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为什么要恢复凌迟酷刑呢?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迟_凌迟_太平天国_酷刑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凌迟 凌迟 太平天国 酷刑

本文目录

  • 宋仁宗为什么要恢复凌迟酷刑呢
  •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迟
  • 凌迟处死具体有多可怕
  • 凌迟处死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 为什么大清朝抓到太平天国的将领,全是用凌迟这种酷刑
  • 凌迟处死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 比凌迟还恐怖的极刑是什么
  • 你知道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的犯人吗他为何胆敢劫皇杠调戏皇室贵人
  • 古代凌迟真的能3000刀不死吗

宋仁宗为什么要恢复凌迟酷刑呢

先纠正一点,凌迟不是宋仁宗恢复的,是他的侄孙宋神宗恢复的,宋仁宗赵祯是非常勤政爱民的,他在位40年涌现很多著名大臣,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拯、韩琦、狄青等,其中范仲淹、欧阳修改革失败也只是贬斥;脸上刺字的狄青是重刑犯人也能得宋仁宗的重用;包拯常常直谏揭宋仁宗的短,搞得下不来台也能善待;民间的词人柳永骂皇帝口沫飞溅,宋仁宗也只是呵呵一笑,另外史书上也没有滥杀臣民的记载。

图为故宫南熏殿所藏宋仁宗赵祯画像。

而凌迟是古代十二大极刑之一,唐代以前罕有使用,公认的将凌迟作为正式死刑之一是开始于五代,辽代比较盛行,一般犯了大逆、谋反、逆伦等罪将施以凌迟,在《通考·刑制考》、《宋史·刑法志》有详细记载,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摒弃了一些前朝的暴政,凌迟等极刑也在其中。

沈家本,晚清刑部右侍郎,主管修订清朝法律,有中国近代刑法之父的称号,凌迟等酷刑就是他于1905年上书清廷,准予撤销。

宋仁宗老爸宋真宗时期,位于两广地区的端州地处偏远,常有叛匪作乱,端州刺史杨守珍常年进山抓叛匪、流寇,为了严惩不怠,杨守珍曾上书宋真宗启用凌迟等酷刑,来以震犯人,宋真宗觉得太残酷,明令禁止,所以后续的仁宗、英宗都不准用凌迟,对恶犯主要采用斩、绞等死刑。

明朝大宦官刘瑾、抗金将领袁崇焕,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晚清土匪康八爷都是凌迟处死的,图为晚清凌迟犯人过程。

直到宋神宗时期,搞了熙宁变法,大家知道能搞变法的人,都比较铁腕,也肯定会有流血事件,公元1075年,越州、秀州两地有官民秘密谋反,为了有力镇压反动统治,加之北方的辽国酷刑的借鉴,宋神宗下令将事件主谋李逢、刘育等人处以凌迟,并启用凌迟为宋刑法之一,此后元朝《元律》、明朝的《大诰》、清朝的《大清律》都将凌迟列为死刑条目,直到1905年凌迟才被正式废除。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被凌迟

在我国古代时期刑罚有很多,如诛九族、夷三族、车裂、五马分尸、炮烙等,要说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凌迟,凌迟之刑罚让多少英雄好汉崩溃。历史上被实以凌迟的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袁崇焕,那么凌迟到底有多残酷,为何袁崇焕要受如此之刑?

凌迟到底有多残酷

凌迟的刑罚最早出现在辽代,凌迟也称作千刀万锅,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主要针对谋反之人所设置的,当然十恶不赦之人也有可能以凌迟罚之。

凌迟一般刽子手会先在犯人的前大肌割下一块肉向天空抛去俗称祭天肉。第二刀被称作遮眼罩,侩子手把犯人头上的肉皮隔开,拉下来遮住犯人的眼睛,这么做主要是防止犯人在及其痛苦之时眼神放射出恐惧阴冷的目光让侩子手心慌意乱,影响行刑。在然后一刀一刀的进行割肉,基本上凌迟都是一边割一边为犯人止血,防止犯人在没受完刑罚而死亡,一般这种刑罚要十天左右才能完成。

