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打一字(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_石达开_太平军_太平天国

本文目录

  •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 同为太平军名将,清朝劝降韦俊陈玉成,为何却杀了石达开
  •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原因出在哪里,真相到底如何
  • 杨秀清和石达开谁的才能更高,为何杨秀清死后石达开屡吃败仗
  • 如何评价石达开

为什么石达开不走泸定桥

石达开当年为什么兵败大渡河,又为什么没走泸定桥?毛主席曾经问过安顺场一位90多岁的秀才,并解开了其中的谜团。

1863年5月,转战15个省的太平军横渡金沙江,来到了紫打地。石达开本想在此安营扎寨,但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这里易攻难守,于是决定渡大渡河,进军成都。

当太平军造好船扎好筏准备渡江时,突然天降大雨,河水也开始跟着暴涨,没有办法过河。于是石达开借着幼子出生摆了三天的酒席。

而就在这时,清军和被收买的彝兵包围了太平军,石达开组织了两次渡河行动,但因水流太急均告失败,太平军已走途无路。

四川总督骆秉章想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就命人前去劝降,并答应只要石达开投降,保他安全,并且不为难其他人。

石达开为了部下能活下去,没得选择答应了骆秉章。有4000多太平军被遣散,还有2000多士兵誓死追随石达开。

后来满清背信弃义,凌迟处死了石达开,2000多太平军全部战死。

70年后,红军面临太平军一样的困境,当时国民党就叫嚣让他们做“石达开第二”。当然红军不能和太平军同日而语,但毛主席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专门拜访了当地一个90多岁的秀才。

当年石达开渡大渡河时,他已经20岁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

据老秀才讲,石达开兵败最大原因是没有同彝族土司王应元搞好关系。

至于后世说的他给小儿子过生日耽误了过河时间,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当年雨后渡河水流之大,百年难遇,根本无法过河,他之所以大摆筵席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

但太平军并非无路可走,如果和土司搞好关系,经彝人地盘西可以到昌都,南可以到云南,北可以到康巴。

石达开忽视了这些关系,所以最终导致后来王应龙被清军收买,反过头来对付太平军。至于泸定桥,知道的人本来就不多,他不和百姓联系,如何能知道这个地方?

老秀才最后感叹:“石达开不自入绝境, 则不得灭? 即人绝境,而无彝兵四面扼制,亦不得灭。”

而人民军队到哪都和百姓打成一片,过彝人地盘、知晓泸定桥自然不是难事,这也正应了那句老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同为太平军名将,清朝劝降韦俊陈玉成,为何却杀了石达开

清军在对待被俘获的太平天国将领问题上,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劝降而不杀,二种是劝不降而杀,三种是不劝便杀,而且杀的手段极为残忍。其中,处理韦俊就是劝降不杀。处理陈玉成就是劝不降而杀,处理石达开便是不劝便杀。

那么,为什么清军抓到韦俊和陈玉成后,要劝降他们,而不劝降石达开呢?

(韦俊剧照)

关于韦俊,准确地说,还不是清军抓到他,劝他投降,而是他主动投奔清军的。

韦俊为什么要投奔清军?有两个原因:一是韦俊在守卫武昌的时候,被清军包围了9个月之久。韦俊已经弹尽粮绝,走投无路。二是当时正好发生了天京事变,洪秀全借韦昌辉的手,杀掉了杨秀清,又对东王府进行了灭门,而且清洗了东王的部下。接着,洪秀全又让石达开回来,杀掉了韦昌辉。这样一系列的变故,让韦俊怀恨在心,因此,他主动打开武昌城门,投奔了清朝。

韦俊投奔清军后,对于清军来说,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毕竟这是太平天国的将领主动投奔过来,这是第一次。所以,优待韦俊,就意味着瓦解太平天国的军心。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清军封韦俊为参将。让他带来清军围攻天京。

陈玉成被抓的时候,太平天国已经走到了最后的阶段。不过还没有完全覆灭。还有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这时候,清军将领胜保极力劝说陈玉成投降,并以荣华富贵来诱惑他。

清军这样做,其意义也是为了让陈玉成带个头,从而引诱更多的太平军将士投降。当时清军和太平军的交战,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关头。如果陈玉成能投降,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会有一大帮清军将领跟着陈玉成学。

(陈玉成剧照)

不过,英王陈玉成毕竟是英雄,他临危不惧地说了一句:“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然后从容赴死。体现了一个革命英雄的本色和气概,让清军的阴谋落空。

