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演义小说中,尉迟恭、呼延赞、呼延灼和孙立谁的鞭法更厉害怎么排名比较好_呼延_武功_北宋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呼延赞 演义 呼延 武功 北宋

本文目录

  • 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 演义小说中,尉迟恭、呼延赞、呼延灼和孙立谁的鞭法更厉害怎么排名比较好
  • 呼延灼和呼延赞是什么关系呢
  • 呼延赞在北宋期间在太原市呼延村有养马场吗
  • 北宋名将呼延赞的儿子介绍有哪些呢
  • 《杨家将》中呼延赞武艺也不是特别优秀,呼延灼为什么无敌
  • 宋朝名将呼延赞,有何战功
  • 北宋将军呼延赞都有什么故事如何评价呼延赞

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以北宋初期历史为背景的演义小说中,常常有铁鞭王呼延赞的形象。这位呼延王爷赤胆忠心,是正义的化身,与杨继业、高怀德、郑印齐名,“呼杨高郑”被称为北宋初期的四大王。演义小说《呼家将》讲述的是呼延赞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故事,《水浒传》里的双鞭呼延灼也被描写成呼延赞的后裔。

图注:《杨家将》中有关呼延赞的情节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呼延赞这个人吗?真实的呼延赞是怎样一个人呢?

呼延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没有演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出神入化。他原本是赵匡胤身边担任侍卫一类的管制,因跟随王全斌灭后蜀有功,被提拔为副指挥使。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呼延赞参加了征讨北汉的战争,他在战争中表现勇敢而受到赵光义的重视,“面赐金帛奖之”。呼延赞宣称,自己深受国恩,不与契丹同生,在身上刺上“赤心杀契丹”的字样。他的妻子、儿子、仆人等全家都跟他一样刺字。后来,他又给自己儿子的耳朵后面另外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图注:呼延赞画像

真实的呼延赞是个行为怪异的人。第一怪是作战时的服饰怪,呼延赞作战时骑乌骓马,在额头上缠一道红色巾帛,在军中十分显眼。第二怪是使用的兵器怪,他制作了不少古怪兵器,其中有“破阵刀”“降魔杵”等,还有一种“铁折上斤,两旁有刃”的武器,应该类似于三尖两刃刀,每一种有十几斤重。第三怪是日常行为怪。他曾经在隆冬季节,用冷水浇孩子,希望用这种办法使孩子长大后不怕寒冷,身体健壮。他有个儿子生病,他居然刮下自己腿上的肉做羹汤给孩子治病。

呼延赞擅长使用的兵器是铁鞭和枣槊,演义小说可能就是据此把他写成“铁鞭王”。雍熙北伐失败后,呼延赞向赵光义请求去镇守边关。赵光义召见他,并让他表演武艺。呼延赞穿着戎装,骑在马上挥舞着自己的铁鞭和枣槊在内廷中驰骋。又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领进来,“迭舞剑盘槊”。后来,赵光义任命他做了马步军都头、保州刺史。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九月,呼延赞又担任冀州兵马总管。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呼延赞去世。他的儿子呼延必显被提拔为军副都军头。演义小说中呼延丕显名字,应该就是来自呼延必显。

图注:《杨家将》中呼延丕显下边关捉拿潘仁美的情节

参考文献:

《宋史》卷二七九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三

图片来自网络

演义小说中,尉迟恭、呼延赞、呼延灼和孙立谁的鞭法更厉害怎么排名比较好

尉迟恭、呼延赞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都有确切记载,而孙立、呼延绰(呼延灼在有本记录中的名字)则是野史性质的《大宋宣和遗事》里参予宋江起义的三十六位里的人物,后被施耐庵老先生拿来又成了水浒传里的经典造型。

我看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是野史并不一定就不是真实的历史,很是认同,况且梁山起义宋江三十六人这个确有其事吧,没有人能否定这个历史史实吧。

好了,闲话少叙,回答题主问题,还是较时髦的倒计时法

孙立

呼延灼

呼延赞

尉迟恭

注:孙提辖在榜尾并不是历史考究,而是水浒传作者施老爷子的写作构思安排。

呼延灼和呼延赞是什么关系呢

呼延灼是小说《水浒传》以及《说岳全传》中的人物,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呼延灼应该管呼延赞叫“曾祖父”或者“高祖”(咱们家里叫祖宗肯定没错),呼延赞管呼延灼叫玄孙