凌迟在各个朝代所要割的刀数不同,大概是在3600刀左右,一般被处于凌迟之人受不了那么多刀的,在凌迟没多久基本上就痛死了。

凌迟叙述出来简单,从这简单的字里行间让人不由的后背发麻,心声寒意。历史之中被凌迟处死的人也不在少数,比较著名的有袁崇焕、刘瑾康小八等人。

为何袁崇焕要被凌迟

袁崇焕本是一位书生,饱读诗书兵法。在天启皇帝在位之时袁崇焕被破格入用担任兵部主事,而后被魏忠贤一党打压被迫归隐山林。

后来崇祯皇帝即位重新启用袁崇焕,刚开始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是及其信任的,把兵权全部交给袁崇焕并赐予袁崇焕蟒袍玉带等赏赐。

在袁崇焕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针锋相对之时,明朝内部已经是腐朽不堪,加上天灾人祸等原因,这是明朝国库空虚已经没有粮草兵饷器械供应袁崇焕大军。迫于无奈袁崇焕只能书信皇太极暂停两军交战。

皇太极却对崇祯用了一招反间计,加上有心之人的谗言让崇祯误以为袁崇焕拥兵自重,背义投敌意图谋反。要知道古代帝王最怕的就是拥有兵权之将谋反,崇祯皇帝本身就是一个优柔寡断并多疑的皇帝,面对如此情况基本上在崇祯眼里已经坐实了袁崇焕谋反之罪,最终袁崇焕以谋反罪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被凌迟之时为何民众食其肉

不管袁崇焕这个人怎么样,在当时以谋反之罪被处于凌迟之刑。当时在明朝与皇太极交战的时候,整个明朝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大批家庭的壮丁被拉上战场,去战场无非几种结果,要么杀敌无数立下战功,要么战死疆场,致残、至伤、被俘等多种情况,基本上战死居多。

伤亡兵士的家人要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保家卫国死本来也是光荣之事,他们心中自然也会有怨气,而心中怨气需要找到一个宣泄口,加上袁崇焕是以通敌谋反等罪名要以凌迟处死,百姓都认为袁崇焕是汉奸。

民众要发泄心中怨气,袁崇焕谋反被凌迟,袁崇焕就成了民众发泄心中怨气的渠道了,生食袁崇焕的肉,以其肉饮酒也不足为奇。

袁崇焕是怎么样的人,现在也是分歧很大,不管如何袁崇焕的故事依然精彩的留在了民间。

凌迟处死具体有多可怕

凌迟,一作“陵迟”。又称脔割、剐。是封建时代死刑中最残酷的一种,即用刀逐块割尽人肉致死。宋初的钱易形容说:“身俱白骨而口眼之具犹动,四体分落而呻痛之声末息。”(《宋文鉴》卷四二)其残酷可以相见。凌迟,唐以前无此名目。它首先是作为法外之刑出现的。北齐文宣帝常以凌迟法“轻刀脔割”杀人(《隋书•刑法志》),这是用凌迟法杀人的最早记载。唐代自安史之乱开始,用凌迟法杀人的事史不绝书。如至德元载,颜杲卿被安禄山“缚于中桥之柱而剐之”;乾符六年,崔安潜“剐盗于市”(均见《资治通鉴》)。把凌迟作为正刑载入法律,始于辽。《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北宋时期,凌迟之刑被实际使用,如宋真宗曾下令将侍婢韩氏“凌迟处死”(《长编》卷八四),宋仁宗时也多次用凌迟之法处死强盗,但没有载于正式法典。到了南宋,凌迟的名目就赫然见之于官方修定的正式法书《庆元条法事类》了。此后,历代相沿不改。《元史•刑法志》:“死刑:斩、凌迟处死”(无绞)。《明史•刑法志》:“死刑二:纹、斩。二死之外,有凌迟,以处大逆不道诸罪者。”《清史稿•刑法志》:“凌迟,用之十恶不道以上诸重罪,号为极刑。”凌迟之刑的废除,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事。当时的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得到清廷批准:“永远删除,俱改斩决。”(《清史稿•刑法志》)有一千年血腥历史的凌迟之刑,从此成为历史陈迹。

