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民国时期的热河省土匪白凤翔?种家将、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军中的第一猛将分别是谁_呼延_蒋介石_热河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王立臣 呼延 蒋介石 热河

本文目录

  • 怎样评价民国时期的热河省土匪白凤翔
  • 种家将、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军中的第一猛将分别是谁
  •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李白玲是什么样的角色,她的归宿是什么

怎样评价民国时期的热河省土匪白凤翔

白凤翔将军在抗日战争中虽没有那么大的名气,被很多人不太了解。很多人甚至对白凤翔将军曾经是反正的“汉奸”而嗤之以鼻,但是他作为一名坚决抗日的爱国将领,却得到了历史“盖棺定论”的评价与肯定。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位传奇英雄又是怎样走过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初出茅庐,落草为寇

白凤翔生于1897年,热河省围场县人。兄弟三人排行第三,因家境贫寒而终日不得温饱,15岁时便替人赶牲口驮马以养家糊口,那时围场县农村经常遭兵匪洗脑,民不聊生,白凤翔也经常遭到土匪抢劫,后来一个土匪头子见他胆大艺高便收留,给自己做贴竿儿(副手)。在土匪窝混了一段时间后,因其生性好强,不甘寄人篱下,不久便另立了杆子,自称“白三阎王”。

白凤翔从小性格刚直火爆,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血性男子,但他拉竿子却后不害百姓,劫富济贫。对自己的部署处事公平,深得部下的信任,因此有许多人投奔他,成为“翔字号”大掌柜而称霸一方。曾经率部一举打下赤峰县城,活捉县长,开仓济贫,在东北影响很大。

投入奉军,开启军旅生涯

1928年初张学良因其晓勇收编了他的人马,令其驻守围场县一带,后被调到黑龙江北部密山县戍边。1933年3月日寇入侵,热河,察哈尔等地相继沦陷,白凤翔深感国破家亡之痛。随东北军入关后,白所部被正式改编为东北军骑兵第6师,他任师长。与日军转战在华北北部地区。当时骑兵第6师下辖三个团,团长均由白的同乡担任,一团团长张书斌,二团团长刘桂五,三团团长袁俊丰。

1934年白凤翔参加蒋介石的庐山军官训练团第3期受训,1935年蒋介石基于反共需要,组织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把东北军作为反共内战的工具,骑六师被派往甘肃庆阳一带驻防。但第6师官兵大部分是热河围场一带人,在国破家亡背井离乡的情况下十分关心的是抗日救国,打回老家去,对内战十分反感。

1936年初,白凤翔指挥第三和第六师奉命在西北“剿共”,当时他自以为人多势众,装备精良,洋洋自得,不料却在吴起镇头道川处遭到红军埋伏,损失惨重,红军官兵同心协力作战的勇猛顽强给白凤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他从此开始认识到,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

接受一致抗日的思想,拒绝内战

骑兵军成立以后,张学良派到骑兵军里的联络参谋王再天是中共地下党员,他经常与白凤翔,刘桂五等人来往,促膝谈心,举一反三地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渐渐使白凤翔等人的爱国思想得到提高,现实的教育和地下党同志所做的大量工作,加上黄显声将军对我党主张的积极赞同,骑兵军开始很少和红军产生摩擦,尤其是骑兵第6师,经过多次交往与红军结成了友军关系。1936年9月18日,红军代表朱瑞将军与王凤翔的代表秘密会谈,签署了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4条协议协议:

第一:为抗日救国计,骑六师与红军结成亲密的联盟。

第二:不受命进攻红军,万一需敷衍则不打枪或不作杀伤射击,不前进。

第三:先向红军通报行动及骑兵师位置,以免误会。

第四:在可能或需要时经过互相协商,可做友谊退让,但应以抗日利益为原则。

这一文字协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作为骑兵师师长的白凤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追随张学良,成为西安事变的“三号人物”

1936年12月8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经多次努力,请求蒋介石放弃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失败后,决定发动兵谏。12月11日晚10时许,白凤翔,刘桂五接到通知去见张学良,他们来到张公馆走进张学良的办公室,见张学良背着手低头面色沉重,心有所思,过了好一会儿他低声说:“我想了好久才挑选了你们两人,现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这个任务关系到我们东北军的生死存亡问题。”说到这里,张学良站在二人面前,双目凝视着他们的面孔,白立刻表示:“只要副司令命令,我白凤翔就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刘桂五也表示: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请副司令放心。

