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你一个比较特殊的体会是什么?有什么经典的台湾电影推荐_太平军_太平天国_三星

本文目录

  • 这次疫情,你一个比较特殊的体会是什么
  • 有什么经典的台湾电影推荐
  • 太平天国猛将如云,最厉害的五个人分别是谁
  • 五台山南山寺释伽行
  • 大家对子随母姓有什么看法
  • 《我的团长我的团》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情节

这次疫情,你一个比较特殊的体会是什么

天灾人祸,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全球性的疫情,不分国界,是一场沒有硝烟的战争。没有任何人能脱离这场战争,它可以肆无忌惮地穿透人墙,杀伤力惊人之大,遍及全球各个角落。

这次疫情超出了以往规律,一时没有解药,救治一个生命算上医护人员的代价,不下于百万。况且还要威胁医护人员。

人类的意志是坚强的,几千年来战争丶瘟疫等天灾人祸的摔打磨炼,百炼成钢。但人类的生命体是脆弱的,经不起小小病毒的侵害,稍不留神,还会交叉感染。

人类在大疫面前,只有选择化整为零,宅在家里,口罩出行。中国举国之力,白衣天使逆向前进,武汉封城,全国驰援。中国取得了中国战区的伟大胜利!

可全球暴发之惨烈,难以想像。全球也突破百万之巨,且愈演愈烈。目前,还看不到拐点,不知何日才能战胜疫情。

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严阵以待。

有什么经典的台湾电影推荐

台湾拍得战争片,最好的肯定是《赛德克·巴莱》,首先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台湾经历的现代战争太少,本身就限制了他们战争片的拍摄。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级战争片,导演魏德圣此前最有名的电影是《海角七号》。

《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光筹划就有十二年之久,参与演出的演员超过2万人。 那么,《赛德克·巴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赛德克·巴莱》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那时候台湾被日本占领,居住在台湾的原住民赛德克族为了恢复自己民族的传统,夺回狩猎场,开始了与日本占领者长期的争斗。

这是电影改编自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雾社事件”。 1930年,在如今的台湾省南投县仁爱乡雾社,发生了原住民针对日本人的抗暴事件。

赛德克族人民在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事发后立即遭强力镇压。

这次事件的领导者莫那·鲁道自杀,其余参与行动的各部族几乎遭到灭族。

而且,为了让男人们作战没有后顾之忧,赛德克族的女人200多人在树林中自缢身亡,让人动容。

对于《赛德克·巴莱》中的故事,不能单一的以“抗日”来解释。在这些原住民的观念里,没有国家的概念,日本人越过了他们的领地,他们就要反抗。

雾社事件之后,赛德克族的后人又成了日本兵,帮助日本侵略。

这是个很吊诡的现象,他们的历史观里面,一切以自己的领地为最高准则,凡是有利于领地的都会去做,反抗日本人、帮助日本人都是这样。

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史诗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分上下两部,上部叫《赛德克·巴莱:太阳旗》,下部叫《赛德克·巴莱:彩虹桥》,大陆上映的时候合二为一。个人感觉上部最好看,第二部有些拖沓,大陆上映版挺好,时间短了,节奏更加明快。

太平天国猛将如云,最厉害的五个人分别是谁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难回答的,因为太平天国虽然是农民起义,太平军的将领们也不是专业军人出身,更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其中的确有许多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个人的战斗力都非常的优秀,不然也不可能将清政府的绿营兵打的不敢正面作战了。清政府在无奈之下才鼓励各地兴办团练,希望借助民间的力量来对抗太平军。

但要从太平军中选出最厉害的五位将领,还真是不太好选,因为优秀的将领还是比较多的。题主说的这个“最厉害”,不知道指的是哪一方面?是单指个人武力值,还是综合能力?因为太平军时期已经不是简单的冷兵器时代了,一个人的武力也很难在作战中起到多大的作用。我认为如果要选,还是从其军事指挥才能和作战成绩来综合考虑更恰当。

从综合分析来看,我认为石达开、杨秀清、李秀成、陈玉成、萧朝贵这五人应该算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当然其他还有赖文光、胡以晃、林凤祥、李开芳、曾天养等人都是太平军中不可多得的猛将。另外,我认为,如果从组织能力和个人才能上看,冯云山是太平天国中首屈一指的人才,没有他的贡献,就不可能有太平天国的起义,在洪秀全每次遇到挫折退缩后,都是他自己孤身一人在坚持,许多太平军的骨干力量也都是由冯云山吸纳到太平军中来的。还有后来的洪仁玕也都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不过,今天既然是说最厉害的猛将,那我们就说一说前面提到的那五个人吧。

