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要搞“凌迟处死”呢?&quot凌迟处死&quot是怎么死_凌迟_太平天国_袁崇焕

本文目录

  • 古代为何要搞“凌迟处死”呢
  • "凌迟处死"是怎么死
  • 古代凌迟真的能3000刀不死吗
  • 历史上都有哪些人被判凌迟处死
  • 清代凌迟处死共割人多少刀
  • 为什么大清朝抓到太平天国的将领,全是用凌迟这种酷刑
  • 凌迟处死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迟
  • 古代刑法凌迟处死是从哪个部位开始

古代为何要搞“凌迟处死”呢

凌迟,也称磔,寸磔。就是用小刀将犯人一刀刀的活割,俗称千刀万剐。据说需要剐三千多刀,让人受尽痛苦,慢慢地死去。这是封建社会最残忍的一种酷刑。明朝袁崇焕和清朝的石达开都死于此刑。那么,为什么封建统治者要采取这种惨无人道的杀人方式呢?主要是恐吓,而且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施行,那意思不言自明:看尔等百姓谁还敢学样,要起义造反,这就是下场。

"凌迟处死"是怎么死

中国古代有种十分残酷的刑法叫做“凌迟“。它的惨酷特点,就在于执行死刑时使受刑者缓慢地死去,以加重死者的痛苦。凌迟也作陵迟,本指丘陵逐渐低下去之势,不想却用到行刑处死人的上面来了。怎么“剐“法,宋代刑法志里就记载说:“凌迟先断其支(肢)体,乃抉(割断)其吭(咽喉),当时极法也。“好像已够残酷了。哪知历代行刑都又各有其“创造“,不尽相同。故而相传凌迟有八刀之说,先头面,后手足,再胸腹,最后来首。更惨酷的还有“寸而磔之,必至体无余脔……出其脏腑,比毕其命,支分节解,俎其骨而后已。“这就更令人惨不忍闻了!

古代凌迟真的能3000刀不死吗

凌迟,是古代刑罚系统中的一种“重刑”,就是民间经常说的“千刀万剐”,人们用“挨千刀的”来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

凌迟要割多少刀

“凌迟”要割多少刀,不见正史记载,据考证,“凌迟”一词最早出现于《辽史刑法志》,但史学家认为,“凌迟”应该很早就有了,以前被称之为“肉刑”、“磔”或“脔割”,但没有记载要割多少刀。

关汉卿写的《感天动地窦娥冤》里,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合拟凌迟,押赴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这是第一次关于“凌迟”行刑刀数的记载,把人活活剐了120刀。

到了明朝,淮西著名狠人朱元璋,将“凌迟”由之前的120刀,提高到了3318刀,在没有挨完刀子前,犯人不准断气,否则行刑人要受到惩罚。

最开始时,行刑者很容易就割到血管,很难做到把人割够3000多刀而不死,直到他们发明了一种方法。

为了防止犯人中途断气,行刑人操作时把人剥光了装到渔网里,渔网深深地勒进肉里,行刑人用刀一片片的割鼓起来的肉,跟厨师片水煮鱼差不多,这样做又能避开主血管,防止犯人因失血过多而死,又能增加刀数。

到了明中期,“凌迟”的行刑手段日益成熟,犯人被绑在柱子上,行刑人也能避开血管,割够3318刀,就跟烤鸭店片烤鸭一样。

例如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大权阉刘瑾因谋反罪被皇帝下旨凌迟处死,除此之外,正德皇帝又给“凌迟”增加了难度,“凌迟三日,枭首示众”,不光要求了刀数,还要求了时间。

清朝行刑的地方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而明朝行刑的地方在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斩首在西牌楼下,凌迟在东牌楼下。

当时参与监刑的张文麟有详细的记述:

刘瑾已开刀矣,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至晚,押瑾顺天府宛平县寄监,释缚,瑾尚食粥两碗。

