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的《临江仙》在词史什么水平能称得上是宋后第一吗?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_演义_人生_批注

本文目录

  • 杨慎的《临江仙》在词史什么水平能称得上是宋后第一吗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如何评价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为什么明朝的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 明朝杨慎《临江仙》写尽了世间荣辱成败,您会怎么用您的人生经历和体会解读这首词

杨慎的《临江仙》在词史什么水平能称得上是宋后第一吗

此词大家耳熟能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多少英雄都像浪花一样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是与非、成与败在绵长的岁月中随时光的流驶最后都会消失殆尽。当年的江山依然存在,太阳照常升落。 在江边的白发渔夫和樵夫,早就洞悉了四季变化。老友相见,痛快地畅饮一杯酒。从古至今的往事,都拿来当作谈笑的资料了!

些词慷慨悲壮,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在淡泊宁静的氛围中,展现了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

作者是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打捞人生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探索人生的哲理,吟诵历史兴衰,感慨人生沉浮,体现了高洁而超然的人生态度和旷达的胸怀;通过眼前滚滚的长江之水,告诉人们,那永远向前、奔腾不息的是无情的历史;让我们仿佛倾听到历史老人的一声沉重叹息!

词中的画面已成经典,白发的渔夫和樵夫,悠哉游哉、意趣盎然于秋月和春风之间;对这二位隐士,作者用一个“惯”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莫名的苍凉;但有朋自远方来生发了喜悦,酒逢知己又平添了慰藉。

“浊酒”并非佳酿,但宾主的友谊恬然平和,君子之交淡如水,更不在酒。古往今来、沧海桑田,即使是名垂宇宙、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最终也成了二位茶余饭后的谈资,是非曲直谁来评判?且谈且笑、淋漓尽致地开怀畅饮吧!人生有多少无奈啊,此时尽在言外了。

杨慎的《临江仙》在词史什么水平?能称得上是宋后第一吗?

 杨慎以旁观者的心境,来看季节的变化,看世事变迁;他告诉世人,人生短暂,岁月无情,你辉煌也好,落魄也罢,春夏秋冬照样往复循环,朝代在更迭,个体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暂的、无常的人生,我们为什么不平和自己的心态,非要去强己所难,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呢?作者此刻的心境虽然充满无奈但又是洒脱和豪迈的。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婉约,直白中有含蓄,高亢中有低沉;意境高远,目光深邃。此词已经穿越时空,至今还在启迪后人要胸怀开阔,要慎重地对待短暂而宝贵的人生!

但尽管如此,如果谈到艺术风格,也不能算宋后第一的词作,审美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样,我认为:尽管此词创造了高超的意境,道出了亘古至理,但在修辞手法与表达方式上不免寒酸与单薄,所以,称不上宋 后的第一词作。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首词因为选录为《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才被今人熟知。

全词气势磅礴,况味深沉,或激昂、或低沉、或淡泊、或沧桑,悲喜交织,时空转换,句句入心。

非经历沧海桑田、世情冷暖,不足以深解其味。

原文与赏析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一句群以‘滚滚江水’比喻历史大潮的汹涌惊骇,以‘东逝’比喻岁月流逝的不可逆转,以‘浪花’比喻不断涌现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兴衰’。

然后,通过‘江水奔流不归’的自然规律,暗寓‘光阴不可追、英雄一时’的道理,从而,引出了‘是非成败’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的感慨。

第二句群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构思十分巧妙。青山是亘古不变的,人生也不过是几万个日月更替的短短过程。

作者在这两句用自然之永恒来反衬人事之短暂,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思考。

第三句群中,作者分别化用苏轼、陈与义的诗词,以一个经历了人间风霜雪雨的过来人的身份,劝慰世人看开世间名利、红尘是非。

哪怕高居庙堂,哪怕英雄一世,哪怕名利全收,都不过是春风一场、秋月一钩。与其熬心费力、经营算计,何如做一个游荡山水之间的渔子樵夫呢?

其实,这人间的悲喜仇恨,一壶浊酒已足以慰解了!

最后一个句群是对全词的总结。作者以旷达、开阔的胸怀,淡看人生沉浮、世事兴衰,表达了一种不得不豁达而又悲凉的无奈感叹。

中心思想

全词慷慨悲凉,充满了天人交感的人生哲理,意味无穷且深入人心,读来不仅有荡气回肠之感,更有若有所失之怅。

非经历人生大浮沉者,不足以为此词!