张学良继而严肃而郑重的说:“很好,现在我决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命令你俩到临潼关去,请蒋委员长进城,共商国家大事。”同时张学良又再三叮嘱道:“你们可千万要注意不要伤害蒋介石。”白凤翔说:“反正就是要活的不要死的”,就这样白凤翔担负起捉蒋的重任。

离开张公馆回到了家中,白凤翔顾不得休息,命令副官不得离开,马上检查枪械安排部队就绪,叫伙夫炒了几盘好菜,请全家人一起喝酒,席间他对家里人说,今晚我要外出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万一回不来你们都不要太难过,记着我干的这是正道事儿,死得其所。至于什么任务不便说,你们也不要问。

凌晨四点多钟,白凤翔指挥部队包围了蒋介石住处。经过激烈战斗发现蒋介石不见了,随后士兵在华清池后门上山处发现了蒋介石的一只鞋,白随即命令刘桂五,孙铭九率兵搜山,特务营班长陈思考在骊山找到了躲在卧牛石旁边夹缝中的蒋介石,蒋介石此时又冻又怕浑身打颤,十分狼狈。白见捉到了蒋介石,便命人给西安城内的张学良挂电话报告,负责外围的刘多荃师长正在电话机旁,立刻向张学良报告已活捉蒋介石,张学良命令把蒋介石送到西安。

张学良将军为什么挑选白凤翔负责捉蒋呢?对此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夕给自己的高级将领布置任务时就说:白师长胆大敢干,数年来对我忠实不二,他是绿林出身,枪法很好,百发百中,掏窝子捉人是他的拿手好戏,这件任务我再三考虑非它莫属。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提拔白凤翔为军长,原骑兵第6师师长刘桂五继任师长。但很快,张学良被扣押,蒋介石免去了白凤翔的军职,给他挂了一个赋闲的文职,白因此一气之下辞官回北京隐居。

全面抗战爆发,变卖家财,请缨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原,白凤翔在家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他丢弃了在北京城内的房产,带上副官常国宾开着自己的小汽车去南京,历尽艰辛赶到南京面见蒋介石,请求批准他重返前线杀敌报国。但是像他这样一个参与过西安事变的东北军将领,蒋介石当然不会轻易启用,白凤翔一行在南京住了两个多月,始终没有见到蒋介石,后来通过钱大钧疏通,也迫于全国抗战形势的需要,蒋介石终于答应让白凤翔重新上任,委任他为抗日先遣军司令,但没有拨给一支枪一个人,只给了2万元筹备筹建经费,为了抗日,他变卖了自己家中部分财产,开始组建先遣军。

1938年2月白凤翔率部北上,受到了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了彭德怀将军的赞赏。彭德怀还选派了两位同志到热河先遣军担任联络工作,并转送了毛泽东同志给白凤翔将军的信件,还赠送了一部电台。白非常高兴,对八路军派遣的联络员也非常欢迎,并安排他们进入热河先遣军第五旅部任参谋,帮助旅长徐宗尧加强部队训练和官兵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高部队的素质及抗战的思想觉悟。

1940年初,先遣军在陕北一带组建整顿就绪,开赴察哈尔,绥远前线归傅作义,马占山统一指挥对日作战。1940年3月,在绥西战役中指挥部队歼灭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因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一带是白凤翔闯荡江湖的基地,他的旧部很多,在抗日情绪高涨的年代,先遣军发展很快,到1941年已经发展到5个师,打了不少漂亮仗,给日军以一系列的沉重打击,随后恼羞成怒的日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围剿先遣军,先遣军在白凤翔率领下四处转战两个多月,但始终没能冲出重围,他自己也在绥远固阳战役中腹部受伤,孤军深入的先遣军弹尽粮绝,陷入绝境,日伪军趁机软硬兼施,虽多次招降都被白凤翔拒绝,最后白凤翔电请蒋介石汇报先遣军境况,蒋介石回电:“曲线救国,保存实力,伺机反正”。