第五名,萧朝贵,为什么将萧朝贵放在第五呢,因为他是这五个人中最先牺牲的,还没有和后来与太平军真正作战的湘军交过手。当然,如果萧朝贵不牺牲的那么早,也许他将会有更为出色的战绩。萧朝贵和冯云山的早早牺牲,对太平天国是极大的损失,如果他们不死,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天京事变”了,因为有他们的牵制,各王之间的力量会显得相对平衡一些。

萧朝贵本姓蒋,是广西武宣县人,因家境贫寒,早年外出务工,后来到桂平一带以烧炭为生。1846年,萧朝贵和好友杨秀清一起在冯云山的劝说下,加入拜上帝会。在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封萧朝贵为右弼正军师、前军主将。其地位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两人,肩负着军事指挥的重任。1851年10月25日,在永安封王时,萧朝贵被封为西王、八千岁。

萧朝贵是太平天国起义后第一位前军主将,所以在太平天国早期与清军的作战中,基本上都是由他在靠前指挥,甚至是身先士卒的亲自参与实战,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1851年9月11日,萧朝贵率领的前军和冯云山率领的后军密切配合,向驻扎在平南官村的广西提督向荣部发起攻击,向荣所部几乎全军覆没,将领被毙命一二十人。这一次大捷是太平军金田起义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852年(清咸丰二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萧朝贵督率太平军几千人担负着防止清军追袭的重任。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率大军尾随追击,萧朝贵在冯云山的配合下,歼灭清军四五千人。清军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四个总兵被击毙,主将乌兰泰在作战中坠崖受伤。随后,萧朝贵率部攻陷桂林,接着连克兴安,全州后进入湖南。萧朝贵统帅前军进入湖南后,“所攻必克”,节节胜利,连克道州、桂阳、安仁、攸县、醴陵、江华、郴州、永明、永兴、茶陵,直抵长沙城下。

1852年9月11日,萧朝贵亲自指挥太平军围攻长沙,并且初战告捷,歼敌700余人。12月,萧朝贵亲临前线,在南门外妙高峰执旗督战,指挥炮兵轰击,不幸被清军炮弹击中胸部,因伤势太重,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2岁。

萧朝贵为人“极骁勇、勇悍善斗”。就连清政府的相关记载也说萧朝贵“骁勇善战,遇敌当先”。忠王李秀成后来对萧朝贵的军事才干概括为八个字:“勇敢刚强,冲锋第一”,作为萧朝贵的部将,李秀成应该所言不虚。

第四位陈玉成,英王陈玉成可以说是太平天国后期支持天国的柱石,为太平天国的二次中兴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单论陈玉成个人的武力值,我认为他几乎可以排在第一、二位。说实话在太平军的将帅中,我最欣赏的将领就是陈玉成和石达开,特别是陈玉成几乎没有任何负面记载。 陈玉成为人义气,少年成名,英勇善战,对天国无限忠诚,在遭遇挫折和洪秀全打压的情况下,依然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

他少年成名,14岁参加太平军,练就了有一手好枪法。在这五位中,他和李秀成可以说是从太平军的基层靠实力拼杀出来的,特别是陈玉成应该是从太平军的敢死队中成长起来的,1854年6月,西征军进取武昌时,久攻不下,陈玉成率五百太平军敢死队员,冒死攀爬上城墙,得以攻陷武昌城,陈玉成此战立下首功。所以说论个人武力值他应该更靠前。

他为人义气,太平军中只要有人需要他支援,他都是毫不犹豫。湘军李续宾在九江曾造成太平军将领林启荣的牺牲,陈玉成曾发誓“不杀李续宾,愧对贞天候的英灵!”当年陈玉成从九江回援安庆时,曾对留守九江的林启荣说:“贞天候大人肯守,小侄一定舍命来救!”可惜没等陈玉成赶回九江,林启荣已经战死。1858年,陈玉成与湘军李续宾部在三河镇相遇,陈玉成为报林启荣之仇,多年来魂牵梦绕,这一次绝不肯放过李续宾。陈玉成亲自上阵,对湘军展开猛攻,在随后赶来的李秀成的援助下,全歼李续宾部六千余人,李续宾和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在此战被太平军击毙。从这可以看出陈玉成为人义气,非常够朋友。

陈玉成的军事指挥才能是非常优秀的,他善于寻找敌人的空隙,搞长途奔袭,杀回马枪,在太平军中流传着“十三检点(指陈玉成)回马枪”。在太平军与湘军的多次大战中都有陈玉成的功劳,克浦口,大破清军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六和解围等战役,陈玉成都是做为主要的指挥者,直接参加了作战。

但是陈玉成毕竟年轻,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在后来与湘军展开近两年之久的安庆保卫战,在太平军一度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多次败于清将多隆阿。在这种情况下,陈玉成又犯了过于自信的错误,不听众人的劝告,将自己手下4000太平军留在城外,孤身进入寿州,上了叛徒苗沛霖叛徒的当,被其抓住送给了清军,最终被凌迟处死。终年26岁。

