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时期是不是有很多军阀几大势力是怎么排名的)_国民革命军_番号_蒋介石

本文目录

  • 国民革命时期是不是有很多军阀几大势力是怎么排名的
  • 国民政府和民国政府有什么不同
  • 国民革命军全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 八路军究竟是第八路军还是第十八集团军为什么前后有两个番号
  • 国民革命军是什么意思
  • 国民革命军中有多少湖南将领

国民革命时期是不是有很多军阀几大势力是怎么排名的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各路军阀混战,以前我也很懵逼,因此用心查阅了资料,争取把各路军阀的前世今生一网打尽!

从大的历史时期来看,可以分为北洋军阀时期和新军阀时期。

北洋军阀,起源于李鸿章的淮军,后经袁世凯小站练兵,成为其称帝的力量根基,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称帝失败,北洋军也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

/段祺瑞

首领段祺瑞,安徽人,故称皖系,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等。

北洋军分裂之初,皖系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实力最为强大,段祺瑞出任北洋政府临时执政,国务总理,控制了政府。1920年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皖系和直系大打出手,即直皖战争,最终直奉合作击败皖系,段祺瑞下台,皖系逐渐消亡。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人曾经想让段祺瑞出来组建傀儡政府,被其严词拒绝。

直系

/冯国璋

因为主要将领都是直隶人,故称直系。初代代表人物为冯国璋,即冯巩的曾祖父,曾经出任北洋政府总统,1919年去世后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人继承了直系。与皖系不同,直系背后是英美的支持,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和西北等地,直皖战争之后主导北洋政府,但是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被国民革命军击败,直系军队被收编,孙传芳本人也到东北投奔张作霖。

奉系

首领为张作霖,因为其为奉天人(沈阳),故称奉系,主要将领有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马占山等人,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去世,其子张学良接手奉系。奉系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控制了东三省,期间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第一次直系胜利,第二次张作霖打进北京,控制了北洋政府,成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后来因战事不利,退回东北,途中日本人策划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身亡,张学良接手,当年通电全国宣布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至此北方军阀三大派系全部结束历史使命,中国完成统一。

与北洋军阀同时期存在,并贯穿整个国民革命时期的还有桂系、晋绥系等等,与新军阀一起介绍。

滇系

/蔡锷

滇军,指的是由云南地方实力派组建和指挥的,以云南为大本营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军队。滇军前身是光绪年间的云南新军,辛亥革命中蔡锷将军在云南领导新军起义,后任命唐继尧为滇军司令,并向贵州、四川等地扩张。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唐继尧在云南宣布独立,发起护国运动,并出兵讨袁,引起南方各省的声援,在此压力下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滇桂战争后,滇军内部分裂,云南四镇倒唐,龙云成为滇军新统帅。

抗日战争中,滇军参加大小战役20余次,伤亡十余万人,为民族抗日大业作出重要贡献,然而抗日刚结束,蒋介石就准备收编滇军,发动倒龙政变,龙云出逃,滇军被收编,退出历史舞台。

桂系

/李宗仁与白崇禧

辛亥革命后,广西当地实力派以广西新军为基础组建,桂系分为陆荣廷时期的旧桂系和李宗仁、白崇禧时期的新桂系。民国九年,陆荣廷以护法军名义进攻粤军,粤桂战争爆发,第二次粤桂战争中,孙中山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攻入广西,导致桂系内部分裂,沈鸿英脱离陆荣廷自立,双方大打出手,此时李宗仁、白崇禧异军突起,先是联合沈鸿英灭掉陆荣廷,再灭掉沈鸿英,重新统一了桂系。

桂系与蒋介石一直不对付,还曾经与何应钦联手逼迫蒋介石下野,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出兵逾百万,高居全国第二!解放战争时期,桂系随着蒋家王朝一起覆灭。

粤系

孙中山凭借粤军的支持割据广东,图谋全国,最终实现国民革命之胜利,陈炯明领导的粤军居功至伟。护法运动成功后,孙中山坚持北伐,陈炯明不同意,双方闹翻,粤军决定武力驱逐孙中山,而孙中山也炮轰广州,此事过后粤军迅速分裂,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力挺孙中山,第一师是粤军精锐,有李济深、邓演达、叶挺、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薛岳等人。蒋介石崛起后,粤军编入北伐军,逐渐成为蒋介石半个嫡系部队。

川军

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四川军阀防区制由此形成。经过多方混战,形成杨森、邓锡侯、田颂尧、刘湘、刘文辉、刘成勋、赖心辉、刘存厚等几个军阀巨头,在第五次“围剿”期间,蒋介石指挥川军对红军围追堵截,也趁机收编川军,四川军、政、财、文大权上交省政府,结束军阀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川军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大型战役,出战兵力达到全国1/5,被国人成为铁血之师!

