。

后来居上的黄埔一期生杜聿明(时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以悍将著称的黄埔第三期领跑者王耀武(时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职务“越跑越慢”的黄埔一期生郑洞国(时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 。在国民党空军系统内,黄埔生更是独占鳌头 。

抗战初期,为了培养更多的空军预备飞行人员,决定成立空军军士学校,出任教育长的是黄埔第一期的王叔铭 。王曾于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去苏联深造,1931年秋回国脱党转投蒋介石 。1940年接替周志柔,长期担任中央空军学校教育长,国民党的空军人员大多出自其门下 。

1949年12月蒋介石及其所谓“中华民国政府”迁居台湾台北,其后1950年3月1日蒋代表国民党当局宣布:“陆军官校,为革命军基本人才培植的基地,与建军建国的前途有莫大之关系,早就应该恢复。校长一职,不能以任何人兼任,所以在校长人选未定之前,军校的名称不愿恢复。这次任命罗友伦同志为校长,正式恢复军校。”

同年10月,黄埔军校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所在的高雄凤山维武路1号以所谓“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的名称被重新建立,并续办第二十四期作为黄埔军校的继续,学校现占地面积173公顷。至2004年已办至七十三期。另外“中国陆军军官学校”是迁往台湾十二座所谓“在台复校”的大陆大学之一。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学校停办,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若包括台湾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已七十八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机构设置:军校由六个部门组成,政治、教育、训练、管理、医学和补给。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

参考资料:中国黄埔军校网-黄埔师生文史馆

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戴笠作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为何被除名

鲜为人知的是,戴笠在家乡知道黄埔军校办学的消息,是从毛人凤的嘴里。毛人凤曾经投考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不巧入学后大病一场只好退学,回乡奔丧时邂逅戴春风(戴笠)。

1926年初戴笠赶到广州参加黄埔六期的招考,第一次居然落榜,也是天无绝人之路,此时刚好北伐军攻克贺胜桥大捷,震动全国,因此从各地来广州报考军校的青年很多,黄埔军校入伍生部决定9月底再招考第二批学员,戴笠终于如愿以偿,并且成绩还不错。

黄埔军校第六期扩大招收到4400名学员,戴笠被分到入伍生部第六期一团二营七连,领到一身苏式黄色卡叽布军装。新兵训练强度极大,每天要至少受训四小时的摸爬滚打,许多身体差、意志薄弱的青年往往就被淘汰了,有的病倒,有的直接开小差,戴笠能够坚持下来,说明基本素质还是可以的。

黄埔六期正赶上1927年国共分裂的“清党”事件,将戴季陶作为精神导师的戴笠选择了国民党,在校期间已经开始进行监视异党等活动,算是早年的特务萌芽工作。之后戴笠同其它300名身体较好的学员组成了第六期入伍生骑兵营,按总司令蒋介石的命令开往苏州整训。

偏巧赶上1927年底蒋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及何应钦逼迫下野,南京政府乱七八糟,骑兵营连伙食费都没着没落了。戴笠跟随营长沈振亚前往奉化溪口面见蒋介石解决经费问题,这也是戴笠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因为他入学时老蒋已经去领导北伐战争了。

溪口之行并没有解决骑兵营的经费困难,许多学员不得不离开部队自谋出路,恰在此时,老家来信说族侄女戴学南因涉嫌异党在杭州被捕,主持“清党”工作的正是戴笠高小同学姜绍谟,请他前往营救,于是戴笠也离开苏州部队。期间错过并缺席了黄埔六期在南京的毕业典礼,所以没有拿到黄埔军校正式文凭,但不是被除名,算是黄埔肄业生,以后没少为此受气。

至于野史说戴笠偷拿菜金等云云,不足为信,以戴笠当时的身体与精神上进状态,以及心中的“远大理想”,如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戴笠从江山回到南京后,投靠了军校期间认识的黄埔二期胡靖安,此人在北伐军总司令部任职,正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成立早期特务小队“密查组”,戴笠尽管没有任何军职,却干的不亦乐乎,被戏称为“编外情报员”。

但是,既然入了特务这一行,以戴笠的天赋和能力,他终究会有出头之日,事实也如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