《清史稿·洪秀全传》说:“玉成凶狠亚杨秀清,而战略尤过之”。 陈玉成打仗,都是一马当先,亲自冲锋在前,是太平天国一员响当当的悍将!曾一度令湘军闻风丧胆,胡林翼曾说:“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意思太平军中只有陈玉成难以对付,其他人不足惧也。可见陈玉成的勇猛是连敌人都认可的。

第三位,李秀成,忠王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后期是主持天国军事的主将。他在参加太平军后,是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成长为太平军的主要将领的。在1862年以后,可以说是李秀成独立支撑着太平天国的危局。李秀成的性格是“外柔内刚”,柔是委婉从顺,刚是坚强果断。这在他后期的军事指挥中可以看得出来,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首屈一指的人才,他不但在军事上有出色的战绩,在太平天国内部的政务处理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天京事变后,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改革建议,虽然多次遭到洪秀全的呵斥,但他依然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犯颜直谏,痛陈利害。李秀成的建议有四点:一是重用翼王、二是择才而用、三是改革苛法、四是实行善政。作为一名军事将领,能够提出在政治上的改革措施,确实不易,而且他的建议对太平天国都可以说是当务之急。但可惜的是他的建议并没有被洪秀全接受。

我们再看李秀成在军事上的成绩,他率部攻占常州、无锡、苏州、嘉兴等府的绝大部分州县,建立苏福省,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重要基地。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击败外国侵略者的“洋枪队”的事, 李秀成曾对外国侵略者道:“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说的还是非常硬气的。1860年,李秀成决定进军上海。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进犯青浦,李秀成从苏州带领人马去救青浦,大败洋枪队,打伤华尔,洋枪队的三分之一被击毙。随后,太平军在太仓与洋枪队作战,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被击毙于奉贤南桥镇。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太平军打死了“常胜军”头子华尔。 李秀成曾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

天京事变后,李秀成担任后军主将,三河大捷、六合解围、二破江南大营等战役,都有李秀成的身影。在湘军围困天京后,也是李秀成在独自协调各方,对天京进行救援。根据当时太平天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了“京城不能守,曾帅兵困甚严,濠深垒固,内少粮草,外救不来,让城别走“的正确建议,他痛切陈词,甚至请死于殿前,以求听从。但被洪秀全断然拒绝,并对其严加斥责。

无奈之下的李秀成多方协调救援部队,筹措粮草,但已经无法挽救病入膏肓的太平天国。在天京城破后,李秀成保护幼天王出逃,临行前他带幼天王回家辞别自己母亲。“既为忠臣,难为孝子”,李秀成要尽忠保护幼天王,便不能兼顾母亲了。李秀成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骑,最终自己被清军擒获。

李秀成不同于一般的军事将领,我认为他是有大智慧的,他不但军事本领出众,而且治理地方政务也非常出色,如果他能够有好的环境和条件,能够获得洪秀全的支持,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作为会有更好的发展。李秀成在苏南时,实行了有利于民生的减免政策,生活得到改善的苏州人民为了感谢他,建了汉白玉碑一座,上书“民不能忘”四字,来歌颂太平天国,歌颂李秀成。甚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南当地还流传着许多歌颂李秀成的民歌。这说明李秀成是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的。但可惜的是他面对的是洪秀全的不信任,还有各方的掣肘、牵制。最终他的各种合理、正确的建议都无法得到实行。

李秀成最大的诟病的就是他被俘后“变节”之说,但这件事到现在也是颇有争议的,可信度不高,李秀成的真实用意有可能被曲解。而且曾国藩为突出湘军战绩和丑化太平军的考虑,对李秀成的供词也多有改动、删减。

对于李秀成的评价,梁启超在为李鸿章所做的传中,多次提到李秀成,对李秀成赞赏有加,说他“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李鸿章本人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也表示在阅览完《李秀成自述》后,深为感动,赞誉李秀成是“英雄人物”。我认为,作为李秀成敌对一方的李鸿章,他的评价应该是相当公允的。

第二位,杨秀清,将杨秀清排在第二位,主要是考虑到他的综合能力。杨秀清参加太平军后,由于他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而且多智善谋,被洪秀全封为军师,太平军起义一开始,杨秀清就开始指挥太平军的军事行动。在永安封王时,杨秀清被封为东王,并担任太平军统帅,正式掌管兵权,成为仅次于洪秀全的第二号人物。

正是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胜利进军两湖、三江,并建都天京,为太平军建立了非常有利的根据地,稳定了太平天国前期一段的大好形势,可以说杨秀清是太平天国杰出的领袖之一。从太平天国起义,到太平天国初具规模,与杨秀清强有力的领导和正确指挥是分不开的。

