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谁可以详细解答一下?袁绍在三国前期属于什么水平_袁绍_公孙_三公

本文目录

  • 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谁可以详细解答一下
  • 袁绍在三国前期属于什么水平
  • 如果三国中刘备拥有和袁绍一样的初始实力,他会成为下一个刘秀吗
  • 袁绍、周瑜、诸葛亮、陆逊和吕布,谁的家世更显赫

袁绍“四世三公”是多大的官谁可以详细解答一下

“四世三公”不是啥具体的官职,而是指世代官居高位,这比出身官宦世家还要难得,汉朝时期的三公通常是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在刘秀统治期间改为了太尉、司徒、司空,都是古代辅佐天子治理国家的官职。

袁绍的家族为何称为“四世三公”,三公是什么官?

袁绍的家族的确是“四世三公”,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在汉章帝刘炟时期担任司徒,曾祖父袁敞在汉安帝刘祜时期担任司空,祖父袁汤在汉桓帝刘志时期担任太尉,袁绍的父亲袁逢在汉献帝时期担任司空,叔父袁隗担任司徒,是从袁绍的高祖父到父亲这四代,都出现了担任三公职务的人,袁绍的家族在当时是非常显赫的。

太尉这个职务,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掌管军事的职务,在刘秀统治时期重新设立了太尉一职,和司徒,司空并列三公之后,太尉实际上相当于丞相一职,虽然这也是当时最高的武官职务,但是太尉却不能直接指挥军队,对于皇帝来说,其实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节制太尉的权力。

司徒在东汉时期,类似于丞相一职,不过和太尉不同的是这主要是掌管民政的职务,这个官职出现得很早,据推测在三皇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负责掌管祭祀,民事,之后的朝代也基本将司徒的设置沿用了下来。

三公中的司马是在西周时期才出现的官职,是掌管军政和军赋(各类的军需物资)的职务,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司马又常常作为大将军的加号来使用,司马一职要负责组织,训练军队,同时也要负责执行军法,维持军纪,三公之间虽然有职能划分,但是又互相联系,共同维持着国家的基本运作。

“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对袁绍的帮助有多大?

袁绍说的“四世三公”,主要是指他的家庭背景,在东汉时期,国家是施行察举制举荐官员,强调家世背景并不是无能的表现,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本,寒门几乎没有机会入仕,而袁绍“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却能在仕途上给袁绍提供巨大的帮助,这和个人能力关系不大,那个年代主要看的还是背景。

袁绍位居三公之上,最开始和何进搞宦官,何进死后董卓控制了少帝,袁绍“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很快被推举为盟主,讨伐董卓,在东汉末年群雄并立的时局下,袁绍是早期实力最强的一支割据势力,甚至袁绍后来有了称帝的野心,这些都是基于自身实力做出选择,而“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则让袁绍有了在乱世之中称霸一方的基础。

所以四世三公虽然不是一个官职,但是这背后体现的却是一个家族的强大实力,和各种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比某一个具体的官职威力还大。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袁绍在三国前期属于什么水平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是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人,官渡之战是其一生最大的败绩,当然,也正是这次败绩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前途。

大多数历史学者因为袁绍败于官渡,以结果为导向,对袁绍充满不屑!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

今天就来讲讲,三国前期时的袁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袁绍号称“四世三公”,这个身份有多牛呢,简单来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担任三公的职务以来,连续四代都担任三公,门生故吏遍地,势力覆盖全国,有这样的家族撑着,就是一块废物也得被人捧成宝贝。

但袁绍还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担任县长职务,而且名声在外,后来袁绍应何进的邀请担任中军校尉,为京畿八校尉之一,一个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师。

何进在筹谋杀宦官以及迎董卓进京的时候,都跟袁绍商议。董卓进京后,要废汉少帝,唯一一个商量的人就是袁绍,可见袁绍当时在北京就很有威望。

但是袁绍以还需要跟家里的长辈商量一下,出逃京城,按照道理来说,董卓应该下令在全国进行通缉,在考量了袁绍的家族实力后,竟然封袁绍为渤海郡太守,还给封个乡侯。

咱就不说别的,关羽在官渡之战刀剑舔血,在万人军中斩了颜良,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也只封了一个亭侯,比乡侯还低一个层次。

