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_中正_白崇禧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中正 白崇禧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

1948年12月28日,解放军已经攻占海南岛,向来在军事上两边和稀泥的白崇禧,便到了关键抉择之际。

白崇禧思来想去,还是想走李宗仁的路线,于是便直接登机准备向着香港飞去。

没承想香港方面直接拒绝白崇禧入境,因为他在国民军中属于桂系军首位位高权重之人,目标过于明显。

即使有人愿意放他入境,少不了得罪大陆,而要接受更严厉的审判。

白崇禧无奈之下,只好改航向台湾方面飞去,即使大陆方面向其伸出橄榄枝,此刻他也视而不见。

用李宗仁的话说:“蒋中正对桂系积怨已久,白崇禧飞往台湾简直自寻死路”。

要说国民党桂系将领,那在军中是可以与蒋中正一决高下的,论人气论军事才能,在军中都可谓呼风唤雨。

尤其白崇禧,他在军中素来有着“天资过人”、“小诸葛”之称,只可惜在政治上没有一点主心骨。

以至于在国民党大势已去之时,那些昔日里一同作战的桂系将领,却大难临头各自飞了。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蒋中正与他的“哼哈二将”

究竟白崇禧与蒋政府和我党之间,都有着怎样的过节,以至于落得两边不落好?

甚至在选择避难台湾之时,还被好友李宗仁吐槽为:“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首先要从白崇禧与蒋中正之间飘忽不定的关系说起,那时白崇禧深受蒋中正器重。

想当年,在桂系军团控制住广西之时,蒋中正就曾多次向李宗仁“借用”白崇禧。

因为他极其擅长指挥作战,在军中可谓是人人簇拥的“大军师”,如此人才蒋中正能不“觊觎”吗?

只可惜李宗仁也不舍得白崇禧这个爱将,面对蒋中正的百般请求:“攻下武汉必还”。

李宗仁只好忍痛割爱,借由他数月“使用权”,果然白崇禧不负所托,带领北伐军顺利拿下武汉。

而后,桂系军正式编入国民革命军,蒋中正“用”起白崇禧来,也越发顺手了。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蒋中正与桂系将领

他不仅帮助蒋中正攻下杭州、宜兴,还将作战优势一路向上海逼近。

蒋中正满心欢喜,那个时候的白崇禧在他的眼中,宛若“诸葛在世”。

而当白崇禧带领国民军正式攻占上海之时,蒋中正又与其商量发动“反革命政变”。

兴许是蒋中正觉得自己手中有了白崇禧这样的“军师”在,进而萌发了想要偷袭“工人武装”的冲动。

只是当时,蒋中正只有这个想法,却没有对应之策,至于如何实施这份方案,完全取决于白崇禧如何策划。

而白崇禧也不负所托,制定出了一套“调虎离山和攻其不备”的计划,残害了2700多名工人武装。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与蒋中正

难怪在国民政府败退之际,白崇禧没有勇气投共,想来对于我党来说,也是一个“罪孽深重”之人。

如果说,这个时间段白崇禧的政治倾向是完全符合国民党利益的,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让人琢磨不透了。

那是1927年4月,自信满满的蒋中正赫然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直接与汪精卫政府形成对立面。

于是蒋中正就面临了即将被“下野”的可能,原本蒋中正以为在军中有桂系将领的支撑。

没成想,在当日会议上,蒋中正钦点爱将白崇禧出征武汉,被白崇禧一口拒绝了。

蒋中正目瞪口呆,这还是那个与自己高谈阔论,谋划“四一二事变”的参谋长吗?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汪精卫与蒋中正

“以大局为重,与武汉政府联合为好,如此才能有效北伐”,白崇禧说罢,蒋中正顿时火冒三丈。

“这样下去,我就不管了,你们去和好吧,我走了”,蒋中正说罢,作势就要拍案而起。

“联合作战正关键,司令员暂避一下也好”,白崇禧直接回了蒋中正一嘴。

如此,何应钦和李宗仁二位,一个默认,一个直言:“司令另寻出处吧”。

最终,蒋中正欲擒故纵未果,只得自己宣布下野,如此这一笔账,蒋中正便牢牢记在心里。

只是蒋中正太在乎自己的政治地位了,为了更好地上台和继续北上进攻,他只能忍辱负重,重用白崇禧。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国军“龙潭大捷”