在整个上片,作者通过暗寓来点名人生不过一场大梦,通过对比源长的历史和不变的江山,劝慰世人时光有限应好好珍惜,看开虚名浮利。

在整个下片,作者继续延伸‘得失成败不过是身外虚名’的话题,通过‘春风秋月’的对比,揭示了岁月无情、人生有限的人生哲理,刻意淡化沉郁悲凉的历史厚重感,以此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历尽千帆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以说是杨慎对自己跌宕、悲凉人生的深切感悟。

杨慎乃明朝三才子之首,声名学问在解缙、徐文长之上。其父杨廷和是内阁大学士,11岁写近体诗,24岁中状元,29岁位居翰林之首,36岁因其傲骨而得罪嘉靖皇帝,被发配到云南充军。

他在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心中突然感慨,当场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这首词比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晚了88年,后被清朝的毛宗岗放入《三国演义》作为开篇之词,从而名传天下。

如何评价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岁月总是悠悠,人生不过百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只此一句,就足以秒杀古今。杨慎杨状元,这位明代大才子被那个鬼皇帝流放到云南,从南京溯长江而上,看着滚滚的波涛,一路流向大海,他却逆流而上流放到了蛮荒之地。博闻强记的他一定想起了苏东坡,想起了他那美丽善良的妻子。

在长达几十年的流放岁月里,他吃尽了人间的苦头,尝遍了旅途的奔波。所以,他在给〈说秦汉〉写词吋,头脑中波涛澎湃,一幕幕风云际会,一场场恩怨情仇,大千世界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熟悉经史百家加上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谁对,谁错,谁胜,谁败?你干得过老天吗?这是对人生的终极一问?

那位鬼皇帝,那些争权夺利,处心积虑的人们,你们明白吗?我明白了,他嘴边一定露出一丝从容,豁达的冷笑。

这世上少了一个官员,文坛却从此多了一个哲者。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与秋月春风相伴,同青山夕阳为邻。人生起落平常事,怎比人间真情。“一壶浊酒喜柤逢“。浊酒虽浊,真情无价。

苍凉后是平静,沧桑后是豁达。用古今下酒,在笑声中回荡!这一荡就是千年!

人可以离去,词却不朽,若干年后,临江仙遇上了《三囯演义〉,终成经典!

个人小感悟,一起来品书。

为什么明朝的杨慎所写的《临江仙》,会出现在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

这是罗本《三国》与毛批《三国》的区别而产生的差异。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一, 罗贯中原著叫《三国志通俗演义》,而不叫《三国演义》。

罗贯中是元末人,最终是死于元末还是明初,还不能完全确定。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当时市面上流行的宋元评话,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基本可以确定,成书时间是在元末,没到明初。

所以罗贯中是不可能把明朝中期诗人杨慎的《临江仙》写进《三国志通俗演义》的。

《三国志通俗演义》在结构上分为24卷,每卷十个章节,没有注明“回”,我们就权当作“回”吧。

每一个回是七个字的标题,如“卷之一”第一回的标题是:《祭天地桃园结义》;第二回的标题是《刘玄德斩寇立功》;第三回的标题是《安喜张飞鞭督邮》……

我第一次完整看的《三国》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还是初中,从同学家借的。初中以前看的是《三国演义》连环画。

《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有不少版本,目前能看到的是刊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午版。

这个版本应该最接近于罗贯中原著了,可以称为原汁原味的罗本《三国》了。

二,现在流行的《三国演义》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在罗本的基础上批注并修改的版本。

明末清初,包括李卓吾、金圣叹在内的一批文人,对他们以前市面上流行的小说、戏曲进行评选,评出了《十大才子》书,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居首,称为第一才子书。而金圣叹最钟爱的《水浒传》只排在第五。

评出来以后,文人们又拿起笔对这十大才子书进行批注,并适当修改,通过修改把自己的观点掺杂进去。金圣叹就批注了《水浒》,并把70回以后册去,成为腰斩版《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有不少人进行批注,有余象斗、李贽、以及托名李贽的叶昼,其中叶昼托名李贽批注的《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最有名。

清初,受金圣叹批注水浒的影响,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李贽评三国的基础上,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重新评注。并且,对章节、回目、诗词、以及文字表述等进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现在流行的《三国演义》:

首先,章节回目修订。罗贯中原著是24卷,每卷10回,共240回。毛本的《三国演义》将罗本的240回每两回合并为一回,最终确定为120回。并且对回目的名称按照对称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加工润色,在基本保留原来情节的基础上,回目更符合大众化的评书演义需求,对仗也更工整。

比如罗本原著第一回和第二回分别是:《祭天地桃园结义》、《刘玄德斩寇立功》,这两个独立回目单独列出没毛病,合并在一起,就不对仗,“祭天地”是动宾词组、“刘玄德”是纯名词,词性对不上;“桃园”是纯名词,“斩寇”是动宾词组,也对不上。

毛本第一回进行调整,《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就完全对仗了。

其次,增删诗词对联。清初的时候,杨慎的《临江仙》早已流行于世,二毛直接引用,非常贴切,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

刘备二顾茅庐时,罗本原著中没有写到草庐中对联,毛本三国中增加了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高远!也没有违和感。

刘备二顾茅庐不遇孔明,罗本中有两首诗,赞颂刘备风雪访孔明。毛本三国删掉一首,删除的诗内容是:

《三国志通俗演义》:见说南阳隐士贤,相邀不见又空还。野猿怯冷号林麓,塞雁惊寒下水湾。着地乱云迷草径,摇天杀气撼柴关。萧萧鞍马归来处,一望弥漫雪满山。

其三,删去了许多表章。罗本原著中有许多表章都是从《三国志》等史料中直接搬过来的,由于太冗长枯燥,影响阅读,毛本三国把一些不重要的表章都删了,而代之以概述。

如罗本原著中第一回蔡邕的奏章:

《三国志通俗演义》:臣伏思诸异,皆亡国之怪也。天于大汉,殷勤不已,故屡出妖变,以当谴责,欲令人君感悟,改危即安。蜺坠鸡化,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前者乳母赵娆(音饶),贵重天下;永乐门史霍玉,又为奸邪。察其赵、霍,将为国患。张颢 、伟璋(伟姓,璋名。)赵玹、盖升(盖,音合,姓也)。并叨时幸,宜念小人在位之咎。伏见郭禧、桥玄、刘宠皆忠实老成,宜为谋主。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不宜听纳小吏,雕琢大臣也。且选举请托,众莫敢言,臣愿陛下忍而绝之。左右近臣,亦宜从化。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则天道亏满,鬼神福谦矣。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戒,下有失身之祸。愿寝臣表,无使尽忠之吏,受怨奸仇。谨奏。

毛本就简单概括一带而过:

《三国演义》: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

另外,还有许多引经据典的枯燥内容也被删改,不一一列举。

总之,毛本《三国演义》通过精心批注、调整回目、删增诗词等加工手段,让《三国演义》更加少一点“史书”性质,更多一点文学化味道,更适合读者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这是毛本三国的进步之处,也是毛本三国之所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三,毛本三国和罗本三国在思想上的区别:

首先,尊刘抑曹的倾向更明显。罗贯中本来就有点尊刘抑曹的倾向,但对曹操优点和长处还是相对客观描述,尽量符合历史原貌。毛本三国为了抑曹,把罗本原著中客观赞美曹操的一些表述都做了删改,让曹操脸谱化为一个赤裸裸的奸雄。

其次,更加突出歌颂忠义。对各阵营的忠义之士进行了美化,不仅神化了关羽的忠义,而且还描写庞德的忠义,刘璋手下张任忠义,孙权手下江东众将的忠义,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三,强调蜀汉正统,暗喻满清得国不正。这个思想不仅在小说正文的文字表述倾向明显,在批注中更是明显的进行了表达。

《毛宗冈批注《三国演义》》:百忙中忽入刘、曹二小传:一则自幼便大,一则自幼便奸;一则中山靖王之后,一则中常侍之养孙:低昂已判矣。后人犹有以魏为正统,而书“蜀兵入寇”者,何哉?

批“蜀兵入寇”不对,隐身满清入主中原才不对!

毛本三国由于传播广泛,使得后人经常会把毛氏的思想等于罗贯中的思想,这个在读三国时需要引起注意!

明朝杨慎《临江仙》写尽了世间荣辱成败,您会怎么用您的人生经历和体会解读这首词

大家好,我是“沧浪有话说”主持沧浪。不请自来,聊几句个人感受。

杨慎一生的幸与不幸

杨慎,可是标准的“官二代”,其父亲杨廷和曾官至内阁首辅,但杨慎可不是纨绔子弟,颇有才华,参加考试高中状元,被人列为“三才子之首”,这三才子,可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另两位是解缙和徐渭。

杨慎有好出身,又有才,按说,这仕途应该是又平坦又直溜吧?没有,四十岁时因为“大礼仪事件”,被流放了,其实,还得说他命大,被杖毙的就有十多个呢!要说明朝那些文人官员,也都不知道咋了,挨了皇帝的打,都觉得好像中了大奖,以被打屁股为荣!杨慎的仕途就此宣告结束。空有满腹经纶,也只能与春花秋月作伴去了!

杨慎这一流放,再也没有回归日。六次大赦,都借不上光。皇帝有事没事没事还总问及他,要说这杨慎也是人缘好,地方官员仰慕其高才,总是说他“有病”,杨慎也就顺水推舟,放浪形骸,虽然流放彩云南,但能够善终,享年71岁,也是人生幸事了。比起那被皇帝问了一句就被弄成冰棍的解缙,杨慎还算幸运的!

临江仙之意

杨慎这首词,是流放后填的。

想自己是为国为礼而谏言,却落得如此下场,杨慎内心是有很多苦闷的。但是,放逐的生活也明白了“是非成败转头空”,所有的风云英雄,不照样是随着时间的流水,消失在历史长河?但是,任谁也不过是一滴水,动静大点的也不过是一朵小小浪花,但是,青山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旧时貌。而看破红尘后,在明月清风里,谈笑饮酒,不同样是人生乐趣吗!

这首词,应该是豁达和落寞兼而有之吧!

这首词作三国演义开卷语的由来

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把这首词列在卷首。当年罗贯中就是想引用也找不到啊!

沧浪有话说富贵名利皆浮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争来争去,最后留下啥?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做事先做人,不害人,不做亏心事,于事,尽心去做足矣!尽人事,听天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