由于董卓杀了汉少帝,而立汉献帝,惹得关东诸侯不满,这里面很多地方官员还是董卓任命的,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袁绍被公推为盟主,主要是基于他在诛杀宦官和反董的立场。

董卓见关东诸侯势大,就放弃洛阳,迁都到长安,关东诸侯也土崩瓦解了,袁绍开始图谋北方霸业。

当时公孙瓒想要夺取冀州,冀州牧韩馥无力抵抗,竟然将冀州牧的职位让给了袁绍,是为反客为主,等到袁绍掌控冀州的时候,就开始与北方的公孙瓒开战。

这里面还要说到公孙瓒这个人,公孙瓒也是三国前期北方的强大诸侯,完全是靠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才站稳脚跟的,在杀了幽州牧刘虞后,取得北方四州的权力,是第一个称霸北方的诸侯。

然而公孙瓒却被袁绍逐渐击败,公孙瓒曾经评价袁绍用兵时候说:“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

当时公孙瓒给自己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事,让袁绍无法攻打进去,袁绍则采取土工作业,通过地道打了过去,最后击败了公孙瓒。

在击败公孙瓒后,袁绍占据河北之地,估计不经常读三国的人,总是以为河北就是现在的河北省的意思,其实不是这样的,这里的河北应该是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

几乎囊括现在的辽宁西部,河北地区,河南北部,山东北部等大片地区,拥兵数十万,完全可以一统天下,但是在官渡之战中,却由于骄傲自大,最终败给了曹操。

在官渡之战前后,很多人都认为袁绍必败,其实都是袁绍失败后被人夸大了。

中国人评史,喜欢反着评,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说明曹操不懂兵法,而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说明袁绍垃圾,而袁绍却能够击败公孙瓒,那么说明公孙瓒更垃圾。

我建议大家以后看待中国历史,要正向评价,公孙瓒本来就是北方的霸主,被袁绍打败,说明袁绍很厉害,但是袁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败给曹操,说明曹操更厉害,但是曹操却在赤壁之战败了孙权,说明再厉害的人也有失败的可能。

如果三国中刘备拥有和袁绍一样的初始实力,他会成为下一个刘秀吗

不会,刘备没有曹操的奸诈,没有刘邦的阴险,缺少孙权的果断,刘备我个人认为是个妇人之仁的坑蒙拐骗之辈。

袁绍、周瑜、诸葛亮、陆逊和吕布,谁的家世更显赫

三国的这几个哥们民间耳熟目祥,已再无新鲜谈料。基本按照悟空要求,不妨从另一角度解读。周瑜:祖上一人曾为太尉,父为洛阳官吏。地方名门。周瑜身高七尺,自小受过良好教育,通琴棋书法,并钻研兵道。胸有经天祎地之才。二十七岁被孙权任为都督抗击曹操八十万大军,取得赤壁之战胜利。赤壁之战胜利,周瑜当得首功。此战意义重大,之后三分天下。是吴蜀建国的关键一仗。可以说,没有周瑜,不可能有后来的吴蜀两国。可天不佑英才,周瑜三十几岁告别人世,使他那可怜的二十几岁貌美如花的小乔成终生寡妇。诸葛亮: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父早死,从父为袁术的豫章太守。诸葛亮自比乐毅,管仲。出山之前,醉心于山林,其实是待价而沽寻找明主像管仲那样,能在乱世中建立功业扬名身后。诸葛亮是刘备开国第一功臣。以后又辅佐刘褝二十多年。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以及他的忠义形象,为后世代代传诵。陆逊:江苏吴县人,父为九江都尉,家为地方豪族。陆逊的功绩是以弱兵之力夷陵击败刘备三十万大军,保了吴国几十年安宁。陆逊是吴国难得人才,可与周瑜比肩。袁绍:世代豪门大家,祖上四世三公,其出身非其他人能比。但此公子哥志大才疏,官渡一战惨败于曹操,给后人留下不尽的话题。吕布:五原郡人,父为守边之将。天生神力,一介武夫。因性格无常多次弃主,被曹操所杀。说吕布,就会说到中国四大美女的貂蝉,吕布因为貂蝉在演义才着墨较多。吕布死后,也不知貂蝉所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