在杨秀清执掌太平天国军务期间,他有着极高的权威,建立了顺畅的军事指挥系统,全军统一由他调度,也形成了各部协调一致的良好作风。在此期间,太平军各部作战时相互配合的非常默契,战斗力和战斗士气都处于最强盛的时期,也是太平军在战场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全盛时期。

我们再看天京事变杨秀清被杀后,太平军的军事指挥系统就始终再难以回到杨秀清指挥时期那种状态了,各部之间勾心斗角,互不相帮,各自为政,军事指挥一直难以调度。而且太平军各部的军纪松弛、败坏,侵害百姓的事情层出不穷,这在杨秀清时代是几乎不存在的。杨秀清曾颁布了《太平军条规》,包括“定营规条十要”和“行营规矩”各十条,对太平军的各项事情都做了具体规定和要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杨秀清的政治才能是非常出众的,可以说在太平天国是再难以找到他这样的人才的。就连后来的洪仁玕,也无法做到他对天国事物的那种管理有序的状态。

之所以将杨秀清列入猛将之列,也源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洪仁玕评价杨秀清说:“过去东王在世时,拓土开疆,犹有日辟百里之势,而今进寸退尺,战胜攻取,大逊于过去了!” 湘军内部也曾评价杨秀清说:“于行阵机宜,山川形势,颇能谙习。虽不读书,罔知兵法,然皆谲诈机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势。”这也说明杨秀清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连湘军也是认可的。

只是可惜,在太平天国刚刚初见成效,杨秀清就被权力迷失了自我,最终导致自己死于非命。由其引发的“天京事变”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按杨秀清的治军、治国才干是远强于洪秀全的,这也是他不甘久居人下的原因。

第一位, 石达开,翼王石达开文武兼备,谋勇出众,屡建战功,堪称太平天国第一流的统帅。石达开的绰号“石敢当”,我们单看这个绰号,就知道他胆识过人的。石达开在14岁的时候,就开始行走江湖,广交豪杰,颇有侠义之士的感觉。在参加金田起义的时候,石达开是带着4000人一起参加的。在他被封为左军主将和“翼王”时,仅仅只有二十岁,也成为太平天国最年轻的统帅。

石达开直接指挥作战的能力,在太平军将领中应该是最强的,在危急的时刻,他多次力挽狂澜,扭转了太平军不利的局面。1852年,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他率部为全军先锋,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称他为“石敢当”。

杨秀清为了抑制石达开的势力,曾将其留在天京,让他远离军队。1854年,在太平军西征失利的情况下,杨秀清不得不让石达开前往主持军务,前线将士得知石达开到来,士气大振。石达开认为太平军和湘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在石达开的指挥下,太平军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使湘军水师溃不成军,曾国藩本人也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在石达开的正确指挥下,太平军西征的军事行动也进入全盛时期。

天京事变后,在大多数太平天国将士的强烈要求下,洪秀全升石达开为通军主将,主持天国军务,但实际上洪秀全经历天京事变后,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声明“主是朕做,军师也是朕做”。同时,他任用其两个兄长对石达开进行牵制,不久洪秀全又收了石达开的兵权,不让他离开天京。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从天京出走,由于他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听到他出走的消息,沿江翼殿将士纷纷选择附从,石达开带走的太平军竟达到了全部太平军的一半以上。这也可以看出他在太平军中的威望。但这也给太平天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也是太平天国最终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

石达开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超强的战斗力,但他也有着难以回避的缺点,这就是他性格上的缺陷,个人英雄主义情节严重。实际上在他从天京出走后,洪秀全几次派人向石达开服软,请求其返回天京理政,但他一意孤行,始终不愿再回天京,不能顾全大局,为太平天国重新振兴的大计与洪秀全合作。他采取辗转突袭的战术,始终在各地之间来回移动作战,没有稳定的根据地,无法取得相应的后勤保障,也没有友军的支援。长期的孤军奋战,导致部队士气低落,许多跟随他的太平军也多次分化,也使石达开的力量越来越弱。最终在准备进军四川时,在大渡河兵败走入绝境。

有记载说石达开武艺高强,甚至将石达开与宋太祖、岳武穆、张三丰、戚继光、甘凤池等人,相提并论为拳术名家,他和武林高手陈邦森比武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石达开为人义气,对手下士兵非常关心,在大渡河兵败的时候,他为了保全手下将士,不顾众人劝阻,带着自己的儿子亲自到清营谈判,希望“不惜一死,以安全军”

至于所谓的“乞降信”一事据与石达开直接作战的总兵唐友耕对人所说,石达开信中说“甘愿以一人而自刎,全三军以投安,最后申明,如骆不允许所请,决不会束手待毙,一定反抗到底。“说明谣传的石达开乞降一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虽然石达开从天京出走,但是他对外始终打的是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旗号,他率部四处转战,也极大的牵制了清政府和湘军的力量。缓解了天京的压力。