晋绥军

/傅作义

活动在山西、绥远以及华北地区,主要领导有阎锡山、傅作义等,前身是清朝山西新军,在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壮大,控制了绥冀察和平津等北方六省区市。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对抗蒋介石的中央军,晋绥军落败,实力大减。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入华北、山西大部,晋绥军地旁被进一步压缩,同时蒋介石为了防止晋绥军坐大,又将傅作义部脱离晋绥军。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保护北京古城作出了重大贡献,阎锡山部则跟着蒋介石败退台湾。

西北军

/冯玉祥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将领冯玉祥突然率领所部回到北京,发动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史称北京政变。冯玉祥所属部队改编为国民军,也被成为西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与阎锡山败北,两人通电下野,西北军大部投降蒋介石,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还有另一支西北军,它就是杨虎城率领的17路军,杨虎城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逼辞去17路军一切职务,17路军也被改编。

黔系

以刘显世为首,有袁祖铭、周西成、王家烈等人,主要势力范围在贵州,相对弱小,在第五次“围剿”中出镜颇多,但是被红军耍得团团转,红军也喊出了“活捉王家烈”的口号,此后被蒋介石以“剿匪”名义收编。

湘系

最早可以追溯到曾国藩时期,辛亥革命之后形成湘系军阀,代表人物有唐生智、谭延闿、何键、赵恒惕、程潜等人,势力主要在湖南。北伐后何键发动政变,成为湘军首领,但是七七事变后,湘军被蒋介石收编。

马家军

指的是活跃在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甘肃的马鸿宾,合称三马。马家军源自清朝末年的回乱,此后一直保持自制的状态,解放战争后被逐渐消灭。

国民政府和民国政府有什么不同

民国政府是个泛称,指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垮台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三十八年间的外界公认的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它包括孙中山政府,袁世凯政府,以及北洋军阀政府和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而国民政府特指国民革命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右派势力所成立的代表全中国的合法政府。

值的一提的是,民国三十八年间,任何分裂势力和汉奸势力成立的政府都是不合法的,都是遭全国人民所唾弃的,比如伪满政府,汪伪政府等。

国民革命军全盛时期有多少部队

这问题老刁钻了,因为“国民革命军”称号的涵盖范畴和时间跨度非常之大,并且兵力最多的所谓“全盛时期”,当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和重庆谈判之前,因为此刻国共双方的军队均属于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但是又必须将30万新四军排除在外,你说是不是很复杂?

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7月间,包括中央军、杂牌军在内的“国民革命军”地面部队总兵力为183个师步兵师、8个骑兵师、58个独立步兵旅、5个独立骑兵旅,以及特种兵科的炮兵、工兵、宪兵、通讯兵等一些独立单位,不计入海空军的兵员数量,陆军总兵力为2029000余人(注意收藏)。不过其中只有80个步骑兵师能够直接投入作战,其它函需整顿,许多军阀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截至当年10月新四军完成改编,又有46000余人的第八路军和10300余人的新编第四军加入作战序列,不过这5万多人的增量在当时的总数中比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总之抗日战争就是用这200来万部队开始打的。而在八年抗战中,重庆方面和延安方面领导的军队数量都有较大增幅,尤其是重庆当局的部队扩编最为庞大,抗战期间共征集壮丁1350余万,其中有1160万补入了部队。

在如此庞大规模的新兵补充下,尽管在对日作战中伤亡巨大,重庆政府军的兵力在1943年仍然达到峰值,数字为650万人。但是其中缺额严重并且成分杂乱,许多游杂武装的番号也是乱七八糟,重庆军委会不得不进行清理整顿,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国民党军队的正规军数量为571万人,另有20万游击部队(跟八路军没有关系,指的是忠救军等等),合计约590余万人。

日本宣布投降以后,为了抢夺胜利果实和抢占原沦陷区的地盘,重庆当局收编了各地区伪军146万人,并且都授予了暂编军、暂编师、路军、纵队等临时番号,理论上说,他们也已经属于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了。因此,重庆军事委员会指挥的国民党军,在1945年的9到10月份达到最高峰值,总兵力为736万余人,数量确实非常庞大。

这些部队分别隶属于五大行营、十二个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下辖四个方面军和两个警备总司令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和一些卫戍机构,共计有30多个集团军、120个军、354个正规师、另有31个独立旅和165个独立团、营,一堆临时番号的原伪军部队,以及杂七杂八的特种兵、院校和兵工部门,反正穿军装的人数直线上升,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陈诚快招架不住了,都要发工资的啊!

