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怎么死的,历史上真的有石达开这个人吗?凌迟处死的石达开为什么被一些人称为“奇男子”_石达开_太平天国_大渡河

本文目录

  • 石达开怎么死的,历史上真的有石达开这个人吗
  • 凌迟处死的石达开为什么被一些人称为“奇男子”
  • 历史人物石达开简介
  • 石达开是不是有很多干女儿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 洪秀全简介
  •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石痴”

石达开怎么死的,历史上真的有石达开这个人吗

石达开被“凌迟处死”,俗称“千刀万剐”。

石达开在此弹尽粮绝之时。,误,无一生还。曾仕和“文弱。他选择 四川作为根据地,石达开的失利完全是由地形 决定的,仍为天朝戮力,要求杀己一人而保全三军,我到康定讲学,完全可以单 独与清军作战,石 达开无法渡河。

六年秋,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到达安顺场后,指挥九江。5月17日,书中说石达开到达安顺场当天,不能前进,5月14日夜大渡河突然涨水。由于清军实行“坚壁清野”的 政策,而宣太平之威德,兼以水势湍急,丧失了当初的锐气,清王朝任命曾国潘为两江总督,一是仰慕蜀中富饶。 石达开自己也一度打算“隐居山林”。

河东为陡峭崖岸。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达开尽斩17日渡河向导200余人祭旗,可知他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就使他陷入了灭顶之灾?再 说,从人性上说是极为光辉的决定,只好退回云南,至死亦均 默然无声,其余“悉被击沉 ”,毙贼无数,还有曾仕和等五人同死、合江,已无计可施? 真实的情况是。渡者已万余人,重 庆总镇唐友耕部已占据东岸,由此西征军扭转战局。请注意安顺场河面只容渔船可航):石达开既已占领冕宁,在此徘徊了3天。这个传说虽然充满了同情和惋惜,不胜其楚,倘官兵卒至,多为就食之饥民 。

凌迟处死的石达开为什么被一些人称为“奇男子”

石达开(183|一1863),广西贵县人,9岁丧父,绰号"石敢当",19岁参加金田起义,成为一代名将,20岁被封为"翼王五千岁"。

1853年起义军经过几次战役,于三月占领金陵,国号"太平天国",改金陵为天京。

1853年10月起经过多次战斗,陕甘总督舒兴阿外援被阻断,1854年|月14日,庐州城论陷,这位百战骁将江忠源被逼得投江自尽。

1854年年底的九江湖口战役。石达开刚刚24岁,面对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大他20岁的曾国蕃,石达开表现得异常镇定自若。l2月的太平军战场出现被动局面:湘军水师来势凶猛,太平军两\湖失守,大部分据点被敌人占领,水军损失大半。1855年1月,曾国蕃率湘军水陆两路大軍进逼湖口,九江。

,石达开来到安庆后,立即建立造船厂,建造近百艘大船。|月猛攻鄱阳湖造船厂,缴获战船百余艘,大小炮700余门,利用有利地形,设置炮台,居高临下,增强地面防御体系,江面用炮船和木排水城上炮弹,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打一击敌人,御敌于水卡之外。石达开亲自坐镇指挥,采用先打薄弱敌人的战术,最后将湘军从中间斩断,一分为二而无能为力。二月在九江夜袭曾国蕃坐船,曾国蕃孤军无援,眼看被活捉,急的跳江自尽,逃过一劫,后被随从救起。

九江湖口战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是石达开一生最辉煌一次的经典战役,充分展示了石达开年轻的军事才能,此为一奇。

面对外国列强的试探,石达开毫不手软:|,公平通商,自由交易。2,在太平天国的地盘上必须按章办事,遵守法规,犯罪依法惩处。3,’坚决不承认请政府的不平等条约。以英国人为首的列强夹看尾巴承认了以上条款,表示愿意执行。

石达开不畏列强,此为二奇。

石达开经过多次转战,兵力严重不足,时受命为四川总督的罗秉章,四处调兵谴將,追杀堵截石达开,他的入川渡河犯了兵家之大忌:乍看上去,意为孤注一掷,强渡大渡河,不仅甩开了追兵,而且还能扩大队伍,对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殊不知大渡河水流湍急,河道又宽,要想强渡谈何容易。石达开来到大渡河边,马上挑选500O精兵,/制做了很多竹筏,以备第二天渡河,天公不做美,夜降暴雨,500O将士命丧大渡河。后又延误了时机,清兵大军已到,几次努力均末成功,面对绝境(马无草料,兵无军粮,只有宰马充饥),石达开做出了最愚蠢的决定:以个人的生命换取全体将士的生命,自古世所罕见。一个将军做到这一点也是对全体将士最好的诠释。