屈身日寇,伺机起义

经伪蒙军总司令李守信从中牵线,白凤翔部不得已向日军诈降,但日军并没有因此信任白凤翔,直到国民党特务机构将白凤翔在陕南居住的老母亲,妻子儿女作为汉奸家属抓了起来后,日军才对白凤翔略微放心,从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白凤翔都背负着汉奸罪名与日伪军周旋,1942年不忘抗日报国的白凤翔将军开始召集亲信密谋反正,当时白凤翔正在生病,但仍然告诉他的副官王捷三说:“不要因为我有病推迟,反正日期一切照原计划进行。”

始终对这支队伍严密监视的日军对白部的反正计划终于有所察觉,日军驻包头的特务机关长稻森利柱侦测到了先遣军反正的动向,即向其上司呈报。日军派医生借口给白凤翔看病,给他打了一针慢性毒针,很快使其全身浮肿,白凤翔将军随即牺牲于反正途中,时年46岁。先遣军失去了总指挥,5个师只拉出去三个师,起义虽然还是取得了成功,但白凤翔的遗体在仓促行进的混战途却中不知所踪。

抗战之心,终得昭雪

白牺牲后,国民党特务机构放了白将军的家属,并颁发了烈属证,每月给予抚恤金。但是微薄的抚恤也使得白的家眷颠沛流离各地,最终妻离子散。1956年周总理曾特意指示陕西省委统战部:一定要找到白凤翔的亲属。经过仔细调查和寻访,找到了他的二夫人刘素贞,并邀请白夫人参加了西安事变20周年纪念大会。1986年西安事变50周年,白凤翔将军的女儿应邀出席。在纪念会上,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与赞扬了张学良,杨虎城,白凤翔,刘桂五等爱国将领的历史功绩,白凤翔将军被录入了《中华英烈人物大辞典》,还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奖章,也借此告慰了长眠于九泉之下的爱国将领白凤翔将军。

种家将、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军中的第一猛将分别是谁

宋朝是演义小说最多的朝代,有呼杨高郑,岳家将,还有曹家将、石守信家族、狄家将,还有正史记载的种家将、折家将。

在演义小说中都会有一个猛将,力大无穷,无人能敌。《隋唐演义》中是李元霸,《薛家将》中是薛葵,《曹家将》中是曹克让,种家将、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也不例外。

种家将

种家将的名气远没有杨家将、岳家将这些名气大,但是在历史上种家将才是真正厉害的名将家族,其他的是演义,种家将却是正史。种家满门忠烈,种家子弟五代从军,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等全是将才。在北宋中后期种家子弟为抵御西夏、金人的侵略前仆后继,数十人战死沙场,种家军更是无数将士血染黄沙。

种家军的开山人是北宋名将种世衡,是范仲淹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曾施离间计除去西夏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杨家将的七狼八虎出幽州是虚构的,种世衡却是真实有八个儿子,都在军中服役威震边疆,种诂、种诊、种谔号称“三种”。种谔就是《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青面兽杨志曾在他手下当差,史进的师傅王进也是前去投靠他。在种谔之后种师道、种师中、种朴号称“小三种”,继续率领种家军浴血奋战。种师道就是小种经略相公,《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他手下当提辖。

种家名将辈出,但要说种家军第一猛将还是靠一己之力,扭转战场局势的神射手——王舜臣。

在一次与西夏的战争中,主帅种朴遭遇埋伏战死,宋军惨败而逃。败逃的宋军后有上万的羌骑乘胜追击,前面又遇到狭窄的关隘不能通过。关键时刻王舜臣挺身而出,拿弓独立败军之后。羌骑最前方是七个先锋,王舜臣对身后的军士说:“我要最前面的几个人眉间开花。”王舜臣开弓连射三箭,三骑面部中箭而死,剩下的四人策马后退,王舜臣又连射四箭,力劲贯穿四人后背,落马而死。王舜臣的这一手箭技震慑的后面羌骑一时不敢上前,宋军趁机重整队形。没过多久,羌骑又前冲上来,在激战的四个小时里,王舜臣接连射出上千只箭,并且箭无虚发,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正是由于王舜臣神乎其技的箭术,羌骑不敢再战,宋军士气大震得以成功退回。

