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雍正、雍和宫的“雍”字当什么讲_太平天国_雍正_王爷

本文目录

  •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
  • 雍正、雍和宫的“雍”字当什么讲
  • 太平天国封那么多王,“王二代”有没有留下什么事迹

太平天国封了多少王

其实洪秀全原来不愿封异姓王,只重建五军主将,以安抚陈、李等实力派。但随着洪仁玕的封王、出任军师,洪秀全开始低头使用封王术,这一玩封犹如春后竹笋般疯长了……

洪仁玕一面主张依法治国,严格控制官员提升,另一面却动辄保举几十人一次性升官。

在他到太平天国前的9年,封王的总计才9人,而他封王后的5年,有2700多人被封王,至于丞相,已经多到数都数不清的地步。

一,封王

比如如何封王,农民嘛,本来识字不多,于是猪狗牛龟都上了。

太平天国出现了猪王、牛王、狗王、龟王,被封王的这几个大字不识的家伙不但不脸红,反而受宠若惊,趾高气扬。

二,封相

再说说太平天国丞相满天飞,杨秀清一次就曾封几百个丞相。

一个叫黄典存的,他是一百一十五癸丞相,数字后面加干支,足见丞相之多。

最惊人的是太平天国官比兵多,仅洪秀全的天王府就有1673个官,东王府3557个官,石达开府1961个官。

王多相多官多,地方将帅位阶陡然升级,诸王势力膨胀,俨然一方诸侯,对中枢威胁增大。

三,弊端

比如有个叫陈坤书,原是李秀成麾下重要将领,镇守常州。

晋封护王后,他与李秀成疏离,甚至发生冲突。李秀成在《自述》中多有指责,声称是洪秀全的权谋。

于是,天国疆土由陈、李等几个板块变为数十个地方山头。

原来由中枢和陈、李等地方实力派协调合作的指挥运作机制遭到破坏。洪秀全明面上,可以直接指挥所封列王。

四,效果

那效果如何呢?

这些列王或听命中枢,或忠于故主,对中枢指挥态度不一,同时出于自身割据利益,他们多取实用主义。

说白了就是保山头,少出力,消极怠工。整个运作机制,陷入散乱失序的状态。

如李秀成面对苏南危急、天京重围,堂弟李世贤就劝他率部另作别图。

李秀成因“愚忠”入京,李世贤则从溧阳转战浙赣,其他将领也自寻出路,陷入混乱崩溃的状态,指挥系统完全解体。

我是非著名自媒体人乔春雨,喜欢历史,擅长职场前沿思维,记得关注我哦……

(文章资料参考《太平天国战争全史》《麻辣近代史》《天国的陨落》)

雍正、雍和宫的“雍”字当什么讲

此处的“雍”字是康熙老爷子给四子胤禛的封号。至于为什么用这个字就不得不结合清朝对王爷们封号的讲究。

一、清朝王爷封号的形成

自汉朝实行分封制以来,历朝历代对于王爷的封号都是用的地名,如秦王、齐王、燕王等,王爷们有封地,是为实封,封地一般和王号挂钩。到了清朝有感于前朝王爷们对于王朝统治的消极影响,就采取虚封,王爷们有地位的荣耀,却没有地盘来培植势力,那么就算虚封为何不继续用地名?第一,用地名就给了王爷们念想,会让王爷们产生不好的想法,诸如“你都给了我这个地方的封号,是不是我要赋实呢?”等等;第二,随着时间的发展,王爷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地名是有限的,会出现像汉朝后期和明朝后期那样为了找个没有被封过的地名都难的局面。考虑到这些原因,清初统治者们就决定用一些吉祥的字来替代地名作为封号,诸如礼亲王、睿亲王等。这样可以消除用地名作为封号的不利影响,还可以用这样的吉祥字去积极引导王爷们的思想行为,诸如廉亲王,是不是需要廉洁自守,诚亲王是不是要忠诚侍君等等。