李秀成曾评价石达开说:“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也曾说:“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石达开曾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只可惜兵败大渡河,让多少人为他感叹。

其实在排这五个人的顺序时候,我是非常纠结的,也曾将他们的顺序颠过来倒过去好几次,觉得将谁排在前边都不合适。还请朋友们看看怎么排,选五个代表人物具体选谁更合适吧。

五台山南山寺释伽行

释伽行师傅所在的南山寺,从台怀中心区沿公路南下至杨柏峪村,转向西过清水河,行数百米,就来到南山寺所坐落的山脚下了。南山寺依山而建,海拔一千七百多米,面积九十多亩,计有殿堂楼房窑三百多间。南山寺整个寺院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上三层名佑国寺,下三层名极乐寺,中间一层名善德堂,南山寺是它们的总称。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阿房宫时说:“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台山南山寺,有着同样的气势和风姿。步入寺内,回栏曲径、亭台楼阁,应接不暇,甬道深处、院落门首,多有石刻题词、对联,特别是各类建筑物上的石雕,题材多样,内容纷繁,游历其中,有步移景换、多姿多彩的感觉。在寺庙中,象这样宏观浩大、微观精细的群体建筑是很少见的。

该寺创建于元代,以现存寺内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八月所立石碑为证,当时称“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九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代末年,有一个皈依佛门的九宫道首领叫普济,是寺院的住持和尚,他同清政府关系密切,慈禧太后亲笔题写“真如自在”木匾赐普济,普济还将其字刻印在石上,供奉起来。民国初年,由东北信徒捐资,普济和尚将原有的极乐寺、佑国寺、善德堂三处合建在一起,称为南山寺。普济死后,寺院修建未停,建筑工程浩大,规模壮观,连续动工二十三年,后因“七七事变”停工未竣。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南山寺建筑样式别具一格,多以青石和汉白玉石构成,石雕内容兼有佛、道、儒三家的色彩。

南山寺建筑依托山势,层次高低分明,错落有致。寺院最下面有一堵大影壁,长十七点三米,高约八米,石彻底座,砖砌壁身,顶部壁檐有砖雕,壁面嵌有汉白玉石,上刻题词和对联。左边的石刻对联是: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右边的石刻对联是: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中间圆形的石面上也刻有同样内容的字迹。

从影壁旁入寺院,首先登108级石台阶。台阶宽大高长,雄伟壮观,在五台山首屈一指。台阶尽头的高台上,立有二座高大的石牌楼,长十二点八米,宽一点六米,高约九米。牌楼下有三个门洞,上分三层楼头,一层比一层内缩,居中的楼头最高,两侧配以对称的分层次的四个楼头。中门洞额的石面上题有“苍松无毁智转云中飞腾万里山水乎”字样。两个边门的外侧和内侧,都刻有楹联。牌楼的背面也有许多石刻题词和对联。

石牌楼后面的建筑是大钟楼。钟楼分两层,下层是敦实的石建筑,上层是重檐木构建筑。下层门洞的拱券和门框上,刻有“八洞神仙”图,边侧刻一副对联。钟楼背面门洞两旁,又有两个小门洞,内砌二十八层台阶,直通楼上。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有各种花草树木,很简单的勾勒,就把神韵显示出来,足见其刀法的纯熟。高层的建筑上,涂金着彩,十分华丽。南山寺的大钟楼,石建和木建相结合,石刻人物花卉和石刻题字相结合,石雕和彩绘相结合,很有特点。游人穿过大门洞,登小门洞内的二十八级暗石阶上楼,可凭栏观光。大钟楼左侧是一个院落,东面有一座小殿,上挂“敕建极乐寺”匾额,殿前立元代石碑—通,清代石碑数通。至此,方显出南山寺的古朴气氛。

小径左侧。又有一个门,门旁有砖砌建筑的钟鼓二楼,入内是一个四合大院,大院正西经北向南的就是南山寺现存塑像设置最完整的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为泥塑释迦牟尼佛和阿难、迦叶两个大弟子,再前正中为石雕文殊骑狮像。左侧为石雕送子观音像,观音菩萨慈爱地把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护抱,一手拉着孩子的小手,观音菩萨的背后,卷起凹石,表示山洞的样子,这座雕像形象十分生动。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菩萨伸出的十八臂作出各种姿势,下踩一朵莲蓬,身边眼两头小象,看上去翩翩欲飞。大殿两侧的泥塑十八罗汉,其工艺水平之高,在五台山所有大雄宝殿内同类塑像中首屈一指。罗汉的个性鲜明,有的疾恶如仇,有的泰然自若,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态龙钟,一个个栩栩如生。十八罗汉所靠的山墙内壁上有壁画,左侧壁画为释迦牟尼佛传记,右侧壁画为唐僧取经。

