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中江有哪些名人?历史上,梁姓有什么伟大人物_宦官_王朝_中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跋扈将军 宦官 王朝 中江

本文目录

  • 德阳中江有哪些名人
  • 历史上,梁姓有什么伟大人物
  • 开国皇帝杀功臣于国家人民而言是好还是坏呢
  •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 跋扈将军梁冀的结局是什么如何评价
  • 被汉质帝称为“跋扈将军”的梁冀是如何做到霸权的又为何倒台
  • 将军,野蛮,霸道,妄为,梁冀,骄纵,打一成语
  • 东汉两位大将军梁冀和何进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结局
  • 汉桓帝扳倒梁冀的时候,为什么要派人武力收取各部符节刷皇帝的脸不行么

德阳中江有哪些名人

我们德阳中江出了很多名人,英雄黄继光,明星谢娜……等等!刚刚和朋友在成都天遇酒店聊起来了,天遇酒店位于江汉路1号,成都地铁1号线文殊院站B口,位置、卫生、服务、环境好,性价比超高,据说老板也是中江县的。下面简单列举一些:

黄继光 (1931~1952),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11岁时,父亲病故,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地主家去帮工。白天放牛、割草、担水,夜里还要服侍地主,受尽剥削和压迫,一年累到头,却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因此他对旧社会充满仇恨。中江县解放后,他参加了农协……

吴泳,字叔永,潼川人。嘉定元年进士,历官为军器少监,行太府寺丞,行校书郎,升秘书丞兼权司封郎官,兼枢密院编修官,升著作郎,时暂兼权直舍人院。轮对,言:“愿陛下养心,以清明约己,以恭俭进德,以刚毅发强,毋以旨酒违善言,毋以嬖御嫉壮士,毋以靡曼之色伐天性。杜渐防微……

吴昌裔 吴泳弟。幼孤自立,不肯逐时好。喜获程颐、张载、朱熹之书,辄披览研绎,手不释……

苏舜钦 (1008~1048)姓名:苏舜钦 字子美生卒:1008-1048籍贯: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自曾祖时移居开封家谱: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参知政事。父苏耆,官至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擅长:经历:苏舜钦22岁时,因父亲官职而得以补太庙斋郎、荥阳(今属河南)县尉,景□元年(1034)……

杨子谟 (1153~1226) 父知章,自号云山老人。尝游广汉,得张之学,归授子谟。因朝夕探究,逾月不出户。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进士,调绵州教……

谢娜(1981年5月6日-),四川中江人。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表演系。著名女主持人,演员,歌手。以幽默诙谐的搞笑风格而著称,被誉为大陆版周星驰。2011年9月26日谢娜与内地著名流行歌手张杰在云南香格里拉举行了婚礼。 ……

吴之巽 (1160~1221) 自幼习礼,其父授以小戴氏(圣)书。稍长,学业有成,遂教授于广汉王氏书塾,郡守时率诸生造访。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

戴资杰 (1911~1934)男,汉族,四川中江人(1911年-1934年02月12日)出生在私塾教师家庭。曾就读于泥金小学、中江县高等小学;1926年考入三台潼属联合县立中学。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校进步学生组织“涪波社”的骨干。利用寒、暑假……

熊梦吉 (1772~1847) 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道光六年(1826)考选二等,授叙州府训导,二十七年(1847)卒于任所,年七十六岁。幼时其……

刘洙源 (1875~1950)(1875~1950)四川中江县人。名复礼,字洙源,别号离明。前清拔贡,北京经科大学毕业。长于文学,通达三礼,历任四川高级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早岁精唯识,曾着唯识学纲要数万言。私淑永明延寿,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著有宗镜录大科判;晚耽禅……

谭楷(1943~)原名胡世楷。四川中江人。1963年毕业于解放军雷达专科学校。历任国防科委微电子所研究人员,《科幻世界》、总,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孤独的跟踪人》、《小平故乡》、《中江农民……

刘世果将军历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贵州军区副司令员。1945年10月9日生,四川中江县富兴镇刘家沟人,1962年从军,曾任陆军11师31团1营1连新兵班班长、尖子班副班长,1965年任副排长。1966年到军区参谋训练队学习了一年军事技术后任排长,1967年任团作……