凌迟处死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凌迟,就是割肉!在五代时期又叫“脔”,这是记录在《五代史志》上的,也是我国对“割肉”这种行为最早的记录。给这种残酷行为取名为“凌迟”的是在辽,记载于《辽史》。

《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

历史上有名的凌迟事件

一、最心宽的受刑者

  • 明朝太监刘瑾,因为谋反罪被判凌迟,当时给他定的刑是剐3357刀,分三天剐,也是史上被剐刀数最多的人。在行刑的第一天剐了357刀,回到监狱还喝了两碗粥!这心理素质也是古今第一人了。第二天没剐完就死了,但也要继续剐。第三天从监狱拖出尸体接着剐。

二、最有骨气的受刑者

  • 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被擒,受审后被判凌迟。在行刑的时候石达头从始至终一声不吭,被剐一百多刀依然是神色怡然,让行刑的刽子手都为之震惊!

三、最大规模的凌迟

  • 据野史记载,明朝朱棣期间发生过一次“活剐三千宫女”的事件!但具体原因不明,有说是因为朱棣宠爱的妃子被毒死引起的,也有人说是朱棣残暴而开杀戒。

四、最后一个被凌迟的人

  • 清朝光绪有位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为害乡里,他就是大盗康小八。这恶盗不但为害百姓,就连官府他也不放在眼里,曾扬言“要劫劫皇纲,要睡睡娘娘!”最后被官府抓了,判了凌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剐的人。

凌迟是特殊时代产生的特殊刑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变态的刑法被废除,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为什么大清朝抓到太平天国的将领,全是用凌迟这种酷刑

太平天国造反,席卷了整个中国东南,使这里的人民涂炭。把中国最富有的地方变成了长毛的天国地狱,燃烧着拜上帝会的妖火。

他们毁灭了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把一个西方的上帝,穿着洪秀全缝制的外衣,不伦不类的妖魂捧为神圣。

欺骗天下,欺骗人民。

从太平天国的史料中,看到了太平天国的扩张,拥有的兵力上百万,到处建立所谓的政权。以拜上帝会为准则,建立所谓的欺骗人民的太平天国。

他们的百万军队吃什么,用什么?他们的官僚机构吃什么,用什么?全部来自太平天国统治的区域,搜刮百姓深致骨髓。对大户人家更是挖地三尺,搜刮一空。

强壮的青年被拉去当兵,使大片田园荒芜,千里赤地无人烟。

尤其是搜侵湖南,整个太平军经过的地方,财產,精壮劳力被洗劫一空,十室九空。

曾国藩为什么要组织湘军保境安民,其原因根本就在于此。

具浙江,皖南,江西,湖北,民间流传,太平军无恶不作,杀人如游戏一样。小孩啼哭,大人讲一句,长毛来了,小孩子就吓得不敢哭了。

不但是清政府恨太平天国,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对长毛无不痛恨致极。

洪秀全的儿子,洪福天王,在南昌鼓楼菜市囗行刑时,南昌的老百姓无不欢心鼓掌。

石达开从南京败往南昌,攻南昌城,全城军民奋力守城,石达开久攻不下,在南昌农村抓走几万壮丁,抢走所有的粮食,西去湖南,最后兵败四川。

这些壮丁无一人回来。

太平天国对反抗他们的老百姓用太平天国的刑法,点天灯,扒皮抽筋,千刀万剐。

湘军抓住长毛头领也用最严厉的刑法对待他们,这是因果报应。

凌迟处死是一种什么样的刑罚

凌迟,也叫脔割,是千刀万剐之刑。

受刑者被割掉皮肉,要割3600刀,经受折磨而死。

据传用细眼鱼网罩住人犯的身体,收紧鱼网,使遍身肌肉凸出于网眼之外,然后割之,每刀只有指甲大的一片,每10刀一歇一喝。受刑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而又有意识,在极度恐惧中三天才会死去。。

相传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几类,方法步骤,很有讲究…….

