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为何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太平军北伐?多隆阿是否应该和左宗棠一样被铭记_北伐军_太平天国_保加利亚

本文目录

  • 杨秀清为何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太平军北伐
  • 多隆阿是否应该和左宗棠一样被铭记
  • 杀鸡咱就用牛刀,中国女排阵容磨合忙朱婷15分中国队3:0胜保加利亚你怎么看

杨秀清为何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太平军北伐

太平天国的北伐可以说是其前期的一大失误,虽然损失的人马不算多,2万人左右,但这2万人也基本是太平天国的精锐主力,按照当时的说法,这2万人都是清一色的从广西出来的老兵组成,也就是太平军常说的“老广西”。丧失这样一支精锐生力军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北伐的大概经过

在北伐之初,当时太平天国高层对于北伐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但派出的部队不多,而且领头的也不是太平天国的真正高层人物,根据李秀成在其《自供状》中的排名来说,林凤祥和李开芳在当时的太平天国中排名在六、七位的样子(第二位为东王杨秀清、第三位为西王萧朝贵、第四位为南王冯云山、第五位为北王韦昌辉、第六位为翼王石达开、第七位为燕王秦日纲,因为之前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都先后战死,所以排名就往上顺了两位),如果要真的重视的话,那么派出的至少应该是一位带王字的高层人物。如太平天国的西征,领头的就是翼王石达开。

而北伐军能一路打到北京附近,也并不是说一路上攻城略地,然后一个一个地占领着打到北京的,而是按照杨秀清“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战略方针作战的。按照这样的作战方针,其实就是流动作战的意思,这种作战方针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北伐军必然失败,因为以2万人的人马即便是运气非常好,一路打到了北京,就算占领了北京,北伐军也要面对清军大批部队的围攻,而一路上没有占领城池,那么这支深入的孤军就得不到任何的后勤供给,增援部队还要从南京一路打到北京,增援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后来杨秀清连续派出增援部队没能成功的原因,孤军深入的北伐军最终只能被困死。

当然,在北伐的途中北伐军也招了不少人加入到队伍当中,整个北伐军也一度扩张到了号称几十万人之多,但是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这么多的部队也就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这种情况下人数多就是累赘,也起不到战斗力的作用,其实北伐军在一路上招募的部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不过这一切在北伐军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明显,北伐军从浦口出发,经安徽进入河南,之后横渡黄河,一路转战打到了天津附近的静海,这一举动一度震惊了整个清廷。当时北京就有十多万人迁出了北京,繁华的前门大街也一度冷清。

北伐军能一路打到北京附近,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清军战斗力实在太差。根据当时的记载,即便是号称清军精锐的黑龙江马队,在对战北伐军作战的时候也是直接就丢盔弃甲,一路行乞回到了北京,一时间北京城乞丐遍地,这些乞丐其实都是组团跑回来的八旗精锐。

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咸丰任命了八旗中唯一还能打的僧格林沁为主帅,全权负责对战北伐军。而僧格林沁则改变了战法,以往都是派部队跟北伐军死磕,他不这样做,而是采用了围困的方式,这个方式被证明对付北伐军是非常奏效的。

当时林凤祥的北伐军打到静海、独流的时候便陷入了僧格林沁的重围,恰好这个时候北伐军的运气也不好,遇到了大雪天气,北伐军由于缺衣少穿,冻死冻伤了不少(其实这也是流动作战的缺点,部队缺乏补给)。而僧格林沁围困北伐军以后也不与北伐军作战,就是围困,等到弹尽粮绝了再发动进攻。面对僧格林沁的围困,林凤祥最终选择了突围,而僧格林沁一路也只是追打北伐军,并不断地围困,林凤祥撤到埠城的时候再次被僧格林沁围困,然后就是车轮战,打的北伐军精疲力尽。