呼延赞在北宋期间在太原市呼延村有养马场吗

呼延村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杨家将抗辽时,在太原西山一线驻军。大将呼延赞的养马场驻扎在该村,遂以呼延命名该村。村中没有一户是姓呼延的,王、张、李姓占据村中人口的80%以上。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传说村中古老的建筑当数台、堂、庙、寺为著名。寺即崛山围寺,建于唐代,香火旺盛。寺旁建有龙王庙,最引人的是门口的两个铁铸旗杆。“旗杆高约15米左右,直径约半米,每根旗杆铸有双龙攀援而上,旗杆底座石有一人多高,近一米见方,顶端有一个方斗。“龙王庙里还建有钟鼓楼,铸钟一米多高,两人合抱不住,上面刻有文字和花纹,呼延钟声过去是太原一大景色。与崛 山围寺、龙王庙同时建成的还有三座戏台。堂即指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可惜崛 山围寺、龙王庙、戏台都被拆除,铁铸旗杆和铸钟被大炼钢铁,遗迹全无。

    呼延村过去是富有之村,十几座大户古宅院现在还保存几座。木雕垂花门雕刻的梅花、寿桃等图案仍然清晰可见,青砖墙灰瓦顶完好如初。在村东头通往崛 山围山的道路旁,还有一座关帝庙,虽然荒芜但前院、月亮门、二进院中的正殿、厢房等建筑保存完好。二进院中心原来有一座亭,只靠四根直径一米的木柱支撑,木柱之间相距有8米,亭顶檐下挂着铁铃,风吹过叮当叮当响,是呼延村的一大独特建筑。

北宋名将呼延赞的儿子介绍有哪些呢

呼延家族在史书中记载一共有十代,而呼延赞的后代属于第四代,第一代是太保呼延晏,为前赵名臣大将和前赵名臣镇东将军呼延谟;第二代是呼延谟之子,分别为后周时为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琮、呼延凤、呼延廷,以及其女呼延凤英;第三代是呼延寿廷之子,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以及其女呼延云;第四代是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子,也就是呼延赞的后代,他的后代中有自己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

《杨家将》中呼延赞武艺也不是特别优秀,呼延灼为什么无敌

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就不符合逻辑,怎么多少代之前先辈武艺不好,多少代之后的孙辈也必须不好吗?

《杨家将》中呼延赞的武艺,比不上杨门的人,但实际上也是数得着的大将,但不管呼延赞厉不厉害,应该和他的后代孙辈没有必然的联系。《水浒》中的呼延灼,位列梁山五虎上将之一,名震四方,确实非常厉害。虽然书中说呼延灼使用的是和呼延赞同样的兵器——一双铁鞭,但不能说就是完全学的呼延赞流传下来的武艺。

这个问题,其实有多种解释:

第一,同样一套武功,有的人练得好,可以天下无敌;可有的人练得不好,却显得武功平平。比如少林大洪拳,有的说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当然厉害非常。再到少林名家洪熙官手中,几乎也属于天下无敌。可是,现在谁再提大洪拳,好像就是练习武功的小套路而已,很难称得上是上乘武功。难道这样就可以说大洪拳不厉害吗?那为什么在赵匡胤或洪熙官那里就可以威震天下?

第二,还说呼延赞和呼延灼。也许二人练的是同一套拳法或者武功(包括兵器),但根据二人的天赋或所下的功夫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再者,武功拳法,应该都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也许就是这套武功到了呼延灼手里时比以前完善得多了;再或者是呼延灼除了学习家传的武功,还学习了其他的武功,拜了其他的老师,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呼延灼比呼延赞厉害,是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并不能说呼延赞的后人,就必然要和他一样,武功在一个水平上。

宋朝名将呼延赞,有何战功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名将,其中宋朝名将呼延赞就是其中之一,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精忠报国,那么在历史上,呼延赞立下了什么战功呢?

1.964年,在讨伐后蜀的战役中,担任前锋,由于作战勇猛,被封为为副指挥使。

2.979年,随宋太宗征讨北汉。获得了皇帝的金帛赏赐。

3.979年5月,北伐契丹,收复易州和涿州,后与契丹主力激战高梁河,败退。

4.982年,随崔翰戍守防御辽国的前线定州。由于自己的身先士卒和武艺高强,提拔他为马军副都军头,不久升任内员寮直都虞候。

5.987年,他曾进献军队阵图、军事要领和军队驻营扎寨的策略,请求到边疆领兵任职,但是没有得到答复,最后不了了之。

总之,呼延赞胆量过人,武艺超群,是宋朝著名的武将。

北宋将军呼延赞都有什么故事如何评价呼延赞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北宋著名将。出生于将门之家,是世代职业军人,他的祖先显贵于五代后赵时期,其父呼延琮呼延琮,后周时任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子承父业,练得一身马上功夫,武艺超群。呼延赞年轻的时候地位低微,只是军队中的骁骑兵,宋太祖赵匡胤独具慧眼,认为他有才且勇敢,具备勇将之材,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朝领受皇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呼延赞是从一名普通骑兵靠军功而迅速成长起来的,最大的官职做到一州行政长官,可惜因出生行伍,不善于治理州郡,政绩惨淡,后被封为“都军头”,一种荣誉性质的职业军人头衔。