唐以诺电视影星唐以诺1982年生,原名唐波,四川中江人,演员。代表作品有电影《毛泽东和他的卫士》、《姐姐词典》、《青春期》、电视剧《热情燃烧的岁月》、《家在南三条》、《走西口》、《手机》、《双枪李向阳》等影视作品。……

王长河将军 王长河中将,男,1953年生,四川中江人,中-员。现任武警部队副政委、纪委书记。曾任武警部队森林指挥部副政委,2006年7月任武警部队森林指挥部政委,2010年12月任现职。相关信息2001年7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2012年7月晋升武警中将警衔。中……

正果法师 (1913~1987年)四川省自贡市人。俗姓张。十九岁,从中江县寿宁寺广渠和尚剃度。二十一岁,受戒于成都文殊院。先后就学于重庆华岩寺天台教理院和重庆北碚汉藏教理院。在汉藏教理院曾从太虚习佛六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任三时学会研究室主任……

陈豹隐 (1886~1960)经济学家。原名启修。中江县人。191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25年在黄埔军校、广东农-动讲习所任教。大革命失败后-日本,开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是我国《资本论》中文本的最早翻译者。1938年到重……

蒋元伦 (1933~1952),四川省中江县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三团第六连副班长。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五日,上甘岭战役中,他所在排参加反击537.7高地北山战斗。当进抵敌占阵地时,遇敌火力阻拦,排长命令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没有成功。部队伤亡逐渐……

苏易简,梓州铜山(今中江县广福镇)人,字太简。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于宋太宗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科状元。  苏易简少年聪颖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时,太宗留心儒术,责考生皆临轩……

王国春宜宾五粮液总裁王国春男,1946年出生,四川中江人,宜宾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系中共四川省委第八届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中共四川省第九届-会代表,中共十五大代表。

……

历史上,梁姓有什么伟大人物

梁姓名人,我介绍了开国中将梁兴初、中将梁必业、少将梁仁芥等等,欢迎友友们点击阅读加关注。今天再介绍几位梁姓解放军将军,他们都是1988年以后授衔的,他们是:

△梁光烈,四川三台人,解放军上将。1940年12月生,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月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曾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是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六届一中全会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梁秉治,山东省乐陵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25年10月出生,1939年10月入伍,194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北京军区装甲兵参谋长、副司 令员,总政管理局局长,总政直属工作部部长,中 国天诚(集团)总公司总经理。1988年被授予中 将军衔。

△梁洪,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武警中将警衔。原武警部队副司令员,中将,1964年入伍,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空军第三航空学校校长、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参谋长、军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助理、武警部队副司令员。2003年晋升武警中将警衔。

开国皇帝杀功臣于国家人民而言是好还是坏呢

首先确定一点,几乎每个开国皇帝都杀过功臣,有的较少,有的较多,较多者被后世之人多有批判之意,如西汉刘邦、明朝朱元璋等,较少者如北宋赵匡胤、清朝统治者等。

权衡利弊之后,开国皇帝们一般都会根据当时的局势做出自己的选择,如何对待功臣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养起来”,关键时候再用用;另外一种就比价直接,寻找各种理由将一些刺头“功臣”加以诛灭。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新生政权的稳定,希望自己创立的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必须保证“肉烂在锅里”,不能让外人得了便宜去。

从这一出发点来看,综合几个主要王朝来看有利有弊,对普通的民众来说,很多情况下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影响是好的。

自然经济图,是中国历史上王朝赖以长期延续的根本

开国功臣不被杀会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如果开国功臣足够低调,开国皇帝也不会随意处死他们的。如果按照王朝的法规制度发展,一般都会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以及相当优厚的福利待遇。

以西汉为例,开国的功臣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县级以上的封地,属于独立的小王国,属于国中之国。当地的百姓缴纳赋税的对象是这些功臣,而不是皇帝所统治的王朝。这对于一个国家的统治来看,起码民众的思想是不统一的,效忠的对象是诸侯,而非皇帝;在财政上来讲,赋税没有到王朝体制之内,而是在诸侯手中,有很多诸侯甚至拥有强大的军队。

