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监是阉党(各朝代对太监都是怎样规定的)_太监_宦官_内侍

本文目录

  • 各朝代对太监都是怎样规定的
  • 明亡是不是东林党造成的
  • 为什么有些人诋毁东林党吹捧阉党
  • 如果给太监排名,历朝历代有哪些能上榜的太监呢
  • 东汉宦官专权和明朝宦官专权有什么不同
  • 我们知道皇宫有太监,清王府里让养太监吗
  • 明朝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的
  • 清朝八旗是否代替了明朝阉党的角色
  • 为什么在汉唐明清都有的宦官专权现象,在宋代却没有呢

各朝代对太监都是怎样规定的

太监给人的印象似乎只要净身后就可以入宫为奴,但在清朝还真不是你想当太监就能进宫为奴。在清朝对太监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旗人不能做太监,还有家中没有四五个男孩之家也不许送孩子入宫做太监。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净身,成为不能传宗接代之人。

净身

众所周知,太监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恶习,只是因为要满足帝王后宫奴仆的需求,但又担心男子入了后宫,混乱了皇室血脉,于是乎惨无人道的太监应运而生。要知道古代是讲究宗嗣传承,没有生育能力的男子,就会被人鄙视到头都抬不起,按理说入宫做太监,不应该是古代男子的追求。但因为历朝历代中,太监与帝王关系密切,很多朝代演变出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所以太监也成为另一种捷径,出人头地的职业。

不过一般人家还是不会送儿子净身为太监,毕竟家底还能过得去,但一些吃不上饭的贫困人家,就只能无奈将儿子净身送入宫廷。因此历史上大多数的太监都是贫苦大众出身。清朝也不例外,当然还有一种太监那就是犯事被惩罚之人,这种人也许出身不错,可一朝获罪,就成为奴仆,被净身做了太监。不管是哪种出身的太监,净身是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清朝,已经有一整套完善的太监制度,想要像几千年前秦帝国后宫那样,送进嫪毐这样的假太监,那是没得可能。所以想在清朝入宫为奴的男子,首先必须得净身。

旗人不许成为太监

要知道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满族的旗人是享受一些特权的,当然最后到了晚清时期,旗人与汉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清朝刚入关那会,满族贵族的优越感还是满强的。当时清朝统治者就规定,旗人不许净身为太监。不过后来因为很多旗人家族衰败,还是有不少旗人偷偷净身入宫做了太监,清朝的帝王也曾经制止过,可惜生存与中兴大于子嗣传承,最后清后宫中也还是有少许旗人太监。不过这就像清朝规定满汉不能通婚一样,总有汉女出现在清宫中,总之规定是死的,操作是灵活的,当然理论上清朝是不许旗人成为太监的。

多子之家

清朝是个封建王朝,以农耕经济为主,也就是说在清朝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下,人口是第一生产力。想想西汉初年,刘邦为了鼓励生育,创造出大量的劳动力,不惜干涉男婚女嫁,操心都操到了适婚年龄上,可见古代人口生育是个大事。虽说请后宫需要很多的太监,这就需要从民间选入大量的男子入宫,可一旦这些男子净身入宫后,也许一个家庭就绝后了,这不利于古代人口增长。

于是乎清朝规定家中有四五子之家,方可送孩子净身入宫。这样的话,一个家庭至少可以不断繁衍后代,那么劳动力就会增长,一个家庭的生产力也不会降低太多,最主要的是这个家庭就能传承,这样不至于导致某个贫困之地,户户绝种的现象。不能说这个规定一点作用都没有,但至少看得出清朝统治者,在对待太监问题上的统筹观。

所以在清朝,真不是你想做太监就能做的,清朝对太监有着严格的规定,以及各种考量,于是乎清朝太监也成为一种职业,有着门槛的职业。

【点击关注笑看风云在际,了解更多古今中外史实】

明亡是不是东林党造成的

难辞其咎,罪责难逃。

第一,党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廷议或发表政见时根本不顾国家利益,完全以小团体划线,无条件地把小集团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只管站队,不论是非,国家败亡岂能无责、无罪?

第二,在明熹宗朱由校眼里东林党的大局观和心胸都不如阉竖魏忠贤,看,东林党的形象如何?危害有多大?

