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跟日本人动手的霍元甲和叶问,结局怎么样陈真真的不是霍元甲的徒弟吗?蒋介石在日本留学的六年发生了什么_日本_蒋介石_日本人

本文目录

  • 历史上跟日本人动手的霍元甲和叶问,结局怎么样陈真真的不是霍元甲的徒弟吗
  •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的六年发生了什么
  • 宋美龄和宋庆龄都受过高等教育,却为何染上烟瘾
  • 被称为“民国第一豪侠”的陈其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跟日本人动手的霍元甲和叶问,结局怎么样陈真真的不是霍元甲的徒弟吗

历史当中习武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出名的人却不多。不过也出了霍元甲、叶问等几位大师,那么他们当年经历了什么东西?有没有和日本人打过?

霍元甲吓跑两个大力士,但没和日本人动手。

霍元甲自幼体弱多病,他的父亲担心他败坏家族名声,所以并不想让他习武。但是他从小热爱武术,只好偷偷学习。被父亲发现之后,他保证不和别人比武,这才被允许学习武术。

等他24岁的时候,打败了之前击败哥哥和弟弟的一名武者,父亲才一改之前的看法,悉心教授他武艺。后来开发了迷踪拳,小有名气,也有了一个霍大力士的称号。

1901年的时候,一个名叫斯其凡洛夫的大力士,来到了天津打表演赛。当时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还侮辱我们是东亚病夫,要让我们开开眼界。

霍元甲得知他的情况之后,想教训他一番。于是在戏园子里面摆下擂台,但是等到比武的时候,斯其凡洛夫胆怯不敢过来。

原来他之前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强,狡辩说之前自己是开玩笑的。霍元甲逼迫他登报道歉,这才放他走。

1909年的时候,来自英国的大力士奥彼音,在上海摆下擂台,同样号称是要教训东亚病夫。结果一直没人敢应战,最后只好登报寻求武师。

霍元甲从报纸上得知消息之后,来到上海准备会会这名大力士。奥彼音刚开始并没有害怕,但是他要求霍元甲不准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国武术技法,霍元甲也全部都答应了。
等到比武的时候,奥彼音却迟迟不见踪影,原来他早就偷偷的溜走了。他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力士,只不过是在马戏团里面工作过一段时间。

两人的接连败逃,让霍元甲的名声越来越大。在1910年的时候,日本柔道会不服霍元甲的名气,主动提出来要约战。

霍元甲都没有主动出战,只不过是他的徒弟刘振声代为出战,就连败5人。日本领队提出来主动和霍元甲交手,刚刚几个回合,就知道自己敌不过。

当时日本人想下黑手,被经验丰富的霍元甲识破。一个虚晃打断了日本领队的肋骨,逼迫他们不得不认输。

外国人接二连三的挑战失败,在上海掀起了一股习武的热潮。为了能够救国,霍元甲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家规——收外姓徒弟、改动祖传迷踪拳。不过霍元甲的所作所为,全部都被日本人记恨在心里。

他们当时在比武的时候,听说霍元甲患有呛咳症,而且多年习武落下一些老疾。日本人主动提出来要给霍元甲看病,坦荡一生的霍元甲毫不怀疑,接受了日本医生秋野的治疗。

结果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住院没多久之后急转下降。精武门的徒弟后来把霍元甲转院,交给了自己医生来治疗。然而发现霍元甲中毒太深,已经回天乏术。

化验了霍元甲之前一直吃的药,发现这种药其实是一种慢性毒药,这才明白了霍元甲的死,都是因为日本人所陷害。不过霍元甲对于武术的努力没有白费,徒众超过40多万人。

叶问打日本人点到为止,主动跳出比武圈。

相对于霍元甲来说,叶问和日本侵华的时间重叠更多。因为霍元甲1910年便去世,叶问名声大噪的时候,正处于日本侵华战争时期。

当时日本人占据了佛山之后,早就已经听说了叶问的大名,就想邀请他担任日本宪兵队的武术教练。一生正气凛然的叶问,怎么可能去答应做一个汉奸?因此多次拒绝。

日本人当时就告诉他,如果你能打败我们队的武术教练,那么随便你来或者不来,因此叶问才不得不接下了这次挑战。

在比武的时候,由于日本武术指导的功夫不到家,叶问只是稍微的晃了他一下,眼看着对方就打不过了。叶问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在日本武术指导明显要败的时候,主动跳出了比武圈。

虽然表面上是日本武术指导胜了,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怎么回事。日本人也没脸呆在比武台了,只好灰溜溜的跑回去。后来叶问担心激怒日本人,所以决定离开佛山。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叶问来到了香港,收了几个徒弟。另外还把咏春拳发扬光大,无论是男女老幼,都想练上一练。

有关于陈真和霍元甲的关系。

其实历史上对于到底有没有陈真这个人说法不一,我们估且当这个人肯定存在吧。据说陈真在12岁的时候,拜了一个独臂老人为师傅。但是自从师傅被霍元甲打败之后郁郁而亡,陈真就发誓要给师傅报仇。

