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为什么被凌迟处死(被誉为“万里长城”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处死)_凌迟_康熙_处死

本文目录

  • 被誉为“万里长城”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处死
  • 《红楼梦》里的元春有原型吗为什么
  • 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 以“宽大仁慈”闻名的康熙为何要将75岁的乡下教书先生凌迟处死
  • 凌迟处死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肉被百姓分食冤不冤为什么百姓也恨他呢
  • 凌迟处死具体有多可怕
  • 洪秀全儿子被抓后,慈禧为何对一个15岁的少年施加凌迟处死这个酷刑
  • 《红楼梦》里的元妃43岁突然暴毙,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对此你怎么看

被誉为“万里长城”的袁崇焕为何会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确实是大明的长城,但是他不善于政治斗争,得罪了阉党,引起了崇祯皇帝的猜忌,又曾重创过皇太过。最终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

袁崇焕颇有才干,是戚继光之后大明的又一将星,他的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也得到上司孙承宗的倚重。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攻击宁远,袁崇焕率军坚守城池,用西洋巨炮击退后金大军,据说努尔哈赤本人也在此战中身负重伤,不久病亡,明朝取得宁远大捷的胜利。1627年,皇太极攻掠朝鲜后挥军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指挥明军沉着应战,击退后金大军,取得宁锦大捷的胜利。

宁锦大捷后,明军诸将皆有升迁与赏赐,唯独袁崇焕得罪了魏忠贤,仅仅官升一级,没有任何赏赐,袁崇焕愤而辞官归隐故里。崇祯皇帝诛魏忠贤后,袁崇焕再次被启用,他给皇帝许下了“五年复辽”的宏图壮志。袁崇焕经营辽东后,倚重祖大寿、何可刚、赵率教三将,又将骄横无比的东江镇大帅毛文龙诛杀。袁崇焕经营辽东,后金军无法伸张,后来皇太极发倾国之兵,多路出击,其中一路直逼京师。

袁崇焕率部千里救援京师,经过数次恶仗终于击退了后金军。崇祯皇帝认为后金军能越过辽东攻击京师,一定是袁崇焕故意放后金军入关的,打退后金军只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功劳。当年后金攻掠朝鲜,就是袁崇焕暂时同意跟后金议和的结果,当然袁崇焕跟后金议和的目的只是为了修复宁远与锦州城。市米资敌说的是袁崇焕资助朵颜诸部,后来朵颜诸部投降了后金跟明军作战。

袁崇焕得罪了阉党,又引起了皇帝的猜忌,还遭到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最终昏聩的崇祯帝将袁崇焕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袁崇焕被判凌迟3543刀,创下历史记录,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至法场时,袁崇焕已经“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首级被送到辽东九镇以此震慑边将,以儆效尤。

《红楼梦》里的元春有原型吗为什么

当然有。元春的原型就是康熙!元春省亲就是暗示康熙南巡曹家。元春之死也是暗示了康熙之死。“元春死于寅年十二月十九曰,已交卯年寅月,那年立春为十二月十八日。”查历史:康熙死于1722年12月20日,那年的立春为1721年12月I9日,和元春死的日期是同一天。1723年初雍正继位。“虎兕相逢大梦归“是元春的判词。兕音同死,为犀牛,犀音同熙,指康熙死,又意牛年。虎指雍正,又意虎年。1722年牛年,1723年虎年,虎兕相逢,暗示康熙死于牛年末,雍正虎年初继位。大梦归,暗示1724年兔年曹家被抄的结局。由此可见,120回《红楼梦》是个完整的整体,那年,贾宝玉17岁。查历史,1722年曹頫也正好17岁。那么曹頫就是120回《红楼梦》的作者是确定无疑的!

耿精忠为什么被康熙帝凌迟处死了呢

三藩之乱,清朝劝降耿精忠时,曾经许诺:“仍受王爵”。

耿精忠见信,麻溜的投降了。

可是,耿精忠最终还是被凌迟处死了。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得到许诺的耿精忠

康熙十五年,王辅臣归降。清军增兵江西,连续取胜后,长驱直入,攻入福建。

为了加速战争进程,康熙命大将军杰书“以时事晓谕耿精忠早降”。

杰书写信:与其被杀,不如率众归降,仍受王爵,保全百万生灵。而且,郑经和你有仇,你应该当咱们一起进剿郑经!

