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当上的皇帝“汉文帝”!用这一生换来文景之治!百姓爱戴_刘邦_宗亲_吕后

汉文帝刘恒,开启文景之治的汉代第三位皇帝,他德行皆好,被太史公称赞为“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又被后世诸多帝王将相都争相称赞,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深觉自愧不如。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位皇帝值得人们称颂千年呢,且慢慢往下看。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是一嫔妃薄姬所生,他生下来的时候,高祖已至晚年,原本他是没有任何可能荣登大宝的,但是,正是由于一系列的机缘巧合,让人不禁感叹,命运多变,世事无常。

在刘邦晚年的时候,为了防止外戚作乱,天下动荡,刘邦与一众大臣们立下“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不得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但是命运却十分嘲讽,在刘邦死后,便开始了吕氏之乱。

刘邦驾崩以后,太子刘盈继位,但实际掌权者则是其母吕后,刘盈继位以来,她立马安排刘邦宠妃戚夫人去舂米,变着各种各样的法子去折磨戚夫人,而在其后不久,更是找理由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此等酷刑骇人听闻,闻者无不变色。丧心病狂的吕后更是把儿子刘盈带过来让他观看人彘,美其名曰,锻炼心境。

展开全文

而刘盈一直为人宽厚,他怕母亲害他弟弟,即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日夜带在身边,但还是因为疏忽被吕夫人找到机会给杀掉了。遭此巨变,刘盈深受打击,更是短短六年不到就去世了。在此期间,吕后频频把吕家的人扶上高位,完全不顾高祖晚年定下的白马之盟,大肆打压刘氏宗亲与一众老臣,众臣只是敢怒不敢言。

刘恒,由于其母势力微弱,因此其成年之后被封为代王,封地在一个偏远之地,代国。在吕后大肆屠戮刘氏宗亲之时,他因为出身卑微躲过一劫。在吕后晚年的时候,她深知自己死后,刘氏宗亲和众大臣必定会反扑报复,因此在吕后晚年的时候,便把她的两个侄子分别封为相国和北军统帅这样的重要岗位,以防止其后人被乘机报复。但吕后想的还是太幼稚了,在其死后,她的两个侄子根本就不堪大用,可谓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很快,刘邦老臣陈平、周勃等人联同刘氏宗亲便立马组织反击。

先把掌握军权的吕禄帅印骗出,随即周勃又在当时军队中打出了“诛吕安刘”的口号,将士们更是一呼百应。随即,清算开始了,一切吕氏集团及吕氏宗亲都被杀戮殆尽,鸡犬不留。自然吕后立的那位小皇帝也不被承认了。随即,皇帝位置出现空缺,就在这时,这些大权在握的老臣们发现了刘恒。

由于吕后的残暴,刘邦后人几乎被杀戮自绝,而除了刘恒之外其他的刘邦儿子都有强势的母家宗亲,经历过吕氏之乱的众大臣们,实在是不可能再选一个母家势大的继承人了,于是,刘恒由此被选中。

此时大臣们还只是想找一个能受他们控制的傀儡做所谓的“皇帝”,以维持天下稳定,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刘恒并不是他们所想象中的温顺皇帝,他在上位之初,权臣周勃想要与他说话的时候便被他拒绝了,并说“王者无私”。并且立马让自己的亲信接替了周勃的岗位。

与此同时,立马宣布大赦天下,安抚众臣,由此开启了文景之治。他在位的时候,因为修建一座宫殿要花费三十户普通百姓左右的财富便下令停止,因为修帝陵太过花费便要修“薄墓”,即不在自己的陵墓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钱财之类,简单修缮即可。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死后很久没被盗过墓的原因。他信奉“轻纤薄赋,与民生息”因此被百姓们争相赞颂。被后世的史官们称作千古一帝。

汉文帝的一生风起云涌,从青年时候便经历政变,虽然是被当做傀儡皇帝扶到那个位置上的,但是他却并不平庸,反而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在他在位的时候,废除了“诽谤罪”,甚至允许老百姓骂皇帝,并且不追究,这是何等的大度呢。他改革了很多不合理的制度,开创了文景之治,其经济发展迅速,为后来汉武帝征讨匈奴打下了基础。是一位很有水平的皇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