到了北伐的后期,清军方面的战术是对路了,情况就直接扭转了,哪怕当时咸丰不断地下命令要僧格林沁总攻,但僧格林沁还是按照着他既有的战术去打,最终拖垮了北伐军。

在面对北伐军的危机局面,东王杨秀清其实也是压力山大的,毕竟派出去的是2万多的“老广西”,是太平军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真损失掉了打击就太大了。但救援的时间也很晚了,直到北伐军打到天津的时候才开始派兵救援。杨秀清先是派了曾立昌等人前去救援,曾立昌也打到了山东临清,一度离埠城只有200公里,结果被清军打败,曾立昌也在战斗中战死。之后的救援就都没有曾立昌这么顺利了,连燕王秦日纲前去救援都被打了回来,北伐军最终也就彻底断了援军。

只派2万人北伐的原因分析

个人观点,杨秀清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的2万多人北伐,其目有以下几点:

一是杨秀清打削弱西王萧朝贵的存留势力,确保自己在朝中一家独大。其实林凤祥和李开芳都是原先西王萧朝贵的势力。在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人中我们也知道,能够附体的只有两人,一人是东王杨秀清,属于“天父附体”,另一人就是西王萧朝贵,属于“天兄”附体,这种附体的把戏虽然今天我们是不会信的,毕竟都属于“跳大神”那种事情,但当时的人都非常相信,可以说如果西王萧朝贵能一直活着的话,他也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东王杨秀清,不至于会让杨秀清后来一家独大,连天王洪秀全都完全不放在眼里了。不过想来也有些滑稽,如果杨秀清“天父”附体的同时,萧朝贵再来个“天兄”附体,不知会是什么场景?

虽然萧朝贵在长沙战死了,但他还留下了相当的势力,林凤祥和李开芳就是这股势力的班底人马,他们在当时的太平天国朝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制约杨秀清。

如果林凤祥和李开芳留在朝中,那么对于杨秀清的大权独揽其实是个威胁,或许一开始杨秀清也只是想把这班人马派出去打,并没有想置他们于死地,只要他们不在南京附近就行了。或许杨秀清一开始也不指望他们真的能打到北京,也不指望他们能拿下北京,只要牵制住北方清军的部队,减少南京方面的压力就行了。不想北伐军真的打到了北京附近。

二是当时太平天国的精锐部队并不多,动员北伐的2万精兵已经是下了很大力气了。当时太平天国的精锐来说,总共在5万人左右,2万人西征,2万人北伐,留了1万人驻防天京,也就是说,派2万人北伐其实是动员了能动员的所有精锐,虽然我们看起来人数不多,但对于当时的太平天国来说,是拿出了家底了。

三是当时太平天国的重点并不在北伐,而是在天京周边及西征上。当时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直接威胁到了天京城的安全,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天京的安全就要攻占长江中上游的城市,于是就有了西征。对于天京的安全和西征,是当时太平天国最为重视的地方,北伐的目的恐怕也不是要攻占北京,而是牵制北方的清军,使其不能南下而已,说白了,北伐还是为保证天京安全和西征服务的。

杨秀清作为一位出色的战略家,他心里其实非常清楚,2万人不可能能拿下北京,要林凤祥等人打到北京,也只是让他们去尽量扰乱清廷的部署,一开始杨秀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指望他们拿下北京。

所以综合以上,我认为最接近太平天国北伐真相的情况应该是,一开始太平天国就制定了以天京的安全为中心的战略,确定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其实是为天京的安全服务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牵制北方的清军。至于要他们打到北京,流动作战,其实就是为了搅乱北方清廷的战略部署,用最少的人马,达到最大的牵制效果。只是没想到林凤祥和李开芳太能打了,竟然真的打到了北京附近,只是打到这个份上,要叫他们回来也来不及,救援也救援不了,最终才导致了北伐军的全军覆没。

多隆阿是否应该和左宗棠一样被铭记

多隆阿,字礼堂,呼尔拉特氏,隶属于满洲正白旗,但他并不是满族,而是达斡尔族。虽然清末八旗军已经成了废物,但一群废物里边总还是有能人的,多隆阿就是。作为旧时军队将领,多隆阿擅长指挥马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而过之,有多龙鲍虎之誉。

对清朝而言,多隆阿一生有两大功绩,剿杀太平天国和平定陕甘回乱,对今天而言,只有后者。

多隆阿在1853年至1860年在南方打太平军,从1862年起,多隆阿率军抵达潼关,次年开始向叛乱回军开战。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农民起义,即便是太平天国,也称之为农民运动,但陕甘回乱不是,这是乱,是赤裸裸的屠杀!

