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胡人,蒙古人能占领中原建立王朝,为何吐蕃人就不行了?吐蕃人为何总能战胜唐军_吐蕃_唐朝_王朝

本文目录

  • 同样是胡人,蒙古人能占领中原建立王朝,为何吐蕃人就不行了
  • 吐蕃人为何总能战胜唐军
  • 吐蕃人有什么特征
  • 在历史上吐蕃真的和阿拉伯发生过战争吗
  • 汉朝的匈奴人、唐朝的吐蕃人,以及后来的蒙古族有什么关系

同样是胡人,蒙古人能占领中原建立王朝,为何吐蕃人就不行了

我的想法是,吐蕃人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不太适应平原生活,气候肯定适应不了,还容易醉氧,危及生命安全呢!

吐蕃人为何总能战胜唐军

谢邀答题。

吐蕃是唐朝近两百年中最强劲的对手,不仅强大,而且凶残。

大唐一朝武功闪耀,灭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征伐西域、回鹘、南诏,一直凯歌高奏的唐军,却多次在吐蕃军队面前吃了大亏。

甚至唐代宗李豫时期发生了吐蕃大军攻人长安 (公元763年),占领15日的事件。

从《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唐蕃双方战争不断,各有胜负,持续了将近二百年。吐蕃与唐朝虽有过联姻,有过短暂的友好相处,建立了所谓的“舅甥关系”,更多的是战争,相互攻伐不休。

所以,题主所谓“吐蕃人为何总能战胜唐军”是有丰富的历史依据的。


相生相伴的唐朝与吐蕃

一般认为,吐蕃发源于西藏山南的雅龙河谷。

公元7世纪初期,松赞干布嗣继任赞普,统一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青藏高原。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定都逻些,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王朝,史称吐蕃王朝。

唐朝建国289年(公元618年自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文治武功无出其右,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9世纪,吐蕃的陷入了内乱和瓦解,至公元869年,吐蕃全境平民奴隶暴动,卫藏境内形成零散的地方势力,统一政权吐蕃不复存在。

而此时的唐朝也已风雨飘摇,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不可收拾,随后为五代十国所取代。

相爱相杀的唐朝与吐蕃

作为一个崛起于强大的奴隶制王朝,吐蕃显然不是吃素的,也不讲什么宗法仁义。面对强大的唐朝,“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充分概括了吐蕃选择和与战的基本策略原则。

吐蕃与唐朝的争夺,主要集中于四个地区: 一是争吐谷浑,二是争西域之安西四镇,三是争滇西南诏,四是争唐朝本土的河陇之地。

据史料统计,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松州之战至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长庆会盟,大唐王朝与吐蕃王朝通婚2次,和盟8次,使臣政往来190余次,发生战争100余次。

即使在双方和好修盟时期,大大小小的战斗也从未平息,史书常有“连年犯边的”记载。

据《旧唐书·吐蕃传》记载,自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至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发生的战争多达80 多次,有明确战争记载的年份近57 年,即三分之一多的年份打仗。

战争胜败的两分法

纵观唐朝与吐蕃争战, 唐朝经历了一个从“积极主动-消极被动-逐渐扭转消极被动态势” 的发展过程。

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布威四方,虽有失败,但在与吐蕃的争锋中总体算是处于优势地位。

而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而衰,国力大减,吐蕃趁虚而入,攻城略地,唐军更多的是被动应战和防御。

吐蕃能战胜唐朝的主要因素

总而言之,唐蕃的和与战,战争的胜与败,与唐朝和吐蕃国力的发展直接相关,是双方势力彼此消长、势均力敌的必然结果。

1、吐蕃既有河谷农业,又有放牧业,还发展了手工业和冶金技术,战争潜力很大

隋唐时期,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要好于现在,这是吐蕃能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有关学者考证,公元五世纪中期延续到七世纪中后期是地球的一个温暖时期。相比现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青藏高原的资源和条件要比现在要好一些。

