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怎么学好数学,对于数学系的学生来讲
- 小学数学的教学视频是如何制作的,用什么软件制作,请大师指点
- 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都学不会数学
- 学数学主要靠天赋还是努力
- 为什么许多人建议本科学数学,研究生阶段转金融或者计算机学数学的发展方向只有纯数学计算机以及金融吗
- 学数学的意义何在
- 我女儿开学上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不好,每次都只是刚好及格,我该怎么办才好
- 小学数学一年级加减混合看图列式怎样讲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 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考18分,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提升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写
怎么学好数学,对于数学系的学生来讲
我赞赏网友只是8里的回答。再补充几点具体方法吧。第一,关注每个数学新概念产生的原因,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要关注在定义、定理、公式中隐藏的数学思想和解决困难问题的方法。第三,要关注定理与公式中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第四,要关注一个定理与其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第五,要特别重视对于反例的思考与研究。这几点努力思考并卓有成效,必将使你对数学的理解有更深的体会。
小学数学的教学视频是如何制作的,用什么软件制作,请大师指点
这个要看你准备做什么样的教学软件了。
如果你只需要录电脑屏幕,不需要人像的话,建议你可以用EV录屏,操作简单方便,效果也好。后期制作可以用软件HandBrake进行压缩视频以及换格式,当然你也可以用其他转格式的软件也行。如果你是用手机录的话,建议你后期处理用“剪映”APP。
如果你需要录人像的话,我还是建议你买个好点的摄像头。这样清晰度有保障,买摄像头的时候建议不要买自动对焦的,不然画面老会虚,买手动调焦的,最好再配一个话筒,也可以选择蓝牙耳机。
为什么有的学生怎么教都学不会数学
我在上学时就是属于那种数学一塌糊涂的学生。
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学数学需要有天份。
老师讲的那些题目,讲了就会了,不讲想破头都想不出来怎么解,就是属于只会题目,不会题型的那种。
老师不管怎么讲,脑子里就是一片浆糊,做同类型的题目还是眼瞎分辨不出来,做题目不比那些人少,但就是成绩怎么都比不了,不是不想学好,是真的学不好。
有的人呢?老师讲的他会,不讲的他也会,有的时候还能指出来老师的错误,或者想出来其他解题思路。你说这样的人是好好学习学出来的?当然不排除是有这种情况,但你说没有一定的天赋在里面?我是不相信的。
有的人数学不好,可能语文历史政治好,有的人语文不好,可能数学化学物理好,有的人物理化学好,但是数学语文都不好,有的人什么都好,也有的人什么都不好。
我还是那句话,不是每个学生都是能学好数学的。
他就是对数字不敏感,就是对文学敏感,你有什么办法?学数学得要有天份。
你说这个学生上数学课都笨死了,但是他在语文课上滔滔不绝,你说这个学生上语文课狗屁不通,但是他在数学课上逻辑严密。但可惜的是,没多少老师会这么想。
把这么多的学生教成一个学生,这是大多数老师正在做的一件事。
说因材施教,但奈何,数学永远是高考拉分最狠的那一科,多少人因为数学不好被刷下来。
学数学主要靠天赋还是努力
以150来算的话,想考140以上靠天赋,想考100以上靠努力,60以下基本怎么努力都没多大用。
当然,这主要指初中(八九年级)和高中
小学,基本上考努力就可以考个比较好的成绩。小学的重要性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这些数学思维的初步形成及锻炼阶段,所以他的课程虽然不难,但是他是房屋的地基,平常看不到,但至关重要。
初中,进一步锻炼数学思维,但是除了中考最后几个压轴题外,其他没有太大难度,110以上的分数,考努力没有大问题
高中,难度陡然增大,时间紧。所以一般100分以上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是不论初中还是高中,要想140以上,非天赋不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会让人达到满分。与别人就差那2分,但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就像学神与学霸的对话
学霸:我考了148,你考了150,只差你2分
学神:你考148,是只能考148,。我考150,是卷面只有150.
无可奈何,确是事实。
天赋与努力不是相互分离的,天赋没了努力,就是方仲永
努力缺失天赋,难成大家
当然,对于芸芸众生的我们而言,先努力吧。
努力决定了下线,天赋决定上线
在咱们没有达到上线之前,努力是唯一的选择!现在还没到和别人拼天赋的时候!
为什么许多人建议本科学数学,研究生阶段转金融或者计算机学数学的发展方向只有纯数学计算机以及金融吗
首先本人毕业于一个一般211的数学学院,研究生读的是计算机!
首先,我认为在大学里如果确定读研,最好的专业可以选择应用数学或者统计,因为这两个专业你想转任何理工专业的研究生都还是比较轻松的,计算机,电子,经济,金融,管理都可以转,而且甚至比哪些本专业的学生更受导师喜欢!
