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之战(揭秘第一次东征:蒋介石成名战)_水城_东征_平山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24年2月,原本担任留守广州的许崇智,最后因为“临阵换帅”事件,而成为了东征联军右翼粤军的总指挥。

又因为东征联军的总指挥杨希闵以及滇、桂系军队此时已持观望态度,实际担任东征战事的几乎只有右翼粤军,因此,许崇智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东征联军的最高军事统领。

在此之前,右翼粤军在原东征联军右翼粤军总指挥张民达的指挥下,势如破竹,扫清铁路沿线一带,屡克数城,东征粤军第一期的战略计划已基本实现。

陈炯明军从常平、樟木头溃退后,固守在平湖、淡水、平山、三多祝一带负隅顽抗。

在许崇智的总指挥下,2月8日张民达师及黄埔军何应钦团,由横沥车站出发,经樟木头、堂头厦发起进攻,9日乘胜率铁甲车,克复天堂围。12日,许崇智驻节塘头厦亲自督战,于下午再下攻击令,担任前锋的有十六团余鹰扬部,其次为蒋介石的黄埔学生军、第七旅许济部、第八旅莫雄部和张民达部,约共兵力七千余人。

中午时分,粤军大队人马逼近龙岗。陈炯明军稍战即退,意欲引粤军深入佛仔坳等地再行反击。谁知张民达部对此地带相当熟悉,他们占领龙岗后,即行布防,由蒋部黄埔学生军驻西湖塘,以警戒右侧之敌。以许济旅及余鹰扬团担任前锋,搜索前进。

许济旅等未敢贸然深入,就地驻扎宿营。

果然第二天一早,陈炯明军杨坤如、熊略、钟景棠、练演雄等纠合所部约五干余人,分三路来袭,由练演雄进窥西湖塘,熊略、钟景棠、杨坤如等部,一由淡水冲出直扑莲塘,一由镇砧圩冲出新屯,向粤军前锋猛攻。

许崇智在塘头厦获报,马上令黄埔学生军抵御南窥西湖塘之练演雄部。而以前锋之余鹰扬团应付莲塘方面之敌。以张民达部第二师抵御新屯方面之敌。

双方参战人数,均各有四至五千多人,旗鼓相当,是东征开战以来最大的一场恶战。

此场战役,陈炯明军损失尤大。12日九时许,粤军占据了横岭,扫清了莲塘、新屯等拱卫淡水城的屏障,淡水城已危如累卵。14日,许崇智加派大队,乘胜由新屯向新寮挺进,即晚渡河,占领了土濠、石桥沥一带高地。

15日拂挠,许崇智亲自督战,除派出部分兵力监视压迫退至黄皮径的熊略所部外,将张民达师、许济旅以及黄埔学生军全部投入战场,向淡水城猛扑。

淡水城是当时拱卫惠州与平山的重要屏障,也是通向海陆丰及潮梅的重要门户。

它这种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注定了陈家军是绝不轻易放弃的,必变守势为攻势,拼死夺回淡水城。

果然,除了洪兆麟在汕头再也坐不住外,退守在永湖的陈家军,也赶紧整理各部,于16日,集结有熊略、钟景棠、杨坤如等海丰系全数军队,倾巢而出,反攻淡水城。

许崇智马上作出相应的部署,让张民达师、许济旅与蒋介石黄埔学生军乘胜出击,再次将反扑之敌击退十余里。

陈家军的退却,看似有诱敌深入之计,因此,粤军也不去穷追。陈家军见粤军不中计,17日复由博罗洪兆麟部二千余人,加入反攻阵线。许崇智亦知谈水以上及平山一带,屯驻有万余敌兵扼守要隘,反击并非易事,因此急电,调来第八旅莫雄部加入淡水一带作战。

许崇智于18日亲由平湖赴淡水城前敌督战,于是日晚间到达淡水,与张民达规划进攻计划,议决暂取守势,以期东征联军的正面及左翼两路滇、桂军达到战斗目标后,再作三路平行推进。

但他们此时只是疑惑滇、桂军的进展为何如此缓慢,没料到滇、桂军是一意作壁上观的。

许崇智马上调蒋介石部黄埔学生军千余名,赶往前线协助许济应战,始将陈家军击退,但许济旅已经受到重创,也是右翼粤军出征以来第一次受到重创。

至该日下午三时许,保卫淡水的战事始渐平息。之后,粤军乘胜尾随追击,在两日之内,先后将白茫花、平山、永湖等要隘攻陷。

陈炯明闻此败耗,见大势已去,又见林虎至今不肯出战,惶惶不可终日,便打算自己辞职,推举林虎为伪粤军总司令,诱使他继续抗拒东征粤军。

而粤军克复了白茫花、平山、永湖等要隘后,也面临着一种战略上的抉择:。

到底是向惠州进攻,还是向潮梅地区长驱东进?

2月22日,粤军总司令部在白茫花召开了一次有名的军事会议实在是一件令人激奋的事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