第三,西部剿匪、东北抗清为何屡屡失利,虽然有崇祯操切和前线将官指挥失误有关,但东林党把持粮草供给不及时、不足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东林党的做派是,本党本派,全力支持。非本党本派千方百计掣肘,让其失败,以防坐大。

第四,东林党能脱责,在于掌握话语权,如果魏忠贤还在的话,东林党一定会把责任推到他身上的。文人不好惹,惹不起,千古一帝秦始皇、勤政模范雍正帝等被骂原因为何?

第五,崇祯帝临死前为魏忠贤举行了葬礼说明了什么?“皆亡国之臣”的

悲豪难道不是对东林党的怒斥和谴责吗?

所以,什么时候反对自由主义,反对结党营私都是必要的。

为什么有些人诋毁东林党吹捧阉党

东林党还需要诋毁吗?东林党代表的是谁的利益?是江南地区大地主商人的利益,是他们的代言人。明朝末年,朝廷缺钱,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士人征税,这恰好动了东林党的奶酪,所以他们拼命反对,然后朝廷要的钱全部转到老百姓身上,结果本来就民心渐失的朝廷进一步失去民心。然后明朝亡了,然后一大堆东林党投降清朝,著名的例子就是水太凉那位。阉党未必忠心为国,但是却是皇帝打压士大夫的利器,而口口声声说是忠君为国的东林党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如果给太监排名,历朝历代有哪些能上榜的太监呢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太监,又称宦官。被称为嫁到宫里的‘’男人‘’这是封建时代毒瘤,对人性最大的摧残和伤害。也是对男人的最大侮辱。是皇家为了保持血统纯洁对正常男人进行阉割。是极其自私和无耻的表现。而大多数的男人被阉割入宫以后,变得心里变态。从而祸国殃民。因此上历朝历代好太监不多。

至于题主所说十大太监,每一个人角度,看法各有不同,有好有坏,在我看来的十大太监排列如下:

第一名:高高力士,呢H唐玄宗时期的太监。历代史书对太监评价都不高,但对高力士的评价还是不错的,高力士唐朝是第一个秉权掌军的太监位高权重,就连太子李亨,宰相李林辅,杨国忠都惧怕三分。但高力士没有恃宠而骄。对唐玄宗始终忠心不二。后来唐玄宗失事,囚禁在上阳宫。高力士也一直陪伴左右。比那些有东西的大臣强多了。

第二名:蔡伦,这个就不必细说了,东汉时期的太监,就凭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就足以入驻十大太监之列 只不过,蔡伦人品太差,我才没有他排在第一位。

第三名:童贯,封建时代唯一封王的太监,照理说,北宋并没用出现太监专权时代,而童贯却能封王实数异数。而且童贯能够领兵上阵 还能代表朝廷出使辽国,让大辽皇帝都颇感意外。童贯是北宋六贼之一。北宋的灭亡和他有一定的关系。

第四名:刘瑾,明朝是封建时期三次宦官时代之一。刘瑾是明武总宗时代的太监,他是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为千年全球百名首富之一。就凭此点,刘瑾绝对是世界上最有钱太监,可惜巨大的财富无法继承。实在可惜了。

第五名:郑和,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无论用骇人听闻的地步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都不为过。而且作为明朝第一任司礼监太监大明内相,可谓权倾朝野,而且人家还是公认的‘’《葵花宝典》的作者,武林高手啊‘’。

第六名:魏忠贤,作为大明宦官时代最后一个掌权太监,魏忠贤做到了巅峰。人称‘’九千岁‘’比皇帝差一点。其权力之大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活人被立生词。由此可见明朝的政治环境败坏倒了何等地步。但也必须指出的是,魏忠贤被处死,也标志着大明也就亡国了。

再比如,汪直,李辅国,仇士良,张让。都可以算得上是太监里的魁首,但比起以上六位还是有所差距 ,既无‘’伟业‘’,也无‘’功绩‘’就是权监而已。所以就不单独‘’列传‘’了。

总而言之,太监制度是华夏封建时代的最丑恶的制度,也是最无耻的制度。他是依附在皇权身上的毒瘤。岁着皇权的瓦解,他也随着消亡。永远不会再次出现。

东汉宦官专权和明朝宦官专权有什么不同

东汉建国的基本盘是地方豪强大族,建国后形成了外戚专权,对皇权形成了侵犯。新登基的皇帝为了夺回本属于自己的皇权,就利用身边的宦官,而宦官在夺权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权势集团。最终,东汉王朝陷入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怪圈,政治上极为黑暗,人民深受其苦。