耿精忠见信,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擦屁股。

他杀掉了一直被他囚禁,“知道得太多”的范承谟(范文程之子),“饰词免死”。

第二件,投降。

他于九月十九日剃发待罪,并派人把“总统将军”印献出,迎清军入福州。

康熙“言而有信”,仍留他靖南王爵,令他率大军征剿郑经,图功赎罪。

此外,追随耿精忠叛变的曾养性等将领,也仍然留在军中为将。

看起来,耿精忠是又能“续命”了。

不安的身边人

可没那么简单。

想要图功赎命的,可不只是耿精忠一个人。

他身边的人,也想要图功赎罪。

告状,跟耿精忠划清界限,是图功赎罪的最佳选择!

他藩下参领徐洪弼告状:耿精忠投降后,仍然想要谋逆!

他的弟弟耿昭忠为了洗刷清白,也跟着来告状!

康熙“留中未发”。

“留中未发”,只是没必要和这些人解释而已。

在另外一道谕旨中,康熙道出了暂时不诛的原因。

康熙之计

吴三桂死后,当初亲笔写信承诺“可保(耿精忠)王爵”的杰书请诛耿精忠。

康熙回道:现在广西、湖南、四川都平定了,贼党引领要归正者不只千百。马上杀掉精忠,会让他们寒心。要想办法让他自请来京,事情就好办了。

宜令自请来京,庶事皆宁贴——《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十一》

耿精忠,杀是要杀的。

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杀,影响全局。

要设个局,让他自己来京城!

设局,就是要慢慢来。

1、分其权。

耿精忠投降后,领兵与清军一起进攻郑经,驻于潮州。其弟耿昭忠坐镇福州。

杰书原本令人替代耿精忠领军,康熙怕打草惊蛇,制止了。

康熙在等待时机。

康熙十七年春,康熙把告状的耿昭忠诏入京城,又以耿家祖、父还葬为名,让耿精忠回到福州。

如此,耿精忠的部队被分置于福州、潮州,此为”备多力分“之计。

2、劝其自请入京。

杰书奉命劝告耿精忠,要他自请入京。

耿精忠不傻,拖着不去。

到康熙十九年,吴三桂败局已定。

吴三桂气势盛,大清还要忌惮一下影响,只能“劝”。吴三桂败局已定,再拖下去,“抗拒从严”,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耿精忠自请入京。

不过,康熙为了稳定局势,还是让耿精忠大将马九玉领兵。

3、控制。

耿精忠到达京城后,康熙当面把参他的文件交给他,让他自己去刑部解释。

耿精忠的兄弟耿昭忠、耿聚忠为了撇清责任,又上书,要求杀耿精忠。

但是,康熙为了稳定局势,仍然“慢慢来”。

一方面,康熙表示:等徐鸿弼来,当面对质。以此避免过度刺激耿精忠部将。

一方面,康熙让耿聚忠去福州,安抚所部。

慢火烧,一烧就是一年,时机逐渐成熟。

4、诛杀。

康熙二十年,吴氏被彻底平定。

同时,马九玉也顶不住压力,自请解除兵权。

三藩,没了。

这下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台官上奏:查清楚了!依律,凌迟。

这个时候,康熙还不忘展现其仁德,“上欲宽之”。

明珠等人表示:这哥们罪太深,还是要凌迟!

于是,耿精忠与他的部下曾养性等人,一起被凌迟了。

凌迟后,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割其肉祭奠其父。

不过,耿精忠的兄弟耿昭忠、耿聚忠等人倒是活了下来,后来隶汉白旗,死后还得了谥号。

耿氏在福建经营多年,即使在其叛乱归正后,其实力依然很强。

加之耿精忠反复无常,康熙不除掉他,心中怎能安稳?

大乱之时,许诺其待遇,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大乱之后,耿尚这些大凶都不严惩,大清拿什么来震慑天下?