王舜臣的这一手神箭,不是演义小说虚构,在《宋史·种世衡传》中有明确记载。“引弓三发,陨三人,皆中面;余四人反走,矢贯其背。”,“自申及酉,抽矢千余发,无虚者。” 这些记载都显示了王舜臣高超的箭术,在历史上少有。

杨家将

杨家将演绎了杨家几代对辽国和西夏英勇作战,前赴后继战死沙场的故事。老令公杨业、佘太君、七郎八虎、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八姐、九妹、杨门女将等杨家人物,几乎都是家喻户晓。杨家将的故事有七郎力劈潘豹、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等都是在民间广为流传。

杨家将最兴盛时期,有一杆金刀八杆枪,金刀老令公和七郎八虎。在七郎八虎中,最猛的还是要数杨七郎杨延嗣。杨七郎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评书中为一杆丈八蛇矛大枪,力大无穷,并且性如烈火,是冲锋陷阵力敌万人的猛将,曾在打擂台上力劈潘豹。在幽州之战时,七郎单枪匹马闯幽州,一路飞奔而至,枪挑梁兴州,马踏芦沟桥,连闯辽军三道营盘,败辽军大将肖天佑,直奔幽州城下。在潘仁美公报私仇的情况下,风尘仆仆饥肠辘辘的七郎仍击杀辽军数名大将,力杀四门。可惜,最后七郎还是没有躲过潘仁美的陷害,被连射一百单三箭,七十二根穿胸而过,惨烈死去。

杨家将七郎勇猛,还有一个人比七郎更猛,就是杨门女将大刀王兰英。王兰英是北汉王令公王怀的女儿,王怀当年和老令公杨业交好,王兰英还没出生就和杨六郎指腹为婚,后来因为两家多年失去了联络,杨六郎才娶了柴郡主。

在遂州城,杨六郎大摆牤牛阵,被辽军破去后,自己也被打伤落荒而逃。杨六郎跑到童山,遇到了在这里的王兰英一家,这姑娘身高九尺开外,丑得不行,脾气也暴躁,不过却是力大无穷,有一身惊人武艺,使用一口门板大小的大刀,无人能敌。王兰英听说杨六郎打了败仗,脾气暴躁的她立马要前去遂州会会韩昌。来到遂州城前,王兰英当先开路冲进去,大刀挑拦路障碍物,砍杀辽兵一大片。

王兰英来到遂州后,杨六郎保举她为主将,领兵破辽。这一战,王兰英力劈辽国仇旺、仇朗、龙路、龙快四猛将,又重伤辽国元帅韩昌,接连收复大片失地。奈何杨六郎不喜欢王兰英,王兰英一气之下领兵去西岐州平反,在军师刘云侠的帮助下,王兰英刀削金木耳手下四大金刚、八员猛将,后又自立为西岐王。在寇准和杨六郎被辽国奸细王强陷害要带往辽国时,在客栈总兵左国忠想要救助却不敌。正逢王兰英也在这家客栈,在刘云侠的劝说下,刀劈王月茹,生擒王强。王兰英恨杨六郎的忘恩负义,也不愿见随后的佘太君等人就离去,只有刘云侠留下一封信“久后若有为难处,需请大刀兰英女。”

在辽国大摆天门阵时,杨宗保三请穆桂英下山,穆桂英赶奔边关时正好碰见举家搬往西岐的大刀王兰英。杨宗保、穆桂英两人请王兰英前去边关帮忙,不过王兰英被杨六郎伤透了心,怎么也不肯前去,临分别穆桂英把多年的嫁妆全部赠给了王兰英,让王兰英很是感动。

穆桂英破天门阵的玉女阵时,遇到背有三皇剑的黄凤仙,无人能敌,不得不前去西岐求贤请王兰英。经过穆桂英前往西岐,王兰英前往边关,杨六郎亲自道歉要给她牵马坠镫,解除了她之前的怨恨。随后,王兰英奋勇闯玉女阵,生擒赵子清,杀赤水、赤火,吓跑赤风,救杨宗保、杨宗勉,又大战黄凤仙,最后更是斩杀颜容,大破天门阵。

呼家将

《呼家将》也是很为流传的演义小说,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的说法。呼家第一代是铁鞭王呼延赞,呼家都是用使用双鞭,《水浒传》中五虎将之一的双鞭呼延灼就是呼延赞后代,所以说金鞭呼家,银枪杨家。

