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的子女(近代史上的少数民族名将有哪些)_白崇禧_红楼梦_蒋介石

本文目录

  • 近代史上的少数民族名将有哪些
  • 被朱棣虐杀的“最硬骨头”铁铉,后代为何有汉族也有回族
  • 白崇禧为什么晚年如此凄惨
  • 如何评价白崇禧和李宗仁二人的关系
  • 白先勇先生为什么独喜欢程乙本《红楼梦》,而且还说有幸今生有全本《红楼梦》可读
  • 白崇禧的父亲是谁,做什么的

近代史上的少数民族名将有哪些

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阔、人口众多的55个少数民族,当然也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民国期间,无数少数民族出身的名将曾叱咤风云,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我们就选几个人作为例子。

战神粟裕

中国开国十大将之首,被称为无冕元帅的战神粟裕,就是出身侗族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粟裕大将的赫赫战功,相信每一个人都并不陌生。粟裕,1907年生于湖南怀化会同一个侗族家庭。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粟裕还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并随起义军上了井冈山。

粟裕大将

在红军队伍,初露峥嵘,显示出超凡军事才华的粟裕屡立战功。先后担任红四军参谋长、红11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粟裕留在南方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等职。在抗日战争进一步成长的粟裕,率部给日寇以极大打击,领导下的根据地和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

粟裕大将

而粟裕大将真正的军事巅峰,还是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面对装备先进,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大军,粟裕指挥华中解放军,先后取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等多场战役的胜利。

尤其是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虎口拔牙,歼灭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充分的展现了粟裕大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

战场上的粟裕大将

而随后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更是歼灭了国民党60余万大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决战中,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是歼敌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也最为复杂的一场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常委、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84年在北京逝世。

粟裕

云南王龙云、卢汉兄弟

民国期间,位于西南边陲的彩云之南,一共诞生了四任云南王,而其中两任,是出身彝族的龙云、卢汉兄弟。龙云和卢汉自1927年发动政变,先后成为云南统治者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两人一共统治云南长达22年之久。

龙云

龙云和卢汉都是云南昭通人,卢汉是龙云的表弟。两人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一直在滇军中任职。除了成为雄霸一方的大军阀,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龙云和卢汉麾下的滇军,在两人的领导下,一直在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卢汉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龙云和卢汉先后宣布起义,并加入新中国。

白崇禧

国民党新桂系三巨头之一,桂军最具军事天赋的“小诸葛”白崇禧,也是一名少数民族出身的名将,他是回族出身。民国期间白崇禧,在将星如云的国民党军队中,其军事才华依然出类拔萃,甚至被称为“国民党将领中最具才干的一个”。

白崇禧

白崇禧是广西桂林人,自幼成绩优异的白崇禧曾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回到广西陆荣廷的桂军中任职。在陆荣廷被孙中山击败后,广西陷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看到机会的白崇禧联合黄绍竑和李宗仁,成立定桂讨贼联军,白崇禧担任参谋长。

白崇禧

这支定桂讨贼联军从5000人起家,在白崇禧等人的指挥之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先后击败盘踞广西的各路诸侯,并击败前来干涉的6万余滇军,一统广西,刚刚三十出头的三人成为了广西的统治者。

随后,白崇禧率桂军参加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两广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场战争,屡有胜果,因其显赫的战功,也被誉为“小诸葛”。

白崇禧

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白崇禧随蒋介石到台湾,却不料成为笼中鸟,不但没有丝毫权力,连生活都一直处于特务的监控之中,在台湾极为不得志。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逝世,死因至今不明。

被朱棣虐杀的“最硬骨头”铁铉,后代为何有汉族也有回族

华夏民族的铁姓源自子姓,是春秋时期卫国商朝移民以地名铁丘为姓。

但是铁铉不是华夏民族的这一支铁姓,他祖上本就是色目人,随蒙古军队入华夏,其祖善冶铁,故而以“铁”为姓,到了铁铉这一代,已经是明朝,铁家已融入华夏大家庭,而铁铉自己,则学识渊博,熟读经史,以国子生身份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