耿精忠,必须除掉。问题仅仅是怎么除掉。

康熙撤三藩时,魄力虽大,但操之过急,动作过大,激成大乱。

处决耿精忠时,他步步为营,手腕已十分老辣了。

看来,耿精忠,正好给康熙练了把手。

以“宽大仁慈”闻名的康熙为何要将75岁的乡下教书先生凌迟处死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驱逐沙俄、横扫漠北、收复台湾等等,为清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然而他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就连一个75岁的老人也不放过,而且还要凌迟处死,这是为何呢?


这个老人名叫朱慈焕,此人大有来头,他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第五子,朱由检一个有七个儿子,其中二子、六子、七子都早年夭折,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朱慈焕与四哥朱慈炤同岁,因此,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朱慈焕生于1633年,被崇祯帝封为永王,这明朝灭亡时,他只有12岁,为了留下后代,崇祯帝在上吊之前,让太监们护送他的几个皇子出宫,朱慈焕侥幸活了下来,但还是被李自成俘获了,后来李自成被清军打败,慌乱中,朱慈焕和几个哥哥走散了,他为了活命,只好四处逃荒、流浪。


小小年纪的朱慈焕在外奔波了一年多,来到了安徽凤阳,遇到了一位王姓的明朝官员,这位前朝的官员比较忠诚,看到前朝的皇子落得如此的窘境,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就收留了他,并且让他随自己姓王,取名王士元。朱慈焕在王家平安地呆了几年,和王家的小孩一同上学,一同成长。

然而好景不长,这位王姓官员因病去世了,王家人害怕朱慈焕留在这里会引火烧身,于是就将朱慈焕赶了出来。


朱慈焕不得已再次走上流浪之路,不久就来到了浙江,迫于生计,走投无路的朱慈焕就来到了一处寺庙削发为僧,以躲避朝廷的追剿。

朱慈焕的人缘极佳,在这里,他又遇到了一位姓胡的前朝官员的后人,两人相谈甚欢,姓胡的看到朱慈焕气度不凡,很有才华,就劝他还俗,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从此朱慈焕便以王士元为名在胡家扎下根来,生下三儿两女,他靠在私塾教书为生。


朱慈焕隐姓埋名,为人低调,生怕自己的身世被人知晓而招来杀身之祸,谨小慎微的生活了几十年。

康熙盛世,天下太平,一生心惊胆战、东躲西藏的朱慈焕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所以在一次酒后,他向一位交往了很久的老友透露了自己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这位老友也被惊得哑口无言,,但此人也守不住自己的口,将这事捅了出去,被浙江一位志在反清复明的念一和尚知道了,他就打起了朱慈焕的旗号,在大岚山造反起事,朱慈焕得知后,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带着儿子由浙江逃到了山东,躲藏了起来。


清朝作为外族政权,最怕的就是江山被人抢走了,因此对李自成的残余势力和前朝的皇室后裔都是赶尽杀绝。

当然对于满清的残暴统治,各地的反抗声浪也是一波接着一波,起义都需要一面正义的旗帜,流落在民间下落不明的皇子是最具号召力的,因此民间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是此起彼伏,这个被镇压下去了,那里又冒出一个朱三太子来,搞得顺治、康熙焦头烂额,应接不暇,康熙更是气得咬牙切齿。


念一和尚的造反很快就被清兵镇压了,顺藤摸瓜就找到了朱慈焕,官员在审讯朱慈焕时,指认他造反,朱慈焕反驳说,造反需要招兵买马、购置武器等等,我一个糟老头子拿什么去筹集兵马粮草,我为何要等到75岁,头发都白了再去造反?

