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刘恒的基本简介
- 历史上刘恒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恒在位
- 刘恒的人物简介
- 历史上有刘恒这个皇帝吗 刘恒皇帝简介
- 古代历史中汉文帝刘恒是怎样一个君王
- 历史中的刘恒是谁
刘恒的基本简介
刘恒(1954.5— )男,原名刘冠军。汉族,大专学历,无党派人士,北京人。现任北京市文联驻会作家,北京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及中学。1969年入伍,在海军部队服役6年。退伍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当装配钳工4年,1979年调北京市文联,任《北京文学》。1977年发表处女作《小石磨》。1986年发表小说《狗日的粮食》开始引人注目,获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发表《狼窝》《力气》《白涡》《虚证》《黑的雪》《逍遥颂》《苍河白日梦》《四条汉子》《教育诗》《东南西北风》《连环套》等中长篇小说(集)。部分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丹麦等文字。 创作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近20部、短篇小说数10篇,出版作品集7部,已有五卷本《刘恒文集》问世。他的作品偏重写实,对中国农村情况与农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但描写中时带现代主义的色彩,擅长心理分析。以各种人物灵魂的骚动展示人性的本相,从原始欲望出发探求人的命运。《狗日的粮食》这类作品关注最低的生活欲求,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一些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多次在内地或海外获奖,如《伏羲伏羲》(影片名叫《菊豆》,由张艺谋执导,巩俐和李保田主演)《黑的雪》(影片名叫《本命年》,由谢飞执导,姜文主演)《秋菊打官司》(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以及长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影片名叫《没事偷着乐》由冯巩主演,电视剧由梁冠华主演),并由此获得2002年度飞天奖最佳编剧奖。此外,还直接创作了《西楚霸王》《漂亮妈妈》等十余部电影剧本、电视剧本数百集,代表作还有《天知地知》、《老卫种树》等。 2003年新剧《少年天子之顺治王朝》改编自凌力的著名长篇小说,刘恒担任该剧总导演、编剧。 2007年荣获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 2004年9月8日担任电影《张思德》编剧 2007年,冯小刚电影《集结号》编剧,根据杨金远小说《官司》改编。 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首届老舍文学奖、第8届“五个一工程奖”、第18届“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第21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第35届瓦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金穗奖”及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提名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获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北京市首届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称奖。
历史上刘恒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恒在位
刘恒是汉文帝 其实缺乏他父亲的气度和魄力,也没有其父的才干和控制力,说穿了,性格有点“面”,根据史记的记载,群臣平诸吕叛乱后,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他都要再三退让,什么往东坐、群臣苦劝、又往西坐,群臣再三苦劝..云云。哪有刘邦当年在沛县当仁不让的气势啊,说他扭扭捏捏的看之不似人君是有些过分,反正指望他来开国无疑天方夜谈。但是他也不是一无是处,性格比较仁厚,通俗的讲就是不会使坏,良心特别好,呵呵,所以老百姓日子比较好过啦,三十而税一,恐怕是封建王朝里面最低的赋税啦。所幸当时的那帮老臣都极力拥护,否则这样的皇帝难免有野心家觊觎皇位哦。刘启是汉景帝,和汉文帝有点像,但我觉得还更优柔寡断些,也缺乏魄力和冷静的头脑,这点从晁错削地后,面对吴楚七国叛乱,他对晁错的处理上可以看出。
刘恒的人物简介
刘恒(1954.5— )男,本名刘冠军。汉族,大专学历,无党派人士,北京斋堂人。现任北京市文联驻会作家、北京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北京站火炬手、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及中学,1969年入伍,在海军部队服役6年。退伍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当装配钳工4年,
1979年调北京市文联,任《北京文学》。
1977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小石磨》。