其实,我结合我自己的体会说一说为什么计算机的导师喜欢数学毕业的。研究生最重要的工作是研究,本人是做图像处理的,这个领域的大部分算法其实都是数学模型,和矩阵分析处理,至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其实并不多,只要你掌握一门程序设计基本上就可以了。那为什么会比计算机毕业的学生还要受欢迎呢,因为其实计算机越往上走越和数学结合更紧密,而数学基础知识理论是很难补,本科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就难倒了很多非数学专业的同学了,更何况数学专业一般都学的是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在加上泛函,复变函数,数理统计,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更好的理解的,那你让一个研究生去做这些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读计算机的研究生阶段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是很少的,也是比较好学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里学数学是不吃亏的,当然,从就业上来看,数学的就业比计算机无论从就业率和薪资上都有很大差距,但是学数学读研无论从读论文到写论文都有很大的优势的
学数学的意义何在
数学,是我们精确理解世界的方式。
首先声明,我不是搞数学的,但作为一个科研从业者和科普爱好者,我确实意识到数学非凡的意义。因此,不要指望我会说学习数学对你高考有什么帮助哦,我是不碰应试教育的:)引子:我们人类虽然分白人、黄种人、黑人各种肤色,长相也差别巨大,但是当你去看他们各自的骨骼,会发现都差不多,都是那206块骨头拼成的。其实,数学就像是所有自然科学的骨架:自然科学虽然琳琅满目,每一个学科都显得与其他截然不同,但是当你把专业知识的外壳剥掉,会发现核心的都是一堆数学方程,数学描述了自然界中各种元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也是你理解这纷繁世界的一把钥匙。
下面列举两个科学中的例子,可以体会一下数学的用处:
A)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完成了狭义相对论之后,就总结了“时空”和“质能”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物质-能量的存在确定了围绕着它的空间-时间的曲率。即空间的弯曲是直接与空间内包含的能量和物质的总量相关。
爱因斯坦发现了正确的物理原理,但他却苦于没有严谨的数学公式来表述这个原理。换句话说,爱因斯坦发现了物理原理,却缺乏数学工具使其成为一门科学理论。
而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波恩哈德·黎曼在他开创的“黎曼几何”中就已用数学工具和数学技巧明确表述:“力”并不存在,它只是由空间的几何形变引起的表现效果,是空间的弯曲引起“力”的出现。
于是爱因斯坦花费了好几年苦苦寻找能够表达他的物理原理的数学形式,在绝望中他求助于他最亲近的朋友,数学家马塞尔·克罗斯曼,而克罗斯曼没有让爱因斯坦失望,他在黎曼的著作中发现了被物理学家们忽略了60年的“黎曼度规张量”,并向爱因斯坦讲解了黎曼的著作以及“黎曼度规张量”的原理。接下来,让爱因斯坦震惊的是,他发现黎曼在1854年的著名公开演讲——《论几何基础的假说》,是解决他面临的问题的关键,他发现可以用黎曼的工作重写他的物理原理。随后,几乎是一行一行地,黎曼的伟大思想在爱因斯坦的物理原理中找到了它真正的家。这是爱因斯坦最骄傲的一项工作,成就甚至超过了他的著名方程E=MC^2。
B) 分形
我们先按照以下顺序构造一个图形。首先画一个线段,然后把它平分成三段,去掉中间那一段并用两条等长的线段代替。这样,原来的一条线段就变成了四条小的线段。用相同的方法把每一条小的线段的中间三分之一替换为等边三角形的两边,得到了16条更小的线段…… 如此这般我们经过5次操作,会得到下面的图形,注意图中顺序,你发现什么了?从第二步开始基本形状就固定了,但是它的边缘在不停的细化又细化,最后一步变得都有些毛茸茸了。其实这个边缘能够按照这个规则无线细分下去。
你想像一下,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答案是它还是这样一个形状,只不过它的边缘会无限的精细,每个突出的小三角形都和它所生长的那个大三角形的形状完全相同,只是大小会有差异罢了。这个东西有个名字叫做“科赫曲线” ,那么下面我们把三个科赫曲线分别错开120°排列起来:
是不是很熟悉?对了,你仔细观察一片雪花,也会是这样的。其实不只是雪花,一片树叶、俯瞰地球上的海岸线边缘,其实都是类似的“自相似”特性的。
那这种看着很神奇的自相似图形到底有什么特点或者规律呢?这就要数学出场了!还是以科赫曲线为例子,它的长度变化用数学表达的话:
第一步:最开始的一段直线,分成了3份,接着把中间那一份替换成了两份,因此总长变成了 4/3
第二步:上面这四段中每一段直线又变成了之前的4/3 也就是最初的 (4/3)^2 = 16/9
第三步:重复上述操作,这16段的每一段又变成了之前的4/3,因此是最初长度的(4/3)^3
... ...