铁铉,人如其名,善于断悬案,铁面无私,朱元璋甚是器重,赐其表字:鼎石,可见对他的评价。

铁铉也对得起朱元璋的这份信任。

1399年,朱棣由北平起兵,正式开启靖难之役,一年后,燕王大军兵临济南,守将正是铁铉。

铁铉对得起自己的姓氏,也对得起朱元璋的赐字,朱棣攻济南三个月不下,还差点被铁铉的诈降之计被铁门砸死。

朱棣绕过这个硬骨头,一路高歌猛进,攻克南京,建文帝出走不知所踪,朱棣称帝,然后反攻济南,此时济南已成孤城,铁铉终于寡不敌众,城池陷落,受磔刑而死。

朱棣虽痛恨铁铉,但仍欣赏其忠义,山东各地,百姓建起了铁公祠,祭祀铁铉,更是成为了济南的城隍老爷。

铁铉死后,长子铁福安藏匿在回族马家隐姓埋名,但是到了明仁宗时期,朱高炽为其父亲杀害的铁铉昭雪,降下赦免文书,铁福安回复铁姓,在偃师铁村定居,自称汉族。

这便是铁铉的汉族后人。

次子铁福书逃到关外,在辽宁沈阳定居,自称回族,这是铁铉的回族后人。

这就是铁铉后人中既有汉族,也有回族的原因。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白崇禧为什么晚年如此凄惨

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的!白崇禧的凄凉都是他自己一手造就的。

白崇禧,广西军阀的二把手,一生中和李宗仁砣不离称、秤不离砣,互相扶持着让新桂系军阀从1926年一直蹦跶到了1949年,最后还绚烂的出了一个代总统!

不过,辉煌过后就是陨落,白崇禧用40万兵力和广西、湖北、安徽等省的军政大权,支持李宗仁当上代总统。可是新桂系的势力和蒋介石势力差的太多,1949年元旦开始,蒋介石孜孜不倦的给李宗仁穿小鞋,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桂系军阀几场大战下来,白崇禧的几十万军队都被霍霍没了。

这时,李宗仁还当着代总统呢!直接坐飞机跑美国去了!临走前,他告诉白崇禧,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千万不要去台湾!

可是,输光一切的白崇禧,最终还是去了台湾。因为,蒋介石开除的价码足够高——行政院长!

李宗仁当总统时,都没让白崇禧当行政院长,蒋介石还能让你当行政院长?白崇禧虽然号称小诸葛,可是在这件事上实在是太弱智太脑残。也许是前军政部军需署长陈良带来数万两黄金让白崇禧看到了蒋介石的“诚意”吧!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白崇禧到了台湾,发现行政院长职位只不过就是骗他的把戏而已。可是,白崇禧毅然决然把全家20多口人搬到了台湾,心甘情愿成为张学良一样的被软禁者。

有人要问了,白崇禧知道了蒋介石的把戏,还主动伸脖子过去,是不是傻?其实白崇禧不是傻,是太聪明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白崇禧认为,蒋介石手下,军事指挥能力能够拿得出手的,只有白崇禧一个人!蒋介石只要反攻大陆,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必须重用白崇禧。

如果白崇禧的内心独白让杜聿明、陈明仁等人听到,估计要笑得满地找牙了——蒋介石向来只喜欢奴才,不喜欢人才,更不喜欢天才。蒋介石的圈子,向来是“武大郎开店——容不下个子高的”。蒋介石用人,一定要看黄埔、浙江籍、忠心三点要求,白崇禧一个要求都不满足,蒋介石要是重用他,还真是见了鬼了!

当然,不能说白崇禧不聪明,只能说蒋介石骗术太高!何应钦、阎锡山都是被“行政院长”的胡萝卜骗去的。到了以后才发现,行政院长职务,非蒋某人干女婿陈诚莫属。陈诚则表示——我这个行政院长,不过是暂时保管,真正的掌权者,必然是秘密警察蒋经国。

于是,失意的白崇禧和阎锡山、何应钦一道,组成了令台湾山区野兔们闻风丧胆的三大狩猎小队!


刺杀白崇禧

这三个人,还偏偏只有白崇禧不老实,于是秘密警察们盯上了他,要弄死他。

第一次暗杀,在白崇禧的狩猎途中,白崇禧的越野车被做了手脚,巧的是,白崇禧当天刚好换了车,躲过一劫。要不然,白崇禧会随着座车失控坠下山崖,真是完美的意外事故。

第二次暗杀,依旧是狩猎途中,白崇禧上山后,经过的桥被拧松了几个螺丝,当他回程途中,同行6个人中5个人掉下深沟。白崇禧当时在第二辆车上,身边人最后关头把他推了出去,免于一死。凄凉的在夕阳下步行回家。

经过两次暗杀,白崇禧再也不敢去狩猎了。每天深居简出的生活,让白崇禧十分乏味,于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好色。