这30多个集团军中,理论上当然包括我党领导的第18集团军部队,尽管我军部队习惯使用“八路军”的番号,但实际在官方行文时,仍然得使用“第18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名头,联合抗日么。那么第18集团军在抗战胜利之时,有多少部队呢?根据军事博物馆公布的那个数字,1945年秋应该是1028893人(日本刚刚投降时为90多万人)。

其实八路军1937年刚刚完成改编一个月以后,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就重新拨发了第18集团军的番号,其兵力变化情况为:截止到1938年底的总兵力为156700人、截止到1939年底约270000余人,截止到1940年底为400000人、截止到1942年底为340000余人、截止到1943年底为339000人、截止到1944年底为507620人。第18集团军对外仍然使用三个师的番号,对内则已经发展为几大军区、各二级军区和军分区。

这样结论就出来了,国民革命军在全盛时期的1945年9月间,总兵力约为839万人!注意这里面不包括民兵、游击队等等,指的是正规军数量。当然了,这839万人也不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都能指挥得动的,理论上的数字而已(736加103)

为什么不包括新四军呢?因为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重庆军事委员会立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同时撤销了该军番号,否则顾祝同攻击新四军、大肆屠杀新四军将士、扣押军长叶挺的借口就不成立。所以至少在重庆政府单方面看来,新编第四军已经不在军政部的花名册上,当然也九不在国民革命军的作战序列当中,什么军饷军需更是早已停发。

而新四军的重建,其实是延安单方面宣布的,并且还调拨了一部分八路军部队纳入其作战序列,比如彭雪枫的部队、黄克诚的部队等等,但是既然这些部队已经划给了新四军,就不好再纳入第18集团军的序列了。另外不在“国民革命军”范畴里的部队,还有东北抗联、南方抗日游击队、陕甘宁留守部队等等,关于这一点的界定,之前有过专门的文章。

那么没有计入国民革命军作战序列的有多少人马呢?抗战胜利后,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我党领导的各类民兵和自卫武装、游击武装发展到120余万人,所以在抗战胜利时分,中国的抗日武装总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人。而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惨重的损失,许多地区已经是满目疮夷,经济条件不允许在养这么多完全脱产的军事人员,所以必须进行裁军。

在内战随时可能爆发的阴影笼罩下,裁军肯定是个敏感的议题,于是有了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在谈判中重庆方面提出,国共双方军队共同完成“国民革命军”的整编,总共只编留22个军和60个师的部队,初案中第18集团军仅可编为12个师(最后签定时为24个师),另规定特种兵科的兵力数量占全部人数的15%。

为了挂羊头卖狗肉,于是才有了蒋军的整编军、整编师和整编旅的番号,其实就是原来的集团军、军和师的编制,掩人耳目应付和平协定嘛。至解放战争正式爆发时的1946年6月,经过裁撤和整编,南京政府的正规军尚有430万人(陆军野战部队200余万、非正规军74万),而延安领导的我方正规武装为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部队66万人。

可以看出,双方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裁军和复员工作,这是需要注意的历史细节,仅晋察冀军区即被要求复员10万干部战士。

八路军究竟是第八路军还是第十八集团军为什么前后有两个番号

八路军的番号问题,其实就是蒋介石的阴谋,这里面大有文章。

蒋介石先将败军番号给予我军,想激怒我们。

但我们不上当,就强行要求我们,更改为第十八集团军。

但是,我军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坚持使用八路军这个番号。并让八路军这个番号,在我军大放异彩。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联合抗日”的主张。

但是,在西安事变过去7个月以后,蒋介石还是不愿意给我军番号。

淞沪会战以后,日军天天在南京上空狂轰滥炸,蒋介石也开始坐立不安。

这一天,冯玉祥冲进蒋介石的办公室,要求辞职。

冯玉祥怒气冲冲地对蒋介石说,“共产党要求把军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去前线抗日,你为什么不批准?这有什么不对吗?”