但是,清军对石达开的处理方式完全一样。当时石达开在大渡河边被清军围追堵截,太平军在突破无望,只剩下两千人的时候,石达开为了救这两千人的命,主动前往清营。他当然不是去投降,而是想用自己的命,把这两千人救出来。不过,石达开想得过于天真。清军不但立刻把他抓起来,而且也没有放过太平军这最后的两千人。

清军抓到石达开后,用非常残忍的凌迟手段,杀害了石达开。那么,清军为什么不劝说石达开投降呢?我觉得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石达开剧照)

一是石达开是主动前来赴死的,不是抓住的,不存在劝降他的问题。

二是当时石达开的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如果要劝石达开投降,必然是为了引诱其他人投降。没有什么可引诱的,自然用不着劝石达开投降了。

三是石达开是从天京出走的一支部队,虽然当时太平天国天京政权还在,但是,毕竟石达开的部队,和天京政权是有很大矛盾的,劝降石达开,对于瓦解天京政权没有太大的意义。

四是清军实在很痛恨太平天国,抓到太平天国的将领,劝降的很少,大都是处以极刑,以之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恨。

五是石达开是英雄,他有一股凌然的正气,无论如何,他是不会投降的。就算劝他,也是白费力气。

总之,清军处理被抓住的太平军将领,都是站在不同时期不同立场来考虑的,因此处理方式不一样。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原因出在哪里,真相到底如何

石达开是败给了自己的人,事实上,石达开来到大渡河的时候,手下只有几千人马了,在去四川的路上,他的军队有很多将军背叛了他。

当初,石达开有十多万的队伍,一路开小差的开小差,叛变的叛变,回归太平天国的也有很多。

当然,石达开最大的错误是战略方向错了,他应该迂回地进军四川,不应该从正面进攻四川。

事实上,从南方打进四川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70年后,三万红军的长征,也没有占领四川,甚至于要绕道云南,然后路过四川的西北部。

其实,当年四川根本打不进去呀!

四渡赤水,就是没有北上进攻四川的意思,而且土城之战,遇上川军,红军损失很大,可见,从南方进攻四川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何况石达开来到大渡河的时候,手里只有几千人马了,他由南向北进攻四川,实在不是高明之策,要知道四川是易守难攻,四塞之国。

事实上,石达开在战略路径的选择上,开始还不如小将赖文光,赖文光曾经北上陕西,居然打下了汉中,差一点就可以在汉中称王了!

可惜,他为了救天京,最后功亏一篑,丢了陕西,天京也被曾国荃攻破了,赖文光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见,直取陕西,比进攻四川更加容易,因为陕西是穷地方,没人愿意固守陕西,所以进攻陕西容易出奇制胜,敌人想不到的地方,就是弱点,就是最好进攻的地方。

避实击虚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石达开没有打陕西,可能就是部下不愿意去肯骨头,那个军队不喜欢吃肉呢?

四川这样的大肥肉,那个不想去吃呢?

问题是,很难打进去呀!

可见,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真相还是没有避实击虚,没有绕开强大的敌人,最后硬碰硬,被强大的敌人消灭了。


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过去的历史

作者|龚柳辉

杨秀清和石达开谁的才能更高,为何杨秀清死后石达开屡吃败仗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任何一个人的个人才能,要在一定条件下方能扬长避短,发挥极致,否则,正才不扬,偏才出头,其结果很坏或很惨。需具体分析。

在杨秀清和石达开两人间,也是如此。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两人都表现出不错的才能,杨秀清凭资历丶聪明和一定的统帅能力占据东王之位,并节制各王,不断取胜,当然才能不比石达开低。石达开凭能征善战统领大军成翼王,没有才能何担大任,但说他才能高于东王,没有根据。

但杨秀清在定都天京大权在握后,他的贪婪、权欲、自私逐渐暴露,才不正用,天父附身等骗术、唯我独尊的霸道,是天津事变的主因。如果杨秀清有大局观,也如金田起义后与洪秀全等人齐心协力,上下同心,将帅协力,何愁清朝不灭。而杨秀清此时所作所为,就是一个庸才和蠢才。而洪秀全丶韦昌辉等人包括后来石达开也一样,太平天大厦主要支柱已腐,岂能不倒。

太平天国整个大厦将倾,石达开又带10万精兵出走,无疑倒塌一角。而石达开这10万人马,脱离天京,独自出走,失去后方,无疑也是下策,在清朝仍占大半江山情况下,又向西发展,走向大渡河的绝地,岂谈才能。