白崇禧20年代时,白崇禧以外受伤,手下一个副官派了自己老婆伺候他。没料到这个营长老婆主动献身,陪着白崇禧过了一段没羞没臊的日子,还给白崇禧生下了他的长子白先道。现在,白崇禧的老伴马佩璋已经撒手人寰了。无聊之中,白崇禧和自己的保健护士搞在了一起。据说这个护士肤白貌美大长腿,让白崇禧为了和她共度良宵,多次服用补药,找回了青春的活力。

不久后,白崇禧被发现死在了护士的床上,场面极其香艳,女护士则是再也找不到了。白崇禧喝的补药不见了,白崇禧浑身赤裸的身体呈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青绿色。

白崇禧的儿女和旧部,也在秘密警察的关照下,只好统一口径“白将军死于心脏病发作,寿终正寝。”几十年后,白崇禧那个作家儿子再次出来辟谣“我爸爸不是被秘密警察杀死的!”

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


蒋介石为什么要杀白崇禧?因为这两个人结怨太深,而白崇禧自己却不知道!

蒋介石的两次下野,都和白崇禧有着密切的关系。白崇禧的桂系老二,何应钦是蒋系老二,两人私交很深。

蒋介石的第一次下野,宁汉对立中,白崇禧在中央执监委员会上违背了蒋介石出兵武汉的命令,让蒋介石下不来台。蒋介石气氛之下说“那我下台,你们和武汉方面和好吧!”白崇禧顺势说“总司令英明,这是维持本党团结的好办法。”参会的李烈钧、李宗仁都表示同意,与白崇禧私交很好的何应钦一言不发,蒋介石只好安然下台。仅仅一年后,蒋介石上台,白崇禧被通缉,化妆成女人才逃脱,蒋介石直接给他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第二次下野,白崇禧才被恢复党籍。

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让他更讨厌这个白崇禧了。李宗仁1948年5月当上副总统,6月白崇禧就被免掉了国防部长职务,担任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还想兼管徐州剿总,蒋介石拒绝,可是当淮海战役发生前夕,蒋介石旧事重提,白崇禧则直接一口回绝。

白崇禧并不能料到淮海战役的失败,他不愿担任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的原因有三,第一不想丢掉经营多年的湖北,第二不想成为徐州剿总蒋军嫡系的空头司令,当然最重要的第三点是,李宗仁想当总统了。

淮海战役的失败,某种程度上说,有白崇禧的责任。蒋介石命令白崇禧华中剿总的黄维兵团和张釜兵团去津浦线作战,白崇禧让黄维去了,没让张釜去。蒋介石又让28军和20军去淮海战场,白崇禧在武汉拦住,一个月以后才放行。蒋介石嫡系第二军调南京,白崇禧再次阻挠,蒋介石电话里和他吵了半小时都没定下来。争吵一段时间后,淮海战役的国军早已全线崩溃。

淮海战役让蒋军嫡系被一网打尽,白崇禧正好让蒋介石下台,李宗仁当上了代总统。

这样的白崇禧,蒋介石在台湾不直接弄死他,已经是很仁慈了,对不对?

如何评价白崇禧和李宗仁二人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革命形势如火如荼,新军阀取代旧军阀,新势力取代旧势力变成十分正常的事情,以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三人形成的新桂系军阀取代旧桂系陆荣廷,成为代表广西的新势力。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也因此成为新桂系的三巨头,后来黄绍竑从政,新桂系实际上更多的是李宗仁与白崇禧的合作,二人合作的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外界称之为“李白”。

携手共进

1922年李宗仁和黄绍竑联合起来对付广西旧军阀陆荣廷和沈鸿英,白崇禧作为黄绍竑的参谋与李宗仁第一次见面,但是李宗仁对白崇禧印象很深刻,评价道:“他身穿整洁的西服,谈吐彬彬有礼,头脑清楚,见解卓著。”

二人携手共进在1924年到1925年间不仅打败了旧桂系,还打败了几倍于己的滇军唐继尧部,因此统一广西。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桂系的第七军一马当先,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成为国民政府中实力最强的地方军阀。

在外人看来,白崇禧这个人很傲气,恃才傲物,但是唯独对李宗仁很客气,虽然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对李宗仁却是十分佩服,在外界看来,新桂系之所以强大,就在于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之间关系密切就像一个人一样,虽然二人没有像蒋介石到处拜把子一样结为异性兄弟,然而二人的关系早已超越兄弟之情。