凌迟这刑罚是汉朝オ出现的,哪怕以酷刑著称的秦朝也没有出现。

第一个被刮的宫廷画师毛延寿。汉元帝选妃子,那时候没照片啊,就让画师画了给汉元帝看。

这货因为没收王昭君的钱,就故意耍手段,给王昭君点了一个很不吉利的丧夫落泪痣,结果害的王昭君,被汉元帝嫌弃,一直不能谋面。

后来,汉与匈奴通婚的时候,汉元帝直接在画像里挑了个丑且有丧夫落泪的王昭君与匈奴通婚,未曾想到亲眼见了真人之后,瞬间人都要哭了。不是说丑女吗,怎么那么漂亮?还特么让我送给匈奴。

一怒之下,迁怒于毛延寿,把他千刀万剐,才能解恨。

因为自己,而衍生了凌迟刑罚,这老哥也是千古第一人。

历史上被凌迟的人物有方孝孺,袁崇焕,还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相传石达开6岁的儿子也被慈禧下令凌迟。

凌迟这一酷刑,到了清末,因为西方人的反对,也就被废除了。

曾国藩为何没让李秀成受凌迟之刑

都说曾国藩有权处置李秀成,那是抬举他了,也低估他了。

曾国藩何许人也,政治家中的战斗机,权谋家里的佼佼者,考虑事情深谋远虑,滴水不漏,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为千古第一完人。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阴谋家,没有一个人能跟曾国藩相比。

梁启超先生曾这样曾国藩:

“文正深守知止知足之戒,常以急流勇退为心“。

曾国藩心里明白,在慈禧眼里自己是一条狗,太平天国是兔子,兔死狗烹这个道理娃娃都懂。

所以曾国藩并没有像岳飞那样忘乎所以,而是保持清醒头脑,如履薄冰。

洪秀全死后,李秀成是当时太平天国的一号人物,曾国藩如果为李秀成向慈禧求情,或者先宰后奏私自处理李秀成,不但之前所有功劳一笔抹杀,而且还会给慈禧抓住把柄,削职为民,最后砍掉脑袋。

这就等于慈禧瞌睡了,曾国藩送了个枕头。

不信的话,看看曾国藩心思缜密、脑袋清醒到了什么地步。

消灭太平军,进驻南京之后,曾国藩顾不上休息,立马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建造南京八旗兵营房,奏请八旗兵速速来这里驻防;二是上奏裁撤数万湘军。

他给皇帝的奏折上言辞恳切地说,湘军征战太久将士思乡,且“无昔日之生气“,奏请裁汰遣散。

而且曾国藩在奏折中对他个人去留也极力回避,因为他明白,无论怎么说,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解读。

但是,他却力劝弟弟回家养病。

他对弟弟说:

“古来成大功大名者,恒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以冀免于大戾。“《曾文正公家书·致沅弟季弟》。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湘军克南京。曾国藩拥兵三十万,士气高昂,而且中国半壁江山尽入囊中,江南各地行政官员都是出自曾国藩门下。

而且这支军队是子弟兵,对曾国藩的忠心甚于清廷。

曾国藩的部属幕僚,如曾国荃、彭玉麟、赵烈文等人,以及研究“帝王之学“的星相学家王闿运等出于各种目的,竭力劝进。

30余名高级将领更是深夜请见,联名要曾国藩“速作决断“,颇有黄袍加身,克隆陈桥兵变的架势。

但是曾国藩心静如水,漠然置之。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皇帝的男人都是傻男人。

多少英雄为了皇帝之位竞折腰,而曾国藩离皇帝宝座,从来没有这么近。曾国藩不想吗,白痴才不想。

但是曾国藩非常清醒,他对曾国荃说:虽然五个现任巡抚全是湘军之人,但是,人共患难的时候能同心协力,但关键的同富贵时刻就会离心离德。

他认为左宗棠是一代枭雄,早在做师爷时就不甘居人下,如今已经是平起平坐,他不可能俯首称臣,一旦我们起事,左宗棠肯定是第一个起兵讨伐的人。

同样,李鸿章看起来是我的学生,那是我们一帆风顺之时,我们但有不顺,李必然会毫不容情,反戈一击。战斗多年,如今我们的湘军已呈老态,尽失精锐。

就看看李秀成吧,他当初不投降,或许还能振臂一呼,仍有号召力,他一旦投降,就是一只走狗,你看谁还再听他的?