殿门内额上挂一竖匾,上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四字。 大雄宝殿左侧,有一个窄过道,通人大殿后面的禅堂院,院中立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石刻,字迹与大殿木匾上的一样。

从大殿左侧的石台阶登高低重叠的佑国寺。这是南山寺的高外建筑,这里的石雕内容最丰富。第一进院落和大殿前,有一个汉白玉石砌成的高台建筑,高台建筑的所有边缘,连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栏杆和石立面围着,上面共雕着三百一十六幅图案。有干枝梅、山菊花、牡丹、风竹;有去中凤凰、空中飞龙、狮子滚绣球,麒麟相逐、鹿登梅山、奔马迎日;有进喜鹊登梅、莲下立仙鹤、丝带束棋、海螺、仙桃,等等。在平台的两侧,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种人物。正中的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左右两侧为“琴棋书画四长者”;北端的边幅为“穆桂英挂帅”;南端的边幅,刻四武士护卫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宝葫芦。在第二进大殿的正面大雄宝殿左侧,有一个窄过道,通入大殿后面的禅堂院,院中立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石刻,字迹与大殿木匾上的一样。

从大殿左侧的石台阶登高低重叠的佑国寺。这是南山寺的高外建筑,这里的石雕内容最丰富。第一进院落和大殿前,有一个汉白玉石砌成的高台建筑,高台建筑的所有边缘,连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栏杆和石立面围着,上面共雕着三百一十六幅图案。有干枝梅、山菊花、牡丹、风竹;有去中凤凰、空中飞龙、狮子滚绣球,麒麟相逐、鹿登梅山、奔马迎日;有进喜鹊登梅、莲下立仙鹤、丝带束棋、海螺、仙桃,等等。在平台的两侧,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种人物。正中的一幅为“福禄寿三星”;左右两侧为“琴棋书画四长者”;北端的边幅为“穆桂英挂帅”;南端的边幅,刻四武士护卫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宝葫芦。在第二进大殿的正面,还有20幅石雕,中门的拱券上是鱼跃友门,两个侧门的拱券上都刻着双凤朝阳,左窗墙石面上刻着一幅有树、花、桥、水和人物的风景画。大殿居于院中间,两侧山墙旁有两个侧门,左侧门背面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天女散花”。松树下,天女脉脉脉含情,体态袅娜,衣带飘卷,手端花盆,倒出各样花来,足称雕刻艺术佳品。右侧门背面门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高山流水”图。画面上,俞伯牙坐在树下,一手抚琴,一手攀枝,雅兴一浓。后院有坐北向南的房屋六间,在码头墩的石面上,雕着“苏武牧羊”图。

第二进院落和大殿前又有一高台建筑,样式与第一个高台建筑相同,有石雕三百六十幅,内容也与第一进院落略同。北侧台阶左端石栏杆第三个石柱上,有这样一幅雕刻:花瓶中插着柳枝,瓶子有一裂痕,一面钉了三道疙疤,瓶口似乎还打破了些,微妙细致,逼真传神。这座大殿的基座四周,有四十幅浮雕,都是花卉。大殿正面右侧,有一幅“牛角挂书”浮雕,描绘《陈情表》的作者、三国时人李密年省时的读书情景。“牛角挂书”下面,有一幅“孟母择邻”的浮雕:一老人在前面走,身旁跟着一条狗,一中年人挑着担子,拖着孩子随在后面。大殿正面左侧,有一幅“太公钓鱼”浮雕:太公头戴斗笠,下颔长着长须,在垂柳下盘腿而坐,手举钓鱼竿,身后有一樵夫拍打他的肩头,象要询问什么。在大殿背面右侧,有一幅“吹箫引凤”浮雕“箫史教弄玉吹长箫,箫声引来了凤凰,凤凰双脚直立,把头弯到了腿间,构图很美。另外,大殿四壁还有许多其他人物花卉浮雕。

第三进院落开始,还是同一样式的高台建筑,台壁上,有块1米见方的”福禄寿三星“浮雕。福星居中,一手握腰带,一手握羽扇,老寿星在右,拄龙头拐杖,眉须髯髯,额头隆起。他们的神态各异,福星矜持,寿星欣喜。这里高台建筑的石阶,上刻294幅浮雕 ,都是各种花卉和鸟兽。后高殿和两侧配房的石面上,有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还有根据《西游记》故事雕刻的“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坐南向北的配房石面上,有一幅 “松下问童”的浮雕,画面为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中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写意。