下面就很明白了把,随着这种分解无限进行下去,最终长度会变为无限长,也就说明明这段科赫曲线的长宽都摆在那里就是这么大,但是从数学上说这段线段的长度随着不断的细分,最终是无限的,因为它的总长是(4/3)^n
如果类似的方法你来算一下刚才那朵“雪花”的面积,你会发现它等于Σ4^n/9^n,随着n增大,这个面积却是有限的。这简直太不符合常理了,一般来说一个无限长的曲线应该围住的面积也是无限的啊?
但是分形(Fractal)就是这么有意思,如果没有数学工具的帮助,恐怕这种自相似也就在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吧,肯定是无法发现这么神奇的规律,乃至创建一个分形学的学科了吧。
其实还有很多科学,本来文科属性很重呢,数学这么一掺和,马上深刻了很多,比如生物学,达尔文那个时代还叫做“博物学”,还是拼谁记忆力好谁就成就高呢,结果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定律,把概率论给掺和进去了,然后生物学后面的发展就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于什么进化论的现代综合,当代进化、遗传学等等都随着数学工具的加入跟着诞生和快速发展起来了,生物学也早就不是文科的东西了。因此这个“锅“数学还真得背!以至于现在,差不多成了这样一个套路:一种科学思想,只有和逻辑与数学结合后,才能称得上科学理论!这也许就是数学的用处吧
我女儿开学上小学六年级数学成绩不好,每次都只是刚好及格,我该怎么办才好
关于孩子数学学习的问题,回答了很多次了。如果有兴趣,您可以看看我的几篇关于数学的回答。
针对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再跟您交流一下,看看能否给您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一:您说上了6年级以后,数学只能刚刚及格,因为不知道以前学的好坏,所以,暂时认为原来学的不错,只是上了6年级学的不好。
那么,您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试卷拿出来,跟女儿仔细的再看一遍,看失分项主要体现在哪里,哪几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好。然后,再跟孩子探讨是老师讲的不明白或者说听不懂,还是自己没有认真的学习。
下一步,就是重点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时候多做一些题,形成习惯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建议您把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抄写成一张卷子,然后让孩子像考试一样,闭卷答一遍。如果孩子能够轻松的打完,而且没有错误,那您基本可以放心。
但是,从您目前描述的情况来看,估计会有难度,估计成绩也不是特别好。
例题是所有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基本规律,是所有试题的母体,或多或少都会跟例题有关系。所以,您女儿考试刚刚及格,很可能是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或者不牢固。
所以,让您女儿把例题能熟练掌握并做对,这是取得好成绩的最基本的前提。
第三,提高理解程度。
所谓的提高理解程度就是,到了6年级,除了考验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以外,同样重要的是开始考验思维扩散也就是自主思考能力。
关于这一点,我的建议有两条:
一是跳出数学看数学,把题当成作文做。一定要像做阅读理解一样,抽丝剥茧,明确并清晰的列出来:已知项、未知项、求解项、相应公式、关联关系、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只要一项一项的清楚的列出来,就不容易受题目干扰了。
二是建议您买个白板,定期找几个有代表性的题,让您女儿讲给你听,也就是女儿当老师,您当学生。所谓教学相长,当您女儿要讲给您听的时候,她会有更深的记忆和理解,甚至会生发出属于自己的新思路和方法。
以上建议,供您参考。
小学数学一年级加减混合看图列式怎样讲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 ,加减混合看图列式是最难做的试题之一,原因在于:一方面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理解较复杂的画面内容。另一方面老师或家长的讲解不能化繁为简,讲解时不符合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从而让孩子更清晰理解画面。
因此,一年级数学中加减混合看图列式的题目要想让孩子准确解答,一方面家长和老师要真正通过讲解让孩子理解画面中的题意,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勤加练习,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提高孩子理解题意的能力。
对于加减混合看图列式题,首先教会孩子准确理清题意,训练孩子理解什么时候该用减法,什么时候该用加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在做加减混合看图列式题之前,要先让孩子熟悉连加连减看图列式题,建立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时候该减的判断能力。
如下图所示,连加看图列式题型方式:
在给孩子讲解时,要突出数的整体概念,也就是建立初步的什么情况下表现“全部”或“一共”,或“总和”的概念。
再分类来看连减看图列式题,建立初步的总数被分割后的“还剩多少”的概念。如下图所示:
另外还有从实际生活中取材的数学画面题,例如公交车到站后有人上公交车,用加法,有人下公交车应该用减法。像这样类似的题也可以让孩子常常练习。在练习中孩子的思路就会更加清晰。
在理解了加法看图题、减法看图题及连加连减看图列式题后,我们再来讲解加减混合看图列式题,小朋友们就会更加好理解一些。其讲解思路如下:
一、按一定顺序看图,分解题意,看清哪些数是去掉的,用减法,再看哪些数是新加入的,用加法。
如下图所示,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画,先看左半部分红色苹果部分,红色苹果被吃掉了3个,意味着红色苹果总数里少了3个,也就是7-3.再引导孩子来看右半部分,绿色苹果有5个,和红色苹果排在一行,意味着又加入了5个绿色苹果,用加法。那么完整的列式就变成了“7-3+5=9”了。