曾国藩还说了一段更精辟的话:养兵就如同养狗,谁有骨头跟谁走,别人扔一块更大的骨头,它就可能反咬你。

所以说让曾国藩冒着被政敌攻击的危险,去擅自处理李秀成,或者去向慈禧求情,万分之一的可能都没有。凡是有谋逆大罪的人,都是凌迟处死,慈禧对太平军将领恨得牙根痒痒,没有一个将领不是被凌迟,曾国藩吃了豹子胆,敢胡作非为?

而且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就是在1858年的三河镇之战中,死于李秀成和陈玉成之手,曾国藩恨不得将李秀成碎尸万段,怎么会对他额外开恩?

所以说,曾国藩让李秀成免于凌迟就是个伪命题。

可是事实上,李秀成就是免于凌迟,这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慈禧的意思。

慈禧为什么要对李秀成网开一面,那就是她想利用李秀成,让他供出太平军的所有秘密。

太平军虽然被剿灭,但还要总结经验、教训,洪秀全是如何造反的,组织纲领军事制度如何,这些只有李秀成知道,要是杀了他,一切就会成为永远的秘密。

其次招降李秀成,让他写悔过书,可以教育天下百姓。

看看,反贼的大头目都受清廷感召投降,可见大清多么伟大。

但是另一方面,慈禧内心深处又不愿意接受李秀成投降,因为她要告诉天下人,造反是死路一条。而且天京已经被攻破,太平天国已经灭亡,李秀成缺乏利用价值。

李秀成是1864年7月19日被俘,8月7日被处死,期间有18天时间。

清朝的驿站有多快?康熙帝安定三藩的时分,手札信息从大西南传到了京师只用了8天,要晓得这两头隔着2500多公里,且山高路险,可见清代快马送信系统已很完好了。

南京到北京只有1000公里,且路途平坦,6天就能跑个来回。18天时间慈禧跟曾国藩能书信往来至少3次。

退一万步讲,就是能来往两次,君臣也能把这事搞定了,慈禧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曾国藩。

李秀成不管是否真心,在自述中已经认罪,慈禧目的已经达到。

“我见老中堂大义恩深,实大鸿才,心悔未及,中丞大人情厚难酬,是以我心自愿将国中一切供呈。今天国已亡,实大清皇上之福德,万幸之至。“

“愿收齐人众,尽义对大清皇上,以酧旧日有罪愚民。“——《李秀成自述》

慈禧虽然向天下人说明,造反必死,但也要对天下人说,李秀成认罪了,我网开一面,没有凌迟。

这对任何人来说,已经是额外开恩了,因为凌迟太恐怖了,挨千刀万剐,怎么有一刀毙命好呢?这就是李秀成没有被凌迟的真相。

比凌迟还恐怖的极刑是什么

纵观中国古代史,中国应该是世界上酷刑比较盛行的国家之一。不但酷刑种类繁多,而且极不人道,听着就让人不寒而栗。

有书君认为,有些酷刑纯粹是君主以虐人为乐,追求心理的一种快感,诸如商纣王和宠妃妲己发明的炮烙之刑。大多数酷刑都是君王驭民的工具,完全为帝王的强权统治服务。

我们先说说题目中的凌迟,其俗称是千刀万剐,据说把犯人的衣服脱掉,用刀一片片的割肉,要割3600刀,前3599刀要保证犯人不能死亡,直到最后一刀才能毙命。有时要三天才能割完3600刀,犯人早已体无完肤,承受着非人的折磨和痛苦。

面对这样惨不忍睹的酷刑,也许有人会问,还有比凌迟更残忍的极刑吗?