南山寺堪称石雕艺术的宝库。游人到此,如同浏览雕刻艺术的画廊,使您的情感尺向天上人间全为一体的浪漫境界,并受到极大的艺术感染和历史文化知识的教益。

慈禧御匾:真如自在

  大雄宝殿内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真如自在”四个字,上款是“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笔力刚健,颇具功力。五台山各大寺庙之内,历代皇帝所赐牌匾甚多,并不罕见,可慈禧这块牌匾因牵动着一段传奇故事,所以就分外被人看重。 真如自在的牌匾

“真如自在”是慈禧太后赠给南山寺住持普济和尚的题词,以此褒奖他兴建南山寺的功德。   普济和尚,俗名李得胜,生于1850年,卒于1912年,直隶(河北省)宁晋县庞庄村人。清同治年间从军,屡立战功,被敕封为蓝翎守备。因不忍见血肉横飞,生灵涂炭,他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回家赡养双亲为名,离开军营。回到故乡。父母去世后,他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至五台山遁入空门,皈依圣福和尚,法名教化,号普济。他认真修持,废寝忘食,熟读经书,倒背如流。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到北京受县足戒,之后,又返回五台山发心重修寺院。在往后十几年的岁月中,他为化缘,足迹遍及直、鲁、晋、豫及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补旧增新,广筑舍宇”,立下院18处,广度徒弟,普结善士,功德卓著,声名远播。加之,他又曾被清廷敕封官吏,故于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被诏入京,慈禧太后在普济寺接见了他,并为其亲书“真如自在”四字,以示嘉奖。“真如”意为佛的本来面貌;“自在”,意即人在消除烦恼、彻底了悟之后的仪态。合起来为:这就是佛的本来面貌和仪态。

可有关“真如自在”由来的另一个版本却是这样的:普济和尚到达五台山南山寺时,该寺已破败不堪。当时庙院里只留下了一位老僧,因寺里没有吃的,故不能收留他。普济和尚说:“你只要留下我,我保证你不愁穿吃。”于是,老僧就将其收留下来。果然,第二天就有人给驮来一驮子米面。普济对老僧说:“你给咱刨院,我给咱到钟楼上敲钟。”老僧问他:“因何如此?”他跟老僧谈了他的想法。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一直打钟,很心烦,便派人到南山寺查看缘由。结果见老僧在挥动镢头刨院,便问:“刨院干什么?”老僧回答:“想修寺庙,可既没钱,又没粮,一时无奈,想感动天神……”菩萨顶的大喇嘛听到禀告后,忙派人给南山寺送去一些钱粮。此后,普济和尚为了修庙,又历尽艰辛,从河北、山西、山东等八个省募化来好多金银,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把破败的南山寺又大修了一番。有关他的一些说法越说越玄,越传越远,据说,他能七七四十九天不吃结果就传到了慈禧太后耳中。慈禧将普济诏于京城,将其关在一间屋子里整整饿了七七四十九天,到五十天头上开门一看,他一点没变,安然无恙。慈禧大惊,忙问手下人该咋办?有人就跟慈禧耳语了一番,便又每天让普济和尚吃四顿,每顿6碗。一连吃了七天,他既不大便,也不小便,就像什么东西也没吃一样。后见软禁普济的小屋顶上一圈一圈地放射金光,慈禧万分惊讶,忙说:“莫道真佛无可见,而今朝中真佛来!”遂欣然命笔,为普济题写了“真如自在”四个大字,并亲赐一幅銮驾、绸缎千匹、白银万两。普济和尚想到作为一个出家人,名利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他提出只要半副銮驾,并利用慈禧给的钱在北京修了七座寺院。

大家对子随母姓有什么看法

♥让孩子随母亲姓大多数男人是绝对不答应的。许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什么姓氏仅仅只是一个符号。那么既然有这个符号为什么一定要随母亲姓呢?毕竟姓氏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了。

即便是所谓的入赘的男人,对此还好理解。反正我的爸爸随我的爷爷姓,我的姓随我的爸爸姓。

《我的团长我的团》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情节

我是铁杆团粉,我来回答问题。很多情节印象都很深,不过我还是喜欢开心一点的情节。比如说,龙文章笑怼虞啸卿。

龙文章基本上就是虞啸卿的克星,大部分时候都在以弱胜强,用弱小的实力去碾压虞啸卿的,比如说这一次。

这是龙文章带着南天门打剩下的几个溃兵,在包子铺受到禅达乡亲们馈赠的这一下子,虞啸卿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看架势是要龙文章的小命。

为什么呢,这仇怨可是龙文章在保证在南天门上面成仁,骗取了虞啸卿半个基数炮弹之后,撤退回来了,亵渎了虞啸卿的梦想,所以,虞啸卿来找场子了。

您看看,这双方的架势,气势,虞啸卿直接是碾压龙文章。就是这一场笑怼,我给各位分析一下,龙文章是怎么打败虞啸卿的。

先开口的是龙文章:“幸虞团座力挽狂澜,重筑江防…”这叫做马屁先拍上。

虞啸卿不吃这一套:“命里事,份内事。说你的事。”不吃这一套,你说你该死吗?