特别是雅砻河谷所在的西藏山南地区,水草丰美富饶,农牧业较为兴盛,构成了吐蕃王朝能够崛起的重要物质条件。

所以说,吐蕃不简单,有河谷农业,保证了即使在困难时期,也有活下去的本钱。而广阔的高原疆域,严酷的自然环境,又让吐蕃人能逐水草而居,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游牧民族的灵活性,打造了一支凶狠好斗的军队。

但总体上看,吐蕃高居苦寒之地,地高贫瘠、气候恶劣、资源缺乏,使吐蕃统治阶级不得不借助军事力量拓宽生存空间。

唐朝,不正是最有价值的目标吗?

所以,吐蕃必定穷兵黩武。

2、打不打得赢,主要还是取决于唐朝的国运兴衰,以及唐朝的边境政策

贞观时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修养生息,经济和军事实力开始恢复。虽然未达到隋朝的鼎盛时期,但吐蕃同样也是刚刚建国,与唐朝实力的差距还很大。

但唐朝最重要的敌人不是吐蕃。北有东突厥和薛延陀,西有吐谷浑、高昌、西突厥、吐火罗、波斯,东有高句丽和百济,南有诸蛮。

所以,此时的唐朝,当务之急是干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解决边境问题。

相比较远的吐蕃,唐朝无暇顾及,甚至缺乏对吐蕃势力的最基本认识,乃至公元634年,唐太宗拒绝了松赞干布初次的求婚要求。

公元638年,恼羞成怒的松赞干布派20万大军寇边,进攻松州,“败都督韩威,羌酋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并以州叛归之。”

唐朝震怒,命侯君集、执失思力等人率领5万大军,破吐蕃,吐蕃引兵退。

这就是著名的松州之战。

松州一战,吐蕃对唐朝的强大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极力修好与唐朝的关系。唐朝也认识到吐蕃实力不可小觑,并同意松赞干布再次求婚的请求。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正式下嫁吐蕃。

从唐高宗到唐玄宗,唐朝几代君王励精图治,经济持续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力空前强大。虽然吐蕃的国力也处在上升期,取得过局部优势,但总体处于相对劣势。

以唐朝的马政为例。唐初设牧马监时,官养马仅5000 匹,而到了唐高宗麟德年间,官养马达惊人的7万余匹。

这一时期,唐朝集中精力解决了北部、东部和南部的边疆安全问题,使国民休养生息,在人口、粮食、军力等方面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北灭东突厥、薛延陀,置十三个羁糜州;向西灭吐谷浑、平定高昌、灭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向东征百济、平高句丽, 置安东都护府。

而这些,恰恰都是在吐蕃与唐朝友好交往阶段的完成的。

不得不提的大非川之战、洮河会战

公元663年,吐蕃攻陷吐谷浑。公元670年,吐蕃进犯西域,攻陷西域十八州,又攻破唐廷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唐朝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爆发。

吐蕃第一名将论钦陵率领40万大军与一代名将薛仁贵率领的5万唐军在大非川展开激战。结果唐军战败,吐谷浑亦成为吐蕃别部,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

大非川之战唐蕃战争中双方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规模远远大过前次的松州之战,这也是唐军第一次失败。也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

随后,双方反复争夺安西四镇,吐蕃失败,处于下风。

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年,吐蕃占领黄河九曲地。新上任的唐玄宗御驾亲征,命薛仁贵之子薛讷为陇右防御使,领兵十万、马四万出击吐蕃,洮河会战爆发。

结果吐蕃大败,唐军又逐渐占据优势,扭转了之前不利的局面。

唐玄宗时期,无论在河陇战场还是在西域战场,唐军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唐军曾将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而在西域战场,唐军在高仙芝、封常清的率领下,也是捷报频传。