头一天刘瑾被割了357刀,每片肉只有大拇指盖大小,晚上收监时,回到监狱又点了两碗稀饭喝。不得不说,刘瑾虽然是太监,但绝对是硬汉中的硬汉。

清朝出关后,各地反抗运动风起云涌,为了镇压汉人,凌迟之刑曾广泛推行,其执行的残酷程度又远超明朝。

1905年4月24日,光绪皇帝宣布凌迟被正式废除。

历史上都有哪些人被判凌迟处死

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刑法,俗称千刀万剐。就是刽子手用锋利的小刀把犯人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行刑时,刽子手第一刀会在犯人胸前割下一块肉抛上天,名曰祭天肉。第二刀把犯人头皮隔开翻下来,遮住犯人的眼睛,已达到不能与刽子手四目对视,名曰遮眼罩。据说,明朝的大太监刘瑾被割3700刀,割了三天才气绝身亡,中间还喂以米食。

历史上有记载的被凌迟之人不下几百。最有名的莫过于蓟辽督师袁崇焕和翼王石达开。

袁崇焕乃明末蓟辽督师,可谓后金克星,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的胜利,打破了八旗不可战胜的神话。据说,努尔哈赤就是因为败在袁崇焕手下,忧愤而死。后来,在己已之变中,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以擅自议和,擅杀大将的罪名,判处袁崇焕凌迟之刑,临行前,袁崇焕口占诗一首: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何愁无勇将?忠魂依然守辽东。

据记载,袁崇焕被割3465刀,始终一声不吭。每割下一块肉,百姓争相买之,或生食,或拿回家煮之,可怜堂堂蓟辽督师最后竟落个尸骨无存。关于袁崇焕之死,学界至今尚有争议。一种说是冤杀,一种说是罪有应得。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著名的军事将领,曾杀的曾国藩几乎投江自尽。后因受到洪秀全的猜忌,为避免被杀的下场,不得已率军出走。独自转战于江西、福建、湖南、四川等省,末了,因为大渡河水位暴涨,石达开几次强渡都失败,在弹尽粮绝之后 ,石达开舍命以救三军,亲赴清营谈判。骆秉章背信弃义,残杀石达开手下几千士兵。石达开在公堂上慷慨陈词,历数清军罪恶。恼羞成怒得骆秉章判处石达开凌迟之刑。

行刑之时,石达开面不改色,坦然处之。与他一同受刑的曾仕和被割了几刀后哀嚎不已,石达开怒斥道:“大丈夫何遂不能忍此须臾之痛”!石达开被割了1000多刀,眉头都没皱一下,就连在场的四川布政使刘蓉不得不钦佩:“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做摇尾乞怜之语。临刑之际,神态怡然,是丑类中最悍者”。

太平天国的将领一旦被俘,多被凌迟处死。皆无惧色,慷慨赴义。就冲这一点,无愧于人间奇男子。

清代凌迟处死共割人多少刀

凌迟是辽开始正式写进法律的,在此之前,唐朝就屡有剐的记录,周利用害死敬晖、安禄山害死颜杲卿,都是剐,所谓剐,就是把身上的肉一小片一小片割下来。《宋史》刑法志上说:凌迟是“先断其肢体,乃绝其亢。“亢是指咽喉,这样看来宋朝的凌迟是一种肢解刑,而不是脔割。

  凌迟发展到明朝,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人们发现一片片脔割皮肉,比连筋带骨割更省力,时间也更久,大太监刘瑾被剐,按例该剐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暂时结束时给他喝点粥维持生命,总共剐了三天。后来郑曼被剐,闻宣读圣旨,应剐3600刀,可见刀数并不绝对固定,但这两例都在3000刀以上。

如果刽子手技艺不高,可能犯人老早就死去了,或者犯人家属给刽子手一些好处,刽子手也会让他死得痛快些,清代散文家方苞就记录过刽子手索要贿赂的事情。

  凌迟一般从胸部开始,依此为上臂、大腿,再到身体各部位,有的直接用小刀脔割,有的把一张鱼网紧紧蒙在犯人身上,用刀削割突出的皮肉。

最精致的是用小钩子把皮肉钩起来,每次割指甲大小的一片,有些讲究的刽子手,行刑时有徒弟端着一个托盘,一把小刀和一个钩子组成一对工具,每对对应胸、腹、背、腰、臂、大腿、小腿等不同部位,比外科医生动手术还要复杂。明嘉靖时,有一群宫女勒死皇帝未遂,这当然是弥天大罪,结果就全部凌迟处死了,皇后趁嘉靖昏迷不醒,趁机把一名宠妃也送上了凌迟的刑场。