这位官员觉得朱慈焕说得也有道理,不知如何处理,就上报给康熙定夺。


可康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朱慈焕“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决不能留下朱慈焕一家,朱慈焕不死,民间的‘朱三太子’起义就不会罢休,他担心反对清朝统治的仁人志士利用“朱三太子”的名号再次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号召民众起来造反,推翻清朝统治,最终他下令将朱慈焕的子孙全部处死,将75岁的朱慈焕凌迟处死,以绝后患。
看来康熙所谓的拜祭朱氏陵墓,并有意让明皇室后裔来看管陵墓都是烟幕弹,都是为了引蛇出洞,再将他们一网打尽,康熙真是够狠毒的。

康熙没有早前皇帝那样博大的胸怀,能够容纳前朝皇室的后裔,说到底,康熙还是对自己没有自信,他心虚罢了。




凌迟处死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凌迟,也叫脔割,是千刀万剐之刑。

受刑者被割掉皮肉,要割3600刀,经受折磨而死。

据传用细眼鱼网罩住人犯的身体,收紧鱼网,使遍身肌肉凸出于网眼之外,然后割之,每刀只有指甲大的一片,每10刀一歇一喝。受刑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而又有意识,在极度恐惧中三天才会死去。。

相传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方法步骤,很有讲究…….

凌迟这刑罚是汉朝オ出现的,哪怕以酷刑著称的秦朝也没有出现。

第一个被刮的宫廷画师毛延寿。汉元帝选妃子,那时候没照片啊,就让画师画了给汉元帝看。

这货因为没收王昭君的钱,就故意耍手段,给王昭君点了一个很不吉利的丧夫落泪痣,结果害的王昭君,被汉元帝嫌弃,一直不能谋面。

后来,汉与匈奴通婚的时候,汉元帝直接在画像里挑了个丑且有丧夫落泪的王昭君与匈奴通婚,未曾想到亲眼见了真人之后,瞬间人都要哭了。不是说丑女吗,怎么那么漂亮?还特么让我送给匈奴。

一怒之下,迁怒于毛延寿,把他千刀万剐,才能解恨。

因为自己,而衍生了凌迟刑罚,这老哥也是千古第一人。

历史上被凌迟的人物有方孝孺,袁崇焕,还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相传石达开6岁的儿子也被慈禧下令凌迟。

凌迟这一酷刑,到了清末,因为西方人的反对,也就被废除了。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肉被百姓分食冤不冤为什么百姓也恨他呢

答:冤在何处?早就该弄死他!

其一、袁崇焕擅自杀害镇边大将毛文龙,这等罪行早就该死。毛文龙是压制后金的重要将领,对于扼制后金西征的作用要比袁崇焕重要的多,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将军,竟然只因为几句拌嘴,就被袁崇焕擅自杀害,直接导致后金西征没有后顾之忧,皇太极顺利的拿下蒙古诸部,此时的后金才成为真正的威胁。

其二、袁崇焕吹牛过度,导致国库空虚。崇祯帝一上台,袁崇焕跑到他面前吹牛说什么五年复辽,这样的话袁崇焕也跟天启帝说过,天启帝认为他言过其实,并批评他多做事少吹牛,但是崇祯帝毕竟政治能力差,竟然相信了他的话,把全国绝大多数财政收入都投入到了袁崇焕关宁防线麾下,最终换来的是什么?满清寇边。

其三、袁崇焕私自与皇太极议和。不管他是出租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想法,作为大明朝的臣子,竟然私自跟敌人议和,古往今来,除了汪精卫敢这么做以外,谁还敢这样搞?汪精卫如果像袁崇焕一样被常凯申杀了,是不是汪精卫也成了现如今的民族英雄了?

其四、满清寇边不为所动。皇太极南下最严重的一次是打到了北京城,此时的袁崇焕在干什么?调离支援北京的辽东军士,等到北京城士兵与皇太极打的筋疲力尽的时候,他才慢悠悠的出现,然后搞了个所谓的宁远大捷,对于满清来说根本没有伤筋动骨,对于袁崇焕来说,此战救不了他的命,对于后世来说,却成了把他吹成民族英雄的唯一案例了,可笑至极。

综上所述,袁崇焕这样的人早就该被杀,北京的老百姓不是瞎子也不是傻子,就因为袁崇焕故意拖延不来救援,导致他们的家人子女牺牲,难道不该分吃他的肉么?