个人才能发挥离不开大环境,需要条件,需要扶持的。任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旦才不正用,又无纠正,就会成蠢才,甚至招杀身之祸。

如何评价石达开

如果评选太平天国历史上最具声望与人气的人物之一,相信翼王石达开极有可能名列榜首。石达开智勇兼备,文武双全,确实是太平天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太平天国最具声望之人。出身富农,应邀出山,毁家纾难,受封王爵,战功赫赫,尤其是在1856年石达开担任西征军主将后,武昌失而复得,湘军遭受重创,曾国藩坐困南昌,太平军西征大获全胜,石达开的声望达到巅峰,俨然成为太平军将士心中的军神。但天京事变之后,石达开却走上了下坡路,声望直线下跌,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结局令人唏嘘不已。1856年8月,天京事变前夕,杨秀清派石达开前往湖北督师,韦昌辉前往江西,秦日纲前往丹阳,开始谋划“逼封万岁”之事,迫使洪秀全承认加封杨秀清及东嗣君为万岁,同时洪秀全又虚晃了一枪,表示要等到9月23日杨秀清生日那天举行加封万岁庆典。随后,洪秀全密诏石达开、韦昌辉和秦日纲回京护驾,共同诛杀杨秀清。石达开虽然对杨秀清不满,尤其是对杨搞“天父临凡”的把戏非常痛恨,但并未与之翻脸,属于面合心不合的状态,如果奉诏进京诛杨搞不好会把身家性命都搭进去,因为天京内外处处都是杨秀清的党羽,诛杨能否成功还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石达开这次耍了一个小聪明,他与谋士张遂谋、岳父黄玉昆商议是否进京诛杨,商议后的结果是借故拖延,最后出面收拾残局。因此,他以生病为由滞留安庆,迟迟不去天京。结果,韦昌辉、秦日纲率部于9月1日连夜入京,在佐天侯陈承瑢的接应下趁夜入京,直奔东王府,杀杨秀清及家眷、护卫数千人,又以搜捕“东党”为名,大肆杀戮,前后两万余人被杀。这其实是无谓之举,东王既死,群龙无首,此时只要洪秀全振臂一呼,完全可以收归己用。石达开事后匆匆进城,责怪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向洪秀全密告,说石达开事前虽奉诏却不进京,事后自己奉旨清剿东党余孽,石达开却指责他滥杀无辜,实有不臣之心。
洪秀全听闻后同意韦昌辉将石达开一起除掉,于是韦昌辉率兵将翼王府家眷、护卫尽数杀害,石达开提前收到情报,缒城而出,幸免于难。这是石达开所犯的第一个错误,他耍的小聪明虽保全了自身,却害苦了大众。韦昌辉并没有说错,奉诏诛杨时不来,来了就吹毛求疵挑毛病,最终不仅家眷被杀,只身而逃,还为后来洪秀全不信任他提领政务埋下了伏笔。石达开逃出天京后,渡江前往大本营安庆,起兵讨伐韦昌辉,请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石达开在军中的威望如日中天,各地太平军将领纷纷支持翼王,洪秀全见势不妙,只好弃車保帅,以五马分尸处死了韦昌辉,将首级递送安庆并迎接石达开回京提领政务,封为通军主将,却并未授予军师之职。由于太平天国政体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军师为最高行政长官,天王为国家元首,就如同唐宋时期君相分权的政治体制。自此,洪秀全身兼两职,将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方面是由于杨秀清对他所造成的强烈刺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石达开并非是他认为值得深信之人。洪秀全为了钳制石达开,又封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与石达开一起主持朝政。石达开事事掣肘,又被洪秀全暗中监视,谕令其不得出城,一气之下,于1857年5月底逃出天京,返回安庆,招集部属,挥师远征,踏上了不归之路。这是石达开所犯的第二个错误,图一时之痛快,一走了之,不顾天国大业,寒了众将之心。既然出走又不另打旗号,还带走二十多万精锐人马,却对天国战事置之不理,见死不救,导致九江被湘军攻陷,林启容与一万七千将士全军覆没。石达开率领大军穿梭于江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等15个省份,行程5万多里,却节节败退,众叛亲离,最终兵败大渡河畔。为求得数千将士性命,主动向四川巡抚骆秉章投降,最终于1863年6月23日,在成都被凌迟处死,令人不胜唏嘘。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