二、雍亲王的“雍”字

“雍”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和谐、和睦、团结。这样的一个字被康熙老爷子给了老四胤禛,要说没有用意,是不可能的,皇帝的任何行为都会有自己的考量,通过这个字不难看出康熙老爷子对于老四的希望,他希望老四能够和兄弟们和睦相处,一起团结在老爷子的领导下,让爱新觉罗家的天下越来越好。

三、雍正、雍和公中的“雍”字

雍正是老四登基后的年号,雍和宫是老四为皇子时的居所。清朝皇帝的年号不是随便起的,是需要专门司管礼仪的部门—礼部准备一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琢磨起来有内涵的年号提供给皇帝过目,皇帝觉得哪一个可以,才算行。例如溥仪的年号宣统,就喻示着他以侄子身份入继给光绪帝的正统性。雍正帝的这个年号一样符合规律,雍是老四当初做王爷时的封号,正是正规、正统的意思,两个字组在一起就有点意思了,可以理解为“雍亲王继位合乎法统”,为什么用有这样意义的年号?原因就是康熙晚期九子夺嫡,雍正在当时无论是论长,还是论实力都不是最有资格继位的,加上雍正帝登基时,他的那些兄弟们,尤其是老八他们实力依然强大,到处散播留言说雍正继位不正,雍正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也就通过这个年号来向天下臣民发出自己的声明。

雍和宫可以既是宫殿的名字,又是雍正帝以前住过的府邸,用这两个字倒是明朗、清晰,又大气。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雍正皇帝住过的一座很和谐的宫殿。”另外还有一层意思,“雍”字本就为和谐的意思,再加一个“和”字,也是在给他的那些个兄弟们传递一个信息,“老四我已经做了皇帝,我是想和兄弟们和睦相处的,但是你们也不要太闹的太过火了。”

结语: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更是博大精深。对于皇帝来说,他用的每一个字都是有其用意的,如果没有任何用意,今天我们也不会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了。

感谢您的阅读,烦请您提出宝贵意见,一起探讨历史!

太平天国封那么多王,“王二代”有没有留下什么事迹

天王二代,洪天贵福

生于1849年,他娘叫赖莲英,爹娘都是客家人。。1851年他爹建立太平天国,就在金田村,他成了天王世子,称万岁。比杨秀清还牛逼。后来就没他消息了,一直到1864年6月,洪秀全服毒自杀,他继位为幼天王,7月天京城就破了,他在李秀成等一干人的保护下,重出南京,李秀成被抓,他逃到湖州,这时他虚岁16岁。打算和当地太平军一块去江西汇合那里的残部,在江西境内被击溃,他在山区游荡了几天被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抓住,凌迟在南昌。

东王和北王就不用提了,所有儿子死于天京事变。

南王据说有三个儿子,老大过继给别人,其余两个儿子在冯云山造反之后被抓,一说是阉割为奴,一说有儿子逃了。后来洪秀全为了南王的爵位让外甥萧有福(萧朝贵二儿子)继承。死于天京城破,之前没有作为。

西王萧朝贵据说是洪秀全的表妹夫,初期在长沙死去,大儿子萧有和继承了西王,也是死于天京城破。

翼王石达开大点的孩子都死于天京事变,大渡河兵败的时候,和儿子石定忠一块被杀。传说他在广州留下一个儿子,叫胡永活,估计不是真的。

英王陈玉成,死的时候26岁,据说有个儿子陈慎初,逃出生天,隐姓埋名,没干什么大事。

忠王李秀成,死的时候41,子女众多,但是说法不一,常见的一个是他的次子(也有说是养子的)李容发,在江西被俘后为后来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收养,并将一个婢女许配给他,但不久便抑郁而终。另一个是幼子李其祥,在江西被清军搜获,沈葆祯奏章中说“监禁,俟岁满后按例处置”,清代对造反首领家属未成年男性的“例”,是年满12,阉割给功臣为奴,如此则李其祥就算不死,也不会有后代。还有两个女儿都嫁给太平军将领,弄了个下落不明。

太平天国一共14年,几个王的子女来不及长大,弄不出大事。南京城里的王坚信会成功,子孙基本断绝。打外围的王,都留个心眼,也就是留了后代在太平军之外。有什么作为就谈不到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