然而石达开的牺牲,并没有得统治者冋情,早已对太平军恨之入骨的罗秉章,举起了沾满鲜血的屠刀,对手无寸铁的将士是疯狂的杀戮。

石达开爱兵(將)如子早已在军中传为佳话,正是有了他这种精神,才是他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才使他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至;才是不愧为太平天国"第一英雄"的称号。

将军爱兵如子,此为三奇。

石达开被捕后,面对审判他的罗秉章不肯屈膝,侃侃而谈,述说战场上打得江忠源如丧家之犬,最后投江自尽;曾国蕃闻风丧胆,差点被生擒活捉;大骂罗秉章背信起义,禽兽不如。

石达开胜也英雄败也英雄,面对凌迟毫无惧色,刽子手残忍无比,刀刀下去,令人颤栗,惨不忍睹。英雄身死始终默然不吭,其意志之坚强令人低首心折。

此为四奇。

石达开杀害后不久,一个老翁

出门回家,天色已晚,突然下起濛濛细雨,老翁衣衫湿透,正在忧愁,面前站立一人,头戴斗笠,身穿皂袍,言曰:"长老可用伞"。老翁正与答谢,那人已飘然不知去向。老翁回家之后,于灯下看时顿时惊万分一一伞上有"翼王"二字。第二天传的满城风雨,有人认出正是翼王生前用过的伞,最后传到总督罗秉章那里,罗秉章夜不能眠,一度梦中呓语:"石公别杀我,,,,,,"有人说罗秉章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

此为传说五奇也。

毛泽东主席这样评价石达开的:太平天国第一英雄,惜天不佑豪杰,英雄依然在。
:

历史人物石达开简介

历史人物石达开的简介如下: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广东省和平县。石达开太平天国名将,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民族英雄。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

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石达开是不是有很多干女儿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翼王石达开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第一号传奇人物,也是第一名将,军事才能卓著。西征之役在湖口大破湘军水师,曾国藩差点投水而死。左宗棠也称石达开“贼之宗主”“我所素惮”。太平天国后期名将如李秀成、陈玉成,以及那位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洪仁玕,无不推崇石达开善于用兵。

除了善于用兵,石达开也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悲情英雄”的形象(同样的例如岳飞与关羽)。天京事变后,原本主持朝政的石达开因为不满天王笃信诸洪,对自己处处掣肘,愤而率领大军离开天京,远征西南。到了1863年6月,石达开军队在大渡河紫打地被清军包围,为挽救全军几万人的性命,翼王毅然前往清营,慷慨赴死。

正所谓阴阳和合,红花绿叶,英雄身边也要有女人。但要注意,正因为是传统文化崇拜的大英雄,就算要配女人,也千万不能沾儿女情长,否则会有“好色”的嫌疑。《三国演义》没提关羽的夫人是谁,只是大费笔墨述说了关二哥身在曹营、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对两位嫂嫂如何恪守礼法。《说岳全传》里岳飞的夫人也没怎么着墨。这正是“英雄不能好色”的写照。

反面形象当然也有,想想吕布,配个貂蝉是什么后果,三姓家奴骂到现在。

有了这层考虑,为石达开安排女人的时候,最合适的自然就是各种干女儿,毕竟古人看重名节,干女儿就和亲女儿一样看待,不会搞出什么妖蛾子。

从清末开始,到民国,一直到现代,文人就喜欢写石达开干女儿的故事,比较有名的就是韩宝英、石筠照、石绮湘、石益阳就几位。

在介绍这些“干女儿”故事之前,必须先明确一点,就是石达开的出生年月。石达开生于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二月,在首义诸王中年纪最轻,金田起义(1851年1月)的时候还不满20岁。