1986年发表小说《狗日的粮食》开始引人注目,获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间,于1985年至198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干部专修班学习。此后,发表《狼窝》《力气》《白涡》《虚证》《黑的雪》《逍遥颂》《苍河白日梦》《四条汉子》《教育诗》《东南西北风》《连环套》等中长篇小说(集)。部分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丹麦等文字。 创作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近20部、短篇小说数10篇,出版作品集7部,已有五卷本《刘恒文集》问世。他的作品偏重写实,对中国农村情况与农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但描写中时带现代主义的色彩,擅长心理分析。以各种人物灵魂的骚动展示人性的本相,从原始欲望出发探求人的命运。《狗日的粮食》这类作品关注最低的生活欲求,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历史上有刘恒这个皇帝吗 刘恒皇帝简介
1、历史上有刘恒这个皇帝。
2、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三位皇帝(含西汉前少帝、后少帝刘弘为第五代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
3、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
4、刘恒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5、后元七年(前157年)驾崩于未央宫,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葬于霸陵。汉文帝曾经亲自为母亲薄太后尝药,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古代历史中汉文帝刘恒是怎样一个君王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一位对母亲至亲至孝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提到汉文帝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儿子开创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但在这位大汉皇帝的身上,还有一个特别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就是他对母亲的孝道。在刘邦的众多皇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他的母亲薄姬原是宫女,这种出身使他从小做事就处处小心,从不惹是生非,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刘恒七岁时,被封为代王,地位没有其他王子那样显赫,但这恰好帮助刘恒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地活了下来。当陈平和周勃联手诛灭了吕氏势力后,相中了宽厚仁慈的刘恒,把他扶上了皇位。
周勃因为拥立刘恒有功,每次上朝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而刘恒对他始终礼遇有加,散朝后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刘恒,不该对周勃这样客气,有失君主的身份。但刘恒不以为然,对周勃越来越恭敬。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醒悟过来,主动辞去了右丞相的职务。
在南越赵陀的独立问题上,刘恒也是用怀柔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赵陀原是秦朝时期的南海郡(今广东广州)郡尉(军事长官),在秦朝末年农民战争的混乱之际自立为南越武王。西汉初期,刘邦没有力量征讨,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赵陀为南越王,让他治理当地各部。
到了吕后当政时,限制对南越的贸易,不向南越输出铁器,卖给他们的马、牛、羊也都是公的,不让他们得到的牲畜进行繁殖。赵陀见吕后如此待己,又宣布独立,自称为南越武帝。吕后派兵镇压,却被赵陀打败。
赵陀的老家在真定(河北正定),吕后就派人挖了赵陀的祖坟,杀了他的一些族人,赵陀发誓要替祖先和族人报仇。刘恒即位后,觉得长期对立不是办法,命令修好赵陀祖坟,又派人抚慰赵氏家族的人,最后派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出使南越,告诉赵陀只要他取消帝号,就恢复他南越王的称号,照旧管理南越地区。在这种感召下,赵陀最后又归顺了汉朝。
可以说,刘恒的这种种做法,既有为形势所迫的成分在内,更是他性格中宽厚仁慈的体现。在汉初那种长期社会动荡的局面下,这种个性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崇尚节俭 体恤民生
刘恒是提倡节俭并积极身体力行的皇帝,他要求各地各级官员都要节省,不要铺张浪费,更不能向民众横征暴敛。他在位的二十多年中,一直处处尽可能做到节俭。宫殿、皇苑等都是使用以前留下来的,从不嫌简陋。
他也曾打算建造一座供宴游的露台,但看到工程的预算,要用“百金”,就说道::“这等于十个中等人家的财产,我本来用先帝的宫殿就觉得很奢侈了,露台就不用建了。”在他的带动和监督下,后宫所用的衣服器物等也没有任何奢侈攀比之风。