但是,安史之乱爆发了。

安史之乱给了唐朝以毁灭性的打击,兵力和国力消耗大半,国库收入大大减少。

数据显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朝居民841万户,人口4814万,到了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居民达到接近907万户。而到了乾元末年(公元759年),居民还剩下193万户,人口仅不到1700万。

安史之乱后,州县多数被藩镇所据,贡赋不入, 朝廷府库耗竭, 加上戎狄每年犯边,军需开支庞大,财政赤字极其严重。

而此时,吐蕃的国力发展到顶峰,趁虚而入,使唐朝腹背受敌,唐朝转入被动防守,不仅退出了西域,连河陇之地也被吐蕃占据,百年不能收复。

3、吐蕃采取居高临下、以战养战的打法,而唐朝动则挥师远征,后勤压力也很大。

据吐蕃军事战争史记载,吐蕃军队从来都不是什么仁义之师,一旦获胜,就会千方百计的攫取利益, 烧杀劫掠。

看准了,是烧杀抢掠,不仅仅抢夺人口、粮食、牲畜、衣服等财物。

屠杀人口,一是抓丁壮补充本土兵力供应不足,或断手凿目,使其完全丧失复仇能力;二是以切断敌方军队的后勤补给, 使敌方军队丧失经济基础。

同时,分利用各地的资源,尤其是被征服地的资源,以战养战。不仅强加赋税,扩充财力,而且还在被征服地实行大料集制度和兵役制度,以保障军队的后勤供给和兵员补充。

反观唐朝,不管是在西域地区还是在青藏高原地区,往往劳师远征,深入苦寒之地,军队的战斗力和后勤压力都非常大。

其实,历史就是这么悲催,唐朝和吐蕃正好在各自最强盛的时期玩起了“硬碰硬”。

但终究来看,一个依靠强大武力维持的奴隶制王朝,是终究难以撼动正处在上升时期的封建王朝的。

而到了9世纪中叶,吐蕃终于经不起长期的消耗,在内乱中而先于唐朝在9 世纪中叶瓦解。


参考文献:

唐代吐蕃军事战争研究,贺东,2017

略论唐朝与吐蕃的战争,霍静,2011

吐蕃、唐朝和战交往及对唐朝的影响,装婷婷、何立慧,2007


新手创作不易,多多点赞,欢迎交流。

吐蕃人有什么特征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青藏高原过着农耕和游牧生活。吐蕃人称君长为:“赞普”,其官有大相、副相、都护等。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众多部落,遂定都逻些(今拉萨)制定法律,创立官制、军制、建立政权。634年,吐蕃遣使通唐共灭吐谷浑。641年,唐遣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结为和亲。太宗伐龟兹,吐蕃曾遣兵北越昆仑山相助。649年,高宗即位后,又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君王。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继立赞普乞黎拔布.器弩悉异都是幼主,出生于噶尔家族的权臣东赞域宋甫(650-675),赞聂多布(675-685),钦陵赞婆(685-698)三代辅政专国,唐蕃关系大变。660年,吐蕃经过精心准备,乘唐朝西部兵力集中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及处理此后善后之机,发大兵攻灭吐谷浑。至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占领今青海地区及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分地区,直接威胁唐朝对西域及河陇地区的统治。

公元670年,吐蕃大举进攻西域,不仅降服了于阗,而且率于阗进攻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于是,唐朝撤出安西所属龟兹、于阗、焉耆、疏勒四镇,试图集中力量从青海方向打击吐蕃以解除其河西陇右地区的威胁。但是,由于薛仁贵在大非(今青海共和县西南且吉旷原)被吐蕃军打败,唐朝不仅没有驱逐青海地区的吐蕃势力,解除吐蕃对河西、陇右地区的威胁,反而削弱了唐朝对西域的控制。