凌迟处死具体有多可怕

凌迟,一作“陵迟”。又称脔割、剐。是封建时代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即用刀逐块割尽人肉致死。宋初的钱易形容说:“身俱白骨而口眼之具犹动,四体分落而呻痛之声末息。”(《宋文鉴》卷四二)其残酷可以相见。凌迟,唐以前无此名目。它首先是作为法外之刑出现的。北齐文宣帝常以凌迟法“轻刀脔割”杀人(《隋书•刑法志》),这是用凌迟法杀人的最早记载。唐代自安史之乱开始,用凌迟法杀人的事史不绝书。如至德元载,颜杲卿被安禄山“缚于中桥之柱而剐之”;乾符六年,崔安潜“剐盗于市”(均见《资治通鉴》)。把凌迟作为正刑载入法律,始于辽。《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北宋时期,凌迟之刑被实际使用,如宋真宗曾下令将侍婢韩氏“凌迟处死”(《长编》卷八四),宋仁宗时也多次用凌迟之法处死强盗,但没有载于正式法典。到了南宋,凌迟的名目就赫然见之于官方修定的正式法书《庆元条法事类》了。此后,历代相沿不改。《元史•刑法志》:“死刑:斩、凌迟处死”(无绞)。《明史•刑法志》:“死刑二:纹、斩。二死之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清史稿•刑法志》:“凌迟,用之十恶不道以上诸重罪,号为极刑。”凌迟之刑的废除,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事。当时的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得到清廷批准:“永远删除,俱改斩决。”(《清史稿•刑法志》)有一千年血腥历史的凌迟之刑,从此成为历史陈迹。

洪秀全儿子被抓后,慈禧为何对一个15岁的少年施加凌迟处死这个酷刑

历史上被处死的帝王不少,但被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的却仅有一位,他就是天王洪秀全之子,15岁的洪天贵福。1864年6月1日,长期食用野菜充饥的洪秀全,在宫中因慢性中毒而去世。洪天贵福在5天后登基称“幼天王”。

据说,洪天贵福出生时就不同凡响,屋顶被红光所环绕,这是许多帝王出世的一种特有景象。洪天贵福四岁便被封为“幼主”,他的这个名字是被俘的洪仁玕交待的,说起初起的名叫“天贵”,后来洪秀全给加了个“福”字。

洪天贵福自幼就十分的顽皮,喜欢玩耍,浪费成性,但洪秀全通常都是放任不管。为此杨秀清、韦昌辉和石达开都曾力劝洪秀全加强对幼主的教育,洪秀全表示接受,但他的教育方式却是另类的。

洪天贵福只能读父亲亲自编写的教书,不能读其它任何“妖书”,此处的“妖书”是指除洪秀全编写的书之外的其它书。这些教书通常读的有三十本,总数在四十本左右,可以说洪天贵福的文化程度远不及同龄其它孩子。

洪秀全没有给儿子请过任何专业的老师,只有记载中的姐姐洪天姣教过他。八岁的洪天贵福娶到了四个妻子,分别是安庆侯氏,湖北张氏和广西黄氏(两位),此时的洪天贵福已算成年,成为正式的接班人。

洪天贵福十一岁时,洪秀全便让其开始披阅奏章,所有的命令都以洪天贵福的名义来签发,如李秀成在取得苏州大捷后,得到的嘉奖令便是洪天贵福的手谕。这一时期也是太平天国封官的高潮期,一天能有上百人被封。

洪秀全让洪天贵福通过密集加封来树立权威,使大臣心怀感激,但其实所有的诏旨都是洪秀全写好让洪天贵福照抄然后加盖大印下发。一年后,洪秀全决定将洪天贵福过继给他的“主”,使既成为天兄之子,又成为天王之子。

为此,洪秀全将使用多年的金印和玉玺全部换掉,改为刻满天父天兄和他们父子名字的新的金印。洪天贵福每日的主要工作就是早朝、吃饭、写本章及与妻子消遣,他特别喜欢一只名为“瑞鸟”的会说话的鹦鹉。