但是后来被霍元甲的人格所折服,转身投奔在了霍元甲门下。在不久之后,霍元甲送陈真出国留学,在日本继续深造。可惜后来由于霍元甲在国内被害,陈真回国为霍元甲报仇。

在1912年的时候摆下擂台,单挑日本柔道流武者137人,这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之战。而后来日本企图炸毁大使馆,给发动侵华战争留下借口。

结果被陈真揭发,并且闯入大使馆,杀死了日本大使武田雄信。为了不让自己连累到精武门,陈真主动死在了日本人的枪下。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的六年发生了什么

1906年4月,仍留着辫子且不会日语的蒋介石第一次来到日本,赴日的目的是想在日本学习军事,这次赴日对蒋介石一生意义重大,因为他在日本结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陈其美和孙中山。在陈其美介绍下,蒋介石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树立起学习近代军事以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理想。

1908年春天,蒋介石以蒋志清名到东北的陆军部集合,自大连乘轮船赴神户,然后转往东京,以清朝官费留学生的名义,第二次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预校东京振武学校,同时改名中正,字介石。1910年12月,蒋介石便被派往高田的陆军第13师团野战炮兵19联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作为二等兵实习,主要是喂马,以及替军马“擦热”,使马在严寒中血液流通,而在严冬中用冷水洗脸这一作法培养了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性格。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返回上海,投入浙江同乡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帐下,参加了辛亥革命。1912年1月14日为派系权力之争,受命于陈其美,在上海的一家医院和另外一人爬进医院刺杀了其政治对手陶成章,为此蒋介石先后两次流亡日本,1913年二次革命时,陈其美誓死捍卫共和,被推举为上海讨袁总司令,与袁世凯公开决裂,蒋介石其时也参加了“二次革命”诸多战斗。

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日本友人山田纯三郎的寓所被袁世凯派的枪手所杀。之后,蒋介石尽力照顾陈其美的两个子侄陈立夫与陈果夫,并最终发展成国民党内部一度如日中天的“CC派”。可以说,蒋介石留学日本这几年,在日本所建立的人脉关系,为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一步步走向中国政治权力巅峰奠定了基础。

宋美龄和宋庆龄都受过高等教育,却为何染上烟瘾

宋美龄和宋庆龄确实都有烟瘾,喜欢抽烟。


有说宋美龄抽烟是为了控制体重。早年她是浓淡不拘的,有一次,她在和一群官夫人打桥牌,忽然问一位副官:“某副官,你有没有香烟?”那位副官很吃惊,但还是反应很快地对她说:“报告夫人,有是有,但我们抽的是“八一四”军烟,味道很浓的!”宋美龄不假思索地说:“给我一根试试。”副官为她点燃香烟,眼见她怡然自得地把那根军烟抽完了。

此外,宋美龄还很喜欢那种加了薄荷醇的英国香烟,要么就是比较薄的,女士们喜欢的淡烟。

但是众所周知,蒋介石是不抽烟的,因此宋美龄有个原则,就是蒋介石在的场合尽量不抽烟,即使在官邸烟瘾发了,也是在自己的书房或卧房抽,不会干扰到蒋介石。

直到后来,宋美龄的身体不太好了,医生让她少抽烟,她才渐渐很少再吸烟了。


而宋庆龄的吸烟史也是很久的。据李燕娥(宋庆龄保姆)所说,夫人吸烟是从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开始的,当时她心闷,悲哀,才开始学会了抽烟。

宋庆龄每天一包20支装的烟就足够了。外出时,她会携带一只三寸见方的小烟盒放在口袋里,需要的时候,就拿出一支点上,但她很少在公共场合吸烟。

宋庆龄以前吸烟,要用烟嘴,自从上海生产出过滤嘴熊猫牌香烟后,她就不再使用烟嘴了。

1944年6月20日,美国第33任副总统华莱士,以美国总统特使身份访问中国。次日晚八时,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在林园官邸设宴招待,受邀与会者百余人,宋庆龄也参加了。

在纪录片中,捕捉到一个短暂的画面:宋庆龄请旁边的蒋介石向隔座的宋美龄索烟,而居中的蒋则替她传递烟盒,透露了一丝温情暖意。


至于宋氏姐妹染上烟瘾,与其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没多大关联的。

首先,她们生长在开明的、男女平等的家庭,男人可以抽烟,那她们为何不可抽?

其次,她们从小受的是西方教育,观念也受西方影响较深——在西方,女士抽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最后,抽烟是个人的行为,她们之所以会有烟瘾,肯定在心理和习惯层面都有原因,就更轮不到我们外人操心了。

比起这些,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她们对中国所作的贡献,这个影响是更为深远与长久的,对不?