一个封建王朝体制内有很多国中之国,财政和军事都是独立的,看似没有多少害处,一旦王朝遭遇危险,这些诸侯国极有可能扩大地盘,甚至灭亡分封的王朝。这是周朝的历史教训,刘邦不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必须加以纠正,借助一些事情处理一批功臣也在情理之中了。

刘邦剧照

刘邦杀功臣有没有错呢?在刘邦看来(王朝的角度),利大于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对于普通百姓来讲,是在诸侯国好,还是在王朝体制内好是一个大问题。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老百姓在大体制下比在诸侯国的发展要好得多。

即便是分封制被严格控制了,绝大多数王朝有功的臣子们还是享有政治特权,转而将这一特权伸展到经济领域。很多功臣及其后代对土地的追求毫无止境,利用政治特权,展开一轮轮的土地兼并浪潮,使得很多百姓逐步丧失土地,成为雇农、流民。极少数人成为了当地的豪强,占据大片的土地,与之相对应的是贫穷的农民越来越多,使得王朝的稳固一步一步陷入危机。

很多王朝的更替大都是土地兼并引起的,加之以其他因素,最终掀起了王朝更替的战争。不管是刘邦,还是朱元璋都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如果一大批“有瑕疵”的功臣安然在王朝中生存发展,必然加剧土地兼并,进而影响到王朝的政治、军事领域,会加快王朝的衰落的。

功臣们对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太大,而刘邦、朱元璋采取了果断措施,批量处理有瑕疵的功臣,既稳固了王朝政局,又使得自给自足的自由民经济以充足的发展空间,可以极大的延缓王朝的衰落。

唐朝、宋朝、清朝大都没有规模性处理开国功臣,但是形成的社会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唐朝自建国之初到唐玄宗末期就发生了几乎颠覆王朝的安史之乱,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唐朝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唐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国家分给土地给农民,农民在获得国家土地的时候有义务参加军队,保卫王朝,但是到了唐玄宗前期,“府兵制”已经瓦解了,国有土地被官僚集团(很多是功臣集团)和地主阶层兼并了,已经没有多少“国有土地”分给民众,自然也就征集不到足够的“府兵”了,代之以“募兵制”,使得军队士兵靠地方节度使给与土地吃饭了,忠于的对象变了,变成了了各地的藩镇节度使。

宋朝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让很多功臣放弃了军权和政治权利,转而给与足够的土地和财富。但对于王朝的百姓而言,为了养活各级官僚和功臣集团,也相对地增加了很多负担。清朝的功臣集团主要以“八旗”为主,上三旗隶属于皇帝管辖,为了从军事上巩固政权,清朝统治者不敢对这些八旗子弟动手,以优厚的待遇将他们“养起来”,养这些人的待遇自然从国家财政上出来,国家财政大都来自于农民的税赋,无疑是增加百姓的负担,长此以往,百姓的负担是越来越重了。

刘邦、朱元璋杀功臣,为的是稳定政治局面,维护王朝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这样王朝存续的时间较长,对待百姓自然是好的,对国家整体也是好的。虽然有些骂名,却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功臣存在的一些问题。

北宋赵匡胤的做法是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将皇帝和功臣之间的矛盾转移成社会经济问题,将损害转嫁到了北宋的民众身上。虽然北宋的经济比较繁荣,但却得到“积贫积弱”的称谓,国家税赋很高,但是民众生活却大失水准。北宋末年的宋江、方腊起义,一南一北,彰显了北宋对民众征的税赋是极高的,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北宋灭亡。

清朝“养”的八旗子弟,最终都失去了战斗力,人民的负担深重。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王朝了。

清朝后期的八旗子弟图

从王朝大规模农民起义说起。

通过开国皇帝是否大规模处理开国功臣与否,对比一下王朝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时段来分析问题。

西汉,到王莽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享国210年,后有东汉恢复正统。

唐朝,到中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距建唐137年)到了末期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享国289年);

北宋,到末期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被金朝灭亡(享国167年);

明朝,到末期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在清的攻击下灭亡(享国276年);

清朝,到中期之后,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接踵而至,苟延残喘直至灭亡;

综合起来看,养功臣的王朝,农民大规模起义一般要早于建立王朝之初大规模处理功臣集团的。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赖以稳固强大的是自由民为主的自然经济做基础的,出现豪强寡头必然导致财富的两极分化,最终酿成内乱,对王朝的存续时间和存续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