明朝原本是限制宦官权利的,后来,因为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皇位,在此过程中,宦官建立了功勋,因此,宦官在明朝的政治生活中才有了出头之日。从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宦官王振起,明朝宦官势力崛起。但明朝皇权始终未曾旁落,宦官只是皇帝的代理人,用来对抗文官集团,平衡朝廷局面。

如果说东汉和明朝宦官专权有何不同,我认为:东汉宦官是用来夺权,明朝宦官是用来平权。

我们知道皇宫有太监,清王府里让养太监吗

明清时期,为了防备府里的下人和女眷私通,王府里是可以养太监的,像三保太监郑和和大太监李莲英,最先都是在王府里做事的。

后金时期是没有太监这一说的,到了清初顺治入关,仿明制,继承明宫太监,又删减了不少。这时候清朝太监制度才算是开始了。

王府里的太监,比宫里的太监要生活得更惬意

努尔哈赤时期,因为众家长长年征讨在外,经常俘虏其他部落的女眷安置在家中。家里女眷增多,家长又经常不在,长此以往,女眷难保会和家人发生一些苟合私通之事,所以努尔哈赤下令:将各贝勒府里的家奴尽数阉割,给他们荣华富贵。

不过这不是定制,因为技术不到位,和贝勒们偶尔的善心大发,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制定出严格的要求,来控制府里众人就算了事。

像清肃亲王豪格,传说他被多尔衮下套的时候,豪格府里的太监拼死护卫,最后两人被乱刀砍成了肉酱,分都分不开,只好一起埋葬了。有鉴于此,以后的肃亲王府硬性规定:府中太监只能问罪,不得随意用刑,不得无端打骂,做错事最多只能责骂几句。

到了清顺治年间,清廷入主中原,除了继承大明宫城之外,也顺带接受了宫里的数万名太监。不过多尔衮鉴于大明阉党之乱,于是把太监规格强行降到一千多人,留下一些精明能干、年轻力壮的,把其他第二等级的安排给王爷、贝勒,让他们去个人府里做工。实在没法干活的,就给点钱,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顺治年间,太监人数一直稳定地保持在一千多人的规模里,可紫禁城这么大,一千多人肯定是照顾不到方方面面的,而王府里的太监却没有绝对的规格,造成了皇帝太监不够用,王爷太监用不完的别扭情况。

到了康熙年间,开始放宽了宫里太监的人数,并规定亲王府中可使用太监24名,郡王可用20名,贝勒、贝子可用8名,入八分公可用6名,公主可用10名,郡主可用5名。

到了清嘉庆年间,由于对太监的控制较好,自顺治帝权监吴良辅之后一百五十多年里,已经没有了宦官弄权的事情发生。于是开始制定王府太监的品级,让他们做官。

嘉庆皇帝规定:亲王府可有七品太监1名,作为王府总管,下属太监40名;郡王可有八品太监1名,下属太监30名;贝勒以下太监人数递减,且皆无品级;二品以下官员不准用太监,违旨从重处罚。

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末,而相比起皇宫太监,王府里的太监的生活就要惬意得多了,毕竟侍奉王爷要比侍奉皇帝容易得多,皇帝身边人多,出头机会少,王爷身边人少,出头的机会就多了。

像雍亲王胤禛在潜邸时的贴身太监苏培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算不能飞上枝头,拿到赏赐的可能也要比宫里的太监多一些。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明朝是如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的

明朝成为太监帝国,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是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太监专权的根源还是在于皇权,太监的权力就是皇权的投射,太监要靠皇帝的名义才能擅权,这是明代的太监专权特点。明代太监的一切行为都是打着皇权的名义在做,不像唐代是太监掌握了禁军的权力才有能力擅权的。

明代的朱元璋消灭了宰相,把皇权的最后一个牵制给消除了,皇权集中达到了顶峰,这样太监专权也有也没有了牵制,只要皇帝昏庸被太监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太监专权的现象。