吐蕃占据安西四镇以后的十余年间,唐朝与吐蕃争夺西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四镇几度易手。四镇各军中变化最为复杂的是焉耆与碎叶二镇的置换,碎叶备镇仅存在于679-719年间,表明唐朝、吐蕃在西域争夺的激烈程度,也表明唐朝对西域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696年,武周使臣郭元振巧妙地利用吐蕃君臣矛盾,提出放弃青海地,承认吐蕃占领吐谷浑全境,以换取吐蕃放弃对西域的争夺。对此,赞普同意,权相钦陵赞婆则坚决反对。698年,钦陵赞婆擅自领兵犯安西,赞普乘机夺取了国内兵权。及其返师,设伏尽灭其党,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噶尔家族的世袭专权,与唐朝达成协议。自此,唐朝虽失去了河源吐谷浑,却巩固地稳定了西域的政治统治。

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征召四方勤王兵入关平叛,固然拯救了唐朝社稷,却完全抽空了边疆兵备。北庭一次性抽调七千精兵入关,边防空虚,760年庭州一度又被吐蕃攻占,时任河西节度副使的杨预果断出兵收复。763年以后,唐、蕃战争全面展开,吐蕃一度进军长安,退师后也常驻原、灵二州以西的边界,唐朝的疆域被纵割为东,西两部,相互隔绝。唐朝创置了河已西副元帅的名号,组织起河西、安西、北庭三道联防。但此时,蕃强唐弱已成定局。766年,甘州陷落、翌年隶州又被吐蕃攻占。至此,三道联防已不复存在,767年以后,安西、北庭二府的继续存在,并凭藉回鹘的协防抗击吐蕃多次军事进攻。

在历史上吐蕃真的和阿拉伯发生过战争吗

吐蕃和阿拉伯有没有爆发过战争?当然有过了,而且双方前后差不多打了一百多年。从公元7世纪开始,因为青藏高原的气候出现了有利变化,原本四分五裂的青藏高原各个部落实现了统一,即吐蕃王朝。而且吐蕃王朝在后来差不多200年时间里还逐渐崛起成为中国西南方乃至西域地区一个极具实力的政权。而在这个过程中,吐蕃不但曾与唐朝有过冲突与交流,还曾在中亚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发生过很多瓜葛,有些事件与过程也非常精彩,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吐蕃与倭马亚帝国的合纵连横

吐蕃和阿拉伯人最早的接触发生于公元663年之后,因为在这一年,阿拉伯倭马亚帝国征服了位于中亚和南亚交界的巴克特里亚部分佛教地区,并建立起了统治。但在公元680年,因为在阿拉伯帝国相对核心的伊拉克地区发生叛乱,中亚的阿拉伯大军前往平叛,导致其对中亚的控制减弱,而吐蕃王朝看准了这个时机,开始向中亚发展。

统一了吐蕃诸部的松赞干布

他们首先与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喀布尔·夏希王朝王子纳札克塔结盟,对阿拉伯人发动猛攻,希望将其逐出巴克特里亚地区。但在公元705年,吐蕃与纳札克塔联军的攻势被阿拉伯人挫败。不过3年之后,纳札克塔还是成功地攻占了巴克特里亚,之后他在当地建立了佛教统治。但几年之后,阿拉伯人卷土重来,在其大将屈底波的率领下从纳札克塔和吐蕃王朝手里夺回了巴克特里亚,之后阿拉伯人对当地的佛教徒进行了疯狂报复,而吐蕃看到此时阿拉伯人实力超强,自己无力抗衡,于是转换阵营,和阿拉伯人结了盟。

但阿拉伯帝国是以宗教立国的国家,因此要和其结盟,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需归顺伊斯兰教。而吐蕃王朝为了迎合这个要求,还从阿拉伯帝国专门邀请了一位名叫阿尔·哈纳菲的伊斯兰教士来到吐蕃朝廷传教。但吐蕃这样做其实只是出于政治目的,所以这个教士到了吐蕃之后并不受欢迎,也基本没能发展出什么信徒。但这样照顾到了阿拉伯人的面子,所以双方的联盟关系暂时稳固了下来。