有书君认为,中国古代的酷刑各有其折磨人的特点,没有最残忍,只有更残忍。有的酷刑带来的是精神的折磨,它比肉体的痛苦更残忍。

有书君就来简单的聊聊几种古代酷刑吧。

一,人彘

人彘就是要把人变成猪一样的酷刑,是汉高祖的皇后吕雉所创。刘邦去世后,吕雉把其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以泄私愤。吕雉砍去戚夫人的四肢,剜去双眼,割其舌头,并把她扔进了猪圈,任其自生自灭。

这种酷刑只被施用过三次。除了戚夫人,还有唐高宗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再有就是清咸丰的丽妃。武则天和慈禧比吕雉更残忍,王皇后等三人不但被做成人彘,还被泡在酒坛中,一点点折磨致死,还美其名曰“骨醉”。宫斗中的女人,其阴狠毒辣不输于男人。

二,宫刑

宫刑又称腐刑,实际就是阉割,是对人精神上极大的折磨,是对人格的侮辱。汉代的司马迁因为李凌辩解,激怒了汉武帝而获罪。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无力用金钱代替死刑,只得选择宫刑免去死刑。

人被施以腐刑,就像不能开花的腐朽的木头一般,是心灵的巨创。司马迁曾自称是“身直为闺阁之臣”,那种精神上的痛苦不言而喻。

他正是在这种屈辱的激励下,才有了被誉为“史上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问世。有书君认为,宫刑在精神上的摧残远胜过肉体的痛苦,这种心理阴影伴其终生。

三,腰斩

腰斩,就是用斧铡等将犯人拦腰斩断,使罪犯手足异处。行刑时,犯人脱去衣服,将腰部裸露,躺在铡头下或是砧板上,真的有些“人为刀斧,我为鱼肉的感觉”。史上赫赫有名的包龙图的虎头铡,就是施腰斩之用。

因为人的内脏都在身体上部,施以腰斩后,人并不能马上死亡,而且还神志清醒,死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堪比凌迟。据说明代被诛十族的方孝孺,就被施以腰斩,他临死前扭动着半截身体,用手指粘着自己的鲜血,连写了二十二个“篡”字,才气绝身亡。其惨状不忍多加赘述。

相传清代雍正朝时的大臣俞鸿图,是历史上最后一个被施腰斩之人。据说他被施以腰斩后,用鲜血写了七个“惨”字,雍正得知其临死的惨状,也觉得此刑太不人道,从此取消腰斩酷刑。

这种说法正史没有明确的记载。雍正向以严苛闻名,对待罪臣从不手软,他都觉得腰斩不人道,可想而知腰斩极刑的残忍程度了。

四,梳洗

此梳洗并非女人对镜贴花黄的梳洗打扮,而是一种可以和凌迟类比的酷刑。

梳洗酷刑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明朝的朱元璋。犯人被剥去衣裤后,先用滚烫的开水浇身,然后用铁刷一下一下刷去皮肉,直至皮肉尽净,犯人往往忍不到最后,早已气绝身亡。就如现在杀猪前用开水烫去皮毛,然后宰杀一般。梳洗和凌迟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代还有许多酷刑,诸如施以商鞅的“五马分尸”,还有唐代来俊臣发明的“请君入瓮”,谁成想发明者来俊臣,亦被武则天请君入瓮。有书君就不一一赘述这些酷刑了。

自战国时期就有“三国三典”的理论,“治乱世施重典”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他们觉得用严苛的酷刑,给世人以警醒,使其充满敬畏之心不敢越规。

有书君认为,“治乱世施重典”只是暂时的制其标,而未治本。就像梳洗酷刑的发明者朱元璋,他刚建立明朝时,认为当此乱世应施重典,他颁布了严苛的《大明律法》。尤其是对贪腐之臣毫不手软,贪污几十两银子就被施以剥皮、梳洗等酷刑。可是贪腐之风不但未灭,反而更炽。

有书君认为,应该辩证的看待“治乱世施重典”的做法。还是先从根本上大力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让知礼仪辨荣辱成为国民的常态。

有书君有个超现实的梦想,等到形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又何需施重典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你知道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的犯人吗他为何胆敢劫皇杠调戏皇室贵人