风雨同舟

北伐实际上是一次南方新式军阀取代老式军阀的过程,不仅是老蒋实力强大,就是桂系也变得异常强大,但是双方互不信任,其实,老蒋是对所有的军阀都不相信,不管好的坏的,只要有机会,就会被老蒋收归中央,罢官或者驱逐,唯独桂系的“李白”二人,老蒋从来没有摆平,其中更是两次被李宗仁和白崇禧逼下野。

最后蒋桂之间的矛盾逐渐扩大,以致1929年爆发蒋桂大战,后来桂系大败,李宗仁通电下野,与白崇禧一同逃往香港,后折返回广西。

二人并没有被蒋介石所分化瓦解,反而是选择了风雨同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经过几年的发展,桂系重新崛起,但是当时九一八事变发生,蒋介石也刚刚经历中原大战,为了大局,老蒋和李宗仁、白崇禧达成共识,握手言和,共同抗日。

不同的抉择

1948年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选举中当选总统,并且为了削弱新桂系的势力,想让孙科当副总统,但是李宗仁并没有放弃,而是与其相争,最后获得选举胜利,蒋介石是大发雷霆,但是依旧拿新桂系没有办法,当时正是需要新桂系帮助中央军的时候。

在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被逼迫下野,就出自李白的手笔,李宗仁出任国民政府代总统,老蒋也是气的没办法,“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下野到台湾的蒋介石拉拢白崇禧,意思是让李宗仁以大局为重,请求蒋介石复职,然后蒋桂携手,再创辉煌,白崇禧想明白了,但是李宗仁不干,就是不把代总统的职位让出去,弄得老蒋只能弄个总裁的职位。

后来国民党彻底在大陆败退之后,蒋介石邀请李白二人到台湾共图国事,李宗仁没有信蒋介石的鬼话,白崇禧却不甘心,去了台湾。白崇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老蒋之所以要他到台湾,完全是想牵制李宗仁,使其就范,但是李宗仁不为所动,1965年冲破重重困难到了北京。

白崇禧也就失去了作用,并且说:“德邻投匪,我今后在台湾,更没有脸见人了。”第二年,白崇禧就离奇死亡,至今充满疑团。

李白之间合作了27年的关系,最终毁于对历史的抉择。

白先勇先生为什么独喜欢程乙本《红楼梦》,而且还说有幸今生有全本《红楼梦》可读

#泛文化写作营# 一白先勇其人

白先勇作家。出生于1937年7月11日广西桂林。回族人。中国国民党桂糸高级将领白崇禧先生的公子哥,排行老八。白崇禧先生一生,共有十个孩子,七男三女。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其中九个孩子都很活泼,深受白崇禧老先生的喜爱。

可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却很内向,也很少跟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当然更不会讨白老先生欢喜。但是,长大后的他却成为白崇禧先生所有子女中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个,他就是白先勇。

白先勇从小体弱多病,7岁时,曾患有肺结核。1948年迁居香港,就读于喇沙书院。不久之后在1952年移居台湾。

1956年,毕业于台湾最早、最有名望的公立建国中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和马英九,连战以及朱立伦等名人共为该校校友。同考入今国立成功大学,随后转入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攻读英国文学。

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讲授中国语文和中国文学。并在那里定居,1994年退休。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

二何为程乙本

在红学界,大家通常把《红楼梦》分为;程甲本、程乙本和脂残本。

(1)脂残本,说通俗一点就是手抄本。乾隆十九年,大家把手抄本也叫做“甲戌本″。除此以外,市面上还有两种手抄本即“己卯本“、“庚辰本“。后来这三个版本在印刷出版时统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程甲本,是经高鹗整理了曹雪芹前八十回后,又补写了后四十回的完备本子。我们叫它“程甲本“。这个本子出版不久,即有北京琉璃厂东观阁刻本出现,到上世纪初,木刻《红楼梦》有一百多种,都是根据“程甲本”翻印的。

(3)程乙本,应该是在乾隆五十七年间,高鹗与程伟元根据己出版的程甲本加以修订后,用活字印刷术将共计120回文稿起名为《红楼梦》,并排版加印出来。具体时间,大概在程甲本印刷完成后的大约70天左右,故名程乙本。

三白先勇为什么对《红楼梦》程乙本情有独钟

1791年到1792年之间,所有《红楼梦》的印刷本,都是经过程伟元排版印刷的。包括被我们称之为“程甲本“和“程乙本″的《红楼梦》。当时书名叫《绣像红楼梦》。作品首页,由程伟元作序,高鹗题跋。扉页是《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被称之为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的艺术成就和它的高度是不言而喻的。可遗憾的是,一提到它的版本归属,大家立马议论纷纷,没完没了。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白先勇以课堂讲义为版本编纂而成的《细说红楼梦》

在出版的同时,也给许多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为什么“程乙本”这么重要?《红楼梦》诸多版本中,究竟差异几何?问得好!