至于有些人质疑贬低大杀功臣的刘邦、朱元璋等人,是因为他们站的立场和高度不同。最后以庄子之言附之:

夏虫不可以语冰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东汉有14位皇帝,在位时间超过20年的,只有4位。分别是:

  1. 在位33年的开国之君,汉光武帝刘秀。
  2. 在位21年的汉桓帝刘志。
  3. 在位21年的汉灵帝刘宏。
  4. 在位31年的汉献帝刘协。

这就很恐怖了啊,因为除了刘秀以外,另外这3位皇帝,在历史上都比较有“名气”。什么名气?当然是很差的名气!

汉献帝刘协,那就别提了,在位31年,也做了31年的傀儡皇帝。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接手,最后还丢了大汉江山。

那么汉桓帝和汉灵帝呢?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曾经提到过这么一句话: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啥意思呢?简单解释一下:

刘备常常找诸葛亮坐在一起唠嗑,提到西汉的时候,他们俩就连连点头,认为西汉的皇帝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所以西汉兴盛。

可两人提到东汉的时候,就连连摇头,为啥?因为东汉皇帝亲近小人,远离贤臣,所以东汉衰败。尤其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家伙,直接拖垮了东汉。

好家伙,汉桓帝刘志能够进入诸葛亮的《出师表》,并且被刘备当成反面教材来看待的皇帝,绝对不简单啊!那么汉桓帝究竟是个怎样的皇帝呢?

一、外戚梁冀手里的玩偶。

东汉王朝是个很特别的王朝,这个王朝的儿皇帝非常多。皇帝年纪小,不能自己主政,那得依靠谁呢?当然是母亲家的人和身边的宦官了。

因此东汉王朝,长期陷入宦官和外戚相继执政的现象中。汉桓帝时期也是一样,毕竟,他的皇位纯粹是捡来的。看看他前面的几位前辈是谁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1. 第一,汉顺帝刘保的皇位,是宦官们用密谋争取来的。所以汉顺帝时期,宦官长期掌权。而汉顺帝的皇后梁妠有一个很霸道的哥哥梁冀。梁冀和宦官合作,把持朝政19年,直到送走30岁的汉顺帝。
  2. 第二,汉冲帝刘炳2岁继位,3岁就去世了。梁冀甚至还没来得及架空他。
  3. 第三,汉质帝刘缵,是梁冀从汉室宗亲中挑来继承大位的。这孩子8岁登基,9岁就被害了。别看他年纪小,他看梁冀不爽,送了他个外号“跋扈将军”。梁冀差点没气死,果断将其毒杀。

这么一来,汉桓帝刘志,才被梁冀弄来做了皇帝。现在你就明白了,汉桓帝前面3任皇帝,清一色都是梁冀的傀儡,直接导致他也成了梁冀的傀儡。

可是汉桓帝不甘心啊!便打算除掉梁冀。但是汉桓帝能利用的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向自己身边的宦官求助。

宦官们本来就有掌权的历史,如今听了汉桓帝的调遣,别提多高兴了!因此在汉桓帝的布置下,宦官们合伙把梁冀给收拾了!

二、又成了宦官手里的傀儡。

除掉了梁冀,汉桓帝终于松了口气。为此,汉桓帝十分感激那帮宦官,打算给他们加官进爵。他将五个主要宦官都给封了侯,史称“武侯”。

这下麻烦了,这五个宦官,自此开始接管朝政,朝中军政大权,都落在了他们手里。汉桓帝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了!

汉桓帝隐隐约约也发现了宦官们的嚣张跋扈,大有当初梁冀的风采。为此汉桓帝也开始慢慢限制他们的权力,不过效果有限。

因为汉桓帝的方法没用对,他为了抑制这五个宦官,又增加了新的宦官进入权力圈子,结果新上台的宦官,虽然分了那五个宦官的权力,同时自己也实力大增。

封超新丰侯,二万户,璜武原侯,瑗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悺上蔡侯,衡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后汉书》