待李宗仁与白崇禧协助国民军完成北伐重任之时,蒋中正的“狼子野心”便暴露无疑。

一想起白崇禧和李宗仁在逼迫自己下野时的嘴脸,蒋中正恨不得将二人立即就地正法。

只可惜桂系军势力庞大,硬攻不成,只得“软硬兼施”,于是在蒋中正“糖衣炮弹”的攻击下,部分桂系被策反。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部队,就此被一举打散,死里逃生后的白崇禧后来联合冯玉祥一起加入“中原大战”,至此与蒋中正进入对立面。

当白崇禧与李宗仁的桂系军再次重振旗鼓之时,蒋中正也意识到了桂系军的强大与团结,于是在挨了一顿“揍”之后,便开始“立法求和”。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李宗仁

只可惜蒋中正这种“过河拆桥”的行为,并没有得到立法院长胡汉民的支持。

于是在党内多方势力的阻挠下,白崇禧和李宗仁联合通电蒋中正,再一次逼其“下野”。

这一次完全是国民党内部人员之间的纠葛,动不动就对党内人大动干戈的操作,实则令人惶恐。

如此便更加反映出当时白崇禧飞往台湾的心理纠葛该有多沉重,就“两次逼宫”而言,也足够要了他的命。

然而这还不是李、白二人,最后一次逼迫蒋中正下野,就在国民政府在大陆大势已去之时。

李、白二人因为手握国民军主要兵权,不得不直面出击,望蒋中正审时度势,下野求安。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蒋中正下野

后来,国民军兵败如山倒,当年气势汹汹的李、白二人,也因战败而各奔东西。

李宗仁在当时的选择,是避开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先去海外暂居。

待两岸局势发展已成定局,哪个政党掌控全中国,便投奔哪个政党。

于是李宗仁在海外漂泊十几年之后,便回到了中国大陆,投向了我党阵营。

而此时的白崇禧却和蒋中正上演了“相爱相杀”的一幕,首先他肯定蒋中正对他是无比“憎恨”的。

毕竟三次逼他下野,当年在红军北上转移之时,二人又互相算计,导致国军围堵失败。

其实在白崇禧的心中,他深知蒋中正对自己的痛恨,已经超过了对中共的痛恨。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在台湾

只不过,兵败台湾的蒋中正贼心不死,还渴望有一天能够反攻大陆,白崇禧似乎还留有一用。

而白崇禧也在关键时刻昏了头,以往在军中的潇洒姿态,使其未能真正看清现实。

进而错误地以为,国民党还有机会可以“东山再起”,以至于在香港遭到驱逐之时,便鬼使神差地听信了台湾方面发来的“邀请函”。

当然李宗仁也同样收到了蒋中正的“邀请”,只是他有先见之明,也十分了解蒋中正的为人,即便是一个人在海外孤独终老,也断不会与蒋中正共事。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桂系军阀

反观白崇禧,当他听见蒋中正会将国民党二把手的位置留给他时,他又将香港所有的亲人,一并带到了台湾。

只是来到台湾之后的生活,并没有白崇禧想象中的那般自在,他不仅没有得到重要官职,还被晾在一边置之不理。

在国民政府清算党内老兵名单和给予生活津贴之时,这个桂系军头目,被率先排除体制外。

如此未果,因为担心白崇禧暗自与远在美国的李宗仁通电,蒋中正还将特务部门设在白崇禧家对面。

白崇禧除了在家里养花遛鸟之外,出门所去何地,所见何人,都在蒋政府的监控之下。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与妻子在台湾

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白崇禧在党内受到排挤之后,原本在党内不受器重的小将,也对其露出黑暗的“爪牙”。

他们一个个在背地里对白崇禧使绊,有的还甚至想找机会“结果”了他。

他们不明白蒋中正为何将其引到台湾,又不给实权,还舍不得将其治罪。

实则是,蒋中正对其还有某种“期盼”,因为白崇禧是他唯一可以牵制李宗仁的筹码。

除此之外,假以时日如果蒋中正还可以“反攻大陆”,那么在这些所剩无几的将领之中,只有白崇禧值得一用。

想来白崇禧那“三次逼宫”和多次“通共”的操作,在国民党不确定的未来面前,还有生存的空间。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晚年蒋中正

白崇禧也自以为如此,可见他对蒋中正的幻想还没有破灭,他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难道蒋中正要堂而皇之地将其结果,然后再听美方和大陆方面的“口诛笔伐”吗?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一日,晚年无所事事的白崇禧,要去寿丰山打猎,这个消息便传到了蒋中正的特工科。

于是,他便派谷正文提前去寿丰山勘察一番,在得知白崇禧会坐轻轨上山之时,谷正文心中大悦。

他二话不说,在一段下坡铁轨上拧松几颗螺丝,待白崇禧经过之时,必将“车毁人亡”。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游山玩水的白崇禧