可蒋介石却说,我党是以抗日为口号,就是为了骗取蒋介石的经费,扩大势力。

冯玉祥听完之后,就说,“人家红军只有三个师,兵力只有国军的1/60。而且,让他们到最前线,再给一个固定的防地,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不就可以了。”

蒋介石觉得冯玉祥的话,也是个可取的办法,这才同意将红军改编。

于是,蒋介石找来了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对他说,“我打算收编红军,给他们三个师的番号,这三个师以什么样的名义?划归到哪个战区?防区划分多大?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何应钦就说,“在整编桂系时,空出来一个‘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番号。还有一些部队,打了败仗,将以前的番号撤销整编时,又空出来不少,随便取三个就行了。

依我看,就用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番号,也算是一个暗示。

然后,再将他们划到阎锡山的第二战区,地盘就在太原以北,大同以东的晋察冀一带。这里正是日军近期主要的进攻目标,如果红军亡与日军的铁蹄之下,也算是为国捐躯了。”

蒋介石给的全是败军番号,他想表达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

何应钦把红军防区,划到晋察冀一带的第二战区。这也是想借日本人之手,将我军消灭。

这就是蒋介石打的如意算盘。

其实,关于“八路军”和三个师的番号,这里面还有更深的意义。

国民革命军第八陆路军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北伐第四军,也就是粤军部队,先后由李济深和陈济棠担任指挥。

在军阀混战期间,第八路军的番号,一直都是粤军所有。

到了1936年6月,陈济棠联合李宗仁,白崇禧,发动“两广事变”,起兵反蒋。

在“两广事变”解决以后,国民党撤销了“第八路军”的番号。

所以,“第八路军”就是一个败军番号。但还不止这些,它还有故事。

关于第八路军的由来,还有很多传闻。

由于粤军不是老蒋嫡系,但是作战勇猛。所以老蒋既要重用粤军,也要防止粤军做大,以免不好控制。

于是,蒋介石接在番号上做文章。

老蒋就告诉李济深,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也就是“三英战吕布”那一章。有这样一句话,“八路军齐出,救出了武安国……”

也就是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有八路人马,一起杀过来,打败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

所以,蒋介石授予粤军“八路军”的番号,就是彰显粤军神勇,比吕布还厉害。

当时,李济深和陈济棠听了,心里还很高兴,这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要不说蒋介石狡猾呢?

你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都没能奈何吕布。要救一个武安国,还得八路人马齐出。可见这十八路诸侯,都是什么货色?

这也是后来,蒋介石要给八路军,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的一个原因。因为在蒋介石心中,“十八”也不是什么吉利数字。

还有一个关于“八路军”的典故,就是在《水浒传》第88回。

在水浒群雄征讨辽国之时,辽军统帅兀颜光,摆出了太乙混天象阵,多次击败梁山群雄。

最后,还是宋江在梦中得到九天玄女的指点,才破了混天象阵。

这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八路军马更不搭话,摇旗呐喊,撞入混天阵区。听得里面雷声高举,四七八门一起分开,变作一字长蛇阵……宋江军马措手不及,急令回军,大败而走。”

也就是说,宋江率领八路人马,与辽军作战,大败而逃。

所以,蒋介石就认为,“八路军”是一个不吉利的番号。

蒋介石将“第八路军”的番号给予我军,就是想让第八路军的霉运,延续到我军身上。

至于115师、120师、129师,那也是有故事的。

这三个师原属于东北军的番号,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沦陷,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入关。后来,东北军被调到鄂豫皖三省。

这三个师,与其他东北军,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接着,又参加了,对转入长征的红25军的追击。

这三个师被调到西北以后,又参加了对陕甘肃区,和红25军的第3次围剿。还参加了直罗镇战役,阻止三大红军会师的作战,以及山城堡战役,陇东战役等。

可以说,这三个师一直都是我军的死对头。

而且,这三个师,还因为与我军交手不利,而被撤销番号。蒋介石将这三个师的番号,给予我军,其实就是想恶心我们一下。

就这样,在1937年8月25日,蒋介石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蒋介石在这里也玩了一个花招。

蒋介石原本以为,我党肯定了解,有关“八路军”番号,和下面三个师的番号的来龙去脉。

蒋介石认定,我党不会接受这一组不吉利的番号。到时候,国民党就可以趁机大作文章,污蔑我们。

蒋介石还请来,“国民党第1笔”陈布雷,并组织了一个宣传班子。甚至都已经写好了,在我军拒绝番号以后,对我党做出口诛笔伐的文章。

可是,蒋介石没想到,在毛泽东与朱德,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商量以后,达成共识,接受了”八路军”以及三个师的番号。

毛泽东甚至还开玩笑地说,“这我们也太好说话了,蒋介石估计不会感谢我们,他可能对此还很失望。”

毛泽东还说,“”在这方面,我们要比老蒋聪明得多。我们就不信这个邪,我们有信心,将八路军打造成一支无敌于天下的人民军队。”

结果,历史也证明了,在抗战过程中,八路军确实越战越勇,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老蒋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就在半个月以后,在9月11号,蒋介石又发布命令,要将“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为什么老蒋要出尔反尔了?其实,这就是蒋介石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因为,“路军”是军队常用编制,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个番号都存在。