同治初年,西北人口迅速增长,但是当地的资源远远不足以供养如此多的人口,再加上清朝此时忙于对付南方太平天国和北方捻军,关中驻军被抽调,朝廷在当地的影响力被极大削弱。

在清朝统治力度下降的同时,当地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导致汉回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渐尖锐。就在此时,极端宗教主义迅速兴起,心怀鬼胎的MSL妄图在西北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1862年,回乱在陕西渭南爆发,随即迅速波及陕甘两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东部)。

暴乱回民大肆屠杀汉人和不信教的回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屠杀。在开始几日,回乱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根本无人阻拦,死伤达数十万。

后来清军终于出兵,但督办陕西军务的胜保根本没有尽心,屡战屡败,最后被召回京城赐死。

清军的阻拦不力使得乱民更加猖獗,他们迅速组织了十八个大营30万大军,开始对关中地区汉人进行无差别屠杀。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组织薄弱,导致农村汉人基本被杀光,几个月之间,渭水两岸五百万汉人被杀,光汉人县长就死了二十几个,只有身在县城和逃到山中的人幸存下来。

回民武装甚至一度围城西安一年多,直接震惊了清廷。1862年,清廷命多隆阿离开江淮战场,率部迅速入陕。

多隆阿分析局势,认为回军一年以来都在打胜仗,气势正盛,不宜冒进于是他采取稳扎稳打的方式,由东而西步步进逼,力求每战必胜。同时他还特别注意对起义军实行打与“拉“相结合,以分化瓦解起回军的队伍。

1863年多隆阿率部开始与陕西回军作战,半月后,解同州城之围。随即清军从同州向洛水以南的王阁村和羌白镇发起攻击,占领了回民军的这两个重要据点。接着又攻破了仓头镇。

回军经此数败,损失惨重,逐渐从陕西东部地区向西转移,集中于泾阳、新陵、咸阳一带。多隆阿继续使用拉打策略,部分回军首领投降,但大多数还是与清军为敌。

多隆阿于是继续进攻回军,他利用马队从旁横冲穿插,将回民军分割击败,连占苏家沟和渭城两地。

回民军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转入甘肃东部地区,与甘肃地区原有的回军合流,在甘肃又兴起了恐怖的血雨腥风。

在将陕西回军基本镇压下去之后,多隆阿被封为陕西将军,他又策划向甘肃进军。但此时陕西境内还有从云南经四川跑来(也是很能跑)的李、蓝起义军,为了解除西征时的后顾之忧,多隆阿亲率军队向起义军进攻。

然而在攻城过程中,多隆阿被流弹击中,尽管次日城破,起义军退向陕南,但多隆阿因伤重也于当日去世。

没了多隆阿,回乱又在甘肃猖獗一时,形成了回乱第二次高潮,它最终被左宗棠终结。

陕甘回乱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因为这场叛乱自始至终都没有打出过“推翻清庭”的旗号,他们的目的一直是是以建立一个纯粹的伊斯兰国家,而指导的他们的思想则是极端主义。

在此思想指导下,回军在陕甘两地除了屠杀汉人之外,也屠杀其它非穆斯林族裔,还大肆摧毁佛、道寺院,残杀佛教徒和道教徒,甚至计划过摧毁华山的建筑群以及两次进军黄帝陵,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毁灭西北地区的中华文化,以此到达建立纯粹伊斯兰国家的企图。