乾德二年(964年),呼延赞跟随王全斌讨伐西川后蜀军,呼延赞作战常常身先士卒、勇猛无比,亲自担任前锋。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狠角色。经常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顽强厮杀。呼延赞数处创伤,一身创痕无数,每次受伤,他都用衣巾裹住创伤,复上马再战。凭借战功补任为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976年),宋太宗亲自选拔军校,任命呼延赞为铁骑军指挥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经过充分准备后再次向割据今山西中部和北部的北汉政权发动进攻,但遭到北汉的顽强抵抗,太原城屡攻不下。呼延赞跟随亲自督战的宋太宗来到太原城下,为了尽快夺取战争的胜利,他在北汉军队的猛烈还击之中率先奋力登城,因站立不住,从城堞上摔下来四次,仍然跃起大呼邀战,令敌人都心惊胆战。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增强了宋军攻取北汉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表彰呼延赞的英勇行为,宋太宗亲自赏赐给他许多财物。最后,北汉终因无力抵抗宋军的进攻,被迫举城投降。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跟随崔翰戍守定州,崔翰说他勇猛,提拔他为马军副都军头,不久升任内员寮直都虞候。太平兴国七年,跟随崔翰戍守定州,崔翰说他勇猛,提拔他为马军副都军头,不久升任为内员寮直都虞侯。

宋太宗见其刚直忠勇,马上召见他,令其在演武场表演武艺,呼延赞索性带领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必改、必求、必显一同加入战团,捉对厮杀,太宗龙颜大悦,不仅赏赐金银百两,还给他四个儿子御赐锦衣战袍。

北宋统一战争结束后,周边一些国家相继被灭或臣服。雍熙四年(987年),加授为马步军副都军头。呼延赞英雄无用武之地,终日闲赋在家闷闷不乐,他曾主动向太宗进献行军布阵图、作战要领和安营扎寨等军事策略,期待太宗把他外派边防再立新功。宋太宗召见他,命令他表演武艺。呼延赞披甲上马,挥动铁鞭、枣木长矛,使出浑身解数,只见长矛上下翻飞,银光闪闪,看得太宗不时颔首称道。呼延赞索性带领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必改、必求、必显一同加入战团,捉对厮杀,太宗龙颜大悦,不仅赏赐金银百两,还给他四个儿子御赐锦衣战袍。呼延赞不是一个勇猛凡夫,有东汉“大树将军”冯异之风。宋真宗即位后大力提拔军官,其他人你争我夺不亦乐乎。轮到呼延赞,他说他得到的赏赐够高了。原因是他怕“福过灾生”!这就不是一般人的智慧了。

端拱二年(989年),呼延赞兼任富州刺史。不久,他与辅超一起被加授为都军头。淳化三年(992年),他外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到达军队驻扎的地点,因为没有统领驾驭人的才能,改任辽州刺史。又因为没有才能治理百姓,再任都军头、兼扶州刺史,又加授康州团练使。呼延赞这种人就是为战争年代而出生的,承平时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咸平二年(999年),呼延赞随宋真宗赵恒巡幸大名(今河北省大名东南)。担任行宫内外都巡检。宋真宗曾经补选军校,人人都叙说自己的功劳,有的人甚至喧哗争执起来,唯独呼延赞上奏说:“我每月的俸禄成百上千,花费的不到一半,皇上照顾我已经很多了。我自己考虑没有什么来报效国家,不敢再希求升迁提拔,且担心福分过多而灾祸产生”。拜后退下,大家都称赞他知本分。

呼延赞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经常说愿意战死在敌军中。他遍身纹有“赤心杀贼”这几个字。甚至他的妻子、儿子、仆人都在身上纹有这几个字。他的几个儿子耳朵后面另外刺字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他创制兵器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边有锋利的刀刃,兵器都重达十几斤;头戴绛色襄头巾,骑着杂毛色的马,身上的穿戴奇特怪异。他性格又俗陋怪异,不近情理,隆冬时把水浇在幼童身上,希望幼童长大后耐寒且强壮。他的儿子曾经生病,他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给儿子治疗。

呼延赞虽然忠心可嘉,但是统军才能平庸,呼延赞得偿心愿驻守富州、保州、冀州等地,但因为性格耿直,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行伍出身,一介武夫,不通文墨,吃了没文化的亏,军队治理的一塌糊涂,治国理政能力欠缺,只能马上杀敌,徒逞一时之勇。朝廷不得已改任其为辽州刺史,在辽州,其不善于理政的短板再一次显现,朝廷无奈,只好给了他一个虚名,并内调扶州任职。所以终其一生,朝廷并未委任其统帅三军的要职,因此在征辽战争中呼延赞并无建树,只得颐养天年。

咸平三年(1000年),宋真宗为其母元德皇太后李氏(元德皇后)建造墓地,任命呼延赞掌管护仪卫,呼延赞回来后便去世了。呼延赞死后,朝廷提拔他的儿子呼延必显任军副都军头。这样说来,宋廷对呼延赞并不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