嘉靖苏醒后心中痛恨不已,两年后皇后在一场火灾中神秘死亡。

  清朝又把凌迟叫做“寸殛“,但似乎没有行刑几天的记载,大概他们觉得时间太长,监刑官、刽子手、士兵、观众一直守在那里实在太累,同时也不安全,所以倾向于一天内解决问题。到1905年,清政府从法律上废止了凌迟、戮尸、枭首等刑罚,但实际上还有实施。

为什么大清朝抓到太平天国的将领,全是用凌迟这种酷刑

太平天国造反,席卷了整个中国东南,使这里的人民涂炭。把中国最富有的地方变成了长毛的天国地狱,燃烧着拜上帝会的妖火。

他们毁灭了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把一个西方的上帝,穿着洪秀全缝制的外衣,不伦不类的妖魂捧为神圣。

欺骗天下,欺骗人民。

从太平天国的史料中,看到了太平天国的扩张,拥有的兵力上百万,到处建立所谓的政权。以拜上帝会为准则,建立所谓的欺骗人民的太平天国。

他们的百万军队吃什么,用什么?他们的官僚机构吃什么,用什么?全部来自太平天国统治的区域,搜刮百姓深致骨髓。对大户人家更是挖地三尺,搜刮一空。

强壮的青年被拉去当兵,使大片田园荒芜,千里赤地无人烟。

尤其是搜侵湖南,整个太平军经过的地方,财產,精壮劳力被洗劫一空,十室九空。

曾国藩为什么要组织湘军保境安民,其原因根本就在于此。

具浙江,皖南,江西,湖北,民间流传,太平军无恶不作,杀人如游戏一样。小孩啼哭,大人讲一句,长毛来了,小孩子就吓得不敢哭了。

不但是清政府恨太平天国,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对长毛无不痛恨致极。

洪秀全的儿子,洪福天王,在南昌鼓楼菜市囗行刑时,南昌的老百姓无不欢心鼓掌。

石达开从南京败往南昌,攻南昌城,全城军民奋力守城,石达开久攻不下,在南昌农村抓走几万壮丁,抢走所有的粮食,西去湖南,最后兵败四川。

这些壮丁无一人回来。

太平天国对反抗他们的老百姓用太平天国的刑法,点天灯,扒皮抽筋,千刀万剐。

湘军抓住长毛头领也用最严厉的刑法对待他们,这是因果报应。

凌迟处死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凌迟,就是割肉!在五代时期又叫“脔”,这是记录在《五代史志》上的,也是我国对“割肉”这种行为最早的记录。给这种残酷行为取名为“凌迟”的是在辽,记载于《辽史》。

《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

历史上有名的凌迟事件

一、最心宽的受刑者

  • 明朝太监刘瑾,因为谋反罪被判凌迟,当时给他定的刑是剐3357刀,分三天剐,也是史上被剐刀数最多的人。在行刑的第一天剐了357刀,回到监狱还喝了两碗粥!这心理素质也是古今第一人了。第二天没剐完就死了,但也要继续剐。第三天从监狱拖出尸体接着剐。

二、最有骨气的受刑者

  • 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被擒,受审后被判凌迟。在行刑的时候石达头从始至终一声不吭,被剐一百多刀依然是神色怡然,让行刑的刽子手都为之震惊!

