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失大作文(子曰"君子不器",这次天津高考作文也考关于"器"的,你认为有何不同)_作文_自己的_阅卷

本文目录

  • 子曰"君子不器",这次天津高考作文也考关于"器"的,你认为有何不同
  • 申论作文如何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警句
  • 如果中高考作文阅卷被认定抄袭,可是却只是学生自己已发表/上传的作品怎么处理

子曰"君子不器",这次天津高考作文也考关于"器"的,你认为有何不同

谢谢邀答!

“器”的释义和概念前面有人作了描述,这里就不再重复绕圈子。

那么,今年的语文考卷作文的“器”与古代有何不同呢?从考试提示的材料看,“器”在这里有多种解读与用法:

一是用途:有较为固定的用处;二是定量:有一定的容量;三是定性:有一定的定性;四是内涵与外延: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

就固定用途而言:“君子不器”,即君子无论是做人、干事、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专精深,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为有限“器”的使用。否则,就难有用武之地。

就定量而论:君子之气度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能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

就定性而讲: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应该因时因地因事因情因势地而发展变化。

就内涵与外延而说:“器”在形制和内容、物质和精神、功能和象征等等方面,兼容并包了更深层面的丰富内蕴,有了“质”跃升。

综合上述不难看出,无论是作为工具的功能之“器”,还是体现德才、审美的象征之“器”,都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是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利器;“玉不琢,不成器”,人必须经受磨砺和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美器;“器”也是一种器量,是泰山崩于前而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大气和胆识;“器”又是担当大任、勇于负责的国之栋梁,是造就民生福祉、保家卫国的大国重器。

总而言之,“器”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个人只要懂得了人生的目的、知晓了生命的真谛、看透了生死轮回、厌倦了浮世繁华,我们才能涤尽心灵的尘埃、剥去世俗的光环、割舍物欲的贪婪、弹出生命的乐章、奏响新时代的进行曲,万众一心向着新征程高歌远航。

申论作文如何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警句

谢邀。

对于申论作文中的名言警句,如果引用得当,必然是一大加分点,让读者感觉观点明确,达意清晰。但要想做好这一点,我想需要的绝不是为了引经据典而引经据典。

首先,作为执笔者,要明确清晰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这是引经据典的前提,因为你所要说的名言警句闭眼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观点不清晰,必然文不达意。

其次是要清晰自己想要引用的名言警句是否适合自己的论点,特别是一些名言警句,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它的理解是有些偏颇的,而作为执笔者,更好清晰这一点,准确清晰的论据论点才能帮助你更好的阐述观点,而错误的引进据点,则会让你自乱阵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始终觉得,引经据典目的在于更好的说明自己的观点,它不是重点,而是一种辅助,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不要为了“引”而“引”,而是应需要“引”而“引”。

才疏学浅,想到这么多,欢迎各位一起讨论。

如果中高考作文阅卷被认定抄袭,可是却只是学生自己已发表/上传的作品怎么处理

如果中高考作文阅卷被认定抄袭,可是却只是学生自己已发表/上传的作品怎么处理?

子木老师针对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很难处理。

在阅卷时,如果老师发现你的作文有抄袭嫌疑,一般情况下,要告知阅卷组长进行确定一下,确定后就会给你一个极低的分数。

而且你很难证明这篇作文时你发表或者是上传的。如果你是网名上传的,阅卷老师更不可能再去调查是不是你上传的。

即便你成绩出来后要求查分,估计也很难查出来。因为查分,一般是看看老师是不是合计错误,而不是再去核实你的作文是不是抄袭,老师打分合不合理(作文阅卷一般是二人或者以上)。只要分数合计没有失误,就是没有问题。至于是不是抄袭,不再查分的范围之内。

其次,这就要求你如果把你的作文发表了或者在网络上上传了,再参加考试时,就不能原封不动地背下来,必须进行修改,甚至放弃不用。

再说,既然你都发表了,也许别人也会仿写甚至直接用的,没有人去调查到底是谁抄谁的,要是撞车了,你会死得更惨!

你的作文得分可能直接在10分以内了。

所以说,毕竟这是关系到你的前途的重大考试,不可因小失大。

再次,就是自己写的作文,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要上传到网络,直接存放起来就是了,等你考试结束,再公开发表不迟。

如果你是在控制不住自己发表的欲望,就是想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得意之作,那么你在高调的快乐之后,就要放弃自己在重要场合使用的权利。

否则,这种被打低分的风险也就存在,也许会侥幸过关,也许会得个凄惨的分数。

总之,慎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