位于今天阿富汗境内的废弃古佛寺,当时此地也是吐蕃的势力范围

后来吐蕃还曾一度与阿拉伯、突骑施和一些突厥部落与唐朝和葛逻禄部作战。但不久之后,吐蕃和突骑施就与阿拉伯人闹翻,阿拉伯人又和唐朝联合与吐蕃和突骑施在中亚争雄,最终阿拉伯人占据了一些上风,在中亚夺取了相当大的领土。

吐蕃与阿拔斯帝国的数十年大战

而在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改朝换代,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公元751年,阿拉伯人在著名的怛(dá)罗斯之战中联合叛唐的葛逻禄部击败了高仙芝率领的唐军,在中亚局势中占据了一定主动权。而不久之后,安史之乱重创了唐朝的国力,也使唐朝被迫将中亚地区的军队主力内调平叛。吐蕃则借机占领了河西走廊,将唐朝中央与西北两个都护府的联系隔断。

这时吐蕃成为了中亚争霸的主角,他们和葛逻禄部结盟,一同在中亚和阿拉伯人长期对峙与作战。公元808年,阿拉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去世,其诸子之间爆发夺位内战。公元813年,阿拉伯内战结束,哈伦·拉希德的儿子阿尔·马蒙登上哈里发宝座之后,以吐蕃曾支持阿拔斯大将阿布·穆斯林发动反叛为由,对吐蕃发动了“圣战”。两年之后,阿拔斯军队攻克了原本和吐蕃联盟的突厥人所占领的喀布尔(今天的阿富汗首都),强迫统治者改信伊斯兰教。

吐蕃王朝时期的佛像

之后阿拉伯人又把一座金佛从喀布尔运到了其圣地麦加,当众公开展示并大肆宣传说吐蕃统治者已经皈依伊斯兰教,然后将这座金佛完全熔化并铸成了金币。当然,这只是阿拉伯人为了彰显其在中亚的胜利而进行的宣传活动。之后阿拉伯人又从葛逻禄部手里夺取了位于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并从吐蕃手里夺取了位于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吉尔吉特。在此战中阿拉伯人俘虏了吐蕃的一名大将,之后将其送往其首都巴格达进行了百般羞辱。

阿拉伯人本想继续东进征服吐蕃,但此时在被其征服的中亚和伊朗东部先后爆发了多场当地人的叛乱,阿拉伯军队再次因为需要平叛而回撤,吐蕃则借机夺回了部分失地。而在这些战争中,吐蕃还俘获了不少阿拉伯军队,后来这些军队还被调至吐蕃的其它战场作战。

与阿拉伯争锋中亚的吐蕃赞普赤德松赞


不过在公元815年,吐蕃最后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赤德松赞去世,其子赤祖德赞即位,吐蕃国力迅速衰落,最后他自己还被大臣杀死。吐蕃也逐渐退出了对中亚的争夺。

汉朝的匈奴人、唐朝的吐蕃人,以及后来的蒙古族有什么关系

匈与蒙古人有一定的联系 但我们图博特却与这两个民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图博特一直延续到今天 公元9世纪后强烈的信佛 弃武从文后没发生过大的战乱一直相对和平 就算是准格尔侵入 也是共同信仰格鲁派 民间无大的敌意 如今蒙古人及图博特人共同信仰格鲁派藏传佛教 在精神上 属于同一个民族 互相喜欢

另外藏这个名字只称呼日喀则地区的人 是一个地域名字 :卫(拉萨等地)藏(日喀则等地)、安多(那曲、青海、甘肃等地)阿里(普兰、古格、拉达克等)康(昌都、甘孜等)

类似与古汉地的楚、吴等等类似概念,但都是同一个民族。

另外吐蕃帝国前青藏高原处于其三国争霸时代(吐蕃、苏毗、象雄),后吐蕃获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