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时,曹操有没有害怕过袁绍会绕道偷袭许都_袁绍_讨伐_之人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袁绍 曹操 许攸 袁绍 讨伐 之人

官渡之战时,曹操有没有害怕过袁绍会绕道偷袭许都。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官渡之战为什么曹操不怕袁绍偷袭他的大本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袁绍,曹操

袁绍此时盘踞在北方广大地区,经济力量和军士力量都很雄厚,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而曹操占据中原部分地区,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实力发展的很快,就这样两强对峙,必然要发生尖锐的冲突。

因此,双方就在官渡地区发生了战争,结果,经过这场决战,袁绍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过了两年,袁绍病死,曹操又花了七年时间,扫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官渡之战上,袁绍本来可以派一支骑兵绕道官渡,直取曹操的大本营许都,但是袁绍却没有这么干,使的自己错失良机,最后兵败于官渡地区,而作为另外一方的统帅曹操,难道没有害怕袁绍绕道偷袭许都,笔者觉得,曹操害怕过,只是因为曹操了解袁绍这个不善机变,而且用人机制也有问题,不喜欢用贤人,况且,袁绍的谋士许攸曾经力劝过袁绍攻许都,只是袁绍一意孤行,我行无素,依然按自己的意志来指挥军士部署,这些因素就构成了曹操不怕袁绍偷袭自己大本营的原因。

第一,对于袁绍用兵机制的“放心”,袁绍本人是个不善机变的统帅

从袁绍年轻开始,袁绍的计策皆不能用,譬如说:

——袁绍跟随外戚大将军何进的时候,在对宦官的问题上,袁绍建议让西凉军统帅董卓入京,清君侧,主要目的是讨伐宦官,但这是一个东汉末年的最大的一个败笔,袁绍的建议最后让宦官集团知晓,抢在董卓入京之前,将何进设计杀害,袁绍为了报何进之仇,率军屠杀宦官,致使京师大乱,这个时候董卓率领西凉军强势入京,董卓的所作所为和袁绍先前的预想是南辕北撤的,董卓最后赶跑了袁绍,独霸京师,开启了自己挟天子令群臣的时代。

——袁绍为了讨伐董卓,在关东州郡起兵,各路诸侯闻讯而来,一起结盟讨伐董卓,总共有十八路诸侯。但是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各怀异心,保存实力,尤其以盟主袁绍最为厉害,他自己首先反对暴政,却只动嘴,喊口号,没有实际行动,讨伐董卓时,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带大将颜良,文丑出征,关羽立功之时,不知道论功行赏,只是一味打压,致使讨伐大军诸侯之间勾心斗角,貌合神离,最终讨伐之事半途而废。袁绍不管在青年时期作为跟班幕僚,还是在壮年时期成为盟主,不善机变的人物特质就已然暴露无疑了,曹操因为知晓袁绍的用兵之道,所以断言袁绍不会偷袭许都。

第二,对于袁绍用人机制的“放心”,袁绍亲小人,远贤人

袁绍身边很多谋士,田丰,沮授、郭图、审配、逢纪,许攸等人,其中田丰,沮授、许攸三人皆为贤人,有大才,而郭图、审配、逢纪等人皆是无才无德之辈,难堪大任。

但是袁绍这个人却喜欢溜须拍马的郭图、审配、逢纪等人,却对田丰,沮授、许攸不予重用,尤其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袁绍对田丰的劝诫,给予的回报是下狱,对沮授是弃而不用,对于许攸是打压,不给机会。

袁绍身边第一个提出来偷袭曹操大本营许都的人,就是许攸,但是袁绍不听,并且,许攸的亲属在老家犯了罪,这个事情袁绍知道了,就对许攸各种训斥,谩骂,致使许攸出走曹营,为后来的兵败埋下了伏笔。

《汉晋春秋》:许攸说绍曰:“公无与操相攻也。急分诸军持之,而径从他道迎天子,则事立济矣。”绍不从,曰:“吾要当先围取之。”攸怒。

袁绍亲小人,远贤士,不用大才之人,致使自己缺少明策,曹操和袁绍原本就在一起同朝为官,对袁绍的用人机制,知根知底,所以即使袁绍身边有幕僚提出奔袭许都,这个事袁绍也不会同意的。

第三,曹操对于袁绍手下无大将,用将"捉襟见肘"表示"放心".

如果要袁绍攻取许都,必定要选派出一员猛将才行,但现在,白马之战,颜良先死,文丑后亡,“河北四庭柱”已失其二,余下的张郃和高览还要在官渡之战上与曹军对战,所以,现在就算袁绍有心攻取曹操的大本营,但是无将可用,能用的将领现在在官渡前线与曹军作战。

其二,并且派一员大将前去,那岂不是孤身深入敌后,很容易被曹军合围消灭,在加上战线拉长,远距离作战,必须速战速决,要不让粮食补给跟不上,很容易全军覆灭,所以前去奔袭的大将必须视死如归,但是从袁绍的阵营中看,他这些所谓的大将都是难堪大用之才。

曹操在白马之战时候,已经让颜良和文丑领了“盒饭”,现在的袁军将领中,能堪大任者基本没有,曹操料定袁绍只会和自己打消耗战,不会贸然奔袭许都。

第四,曹操对于自己大本营许都城防的“放心”。

曹操的大本营许都的“城防”分为三部分,一是城墙,二是地势,三是守城之人。

——许都城池:作为东汉京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系皇城,外城蜿蜒起伏,状若小丘,环抱内城。——地势:许都背面环山,西北依靠嵩山山脉,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山脉阻隔,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山脉横亘,只有东部是开阔的平原。在冷兵器时代,如此地形无疑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这些山势全部都成为了许都的天然屏障,曹操依据许都向东南可以控制淮南、合肥等地,饮马长江,直捣东吴腹地;向南可以穿越大别山关口,直抵江夏平原,所以说曹操选择许都作为京都,是有很高的战略考量在里面的。——三是守城之人:守城之人为荀彧和曹操的儿子曹丕,荀彧乃大才之人,在曹操的幕僚中自成一派,才能不亚于后期的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有他坐镇京师,可确保许都万无一失,而曹操留下曹丕,是为了监视朝中那些想作乱之人,不让曹操的后方出现危急。所以有这二人戍卫京师,可确保许都不出任何问题。

《三国志·卷十》: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所以说,曹操依据许都的城墙,地势、守城之人、才能放心的与袁绍在官渡地区摆开阵势对峙,所以就算,袁绍有这个攻取许都的念头,并且付之于行动,但是在这三个因素下,袁军很难攻下许都城。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