如此可见,之前白崇禧尚有利用的空间,而如今失去作用,蒋中正的心中只有悄无声息地“报仇”。

如此,时间一点点地向前推进,当白崇禧与众多好友一起乘坐的两列小火车轰隆而过的时候。

白崇禧前面的那辆小车,在他的亲眼目睹之下,脱轨翻滚到了山谷,最后只剩下一连串惨叫。

说时迟那时快,白崇禧的司机见状,在车头即将坠入峡谷之际,一把将白崇禧推出车外。

而白崇禧在山坡上翻滚了好几米,幸运逃生,而当司机的火车坠入山谷之时,白崇禧也从梦中彻底惊醒。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与儿子

此时的白崇禧心中似乎有些断定,却也不再对蒋中正抱有“假以时日,委以重用”的幻想。

此后,白崇禧再也没有爬山、观水、野外露营的想法,他生平唯一一件消遣事,便是不断地交女朋友。

如此,蒋中正见上一次的意外也没能将其结果,只好命谷正文寻找机会,在白崇禧的生活上下手。

一日,谷正文见到白崇禧的家庭医生,正匆匆忙忙地向白家赶去,便在远离白家不远处将其拦截。

见医生慌张失色,便有意问起,白崇禧所患何病,至于其如此紧张不堪。

医生十分惶恐,一方面是作为家庭医生不泄病人隐私的职责,一方面又害怕持枪的便衣军官。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谷正文

“没什么,就是一些补药,年纪大了难免要用到”,医生支支吾吾地说罢,谷正文便心知肚明。

于是,在谷正文的威逼利诱之下,这位家庭医生便鬼使神差地给白崇禧使用了过量药剂。

如此一天两天是看不出任何破绽的,但是过于消耗自己的精气神,便会有暴毙的可能。

就这样,不出半个月,白家就传来了白崇禧凌晨一人躺在床上停止呼吸的事情。

而终日里“陪伴”他就寝的女护工,此时也忽然不知所踪,而后茶余的功夫,蒋中正便得知这一“捷报”。

整整17年,白崇禧在台湾受尽委屈,且多次虎口求生,最终还是落到死无对证的下场。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去世

如此说来,蒋中正也是卧薪尝胆,只可惜却将功夫都用在了个人矛盾之上。

以至于在历史的关键时期,错过了与我党握手言和的机会,如此便为历史留下一重大难题。

要不说,做人得有格局,个人之间的恩怨,说到底是才华和本领的参差不齐而导致的终极摩擦。

作为党内人,应该在历史发展的潮流当中,寻求和平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搞“内讧”,搞“复仇”。

反观大陆对国民党战犯的处理方式,蒋中正此举,无疑是背离了君子之举。

尽管海峡两岸都不相信白崇禧的去世是个意外,可从表面上看,似乎也找不出任何“加害”的痕迹。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子嗣

当李宗仁听见了老搭档白崇禧的暴毙消息之时,也无比惋惜地替他感叹:“过于天真,难免一死”。

可白崇禧的儿子却不认为其父之死与蒋中正有关,不知是不是为了保住父亲一生的颜面。

再或者是为了替父亲不明智的台湾之行作辩护,而不愿承认白崇禧在政治选择上不够敏锐。

尽管明眼人对白崇禧的离奇之死都表现出深刻的怀疑,而只有白家人不愿意过多揣测。

即使有一些书籍在记录白崇禧去世之时与其子描述得多有出入,可白家人终究不肯深入追究。

想来也是在台生活安逸时间过久,对于政治的不敏感度已经麻痹了白家的一家老小。

以至于他们还在替蒋中正辩护:“如果是他杀的,为何还要出席父亲葬礼,这也太过分了”。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蒋中正出席葬礼

笔者大胆地猜测,如果白崇禧之死与蒋中正脱不了干系,可毕竟是“暗中作梗”,难不成连葬礼都不敢去?

正因为蒋中正要“证明其身”,面对携手作战多年的老部将突然离世,不参加葬礼,难道不会引人猜想吗?

尽管白崇禧的儿子所言,甚少有人认同,但说到底那是人家的家事。

旁观者尽管在当时的政治层面多言一二,至于白家后代如何看待此事,那仅代表白氏家族的态度。

毕竟,白崇禧原本有机会可以和李宗仁联手,推动两党的进一步合作,可惜他没能抓住机会。

白崇禧简介个人资料(白崇禧:执意赴台,17年后离奇暴毙,好友:天真率直,难免一死)

白崇禧葬礼

这是白崇禧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幸好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愈发壮大。

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早晚会在国人地见证下和共产党地领导下迎刃而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