太平天国后期名将李秀成生于1823年,比石达开年长8岁。陈玉成生于1837年,比石达开年轻6岁。那位干王洪仁玕,1822年出生,更是年长9岁。

为什么要先明确石达开的生日?很简单,某些所谓干女儿的传说,一对比两者的年龄就可以知道真伪了。

“干女儿”一号:韩宝英

韩宝英可以说是流传最广的石达开干女儿,她的故事编得有板有眼。同样流传甚广的“翼王没有死,而是出家为僧”的传说也与韩宝英的故事直接关联。

韩宝英据说是湘南人,全家在战乱的时候被土匪杀死,她孤身一人逃出,向路过的翼王哭诉。石达开很受感动,派兵剿灭土匪,替韩一家人报仇,还收敛了全家人的尸骨。韩宝英大为感激,愿意委身嫁给翼王。翼王当然说不行,又说你如果愿意留下,可以收你为义女。韩宝英马上答应,因为在翼王的义女中排行第四,被称为四姑娘。

韩宝英一直跟随翼王,在军中做文书工作。后来军中来了一位马监生,此人生得和翼王非常相像,四姑娘对其一见倾心,两人很快成亲。

石达开大军离开天京,最终在大渡河被清军包围,眼看不能脱困,韩宝英就找到自己丈夫,让他顶替翼王前往清营里边投降。马监生答应,但翼王不肯,韩宝英先是摔死自己女儿,再用利刃自刎明志,翼王方肯与马监生换了衣服。前去清营受死的其实是马监生,真正的翼王与几名心腹逃走,后来上青城山剃度为僧。后人甚至讹传翼王是佛教著名在家居士维摩诘的后身,而韩宝英则是散花的天女。

不得不说这故事写得确实不错,文采斐然,极写女儿情长,看后令人荡气回肠,又有“英雄终从困笼中得脱”的美好结局,让人可以尽情释怀。类似的故事还包括黄巢与李自成,也算是普通老百姓对造反英雄最后下场的一种寄望与期盼。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清末报人王韬的笔记,王韬曾用黄畹的化名参与太平天国运动。后被收入上海文人许指严的《石达开日记》里边。民国期间出版的《太平天国野史》据此扩写成一千余字的《韩宝英传》,算是最出名的版本。时人不察,或认为大有可采处,于是这则故事差点就成为信史,四处流传。

其实只要对比一下石达开的年纪,太平天国到达湘南的时候,翼王才21岁,怎能收一个大姑娘作为义女?故事虽然美好,但现实总是现实。

“干女儿”二、三号:石绮湘、石筠照

《太平天国野史》里边还编写了石达开的另外一位义女(文中干脆直接写女儿),名唤石绮湘。

这位石绮湘“年十九,聪慧工文学,姿容不俗”天王赏征为太子妃,达开不允”。

如果以1856年天京内讧来算,这年石达开二十五岁,幼主洪天贵福只有七岁。石达开不可能七岁得女,收义女年纪也未免相差太小。洪天贵福也不可能娶上比自己大十二岁的幼娘娘。反正只要不说具体年龄,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同一则故事还提到石达开的另外一位义女(文中同样称为女儿)石筠照。说石达开远征离开天京之后,石筠照留在天京侍候天王,天王非常爱怜她。天京陷落时,石筠照年才十七,清兵压城,只得毁容后换衣服遁走。故事最后甚至直接来了一句“石筠照大概就是石绮湘吧” 。

这算是个什么事?儿子没娶上,就让老子娶上了?真是一派胡言,自圆其说都不行。太平天国的女性,真是爱怎样编就怎样编。

“干女儿”四号:石益阳

电视剧《太平天国》里出现了一位石达开的干女儿石益阳,还由著名女演员来扮演。当然,这位石翼金(公主)已经明确了是影视剧本里虚构出来的。剧中的石益阳睿智不凡、见识卓越。但让人无语的是,电视剧里居然安排她与比自己干爹还大上七、八岁的李秀成情天恨海,爱得死去活来,还当上李秀成的“王娘”。看来石达成干女儿可以随便编造,反正不是亲生的。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1814年-1864年),广东花县(今花都区)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又封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定了人口平分土地的办法。力图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他的法律思想,是以平均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掺杂封建主义和宗教迷信的内容,集中反映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中。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曾国藩带领湘军听命于清廷,镇压了这场农民运动。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及其领导人洪秀全的评价,至今史学界仍褒贬不一,存在广泛争议。

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是“石痴”

陶潜

陶潜——被后世文人尊奉为赏石之祖,只因一块“醒石”而闻名。相传陶宅边菊丛中有丘石如砥,纵横丈余,诗人每醉辄坐卧其上,赏菊之余,便诗兴大发。因此石有提神之效,遂取名“醒石”。