如果没有多隆阿和左宗棠,这场对汉人造成恐怖死伤的暴乱,可能真的达到目的,将西北五省脱离出去,同时,已在英俄的虎视眈眈之下难以掌控的新疆也将挥泪告别,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

多隆阿和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的功绩,应该被历史铭记,而不是遗忘,陕西等地的多公祠,也应让人知道它的来源。

杀鸡咱就用牛刀,中国女排阵容磨合忙朱婷15分中国队3:0胜保加利亚你怎么看

牛刀小试,毫无悬念,即使是面对弱旅保加利亚队,中国女排继续磨合阵容用上了杀牛刀!朱袁张李胡五把大刀,杀得保加利亚丢盔卸甲,张常宁在接应位置打得风生水起,李盈莹今天成功率有点低!

又赢了,又是3:0零封,面对弱旅保加利亚,中国女排依然派出了最强阵容。朱婷还是那么的稳如磐石,袁心玥依然树起了网上长城,张常宁在接应位置如鱼得水,中国女排的主力阵容已经磨合得初具雏形。

此役,中国队在边攻位置继续试阵,张常宁顶替龚翔宇出任接应,朱婷和李盈莹搭档主攻,副攻胡铭媛联手袁心玥,二传丁霞和自由人王梦洁。

保加利亚的首发阵容为主攻帕斯科娃、G-迪米特洛娃,副攻N-迪米特洛娃、M-托多洛娃,接应乔舍娃,二传巴拉科娃和自由人Z-托多洛娃。

首局,袁心玥领衔的高拦网施压充分,朱婷4号位强攻屡有建树,中国队以8-5领先进入第一次技术暂停。

朱婷反击吊球得手、张常宁拦网得分、胡铭媛快攻下球,中国连拿6分在第二次技术暂停将比分拉开到16-9。

胡铭媛的发球轮继续涨分,她的快攻帮助中国队拿下局点,14-24落后的保加利亚起势,连救4个局点追至18-24。李盈莹自接自扣打中,中国以25-18先下一城。

第二局,保加利亚连抓反击以4-1开局,袁心玥快攻下球、朱婷两度发球建功、李盈莹反击打打中、袁心玥拦网犀利,3-6落后的中国连拿5分,以8-6领先第一次技术暂停。

张常宁2号位进攻得分、朱婷两度重扣建功、胡铭媛发球接连得分,中国连取5分在第二次技术暂停让将比分拉开到16-10。

19-13领先时中国队二换三派上了姚迪和曾春蕾,保加利亚接连发球失误和扣球出界,中国21-13领先。对方连追4分后,李盈莹强突得分。曾春蕾一攻拿下局点、李盈莹强攻锁定胜局,中国25-19再下一城。

第三局刘晓彤换下了李盈莹。双方相持到3平后,保加利亚背飞出界、刘晓彤直线得分,袁心玥背飞打中,中国队以8-7领先第一次技术暂停。

朱婷强攻稳定、帕斯科娃扣球出界,短暂相持后,中国队更胜一筹的网口控制力得到展现,以16-12领先第二次技术暂停。

胡铭媛发球持续施压,张常宁背平反击打中,朱婷连续强攻得手、胡铭媛连抓探头和反击、丁霞拦网建功,中国连夺5分25-16锁定胜局,以3-0轻取了保加利亚。

全场得分:朱婷砍下15分荣膺得分王(22扣11中2拦2发),袁心玥10分(9扣7中1发2拦),胡铭媛10分(11扣6中2拦2发),张常宁9分,李盈莹7分,刘晓彤3分。

保加利亚只有接应乔舍娃一人得分上双,得到13分,N-迪米特洛娃进账9分,帕斯科娃8分,G·迪米特洛娃6分。

各项技术统计:进攻中国女排39-34保加利亚,拦网9-3,发球6-2,自失14-21。中国队发扣拦全面领先,网上实力优势十分明显。

明天,北仑站将进入收官日。中国女排的对手是年轻选手主打的塞尔维亚,球迷们完全可以期待中国队的北仑站三连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