洪秀全去世后,洪天贵福成为一国之君,他没有能力处理日常政务,于是将军政大事委托给伯父洪仁发、洪仁达及忠王李秀成,还有一位道士沈桂。四十三天后,天京被湘军攻破,洪天贵福骑着李秀成的大白马出逃。

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洪天贵福先后跑到安徽和江西,在江西的石城杨家牌遭袭后,他只身一人在山里逗留了六天后下山,本想混在难民中逃跑,结果被清军搜获。当时清军不免对这个“呆傻”的少年产生怀疑,但的确就是他们要找的“首逆”。

被俘的洪天贵福接连写了十多份供词,其中包括官员名单、宫廷八卦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证实自己确实是“幼天王”。此时的洪天贵福一心求生,他说他宁愿不要妻子,等二十岁再娶也行,还给看押他的清兵写诗求放过他。

在被凌迟处死的当天,他还寄希望于写诗来换取活命,被写诗的这位低级官员的名字也被史书记载了下来,他叫唐家桐。他说当时洪天贵福的求生欲望非常强烈,但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将会是史上最残酷的凌迟之刑。

写完最后一首打油诗的洪天贵福,被兵士绑上了牛车,用四根长铁钉将他的四肢与牛车上的木头钉在了一起,洪天贵福惨呼之声振聋发聩。到了刑场后,洪天贵福被刽子手凌迟示众,由两名刽子手执行,每割十刀吆喝一次。

洪天贵福被从头面处一直割到小腿处,从早晨行刑到傍晚,中午给洪天贵福喂了一些稀粥,最终洪天贵福被割了1003刀才毙命。在整个行刑过程中,洪天贵福哀嚎之声充斥着整个刑场,凌迟之后的内脏及皮肉被人一抢而空。

洪天贵福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洪天贵福为了求生,写下了四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老爷见识高,世世辅清朝;文臣兼武将,英雄盖世豪。跟到长毛心难开,东飞西跑多险危;如今跟哥归家日,回去读书考秀才。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尽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谢哥恩再三多。——洪天贵福(1864年11月18日)

十五岁的洪天贵福将自己比作“长毛”,可见这位少不谙事的幼天王是多么的想生存下去,他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一个看守自己的低级军官,可见他的无助与茫然。然而,对恨透了洪秀全的慈禧来说,怎么又可能放过洪秀全的接班人呢?尽管他只是个孩子。

《红楼梦》里的元妃43岁突然暴毙,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对此你怎么看

贾元春死于她母族所属的四王八公政治派系和皇帝的斗争。

贾元春封妃是一种奖励,但也是一种警告,她的家族四王八公是太上皇的嫡系,在夺嫡中站到皇帝的一边,所以皇帝封她为贤德妃是奖励,但也警告她今后不得干政,因为女官可能接触官场事物,而后妃是明令不得干政旳。

元春在政治方面很敏感,多次警告家人警惕,忠于皇帝,又知自己不得宠,也不会参与宫斗。

但四王八公一派的人由于他们当中一些人受到皇帝的恩宠,开始膨胀,对太上皇为命是从,对皇帝虚以委蛇。最典型的触犯皇帝尊严的事有:

1秦可卿违制的葬礼。2皇帝只命命妇进宫拜见嫔妃,太上皇说有园林者可回家省亲,于是这些人沒有请示皇帝,就私制了园林,有了元春省亲。象这样暗中给皇上难看的事还有不少。3最后触犯了皇帝的底线,现在能看出来的有贾府替甄家隐藏应当被抄没的财产,还有歌颂林四娘的讽刺皇帝的文字,不过还可能有更大的事情,也可能是皇帝的耐心己用尽,决定给这些桀骜不驯的臣子们一点惩戒,而不幸,贾元春和王子腾成了第一批牺牲品。

当皇帝带群臣和个别嫔妃去铁网山围猎时,突发兵变,历数贾、王两府罪恶,要求处死贾元春和王子腾。

皇帝表示无奈,令元春白绫自尽,不从,被用弓弦绞死,王子腾被杀。两人死在京城千里之外。

于是有了元春的“儿己命入黄泉,爷娘呀,需要退步抽身早的梦中警示。

之也应该就是虎兕相逢大梦归了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