第二个原因是明代的皇帝素质普遍都很低,很多皇帝连个人渣都算不上,偏偏高度集中的皇权交到了这些人手中,稍微聪明点的太监都可以操纵这些皇帝。明英宗听信太监王振的话,让自己成了蒙古人的俘虏;朱厚照天天不务正业,修仙的,不上朝的,明朝的奇葩皇帝太多,这就为太监专权提供了基础。

最后一个原因是明代皇帝不自信,不信任他的大臣,所以依靠太监监视全国,大搞特务统治,太监在明朝中后期掌握了整个帝国的特务系统,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靠着这些特务机构,大臣们都害怕这些太监,所以太监可以擅权

就是这三点原因,让明朝成为了太监帝国。

清朝八旗是否代替了明朝阉党的角色

清八旗是皇室依赖维系统治秩序的基础力量,而且因其在清军入关定鼎中原时又立有从龙之功,故而才能在清朝统治全国后,获得了“铁杆庄稼”的优厚福利待遇。

一八旗、二绿营、三团练,做为最受皇帝信赖的自己人,八旗子弟在清朝的政治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清朝皇帝的子弟兵,又是清朝统治阶级赖以维系其统治的最主要环结!

然而清八旗和明阉党不同,清八旗虽受皇帝信任并倚重,但毕竟是由正常人构成的。而明阉党则是以一群身体残疾,人格分裂,心理变态的皇帝家奴为核心,联合了一些趋炎附势的,毫无政治操守和道德底线的臣子做党羽和爪牙,组成的狐假虎威的特殊政治群体。

纵观中国古代王朝历史,无论是东汉时代的十常侍乱政,还是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专权,或是明代的魏忠贤专擅朝政。无不是或者假借皇权为旗号,行其结党乱政、打压异己之实。或者干脆架空或控制皇帝,以皇帝为傀儡借皇权为虎皮,行其擅权乱政之能事。总之凡是宦官乱政的朝代,无不是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斗,引发了天下大乱,从而加速了王朝走向覆灭之路的趋势。

因此阄党只是一群本无执政才能与素养,但却阴差阳错地,走向了权力巅峰的皇帝家奴!属于那种站错了位置,攫取了本不该拥有的权力的霄小之徒。

而清八旗则是一群依靠佂服中原的军功,赢得了荣华富贵的将士组成的。只不过在清朝入主中原后,因其社会地位过于优越,福利待遇过于优厚,而导致其迅速腐化堕落下去,从而失去了当初的蓬勃朝气,转变成了寄食于军功薄上的纨绔子弟而己。

因此清八旗并不能等同于明阉党,这两者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之处。

为什么在汉唐明清都有的宦官专权现象,在宋代却没有呢

宋朝宦官通称为“内侍”,其主要是在后宫中侍奉皇帝后妃的勤务人员。为了不让前朝宦官的故事重演,宋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比较严格的宦官制度。

首先,从整顿宦官的管理机构来控制宦官。前朝对于宦官们没有系统化的管理,而是比较简单粗糙的管理,安排不是非常明确。然而宋朝对宦官们的管理比较完善,因此,就形成了宦官管理机构,这机构对宦官的管理比较系统化,更有很强的完善性。

宋朝宦官的管理机构分为内侍省与入内内侍省。对于内侍省主要掌管内朝供奉的事务,其又称为“前省”、“南班”;入内内侍省主要负责皇帝后妃们供奉的事务,其又称“后省”、“北司”。

内侍省与入内内侍省下属有:

一,御药院设置勾当官4人,以入内内侍担任,主要掌管按验医药方书、修合药剂,以供皇帝和宫中服用。

二,内东门司设置勾当官4人,以入内内侍担任,掌管宫中人、物出入之事。

三,合同凭由司设置监管2人,以入内内侍担任,掌管宫中宣索之物,发给“要脸”(凭据)。

四,管勾往来国信所,北宋时设置管勾官2人,以都知、押班充任,掌管宋辽使臣交聘事务;南宋时期,宋高宗为了避讳,改称主管往来国信所,设置主管官2人,以内侍担任,掌管宋金使臣交聘事务。

五,后苑造作所设置监官3人,以内侍担任,掌管皇帝大的花园,以及制造宫中与皇属婚娶的物品。

六,军头引见司设置勾当官(提举官)一人,以内侍押班、都知担任,下辖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掌管为皇帝服务的观测天象、书法、绘画、医药等事务。