(1)自从白先勇七岁得了肺结核以后,在恢复期间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直都在陪伴着他。从此他走进了《红楼梦》的世界。到了美国圣塔芭芭拉大学以后,他用了尽二十多年的心血,为学生们导读《红楼梦》。退休以后,在母校台湾大学历时三个学期,为同学们专题讲解《红楼梦》。亳无置疑白先勇教授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大家可想而知。

(2)红学大家胡适先生,在民国的时候,就曾经极力推崇《红楼梦》“程乙本”,十几年来,风糜一时,在海内外的影响都很大很。直到一九五四年,针对胡适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开始全面否定并加以批判后,从此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才开始名落孙山,逐渐被其他版本所取代。

(3)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学家林语堂,曾经说过:《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最大的魔力,主要在后四十回,而不是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恒古未有的大成功”。

(4)正如白先生在台湾大学演讲时说到:我为什么对“程乙本“情有独钟,因为《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指导我写作的百科全书。桂冠版在《红楼梦》出版史上应该是一道里程碑。从小说艺术和美学观点看,以“程乙本”为底本的台湾桂冠版,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红楼梦》版本。在美国加州大学,我讲授《红楼梦》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我一直采用桂冠这个本子。作为教科书,桂冠版优点甚多,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由此可见,白先生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正是他唯独喜欢“程乙本″的根本所在。

三白先勇为什么说今生有幸能够有全本《红楼梦》可读

著名台湾女作家张爱玲,在和朋友聊天时曾嬉言:我这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就是,曹雪芹《红楼梦》只写到八十回没有完。而我感到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就是,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梦》。

何其相似乃尔!白先勇几乎在每每点评《红楼梦》时都说,我最有幸的一件事,就是有《红楼梦》全本可读。白先勇之所以这么说,其理论是建立在他肯定了,后四十回出自曹雪芹之手,最低限度也应该是曹雪芹有残稿留传下来。程伟元和高鹗二位充其量不过是截长去短,修修剪剪而己。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几十年来,白先勇以“庚辰本”为底,参照“程乙本“的基础上,在程伟元和高鹗后四十回中反复比较分析得出;

(一)全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而最终能够一一接榫,自成一体,就不会出于他人之手,加上人物举止,言行、性格语调在前后亦无矛盾;特别是后半部分描写贾府繁华落去,作者寄于笔端的哀悯和追念,绝非是高鹗能够轻易写得出来的。而且后四十回由盛入衰,节奏加快、文字萧疏也都是情节发展的合理需要。

(二)诸如对秦钟、袭人、晴雯、芳官等人的具体描写,不妥之处比比皆是。失去依凭的尤三姐挥剑自刎,明显是把整个人物彻底写塌了。

(三)无论是宝玉、黛玉的定情手帕,还是蒋玉菡、花袭人结缘的汗巾,都流畅地贯穿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没有任何假借他人之手,再续前缘的痕迹。

(四)至于后四十回由盛入衰,节奏加快、文字萧疏也都是情节发展的合理需要。

白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天书,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红楼梦》的,一种是没看过的。看完《红楼梦》的人他会对人生观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红楼梦》里面到处都是中国式的人情世故;在极端复杂的宗法社会底下,该怎么表现礼数,这本书应有尽有。

作者创作时将其整个生命的经历体会都熔铸到了作品之中啦,而阅读活动进行时,读者自身的遭遇和感悟也将深刻影响其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五结束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几百年来《红楼梦》打动了多少读者,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读了一辈子《红楼梦》的白先勇之所以十分推崇包含后四十回的“程乙本”,正象他所说的一样,我们应该感到荣幸,荣幸的是,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为我们整理出来了一部有前有后,有头有尾的,共计一百二十回足本的《红楼梦》。

附白先勇主要作品名录

散文集《蓦然回首》

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

长篇小说《孽子》等。

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完)

白崇禧的父亲是谁,做什么的

白崇禧的父亲是白志书。祖上原本是世代书香门第,白志书,弃文从商,在桂林开永泰林店经营粮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