三、最大规模的凌迟

  • 据野史记载,明朝朱棣期间发生过一次“活剐三千宫女”的事件!但具体原因不明,有说是因为朱棣宠爱的妃子被毒死引起的,也有人说是朱棣残暴而开杀戒。

四、最后一个被凌迟的人

  • 清朝光绪有位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为害乡里,他就是大盗康小八。这恶盗不但为害百姓,就连官府他也不放在眼里,曾扬言“要劫劫皇纲,要睡睡娘娘!”最后被官府抓了,判了凌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剐的人。

凌迟是特殊时代产生的特殊刑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变态的刑法被废除,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迟

在我国古代时期刑罚有很多,如诛九族、夷三族、车裂、五马分尸、炮烙等,要说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凌迟,凌迟之刑罚让多少英雄好汉崩溃。历史上被实以凌迟的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袁崇焕,那么凌迟到底有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要受如此之刑?

凌迟到底有多残酷

凌迟的刑罚最早出现在辽代,凌迟也称作千刀万锅,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针对谋反之人所设置的,当然十恶不赦之人也有可能以凌迟罚之。

凌迟一般刽子手会先在犯人的前大肌割下一块肉向天空抛去俗称祭天肉。第二刀被称作遮眼罩,侩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隔开,拉下来遮住犯人的眼睛,这么做主要是防止犯人在及其痛苦之时眼神放射出恐惧阴冷的目光让侩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在然后一刀一刀的进行割肉,基本上凌迟都是一边割一边为犯人止血,防止犯人在没受完刑罚而死亡,一般这种刑罚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

凌迟在各个朝代所要割的刀数不同,大概是在3600刀左右,一般被处于凌迟之人受不了那么多刀的,在凌迟没多久基本上就痛死了。

凌迟叙述出来简单,从这简单的字里行间让人不由的后背发麻,心声寒意。历史之中被凌迟处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比较著名的有袁崇焕、刘瑾康小八等人。

为何袁崇焕要被凌迟

袁崇焕本是一位书生,饱读诗书兵法。在天启皇帝在位之时袁崇焕被破格入用担任兵部主事,而后被魏忠贤一党打压被迫归隐山林。

后来崇祯皇帝即位重新启用袁崇焕,刚开始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是及其信任的,把兵权全部交给袁崇焕并赐予袁崇焕蟒袍玉带等赏赐。

在袁崇焕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针锋相对之时,明朝内部已经是腐朽不堪,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这是明朝国库空虚已经没有粮草兵饷器械供应袁崇焕大军。迫于无奈袁崇焕只能书信皇太极暂停两军交战。

皇太极却对崇祯用了一招反间计,加上有心之人的谗言让崇祯误以为袁崇焕拥兵自重,背义投敌意图谋反。要知道古代帝王最怕的就是拥有兵权之将谋反,崇祯皇帝本身就是一个优柔寡断并多疑的皇帝,面对如此情况基本上在崇祯眼里已经坐实了袁崇焕谋反之罪,最终袁崇焕以谋反罪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凌迟之时为何民众食其肉

不管袁崇焕这个人怎么样,在当时以谋反之罪被处于凌迟之刑。当时在明朝与皇太极交战的时候,整个明朝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大批家庭的壮丁被拉上战场,去战场无非几种结果,要么杀敌无数立下战功,要么战死疆场,致残、至伤、被俘等多种情况,基本上战死居多。

伤亡兵士的家人要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保家卫国死本来也是光荣之事,他们心中自然也会有怨气,而心中怨气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加上袁崇焕是以通敌谋反等罪名要以凌迟处死,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是汉奸。

民众要发泄心中怨气,袁崇焕谋反被凌迟,袁崇焕就成了民众发泄心中怨气的渠道了,生食袁崇焕的肉,以其肉饮酒也不足为奇。

袁崇焕是怎么样的人,现在也是分歧很大,不管如何袁崇焕的故事依然精彩的留在了民间。

古代刑法凌迟处死是从哪个部位开始

古代死刑刑法:五马分尸、砍头、赐毒酒、三尺白凌(布)、凌迟等刑法。

凌迟是最残酷的刑法,对罪大恶极的人施以刑法的。凌迟先从右胸乳头割起,然后每割一刀大小如古铜币,俗称千刀万剐。

谢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