其次,从严格限制宦官的权力来控制宦官。

宋朝对宦官们在权力上限制比较严格,而前朝在宦官们的权力上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可以为当时的朝代出力即可,宋朝不是这样的,除非临时决定,不然宦官们是不会掌握大权的。

宋朝时期,非常注意对宦官权力的限制,“止令掌官掖中事,未尝令预政事,不得妄采听他事奏陈”。之后,为了加强宋朝统治者专制的需要,便让宦官们临时以及长期委任各种官职到外地,如当时派内侍为监军,以及办理公事,或者作为皇帝的耳目。

有些宦官被派去做司库的事务,以及监管税收等。还有些宦官被派去出任经络安抚制置使与宣抚制置使等职位。如宋太宗时期,派王继恩去镇压王小波与李顺起义;宋神宗时期,派李宪兵去与西夏作战;宋徽宗时期,派童贯率兵征辽,还做了主管军政的职位。尽管如此,宋朝时期,没有像前朝那样出过大的事情。

宋朝如何通过宦官制度防止宦官们篡权当政?

其一,控制宦官人数。宋太祖刚定天下,宫中的宦官还不到五十人,还规定内侍必须要年满三十岁以上才可以,而且没有养父母的人,才能允许收养一个儿子作为继嗣。宋仁宗时期,还限定内侍省宦官的人数,从内侍供奉官到黄门,一共才一百八十人。

直到宋神宗时期,宦官增加到了五百八十人。宋徽宗时期,内侍人数也增加到上千人。后来宋朝宗室南渡,内侍才大理减少,宋孝宗时期,也才定编为二百五十人。

其二,制定宦官的官阶(官员的等级),以及官职高的人调往外地就职。唐朝时期,宦官的官阶有高到金紫光禄大夫的人。宋朝也有文武官阶调往外地,还单独设立宦官官阶,共设置十一个官阶。

公元1112年,将宦官官阶的名字改了,不过话是十一阶,但是,最高阶相当于武阶官的大使臣。主要是为了使宦官的地位不与文武官混淆,也使宦官官阶不至于过高。这个制度在北宋末年遭到破坏,但是,在南宋时期,又恢复并严格遵守。宋高宗曾讲:“内诸司转官出职,祖宗皆有格法,朕遵守 之甚严,但付有司,依法施行”。其目的是为了不用资深年长的宦官在内廷就职,为了防止宦官专权。

其三,不准宦官掌握兵权。北宋前期,虽然派宦官们率兵出战,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差遣,但是,没有让宦官担任三衙管军将帅等军职。只有在宋徽宗时期,大胆让童贯统率禁军,还让他担任枢密院事的职位,而被列入六贼之一。

在南宋时期,宋高宗即位次日,便下诏:“朕将规复旧章,不以手笔费朝典,不以内侍典兵权”。到宋孝宗时期,又下诏:“应内侍见带兵官者,可降指挥,并与在内官观,永为定制”。在南宋不但不准宦官管军,还不用宦官监军,这都是为了控制宦官的兵权。公元1160年,宋高宗下诏:“罢内侍官承受,今后诸军奏状,并于通政司投进。”这样从此之后,罢免了内侍所担任的监督将帅的走马承受公事之职。

其四,限制宦官与外管交往,防止干预朝政。

宋哲宗时期,元祐三年,曾明文规定:“宗室不得与宦官之家为亲”。到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年,又下诏,禁止内侍与统兵官私相往来。如规定:“招入内内侍省、内侍省,今后两省使臣,不许与统制官、将官等私接见、往来、同出入。如违,追官勒停,编管远恶州军。”

公元1133年,宋高宗时期,又下诏,命内侍官不得出门会见与在家接待客人,并敕令要立法。到宋光宗时期,公元1192年,又下诏:“中官只令承受宫禁中事,不许预问他事。”说明了不准拟诏,不许议政,不许推举与干预官员的任免等事务,可见,宋朝时期,对宦官的管控非常严格。

宋朝的统治者在制定宦官制度时,就考虑的比较长远,考虑的比较完善,也是从宋朝的利益出发,让宋朝长期稳固发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