这种做法,等于换汤不换药。汉桓帝始终没有下狠心,对这帮宦官痛下杀手。所以朝政开始日渐衰败。

三、党锢之祸,汉桓帝灭了一帮忠义之士。

宦官掌权,倒也不是不行。毕竟历史上有本事且有良心的宦官,不乏其人。可关键是,汉桓帝扶持起来的这几个宦官,清一色,都不是什么好鸟。

他们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勾结地方官员,侵吞私人财产。几乎是无恶不作。至于治国,对不起,他们没这个本事。

这下好了,要是继续这么搞下去,汉朝没几年可活的了。为此汉朝不少忠义之士,开始组成反宦官联盟,打算合伙对抗宦官。

  1. 比如说南阳太守成瑨,在得知汉桓帝大赦天下的时候,依旧诛杀了和官宦交好的当地富商张汜及其200多名宗族、宾客。
  2. 还有汝南太守刘质,也是忽略了汉桓帝的赦令,将小黄门赵津打死了,这才上报给了朝廷。

宦官们发现自己的手下纷纷被这帮人收拾了,自然很不爽啊!因此跑到汉桓帝那儿告状。汉桓帝只看到自己的命令被人忤逆了,却不管背后有什么原因,所以诛杀了成瑨和刘质。

尝到甜头的宦官,开始利用这件事大肆清除反对派。他们不断怂恿汉桓帝,下令逮捕200多个有志之士。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总结:汉桓帝的主要问题是比较蠢。

这种评价一点儿也不过分,为啥?因为他看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他看到有人违背了他的赦令,所以知道杀掉这些违背者。但他看不到为何有这么多人违背他的赦令。

他明知道宦官乱政,对朝政没什么好处。可他没有正面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挑选更多宦官进去分权,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宦官跃跃欲试。

他只看到身边的宦官帮他解决了梁冀,却看不到身边的宦官压根就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汉桓帝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岂不知,肉眼所见的,未必就是真相。

诸葛亮所说的小人指的就是这帮宦官,而贤臣,或许就是汉桓帝下令抓捕的那些牵涉党锢之祸的文臣。这样的皇帝统治汉朝,汉朝能好才怪。

参考资料:《后汉书》

跋扈将军梁冀的结局是什么如何评价

东汉时期皇权进一步取得天下独尊的地位,权力的高度集中必然导致政治机制的衰乱。自汉和帝起东汉就在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交替执政下走向灭亡。

梁冀为顺帝皇后的兄长,顺帝死后,梁太后和梁冀先后选立2岁的汉冲帝,8岁的汉质帝,15岁的汉桓帝。梁冀为大将军平尚书事,把握朝政近20年,恣心横暴,多行非法之事。汉质帝初立之时,不满梁冀骄横,称之为“此跋扈将军也”,竟然被梁冀派人毒杀。

当时各地进贡的东西必须先送到梁冀宅中,官员要想升迁必须交钱。梁冀还大兴土木营造第舍,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多拓林苑,禁同王家。据说其范围达千里之广。为了狩猎梁冀曾建了一个周围数十里的兔苑,有人误杀一兔,转相告言,最后竟然有10余人被处死,可见其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梁冀一门中有7人封侯,3人为皇后,6人为贵人,2人任大将军,女子食邑称君者7人,与公主结婚者3人,其余任卿、将、尹、校者多大人57人。多行不义必自毙,延熹二年,梁皇后死,桓常与宦官单超等5人合谋诛梁冀。发皇宫近千近卫军围梁冀府,梁自杀,家族被屠灭。因梁冀而被罢官者达300余人,朝廷为之一空。