呼家将开始从双王呼延丕显全家被奸臣所害,全家三百余口被杀埋在一起,只有呼延守用、守信两兄弟在忠臣的帮助下逃脱。其后呼延守用的儿子呼延庆、呼延平、呼延登,呼延守信儿子呼延明等在众兄弟和朝中忠臣良将的帮助下报仇雪恨。

呼延庆是呼延守用逃离京城时,在大王庄招亲所生的儿子,是书中的最主要人物。呼延庆自幼跟随王鳌老祖学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他下山时,师父送给他一杆丈八蛇矛枪,一条十八节钢鞭。呼延庆的故事有很多,在相国寺打擂力劈凶僧欧阳子英,大破连环阵挑翻十几辆“火车”,率军围困汴梁杀奸臣报仇雪耻。

呼家将中最猛的还是要数呼延庆的弟弟呼延平,呼延守用一路逃跑一路也娶了几个妻子,呼延平是呼延庆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武艺或许不相上下,但是呼延平力气更大。呼延平从出生后就被托付给杨五郎,学得五郎一身绝艺,呼延平更是力大无穷,使用一条四百斤的大铁棍(也有版本是扁担),一力降十会,经常是几棍磕飞对手武器,再用大棍砸死。呼延平最扬名的一战是北国比武,先是和石虎比试躺在钉板上表演胸口碎大石,相比石虎震碎一块石板,呼延平直接叠加三块石板让石虎砸,不仅碎石板,钢钉都被压弯。呼延平露了这一手后,石虎还不知进退要比武,被呼延平砸死,随后石虎哥哥石龙又不服比试也被砸死。呼延平连续击杀北国两员猛将,降龙伏虎,威震北国。

岳家军

《说岳全传》写的是岳飞、岳雷带兵对抗金国的英雄故事,在书中也是有着很多猛将,岳家军有高宠、陆文龙、岳云、张宪、杨再兴、何元庆、余化龙、伍尚志等猛将,不过毫无悬念的第一猛将就是高宠。

高宠

高宠是是五代第一名枪白马银枪高思继的后代,使一杆碗口粗细的錾金虎头枪,勇猛无敌。

在宋高宗被围困牛头山时,高宠前去牛头山救驾,碰到押运粮草的牛皋就上前前来献献武艺,一人独斗牛皋、郑怀、张奎三人,这还只是献武艺并不算真正厮杀,牛皋不说,郑怀、张奎都是一流的武将,武艺不俗,两人联手都挡不住高宠二十合。在到达牛头山后,高宠一马当先在金营杀开一条血路,连挑金军四个元帅金花骨都、银花骨都、银花骨都、铁花骨都,都是是被他一枪挑死,金军大将金古渌更是被一枪挑到半空。

在宋金的决战开始后,岳飞与金兀术交战十数合不分胜负就鸣金收军,高宠一见岳飞没分胜负就要上前会会金兀术,冲上前去,劈面一枪就把金兀术杀败。随后,高宠单枪匹马在金营如进无人之地,又要前去烧毁金军粮草。金军元帅哈铁龙连忙吩咐推来铁滑车,铁滑车据说是秦末韩信所造,曾用它困住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每辆至少有千斤之重,表面还有铁刺。高宠如西楚霸王一样力大无穷,连挑十一辆铁滑车,可惜高宠没有项羽的乌骓马,自己没事,马却累的力尽筋疲口吐鲜血,把他掀下来被随后的铁滑车砸死碾碎。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李白玲是什么样的角色,她的归宿是什么

李白玲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李白玲是一个来自高干家庭的女孩儿,由于家境优越,她像许多高干家庭的女儿一样成为了一名军医。在工作的过程中,她与佟大为扮演的作家方言重逢。后来,她来到广州发展,在主导公司的一笔生意时,这个心机颇重的高干子弟却无情了出卖了自己的朋友,让人唾弃……

结果,李白玲为了金钱失去了自我,再到沦落,和人性的泯灭走的是一条不可回头的路!最后,她得了癌症后,才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是多么的不应该。但已经晚了,她的生命结束了,一切都成为过去,不可挽回,也令人叹息。

“,“sam�����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