被称为“民国第一豪侠”的陈其美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其美这个人是浙江豪杰,但是让他真正能够出现在历史中主要还是因为三个人物,第一个是他追随的对象孙文,第二个是他的拜把子兄弟常凯申,第三个是他的侄子陈果夫,当然陈果夫还有个弟弟陈立夫也一样出名,是民国CC系的代表。那么这个陈其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1)上海督军陈其美

陈其美是同盟会的元老,也是青帮的代表人物,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而且这个人很有魄力和手段。陈其美在家里排行老二,但是估计家境不好,被安排去了石门镇一间当铺当学徒,一折腾就是12年,后来家境宽裕了去日本溜达,在那里认识了很多革命人物,比如徐锡麟、秋瑾、张静江、谭人凤、褚慧僧等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孙先生和常凯申,还加入了孙文的同盟会。

后来闹革命的时候,陈其美也是出力颇多,跟辛亥革命的先驱也算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后来混上了沪军都督。但是正是因为他铁了心支持孙先生,导致袁世凯势力看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所以陈其美的命运于1916年戛然而止,他在上海法租界被刺身亡,去世时年仅38岁。

(2)孙文的铁杆支持者

现在说起孙文,这人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是他的革命事业其实非常成功,但是精神很可嘉,有点灯塔的味道,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然了,一个政治家是不能看私德的,正所谓成大事不拘小节,就是这个道理。陈其美认识孙文之后,基本上是为孙文出生入死,孙先生说去哪,他别无二话,这种赤胆忠心让孙先生异常感动。

孙先生虽然现在地位很高,但是在创业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要听他的。孙先生喜欢搞帮派文化,1913年在东京筹组中华革命党的时候,孙先生就要求入党的成员在入党简章上写“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这也就算了,孙先生还要求大家要按手印,有点卖身契那味道了,底下人很反对,特别是黄兴,他说这分明就是不平等,太屈辱了。结果陈其美就站出来支持孙中山,对着诸多志士说:“孙先生毕生致力于革命,耗费了无数心血,由孙先生统治中国,天经地义,革命才能成功!”说完,啪的一下,就按手印了,避免孙先生被人围攻无人捧场的局面。所以这么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创业始终难成的孙先生一辈子都觉得有点辜负他。

(3)千足蜈蚣常凯申的真正结拜兄弟

再说说陈其美和千足蜈蚣常凯申的关系,这两人是烧黄纸、斩鸡头的结拜兄弟。当年常凯申是陈其美跑到日本溜达的时候认识的,虽然大家知道常凯申喜欢跟人结拜,但是基本上他的结拜兄弟下场都不咋地,有些还是被他坑的,好一点的被软禁一辈子就算了,差一点的直接死在海上,不过陈其美这个手足兄弟他是真的认的,还顺带照顾了陈其美一家子。

为啥常凯申这类千足蜈蚣对这个手足兄弟这么认真呢?主要是因为有两点,第一点是陈其美跟他算是贫贱之交,认识的时候这两个人都不算啥大人物,都是来日本镀金的,想说来这里开开眼界,回去好混个一官半职;第二点是陈其美没少帮常凯申,在1914年的时候,陈其美已经是孙先生的头号打手了,常凯申却啥都不是,一度还在上海滩当混混,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其美就给孙先生安利了常凯申这号人物,说他能打能谋略,可以说陈其美对于常凯申来说有着重要的知遇之恩。所以老常一想到陈其美就万分感激,真的把他当成手足兄弟来看,不是那种反手就一个出卖的野生兄弟。

当然了孙先生在接纳了常凯申之后,一开始也不是很器重他,所以常凯申有几次都负气回家了,不愿意搭理孙先生。不过这两人实在是敌不过现实,一方面是孙先生手头确实没啥人能用,能打靠不住,靠得住的不能打;另一方面常凯申也知道孙先生是他唯一能接触到的大人物,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还有个慈溪常凯申,更别提什么重用了,于是后来两个人也就继续凑合搭档了。

每当常凯申要职位的时候,就会跟孙先生聊陈其美,毕竟孙先生觉得自己真的对不住陈其美这个头号打手,所以对于常凯申的要求也就不那么排斥了,后来也是尽量想办法提拔常凯申。常凯申真就是孙先生一手提拔起来的,最典型的就是把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给了老常,这个是老常发家的根本,很多高级军官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4)CC系创始人的叔叔

陈其美1916年在上海法租界遇刺身亡之时,常凯申和孙先生都不成气候,自己都不知道明天能去哪溜达,所以更没有办法能够帮衬陈其美他们家,于是这两个人心里对陈其美都有愧疚。后来黄埔军校创立了,常凯申当了校长,手中有了一点点权力,于是就把陈果夫和他弟弟陈立夫叫过来,拉他们一把,让他们在上海为军校招募新生兼采购物资,可见常凯申跟陈其美的兄弟情是真的深厚。

后来常凯申在KMT越混越好,于是二陈就跟着水涨船高。当时的常凯申觉得自己手底下没有靠谱的班底,就让二陈去拉人组建一支效忠常凯申的班底,于是二陈就创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务调查统计局特务机关,也就是赫赫凶名的“中统”。

(5)结语

陈其美这个人其实毁誉参半,但是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说,这位陈先生还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称他为浙江豪杰丝毫不过分。

喜欢民国故事的朋友,有兴趣可以看看这本《历史深处的民国》,确实写得不错,有兴趣可以买一套,链接我放在下面了。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走吧,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