而“”集团军”是战是编制,也就是说,在战争结束之后,集团军的编制也就不存在了。

蒋介石就是想用这样的套路,来达到吞并我军的目的。

但蒋介石这种龌龊的行径,被我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我军坚持使用八路军的番号,但也承认“第十八集团军”的番号。也就是说,我军一直都是两个番号都在用。

平时,我们都称呼自己为“八路军”。只有对待国民党时,有时也会称呼自己为“第十八集团军”。

后来,“八路军”打出了名声,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我们就更不可能改番号了。

历史也证明,这种文字游戏,压根没有什么用。真正的实力,是打出来的。只有真心实意地对待人民,人民才会大力拥护。

但这一点,老蒋是不会明白的。据说,当年湾湾连“八路公交”都没有。可见,老蒋对数字迷信成什么样。

像蒋介石这种,靠迷信治国,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人,怎么可能站得住脚呢?所以,他被赶到边陲一角,也是命中注定的。

国民革命军是什么意思

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俄国共产党「以党建校,以校领军」的模式,并参考苏联军事制度后创设。

早期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将领和军官由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军队亦效忠国民党,历经北伐、东征、抗战、国共内战等重大军师战役。后来“国民革命军”一称废止,但其简称“国军”一直保留,而直到现在,台湾的许多陆军军旗还保留“国民革命军”的字样。现在的“国军”是“中华民国”台湾地区的武装部队,“中华民国总统”为国军三军统帅,不受任何党派的控制,实行“军队国家化”,全称为“中华民国国军”。

国民革命军中有多少湖南将领

国民革命军中的湖南籍将领比重非常之大,除去“无湘不成军”的善战民风之外,有三个历史因素直接造成了这个结果,第一是北伐前夕,湖南大部已经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你会发现北伐初期的硬仗其实都是在湖北打的,比如贺胜桥、武昌战役等等;第二是当时的湘军已经占北伐军的半数左右,自然部队中湘籍军官的成才率较高。

(李默庵)

在北伐军最初的八个军中,谭延闿的第2军、程潜的第6军和唐生智的第8军都是湘军的部队,谭延闿是蒋介石的重要支持者(陈诚的岳父),而第2军和第6军虽然逐渐被吞并,但是基层军官却大批保留下来,军阀混战的性质决定着只要被收编后归顺,并不影响前程。

黄埔嫡系第1军虽然初始兵力不多,大约15000人的样子,但是势力扩张最快,到二次北伐时已经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的番号。其基层军官的骨干是黄埔前五期的学员,这当中湖南籍也占了相当比例,尤其是晋升最快、影响最大的黄埔一期,更有一个特殊的情况。

(程潜)

这就是第三个原因,即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总长的程潜,曾经在广州开设了一个“湘军讲武堂”。黄埔军校成立后,讲武堂的160多名三湘子弟全部并入了第一期,因此在640多名毕业生当中,湖南籍学员比例最高。

因此,国民革命军中湖南籍将领的数量非常之大,总数应该超过广东和浙江而名列前矛,估计应有千人以上(问题的截止时间无法确定,因为将军是需要时间晋升的)。最后当上兵团司令职务以上的,除去我们比较熟悉的黄埔一期宋希濂、郑洞国、陈明仁之外,还有几个兵团司令也是湖南籍贯。

(陈明仁)

李默庵,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说的就是他,历任第10师师长、第14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33军团长、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方面军司令官,解放战争期间第一绥靖区司令官,“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陆军中将,1950年在香港起义。

黄杰,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原大战期间在柳河车站救蒋而被重用,历任第2师师长、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长,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接宋希濂)、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出任重建的第一兵团司令,1953年晋陆军二级上将。

(唐生智)

廖耀湘,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南京保卫战之后,廖耀湘就开始在第五军系统带兵,历任第200师少将参谋长、新编第22师师长等职务,参加昆仑关战役和首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退至印度后成为“驻印军”骨干部队,1944年所部扩编为新六军任军长,1946年初晋升第九兵团司令官,辽沈战役兵败被俘,陆军中将。

李文,湖南邵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历任第78师师长、第90军军长等职务,属于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骨干将领,抗日战争中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担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胡宗南)兼第五兵团司令官等职务,陆军中将,《北平无战事》里中央军第四兵团就是他的部队。

(黄杰)

霍揆彰,湖南衡阳人,黄埔一期毕业,是陈诚土木系军事集团的骨干将领。历任第11师旅长、第14师师长、第54军军长等职务,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任第十六绥靖区司令官、第十一兵团司令官等职务,陆军中将。

恐怕还有遗漏的,落笔匆匆不及细想,欢迎补充。

(霍揆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