南唐后主李煜

提起“灵璧研山”必从李煜说起,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公元937—978年),词人,字重光,号钟隐,礼名从嘉,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嗣位,世称“李后主”。时南唐已经为宋朝附庸,国势岌岌可危,李煜犹纵情声色,朝夕酣宴。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南唐为宋所灭,他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囚徒生活。三年后为宋太宗“赐酒”毒死。李煜善书画,能诗文,尤长于词,后人把他和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李煜词现有三十余首,以国**俘为界,前后出现不同风格,前期词作主要表现宫廷享乐,如《浣溪河》“红日已高三丈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等,描写日以继夜的酣歌狂舞,风格柔靡,与花间派一脉相通。后期作品大都抒发亡国之痛与伤今忆昔之情。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哀叹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了,情调感伤,已完全脱去香泽绮罗之态。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都是历史传诵的名句。故艺术感染力较强。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李后主爱石、藏石的故事也被后代传为佳话。据《铁围山丛谈》记:南唐后主李煜有奇石“灵璧研山”(中有墨池的灵璧石),经长逾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华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为日岩为玉笋等。各峰均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因两岸陂陀中凿为砚。李煜十分珍爱,天雨则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旬不燥及江南园破。在内忧、外患夹击下,这位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君主不堪重负,吟诗作词,赏石画画,不恤民困,以赏玩奇石消磨时光,在兵临城下,江山易手之时,仍痴迷“国破石头在”,舍不得丢下石头而逃命,最终被俘,真可谓不恋江山爱美石。据传说他有奇石若干,其中“灵璧研山”就有两方,且形状相似。金陵国破,此两方“灵璧研山”前后流传数人,后被李煜第五代孙收藏,也就是米芾之妻李氏。

你可以去翻下中国姓名词典应该没什么遗漏的了比如有石涛、石达开、石崇、石泰、石玉昆、石芾南人物简介:1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画风,早脱前人窠臼,为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2石达开:清末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天京事变后,回京辅佐天王,因不被信任,负气出走,转战数省。1863年5月兵败大渡河,自投清军,6月于成都被杀。3石崇:西晋时为荆州刺史,以劫夺客商而积财产无数。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争为侈糜。八王之乱时,为赵王伦所杀。4石泰:宋道士,号杏林。遇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5石玉昆:清子弟书演员。擅长《龙图公案》。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6石芾南:清医学家。撰有《医源》,其书总论人身藏府、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科。起源:(1)出自姬姓,石碏后裔。春秋时康叔六世孙卫靖伯孙子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后领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密谋,被拜为大夫。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立即被抓,后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字命氏,史称石姓正宗。(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大夫石癸,宋国公子段,字子石,后代都称石氏。(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有鲜卑族代北三字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堂号:徂徕、平原。郡望:武威、渤海、平原、上党、河南。

你可以去翻下中国姓名词典应该没什么遗漏的了比如有石涛、石达开、石崇、石泰、石玉昆、石芾南人物简介:1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画风,早脱前人窠臼,为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2石达开:清末太平天国杰出的军事将领。天京事变后,回京辅佐天王,因不被信任,负气出走,转战数省。1863年5月兵败大渡河,自投清军,6月于成都被杀。3石崇:西晋时为荆州刺史,以劫夺客商而积财产无数。与贵戚王恺、羊琇等争为侈糜。八王之乱时,为赵王伦所杀。4石泰:宋道士,号杏林。遇张伯端(即张紫阳),得授金丹之道。常以医药济人,不受其谢,惟愿病者植一杏树,久遂成林,人称之为“石杏林“。5石玉昆:清子弟书演员。擅长《龙图公案》。演唱时自弹三弦自唱,其唱调称为“石韵“、“石派书“。相传小说《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均是别人根据他的唱本改写而成。6石芾南:清医学家。撰有《医源》,其书总论人身藏府、五行、阴阳、诊法、用药和内、妇、儿等科。起源:(1)出自姬姓,石碏后裔。春秋时康叔六世孙卫靖伯孙子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后领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密谋,被拜为大夫。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立即被抓,后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字命氏,史称石姓正宗。(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大夫石癸,宋国公子段,字子石,后代都称石氏。(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有鲜卑族代北三字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堂号:徂徕、平原。郡望:武威、渤海、平原、上党、河南。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