不仅如此,就是死后的归所——陵墓,他也建得极为简单。按照规矩,皇帝从即位开始就要给自己修建陵墓,所以,陵墓的是否奢华完全是皇帝个性的写照。今天,我们在西安市的东边,看见刘恒那座用瓦做的朴素陵墓——霸陵,不能不对刘恒的节俭产生由衷的敬重。
三、善于纳谏 慧眼识人
与历史上的许多有为之君一样,纳谏与用人是两项重要内容。他通过纳谏、虚心听取臣下意见,他勇于自我纠正错误;通过识人与用人,他为后世留下了可用之才。
魏尚原是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的太守,他爱护将士,多次率兵抗击匈奴,使匈奴一直不敢轻易南下。但后来因为在上交敌人首级时比原来报告的少了六个,刘恒一气之下就罢免了他的官职,还判了刑。
刘恒在一次和大臣冯唐聊天时,得知冯唐祖先是赵国人,父亲住在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由于刘恒曾经做过代王,于是两人便很投机地谈了起来。话题自然谈到了赵国有名的将军廉颇。刘恒很向往地说,如果他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军,就不怕匈奴人侵骚扰了。冯唐听了后却不客气地说,如果陛下真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军,恐怕也不能很好地重用。刘恒听了很生气,也很奇怪,就问为什么。
冯唐说,廉颇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是因为赵王信任他,但现在将军魏尚仅仅因为上交的首级比报告的少了六个,就失去了信任,落得个罢官入狱的结局,所以由此可知就是得到了廉颇那样的将军陛下也不能很好地使用。刘恒听了,转怒为喜,说,你说的有道理,我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同一天就派使者释放了魏尚,并让他官复原职,对敢于直言的冯唐也给予了奖赏。
刘恒登基后,母亲薄氏却卧病三年。此时,刘恒身为皇帝,伺候母亲的琐碎事情,他大可不必亲力亲为,但刘恒依然故我。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汉文帝刘恒却打破了这句话的铁律。三年中,他每天都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母亲身旁,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为此,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一直为母亲尽人子之道。直到公元前157年,他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临终时,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反复嘱咐妻子窦皇后和儿女们一定要对薄太后尽孝。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陵墓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置方位,不但做到了生前尽孝,就连死后都不忘对母亲尽孝道。
汉文帝的尽孝理念除了体现在对母亲端汤奉药的“私孝”上,还体现在他对待天下苍生的态度上。文帝登基后发的第二道圣旨“就是定振穷、养老”、“令四方毋来献”等内容,充分表达了他爱护百姓、体恤民情、关心老人的思想。他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赐给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再加赐帛二匹,絮三斤。赐给九十岁以上老人的物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送达;其他由啬夫来送达。”代表国家向老人行孝,刘恒可说是首开先河。这么仁德的皇帝,人民怎么会不拥护呢?
汉文帝还做了一件为成全孝道而废除酷刑的大好事。据说,汉文帝时期,有一个叫淳于意的读书人,为人正直,他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作同事,竟辞官改行当了一名医生。不料行医的过程中,他医治病人时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被告误诊害死人命。按当时的法律,淳于意当判“肉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或在脸上刺字,或割去鼻子,或砍去一足。淳于意无奈准备受刑,可他有一个极其懂事又孝顺的小女儿淳于缇萦,竟自告奋勇要替父受刑。她随父亲一起赶到长安,并托人写了一份材料,转到了皇宫里。很凑巧,这份希望能替父受刑的材料,还真落到了汉文帝的手里,文帝立刻就被小姑娘的孝行所感动,当即就召集大臣研究并发布了废除肉刑的政令。
汉文帝作为极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能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用时刻“以孝为先”的理念要求自己,实在难得。从文帝身上,我们除了能看到一位把大汉王朝引向安定、繁荣盛世的帝王形象,更能看到一位孝敬母亲、宽以待人的仁者形象。如此孝顺的皇帝实在难得,所以,后人把他的事迹纳入“二十四孝”的确是名至实归的,他也为后世开创了以孝治国、以孝治家的先例。
历史中的刘恒是谁
刘恒前203年腊月十一(1月15日)—前157年,是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汉族,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治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