再如下图,仍然是先从左到右观察图画的一部分,左半部分画的是下车的人,也就是原来车上人的总数少了2人,也就是“6-2”,再看画面的右半部分,又上来的3人,意味着车上人数再加3。把画面的两部分内容合起来列式为“6-2+3=7”。
由此可见,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无法应对复杂的画面,因此,面对复杂的画面,我们要引导孩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部分来观察题意,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并准确解答问题。如果不告诉孩子观察的顺序和分步解答问题的方法,有可能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
二、多见题型,多练习,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应对画面变化带来的解题难度。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数学题难就难在理解题意上,看图列式的题更是隐晦,需要在不断练习中培养思维能力和理解题意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这两幅图是把一幅图做了分解,先看左半部分,一共有7个球,被小华抱走3个,用减法“7-3”。后来小明又抱来了4个,意思是在第一幅画面剩下4个球的基础上再加4个。列式应为“7-3+4=8”。
也就是说,像这样的题,不要把两幅图隔裂来看,实则是一幅图的两个不同画面。
也只有多见题型,多练习,才能将孩子的思路真正打通。小孩子不同大人,知识从无到有本来就艰难,家长在讲解时要变着法的教,耐心教才行。
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考18分,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提升
教育有焦点,我们有观点!我是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对你及孩子有所帮助!
在11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我遇到不少这样的孩子,带了5届毕业班,几乎每届都有一两个这种情况的学生!
从我的教学实践效果看,绝大多数孩子能通过努力达到50分以上,极少数孩子能逆袭到80分以上,当然,也有少部分孩子成绩依然是40分以下!
一,先看你孩子是属于哪种情况?
1.智力障碍型!
这类孩子属于先天障碍,不仅是数学学科学习差,是所有的学科学习都差!
2.偏科型!
这类学生其它科正常,数学科特别差!
3.成绩渐滑型或者断崖式下滑型。
这类孩子,只要找准原因,提高起来会很快。
二,六年级数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
各版本不同,教学内容会有所差别,但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编排的教材,区别并不是很大。
以我们西师版为例,六年级上册主要是学习分数乘除法,圆的周长和面积,比以及按比例分配,可能性,负数的初步认识的等。六年级下册内容很少,主要有百分数,圆柱圆锥,正反比例等,剩下的就是总复习。
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直接的计算板块会占到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间接的至少会占到百分之七十。
三,给您以及孩子的几点建议!
说是给您的建议,其实也是我们老师在提高这类孩子成绩时的通用方法。当然,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一类孩子,作用并不明显!
1.让孩子喜欢数学,至少不排斥数学。
这个工作主要看老师的个人方法,魅力等。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于学科知识的兴趣往往取决于老师。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内驱力。
2.找准定位,从基础知识入手,做简单的题。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18分,说明孩子整个知识体系根本没有建立起来。
怎么补?从一年级开始重新学习?
当然不是,这样做是不现实的。那么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从六年级的简单题入手,然后根据题上涉及到的知识逐一补习,直到孩子再遇到这样的题时能独立正确完成为止。
3.狠抓计算。
前面说了,小学阶段纯计算会占到45分左右,这是整个数学学科的基础,也是最能提高的部分。
先是补习四则运算,再是四则混合运算,再是方程的运算,最后是简便运算。
从整数的计算开始,再进行小数计算的巩固,最后是分数。
每天的计算量要达到100道题以上。同时,练习题要成体系,要有针对性兼顾复习巩固。
我有个学生,数学思维几乎没有,但每次考试都能及格,就是在计算题上不会丢分,其他题全是靠运气。
4.树立信心,及时反馈。
5.贵在持之以恒。
总结语,总之,六年级孩子在一般性综合考试中只有18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肯定不能因此放弃。只要找好方法,持之以恒,毕业时能及格还是大有可能的。
感谢阅读,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是我坚持的动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如何写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认为抛开写论文的目的不提,单纯的从论文的角度出发,论文应从实际教学中发现的真问题入手。比如如何通过情景教学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何通过课堂训练学生的数学四能。
有了研究的方向,下一步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学生调研来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并分析问题,思考并制定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进行实践研究,梳理出案例。你的论文就可以借助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案例来进行整合,并形成结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