龙文章接着说:“…又一言九鼎,及时发炮,这里无分军民,一条命都是团座给的。”这里就不是单纯的拍马屁了,里面有一句“无分军民,命都是团座给的。”这句话其实很能刺激虞啸卿,如果没有龙文章在南天门上阻击日军一天一夜,虞啸卿还没有修筑好的江防还不一定能顶得住日军,这些老百姓的命其实是龙文章给的。以虞啸卿的个性,他是不喜欢抢占别人功劳的,他不屑。可是这句话真又不好反驳。

虞啸卿只好说:“老百姓命是他们自己的。你们的命,是临阵脱逃得来的,那就不是份内事,是我最恨的事。”老百姓命,这个真和我没有关系。但是你这种行为,我给你定性个临阵脱逃,我还是要枪毙你。这一下,虞啸卿算是处在下风了吧。

接下来龙文章说:“这撤退是我下的命令,和他们无关(其他残兵)。”

一人做事一人当,爱兵,这也是虞啸卿的做法,这说法马上得到了虞啸卿的认同:“和他们无关,能让一伙散兵溃勇打绝户仗,你本该是如此对他们。与他们无关,我知道了。”好了,我就枪毙你,他们没事,还有功,你这样保护他们,我给你点个赞。

龙文章鞠了个躬,假装是为了感谢虞啸卿不杀其他炮灰,:“大恩不言谢。”这一招很管用,如果是献上手枪保住自己的性命,绝对是行不通的,为了保住部下献上手枪,那就不同了,在虞啸卿这里。

虞啸卿不去看枪,我说了放过剩下的有功劳的兵了,要你送枪做什么:“我不爱用倭寇的器物。”

龙文章乘机会解释一下:“南天门上打的,原本是一个叫立花奇雄的中佐的枪。”

虞啸卿才有一点兴趣,接过来看了看:“立花奇雄,中佐日军竹内联队副队长,身世显赫,论谋勇却有纸上谈兵之嫌。真货教假货给毙了,可见英雄不问出处。”看到这个,虞啸卿不禁起了爱才之心,这个龙文章居然在南天门上面打死缴获了日军副联队长的手枪,是个人才啊。不管是不是人才,光是打死日军副联队长,就要升官一级才对。(附注,当时,日军联队级别比较高,能稳稳抗衡日军联队的国军单位是师一级。)

龙文章接着说:“要是南天门上指挥打仗的是虞团座,恐怕竹内连山的配枪也在这里了。”看着这句话是个马屁,其实不是。这句话就是钩得虞啸卿自己去想,能不能在南天门打败竹内连山。

虞啸卿果然上当,当即做出判断,呀也不屑说谎:“我不善于打无准备之战,如果南天门上的人是我,打得还不如你。”看看,龙文章什么也没有说,就逼迫虞啸卿自己说出来,龙文章是个战术高手,还高于虞啸卿。

支持虞啸卿完败了,再也没有杀心了,可是,劳资这么杀气腾腾的冲过来啊,带着这么多手下甚至副团长啊,难道就拍拍龙文章的肩膀就走?这太没有面子了吧,也该做点什么东西吧。

第一,接过龙文章手里的手枪,“谢啦”,这表示接受龙文章作为部下了。

第二,“抓了”总该给我虞啸卿一个台阶下吧,抓走还是请走,我也威风一点点行不行呢?就算是抓了好不好,给个面子吧。我披挂整齐,带着飞鹰走狗这么大架势来的哦。

虞啸卿手下那帮精锐拿出绳子就要开始捆绑,虞团座自然不愿意,假装轻描淡写的:“军人必须有敬重之心。”可惜他手下那些人哪里会有这么高的领悟能力,还是在生绑,气得急得虞啸卿吼道: 是铐子,不是绳子。(原小说)

这时候,龙文章就确定了,他将作为虞啸卿手下一个高级军官了,张立宪等人看不出来,可是一代人精远远就看到了,人精者,唐基也。

他远远招来了“阿译。”一个溃兵里面的军官能让唐基看上?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唐基这个人精已经看到了一切,虞啸卿即将重用龙文章,唐基先明里暗里在龙文章身边插个报信的。如果虞啸卿是把龙文章带回去枪毙的,那么唐基根本就不会理会阿译。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场斗争胜败情况如何?虞啸卿,杀气腾腾来,完败龙文章,原地据守,转守为攻,完胜看完了,大家开心不?我是铁杆团粉,欢迎关注,不一样的眼睛看团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