被汉质帝称为“跋扈将军”的梁冀是如何做到霸权的又为何倒台

梁冀,东汉外戚,大将军梁商之子,汉顺帝皇后之兄。初为黄门侍郎,后步步高升至河南尹,任内为所欲为违法乱纪。父亲去世后,他接任大将军并袭爵。

汉顺帝崩,汉冲帝仅两岁,太后掌控朝政,诏令梁冀等人辅政。汉冲帝早夭后,梁冀拥立汉质帝,又毒死了他。

其后,他一意孤行,力主拥立蠡吾侯刘志为帝(汉桓帝),并支使宦官诽谤政敌,最终将政敌李固等人置之死地。汉桓帝感其拥立之功,加封他食邑一万三千户,增加大将军府待遇。

梁冀敲诈勒索、大兴土木、修建园林、杀人如麻、一手遮天。在他掌权20多年间,全家9人封侯、3人为皇后、6个为贵人、3人娶公主,可谓权焰熏天、骄横跋扈。

汉桓帝对他专权乱政早已不满,遂借五宦官之力逼死梁冀夫妻,并将其灭族。朝廷没收其家产变卖,获利高达三十多亿,天下百姓因此被减免了一半租税。

将军,野蛮,霸道,妄为,梁冀,骄纵,打一成语

答案是【专权跋扈】(或专横跋扈) 【拼音】: zhuān quán bá hù 【解释】: 专权: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跋扈:霸道,不讲理。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 【出处】: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东汉两位大将军梁冀和何进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结局

两位都是东汉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外戚权臣,都官居大将高位风光荣耀一时富贵,两位结局虽都是惨死但又有不同。梁冀既是外戚权臣又是奸臣,本是出身大族又是一代名臣梁商之子,却凶残狠毒、暴虐贪婪,是一位残杀忠良祸国害民作恶多端的巨奸最终畏罪自杀、家门被灭还毁了其父忠臣之名不忠不孝。何进东汉外戚权臣又一位官居大将高位之臣,可惜有勇无谋结局悲惨,想诛杀祸国奸宦失败反被十几个奸毒宦官诱杀于宫中,一位悲情的外戚权臣死的可怜。

汉桓帝扳倒梁冀的时候,为什么要派人武力收取各部符节刷皇帝的脸不行么

大家好,我是麻雀诚毅。

汉桓帝刘志十五岁登基称帝。刘志能够登基主要是外戚大将军梁冀毒死了九岁的汉质帝刘缵。梁冀权势极大,刘志想方设法的要诛灭梁氏。

诛杀梁氏,打破了外戚专权

刘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都是傀儡。后宫有梁太后临朝听政,政府由梁冀把持朝政,刘志根本没有权力。虽然十八岁后梁太后下诏归政于刘志,但是梁冀始终专权,所以刘志不得不倚仗宦官的力量制衡梁冀。

延熹二年,梁皇后去世,刘志联络宦官唐衡、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等五人准备除掉梁冀。八月,刘志命令尚书令尹勋持节守卫宫廷,用武力收取符节存入尚书省;之后又命令黄门令具瑗率领御林军和司隶校尉张彪包围梁冀府邸;命令光禄勋袁盱持节收缴梁冀的大将军印绶。

结果梁冀自杀,梁氏家族全部弃市,因此而牵连的大臣多达数十人,被罢免的官员有三百多人。于是梁冀的势力终于被铲除了。

诛灭梁氏时,收缴符节主要是为了防止梁冀一党手持符节调兵遣将犯上作乱。

符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凭证。汉代沿袭秦制,用虎符作为调兵的信物。一般是皇帝和统兵将领一人一半,当需要调动军队和更换将领时,皇帝派遣使者拿着一半虎符与手持另一半的将领相合,虎符合在一起以后即可按照诏令执行,所以即便有圣旨没有虎符也是无法调动军队的。

刘志将梁冀一党掌握的符节收缴归中央就是为了防止他们调动军队与自己作对,一旦他们掌握军队犯上作乱,皇帝也是没有办法的。所以这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说问题中提到的刷脸,那是不可行的,通常统兵将领和皇帝在不同的地方,都见不到面,不认识皇帝怎么刷脸呢?古人的虎符制度就是保证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即便将军没见到或者不认识皇帝也可以按照皇帝的命令执行。

虽然刘志诛灭了梁氏,但是仍然还有宦官专权的情况发生了。

梁冀死后,宦官唐衡、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因功受封侯爵,大权掌握在宦官手中。刘志为了限制他们重用宦官侯览,于是宦官势力当政,搞得东汉朝廷乌烟瘴气。

东汉皇帝对于外戚和宦官相当信任,给予他们参政当权的特权,皇帝陛下正值盛年的时候还可以压制他们,一旦皇帝驾崩,小皇帝登基就导致外戚和宦官专权,东汉一直未能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所以延续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汉朝终于将权力下放,引发了诸侯割据,政权也就被董卓、曹操等人把持,最后汉献帝只得禅位给魏文帝曹丕,汉也就让位给了魏,这些问题就给魏国去解决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