“凌迟”是古代最残酷的一种刑罚,俗称“千刀万剐”是我国封建社会死刑中最为残酷的刑罚,主要针对大逆不道之人。历史上,受此刑罚的人在历史中都留下了大名,如明朝的刘瑾,袁崇焕,清朝的石达开,耿精忠等等,而历史上最后一个受此酷刑的就是清朝末年的康小八,江湖人称“康八太爷”。

康小八,原名康天心,绰号吴秃子,回族人,天津卫人士,最初,他只是靠着家里的三头毛驴帮别人运送货物为生,因为他做事勤快,出手狠辣,被当地一个财主看上了,雇佣他成为自己的保镖。这个财主从日本人那里买了一把左轮手枪和子弹,给了康小八,结果他杀了财主,成为了盗匪,杀人越货,替人收钱,亡命天涯。但他为人不知道低调,竟然说要做就做皇帝,要睡就睡皇妃之言被朝廷通缉,他所依仗的只有那把手枪,兼至自己心狠手辣而已,虽是清朝末年,但朝廷也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抗衡的,很快就被朝廷通缉,发下海捕文书,很快他就被朝廷派来的形意门高手尚云祥和马玉堂擒获,判处斩立决,但此事惊动了慈禧太后,一定要见一见这个江洋大盗,结果他在慈禧面前大闹,惹怒了慈禧,改为凌迟处死。

据传说,他受此刑罚是在凌晨受刑,行刑过程中,他一声没吭,他为这种残酷的刑罚画上了最后的句号,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受凌迟刑罚的人。

古代凌迟真的能3000刀不死吗

凌迟,是古代刑罚系统中的一种“重刑”,就是民间经常说的“千刀万剐”,人们用“挨千刀的”来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

凌迟要割多少刀

“凌迟”要割多少刀,不见正史记载,据考证,“凌迟”一词最早出现于《辽史刑法志》,但史学家认为,“凌迟”应该很早就有了,以前被称之为“肉刑”、“磔”或“脔割”,但没有记载要割多少刀。

关汉卿写的《感天动地窦娥冤》里,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合拟凌迟,押赴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这是第一次关于“凌迟”行刑刀数的记载,把人活活剐了120刀。

到了明朝,淮西著名狠人朱元璋,将“凌迟”由之前的120刀,提高到了3318刀,在没有挨完刀子前,犯人不准断气,否则行刑人要受到惩罚。

最开始时,行刑者很容易就割到血管,很难做到把人割够3000多刀而不死,直到他们发明了一种方法。

为了防止犯人中途断气,行刑人操作时把人剥光了装到渔网里,渔网深深地勒进肉里,行刑人用刀一片片的割鼓起来的肉,跟厨师片水煮鱼差不多,这样做又能避开主血管,防止犯人因失血过多而死,又能增加刀数。

到了明中期,“凌迟”的行刑手段日益成熟,犯人被绑在柱子上,行刑人也能避开血管,割够3318刀,就跟烤鸭店片烤鸭一样。

例如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大权阉刘瑾因谋反罪被皇帝下旨凌迟处死,除此之外,正德皇帝又给“凌迟”增加了难度,“凌迟三日,枭首示众”,不光要求了刀数,还要求了时间。

清朝行刑的地方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而明朝行刑的地方在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斩首在西牌楼下,凌迟在东牌楼下。

当时参与监刑的张文麟有详细的记述:

刘瑾已开刀矣,凌迟刀数,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每十刀一歇,一吆喝。头一日例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动刀,则有血流寸许,再动刀则无血矣。至晚,押瑾顺天府宛平县寄监,释缚,瑾尚食粥两碗。

头一天刘瑾被割了357刀,每片肉只有大拇指盖大小,晚上收监时,回到监狱又点了两碗稀饭喝。不得不说,刘瑾虽然是太监,但绝对是硬汉中的硬汉。

清朝出关后,各地反抗运动风起云涌,为了镇压汉人,凌迟之刑曾广泛推行,其执行的残酷程度又远超明朝。

1905年4月24日,光绪皇帝宣布凌迟被正式废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